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对耐药性癫痫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宁痫颗粒高[(0.03+4.80)g.kg-1.d-1]、中[(0.03+2.40)g.kg-1.d-1]、低剂量组[(0.03+1.20)g.kg-1.d-1],宁痫颗粒组(2.40 g.kg-1.d-1)和卡马西平组(0.03.g.kg-1.d-1),每组6只。采用海人酸海马CA3局部注射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术后第2天予苯妥英钠药物筛选14 d后制作耐药性癫痫模型。各组灌胃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各治疗组大鼠耐药性癫痫模型颞叶皮层、海马CA3区c-fos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表达增强,密集分布,染色较深,同时又低于模型组;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各组均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作用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宁痫颗粒组与卡马西平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能抑制即早基因c-fos表达,两者联合疗效明显增强,以联合宁痫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佳,但治疗组指标均完全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对海人酸难治性癫痫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宁痫颗粒高(0.03+4.80/g·kg-1·d-1)、中(0.03+2.40/g·kg-1·d-1)、低剂量组(0.03+ 1.20/g·kg-1·d-1)、宁痫颗粒组(2.40/g· kg-1·d-1)和卡马西平组(0.03/g· kg-1·d-1),每组6只.采用海马CA3局部注射海人酸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术后第二天予苯妥英钠药物筛选14d后成功制作难治性癫痫模型.各组分别灌胃2周后股动脉采血,收集各实验组大鼠血清,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法),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与卡马西平组比较,宁痫颗粒低剂量联合卡马西平组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宁痫颗粒中、高剂量组联合卡马西平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宁痫颗粒低、中、高剂量联合卡马西平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IL-1β、IL-6、TNF-α共同参与了免疫反应,其水平的变化间接反映了脑组织损伤程度.表明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比单用卡马西平疗效显著,说明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阻断癫痫发作,达到治疗癫痫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大鼠,观察其对大鼠脑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宁痫颗粒高(0.03+4.80 g/kg/d)、中(0.03+2.40 g/kg/d)、低剂量组(0.03+1.20 g/kg/d)、宁痫颗粒组(2.40 g/kg/d)和卡马西平组(0.03 g/kg/d),每组6只。采用海马CA3局部注射海人酸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术后第二天予苯妥英钠药物筛选14 d后成功制作难治性癫痫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R1。结果: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的大鼠脑组织的MDR1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卡马西平组比较,中剂量、高剂量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组大鼠脑组织MDR1mRN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提示卡马西平组、宁痫颗粒及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以降低MDR1在难治性癫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与单纯卡马西平组比较,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中、高剂量组能更明显的促使难治性癫痫大鼠脑组织的MDR1mRNA下调。另从实验大鼠症状、行为观察中发现中、高剂量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组可明显抑制痫性发作,而宁痫颗粒组和卡马西平组均未能控制癫痫临床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药物干预对多药耐药蛋白P-gp的影响,观察难治性癫痫大鼠脑内P-gp的表达和分布,探讨难治性癫痫多药耐药可能的分子病理机制,及中药复方柴贝止痫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盐酸匹罗卡品建立难治性癫痫模型,12只同周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筛选出59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柴贝止痫汤组(15只;8. 1 g/kg灌胃),卡马西平组(15只; 36 mg/kg灌胃)和联合用药组(15只;柴贝止痫汤和卡马西平联合灌胃)。干预2周后观察各致痫组大鼠癫痫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癫痫发作级别,以判定、分析药物的疗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比较P-gp在各组大鼠海马和皮质等部位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在难治性癫痫大鼠海马和皮质部位,各致痫组P-gp表达含量均有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柴贝止痫汤联合卡马西平的给药方式对难治性癫痫大鼠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卡马西平及柴贝止痫汤。