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批判历版教材出发,对温病的概念进行完善,从学科的性质阐述学科的类别,从基础理论阐明温病学的研究对象,进而说明其学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独立性,为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从医学地理学角度试论岭南温病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结合医学地理学知识,讨论了岭南温病学的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温病特点;人体体质特点,温病的防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方向为:(1)研究岭南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2)研究岭南地区地理环境因素对温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3)研究岭南地理环境与人体体质的关系;(4)研究岭南地理环境对病原体及其宿主和传媒的影响;(5)研究岭南  相似文献   

4.
温病学形成于明清时期,是历代中医理论的高度总结。温病学的论治范围不只外感,内伤杂病亦在其中。温病学的理法方药不仅有效指导外感病的防治,而且对临床各科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1问题的提出 温病学属临床学,辨治急性外感热病。近年来因病毒性疾病的增多,抗生素使用不当,现代医药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温病学弥补了这一缺憾,其医疗保健作用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2教改的由来 笔者在理论和临床教学中发现:进人实习和刚毕业的青年中医,在临床运用温病学理论时,理法方药把握不准、辨证欠清晰。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在于两方面的概念不清晰,一是湿病的临床类型,二是湿病两大辨证纲领的应用。这是进行温病辨证论治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两大重点、难点,但按原教材的顺序讲解,会使学生不能清晰把握。针对这一存在…  相似文献   

7.
回顾温病发展史,依据当前流行病发展形势,分析当前应该重视中医温病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加强中医对温病学的理论研究,提高中医应对当前形势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9.
10.
温病学是中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文章通过对温病学课程的特点、授课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师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温病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目前中医经典教育改革中的一些误区,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及课程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重点在掌握辨证论治体系和方证的临床应用。最后对温病学教材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未来学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温病血分热瘀证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分血热瘀证的病因,基因病理环节,病理演变和治法进行理论分析,人为瘀交结是温病血分证一个重要病理变化,治疗血分证注重若寒解毒及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3.
温热病当以“祛邪为要务”。然祛邪必首推“透邪”之法。“透邪”,达邪也,不仅能透邪外出,而且能畅达邪郁之气机。津液耗伤是温热病基本特征。治疗当顾护阴液,“存得一津液,便有一分生机”。“透邪”与“存阴”乃治疗温热病的二大主要治法,但贵在二者并进,至于先后主次当辨证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伤寒病与六经辨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六经辨证是适用于多种外感热病还是伤寒病?六经辨证是否同时既适用于伤寒病又适用于杂病?涉及到如何看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对《伤寒论》一书性质的探讨,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只适用于狭义上的伤寒病。  相似文献   

15.
温病热瘀证的病机及分期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热瘀证是指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有热毒炽盛又见血行瘀滞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是温病学中一个独特证型,即热邪入侵体内,煎熬阴津血液,导致血液粘稠而成瘀血。热邪和瘀血相互交织,热瘀阻于脏腑经络,引起相关脏腑的病变,最终可致热瘀气脱,正气耗竭而死亡,而热毒和血瘀是整个热瘀证病变过程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特点与中医温病特点进行比较,认为该病当属于中医“瘟疫”范畴,为“湿毒疫”.新型冠状病毒即为疫疠病邪之源,本病以“湿、热、毒、瘀、虚”为病机特点,初期为寒湿犯表、寒湿郁肺证,进展期为疫毒闭肺证,重症期为内闭外脱之证,恢复期以肺脾气虚、气阴两伤证.治疗上当以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治则,以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7.
分析阳明病与温病的关系 ,认为阳明病与温病紧密关联 ,温病中的气分证包括阳明病在内 ,清、下两法是治疗阳明病和温病的主要方法。《伤寒论》相对《素问·热论》是个进步 ,但《伤寒论》并未究尽外感热病的证治 ,把阳明病与温病等同起来 ,不承认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也是不对的。吴鞠通运用承气汤遵古法而不拘古方 ,《温病条辨》对阳明下法的运用不但有继承 ,更有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思维方法学对《伤寒论》太阳篇进行分析,认为太阳证是一个太阳证的抽象与具体概念及其对应治法组成的综合体系.“太阳篇”首先据太阳证的基本病机选择提纲证,形成其抽象概念,然后以此为逻辑起点,依据太阳证自身及其与伤寒病其他五证、类似病证、患者机体、宿疾、误治的内在联系,以太阳证的演变过程为逻辑顺序,从不同角度阐述太阳证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治法方法、转归预后等,展现出一个具体的太阳证概念.太阳证概念体系中蕴含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把握这一特点并加以运用,有助于掌握仲景伤寒、杂病辩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络病学说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有关“络病”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强调了叶氏关于新病、久病皆可入络的观点,总结了络病当分气血,脏腑的辨证原则,概述了络病当以通络为主的治疗原则,介绍了络病通络的具体方法和有关病案。  相似文献   

20.
中医在诊治传染病时,曾经先后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热病、伤寒、瘟疫、温病等不同的学派,互相争鸣,至今未能统一,中医学院的教材仍然把伤寒与温病说成是互相对立的两大学派,伤寒与温病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类疾病.邓铁涛教授(邓老)指出,伤寒与温病都是针对传染病的中医理论,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应是逐渐融合为统一的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