中药复方柴贝止痫汤具有一定的抑制P-gp药物转运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熄风胶囊单药及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反复自发性发作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1,M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癫痫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熄风胶囊高剂量组、熄风胶囊中剂量组、熄风胶囊低剂量组、熄风胶囊高剂量加卡马西平组(高剂量联合组)、熄风胶囊高剂量加卡马西平1/2剂量组(低剂量联合组)和卡马西平组,每组10只,并选择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治疗28d后,取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癫痫大鼠大脑皮质与海马MRP1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海马MRPl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范围较广泛,阳性颗粒颜色较深,同时又低于模型组;在大脑皮质区,高剂量联合组、低剂量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海马CA1、CA3区,齿状回及大脑皮质区,高剂量熄风胶囊对MRP1的分布的作用要优于低剂量熄风胶囊和中剂量熄风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时均优于低剂量熄风胶囊、中剂量熄风胶囊及卡马西平(P〈0.05)。结论:熄风胶囊单药及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抑制癫痫大鼠海马与皮质MRP1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对妊娠小鼠的不良作用,探讨叶酸对其不良效应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只雌性和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雌:雄=2:1):(1)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10 ml/kg)。(2)卡马西平给药组(66.7 mg/kg)。(3)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卡马西平66.7 mg/kg+丙戊酸钠150 mg/kg)。(4)卡马西平+叶酸联合给药组(卡马西平66.7 mg/kg+叶酸0.07 mg/kg)。(5)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叶酸联合给药组(卡马西平66.7 mg/kg+丙戊酸钠150 mg/kg+叶酸0.07 mg/kg)。观察小鼠是否受孕、流产、畸形、死胎、每窝仔鼠的数目及孕期增重情况等指标。【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受孕率(10.0%)下降,孕鼠的流产率(50%)、死胎率(53.8%)和畸胎率(9.1%)均上升,孕期增重[10 d:(2.16±0.06)g;20 d(9.56±0.06)g]和每窝正常仔鼠数目(4.02±1.40)减少(P〈0.05)。与卡马西平给药组和卡马西平+叶酸联合给药组相比,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叶酸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受孕率下降、死胎率上升(P〈0.05);与卡马西平+叶酸联合给药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叶酸联合给药组相比,卡马西平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组小鼠的受孕率下降、死胎率上升、孕期增重减少(P〈0.05)。【结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联合给药可导致妊娠小鼠妊娠意外增多,单一卡马西平给药及补充叶酸可降低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疏风止痉方对耐药性癫痫大鼠脑组织NF-κB p65表达的影响及脑脊液卡马西平药物浓度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点燃癫痫大鼠模型,将成功点燃的癫痫模型先后经过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预处理后筛选出耐药性癫痫模型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耐药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疏风止痉方低剂量组、疏风止痉方中剂量组、疏风止痉方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灌胃治疗28 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F-κB p65的分布表达,微透析技术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采取并检测大鼠脑脊液的卡马西平浓度。[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其他各组脑脊液卡马西平浓度均高于耐药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疏风止痉方各剂量组脑脊液卡马西平浓度虽均降低,但与疏风止痉方高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疏风止痉方各组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脑脊液中卡马西平浓度呈递增趋势,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复方疏风止痉方联合卡马西平,通过调节耐药性癫痫大鼠脑内NF-κB炎症信号通路,抑制P-gp的过度表达,从而能够提高耐药性癫痫大鼠脑脊液中卡马西平的药物浓度,而且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卡马西平浓度呈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NF-κB通路探讨疏风止痉方对耐药性癫痫大鼠的发作机制。方法:健康幼龄SD大鼠10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大鼠,其余90只用于匹罗卡品点燃癫痫模型,将点燃成功的癫痫模型大鼠通过2周卡马西平、2周丙戊酸钠预处理后仍有癫痫发作的大鼠作为耐药性癫痫模型。将耐药性癫痫模型大鼠随机分5组,分别予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特异性抑制剂(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卡马西平联合疏风止痉方低剂量、卡马西平联合疏风止痉方中剂量、卡马西平联合疏风止痉方高剂量灌胃治疗28 d,观察大鼠癫痫发作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及免疫印记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及NF-κB信号通路上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未见发作,海马NF-κB、P-gp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最低。与正常组比较,CBZ组、PDTC组、疏卡联合组发作次数减少(P0.01),各实验组NF-κB、P-gp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增强(P0.05)。与CBZ组比较,PDTC组、疏卡高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1),疏卡高组发作级别降低(P0.05),发作时间无差异(P0.05),NF-κB、P-gp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降低(P0.01),PDTC组在降低NF-κB方面更有优势。与PDTC组比较,疏卡高组发作次数减少(P0.05),发作级别降低(P0.05),NF-κB、P-gp表达增强(P0.01),相关炎性因子表达降低(P0.05),CBZ组发作次数增多、发作级别升高(P0.05),NF-κB、P-gp表达增强(P0.01),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疏风止痉方可以减少耐药性癫痫模型大鼠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级别,对发作持续时间无影响,其机制可能与疏风止痉方抑制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下调NF-κB、P-g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多糖干预后戊四氮( PTZ)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区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EAAT)GLAST(EAAT1)、GLT1(EAAT2)、EAAC1(EAAT3)的变化,进一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灵芝多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 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灵芝多糖组和卡马西平组,每组8只。癫痫组、灵芝多糖组和卡马西平组采用 PTZ 腹腔注射制作慢性癫痫点燃模型。实验结束后断头迅速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质和海马区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癫痫模型组大鼠脑中 GLAST、GLT1、EAAC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皮质(31.87±4.76)、(48.00±5.34),(42.87±4.01)、(52.12±3.75),(40.25±2.81)、(46.87±3.04);海马:(29.87±4.32)、(44.51±4.81),(36.50±3.02)、(47.00±3.20),(35.62±3.42)、(42.12±3.56);灵芝多糖和卡马西平组大鼠脑中 GLAST1、GLT1、EAAC1的表达较癫痫模型组升高:皮质(40.50±4.47)、(31.87±4.76),(48.87±3.48)、(42.87±4.01),(43.87±2.53)、(40.25±2.81);海马:(37.75±3.61)、(29.87±4.32),(41.25±2.60)、(36.50±3.02),(39.50±2.61)、(35.62±3.42)。灵芝多糖组和卡马西平组之间 GLAST1、GLT1、EAAC1三者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灵芝多糖能够升高癫痫大鼠脑中 GLAST、GLT1、EAAC1的表达,加速了兴奋性氨基酸 Glu(谷氨酸)的清除。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神经系统损伤而抑制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愈痫灵”方对红藻氨酸(KA)致痫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P糖蛋白(P-gp)、层黏连蛋白(LAP)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1)造模:在脑立体定位仪引导下,海马区微量进样器注入KA1.0μL(即1.0μg)点燃发作,选取发作行为级别在Racines标准Ⅳ级以上者,以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灌胃干预14 d后,再次以亚惊厥剂量KA0.5μL复燃,筛选再次发作级别在Ⅳ级以上或持续状态大鼠,且脑电图检测有癫痫样波放电者为造模成功的耐药难治性癫痫模型鼠。(2)分组与处理:造模成功鼠随机分为愈痫灵方干预组、拉莫三嗪对照组、模型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共5组,分别给予“愈痫灵”汤剂、拉莫三嗪及同等体积的蒸馏水(2 mL/d)灌胃30 d。(3)标本处置与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P-gp、LAP、MCP-1在海马与颞叶皮层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间比较,造模成功组海马区及颞叶皮质区MRP1、P-gp、LAP、MCP-1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愈痫灵、拉莫三嗪干预处理后能显著降低模型鼠海马区MRP1、P-gp表达水平(P<0.05),海马区及颞叶皮质区LAP、MCP-1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痫灵方组与拉莫三嗪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颞叶皮质区LAP、MC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性癫痫大鼠模型海马及颞叶皮质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P-gp、LAP、MCP-1表达均明显升高,逆转与降低海马区MRP1、P-gp的表达可能是“愈痫灵”方抗耐药性癫痫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贾青  石磊  李华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546-1548
目的:研究精氨酸对重度颅脑损伤大鼠的免疫功能和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度颅脑损伤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重度颅脑损伤后普通肠内营养支持(EN)组(B组)和重度颅脑损伤后EN+精氨酸(Arg)组(C组),每组10只。B组给予等量的酪氨酸,C组给予Arg 0.6 g.kg-1.d-1。早期(颅脑损伤后2 h)给予EN和EN+Arg,伤后9 d取外周血标本。采用吞噬白念珠菌计数法、链酶亲和素-生物素(SABC)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白细胞吞噬功能、T细胞表型CD4+、CD8+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用透射比浊法、溴甲酚绿法、双缩脲法分别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的含量。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后B组和C组大鼠免疫功能和蛋白含量均有下降。C组大鼠的CD4+、CD4+/CD8+细胞比值I、L-2水平、白细胞吞噬率都高于B组(P均<0.05),B组大鼠的血清PA、ALB、T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均<0.05),C组大鼠的血清PA、ALB、TP含量接近A组(P均>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可导致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和蛋白代谢紊乱,富含精氨酸的肠内营养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和蛋白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白芍总苷作用于异丙肾上腺素(ISO)及左旋甲状腺素(L-thy)诱导所致的心肌重构整体动物150mg.kg-1.d-1组、白芍总苷300mg.kg-1.d-1组。各组动物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或等体积蒸馏水20mL.kg-1.d-1,连模型,观察白芍中苷类成分的抗心肌重构作用,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其抗心肌重构的可能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白芍总苷对ISO所致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小鼠皮下注射ISO 2mg.kg-1.d-1,连续7天,以造成心肌重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美托洛尔60mg.kg-1.d-1组、白芍总苷左旋甲状腺素0.25mg.kg-1.d-1,连续9天,以造成心肌重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卡托普利45mg.kg-1.d-1组、白芍总苷100mg.kg-1.d-1组、白芍总苷200mg.kg-1.d-1组。各组动物造模的同时灌胃给予受试药物或等体积蒸馏水20mL.kg-1.d-1,每天给药1次。末次给药后24h,称取体重,摘取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24h后称取体重,摘取心脏称重并取血,离心获得血浆。进行如下指标的测定: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放免法测定血浆中环磷酸腺苷的水平。(2)白芍总苷对L-thy所致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平的明显升高(P〈0.05)。灌胃给予阳性药美托洛尔60mg.kg-1.d-1可使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明显降低(P〈0.01),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平降低(P〈0.05);灌胃给予白芍总苷150、300mg.kg-1.d-1可明显降低全心指数(P〈0.05),300mg.kg-1.d-1可明显降低左心室指数(P〈0.05);白芍总苷300mg.kg-1.d-1具有降低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平的作心脏称重,测定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颈总动脉插管测定血压及心率。结果:(1)白芍总苷对ISO所致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小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连续7天,可以造成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P〈0.01)、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义;灌胃给予卡托普利45mg.kg-1.d-1可明显降低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P〈0.05);白芍总苷200mg.kg-1.d-1灌胃给药可以降低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减慢心率(P〈0.05),白芍总苷100mg.kg-1.d-1仅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趋势。结论:用趋势,但不构成统计学意义。(2)白芍总苷对L-thy所致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连续9天,可以造成左心室指数、全心指数明显升高(P〈0.01),心率明显加快(P〈0.05),血压出现升高的趋势,但不构成统计学意白芍总苷灌胃给药具有一定的抗心肌重构作用,芍药苷可能是白芍总苷抗心肌重构的主要药效学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为心室重构观察指标研究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应用对心室重构大鼠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雄性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模型。48只建模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贝那普利10mg·kg-1.d-1,螺内酯15mg·kg-1.d-1),贝那普利组(贝那普利20mg·kg-1.d-1),螺内酯组(螺内酯30mg·kg-1.d-1),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10ml.kg-1.d-1);不结扎腹主动脉的12只作为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1.d-1);各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6周。给药6周后用放免法测定心肌中ET和血浆中NO含量。结果建模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中ET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大鼠心室重构模型建立成功。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及贝那普利、螺内酯单独给药组均能降低心肌ET的含量及升高血浆中NO含量(P〈0.05或P〈0.01),但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比贝那普利组、螺内酯组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贝那普利与螺内酯可更有效逆转大鼠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金锁二仙饮对恐伤肾小鼠的影响并探讨其补肾填精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匮肾气丸组以及金锁二仙饮高、中和低剂量组,共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制造"恐伤肾"肾精亏虚动物模型,连续21天,造模第8天开始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0.2mL/10g)、金匮肾气丸组灌胃金匮肾气丸混悬液(2.7g·kg-1·d-1)、金锁二仙饮高、中和低剂量组分别以金锁二仙饮(36、18、9g·kg-1·d-1)灌胃,共14天。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体重、性腺重量及其指数,血清睾酮(T)、精子生成素(FSH)和间质细胞刺激素(LH)含量的变化。结果:金锁二仙饮能够改善小鼠肾精亏虚症状,增加小鼠体重及性腺重量,提高血清T、FSH、LH水平。结论:金锁二仙饮可能通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合成和释放的调节,发挥补肾填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红景天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大脑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造成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所致VD模型。术后治疗组给予红景天5g.kg-1.d-1、对照组予尼莫地平20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与空白模型组以蒸馏水1mL.100g-1灌胃。检测各组大鼠血中SOD、MDA及大脑海马组织IL-1β含量。结果红景天和尼莫地平均可以升高大鼠血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大脑海马组织IL-1β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景天组与尼莫地平组以上指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和抑制IL-1β的过度表达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亚慢性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TCDD)暴露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1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予玉米油)和3个TCDD(2、10和50 ng.kg-1.d-1)实验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连续暴露13周后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亚慢性TCDD暴露对大鼠体质量和主要脏器相对重量无明显影响;血清AST和ALT活性在实验组升高:雌鼠AST和ALT在10和50 ng.kg-1.d-1组高于对照组和2 ng.kg-1.d-1组(P〈0.05);雄鼠AST在50 ng.kg-1.d-1组高于其它3组(P〈0.05),ALT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观察发现实验组肝组织坏死,肝血窦瘀血和肝细胞空泡样变。结论:亚慢性TCDD暴露对大鼠肝脏具有毒性作用,且雌鼠比雄鼠的肝脏对TCDD的毒性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蒙药章古-3汤对腺嘌呤诱导大鼠CRF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章古-3汤高剂量治疗组(30g/kg·d)、章古-3汤中剂量治疗组(20g/kg.d)、章古-3汤低剂量治疗组(10g/kg·d)、尿毒清对照组,每组10只。以腺嘌呤200mg/kg.d灌胃建立CRF模型,造模同时各治疗组灌胃给予章古-3汤,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溶液10g/kg.d。连续灌胃24d后,检测生化指标(BUN、Scr、Na^+、K^+、Ca^2+、P^5+);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和分布。结果:经章古-3汤治疗的各组大鼠肾功能与同期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P〈0.05),与尿毒清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同期病理模型组(P〈0.05),但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蒙药章古-3汤对腺嘌呤导致CRF大鼠模型的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钙调控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钙调控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对照(DC)组、大豆异黄酮治疗(ST)组和尼尔雌醇治疗(NT)组。后3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第7周起,NC、DC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10 m.lkg-1.d-1,ST组予大豆异黄酮120 m l.kg-1.d-1,NT组予尼尔雌醇混悬液每周0.2 mg/kg灌胃2次。第12周末记录离体心室内压曲线并分析。取心室肌组织,应用RT-PCR技术测定钙调控蛋白的基因表达。结果:与NC组比,DC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平均压、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降低(P<0.01);与DC组比,ST组、NT组以上指标均增高(P<0.01)。而左心室舒张末压,DC组明显高于NC组(P<0.01);ST组、NT组均低于DC组(P<0.01)。与NC组比,DC组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酶(SERCA)、兰尼碱受体2型(RyR2)、1,4,5三磷酸肌醇受体2型(IP3R2)mRNA表达降低,但受磷蛋白(PLB)mRNA表达增高(P<0.01)。与DC组比,ST组、NT组大鼠心肌SERCA、RyR2、IP3R2mRNA表达增高,而PLB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左心室功能,可能与其上调心肌SERCA、RyR2、IP3R2mRNA的表达和下调PLB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