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社区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行为意向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构具有态度、主观行为准则等概念的"城市社区妇女接受宫颈癌筛查行为意向整合模型",探讨影响城市社区妇女接受宫颈癌筛查(宫颈涂片检查)行为的因素。方法用结构式问卷调查1591名上海某社区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意向。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测量模型,再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最大似然法(ML)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来确定最佳结构模型。结果社区妇女既往参加过宫颈癌筛查的占42.1%,其中三年内参加过宫颈癌筛查的占56.7%。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正向影响参加筛查行为意向的因素包括对象个体主观行为准则、对家庭社会责任的感知、对筛查促进因素的感知、参与筛查的自我效能和对宫颈涂片的态度。宫颈癌相关知识对行为意向无影响。对象对行为改变障碍的感知对参与筛查行为意向的作用是负向的。结论要提高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的覆盖率,不能仅提供免费筛查服务和健康知识的培训,还需要构建筛查环境,包括家属的动员,社区妇女较易接受的女性筛查医师的配备、医师检查技能的提高等,同时筛查对象本身信念层面对筛查必要性的感知和改变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部分社区妇女对于宫颈癌知识的认知、态度、行为(KAP)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成都市社区妇女宫颈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成都市6个社区妇女共计654例,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有效问卷608例,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 608例调查对象中仅有27.3%知晓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87.3%认为宫颈癌可以预防;85.2%认为有性生活的妇女应该每年做妇科检查;66.6%曾主动了解过宫颈癌相关知识;22.2%参加过宫颈癌筛查。调查对象宫颈癌知识得分偏低,为(13.82±3.401)(-8~1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单位体检是否包括宫颈癌筛查以及是否参加过宫颈癌筛查等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对得分影响最大的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单位体检中是否包括妇科检查、务农、经济状况、是否参加过宫颈癌筛查、文化程度、企事业单位员工及年龄。结论调查对象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偏低,特别是对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HPV与宫颈癌的关系了解不全面;有预防宫颈癌的意识,但缺乏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影响社区妇女参与宫颈癌筛查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有效的干预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自我效能量表和自行设计的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上海市虹口区502例离退休及低保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模型设计。结果:83.9%的调查对象曾经参与宫颈癌筛查,其中46.5%(所有调查对象中的39.0%)在3年内参加过宫颈癌筛查,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妇女曾经参与宫颈癌筛查的因素有:单位组织筛查、婚姻状况、医生推荐、周围人影响,且均为正向影响因素;而影响妇女3年内参与宫颈癌筛查的因素有:文化程度、社区组织筛查、离退休年数、医生推荐、宫颈癌及筛查相关知识、自我效能,这些影响除离退休年数为负向,其他均为正向相关因素。结论:上海市虹口区妇女3年内参与宫颈癌筛查率较低,应采取健康教育、提高妇女自我效能、提高医生对宫颈癌筛查的认识、提供免费筛查服务等多方面措施。在健康教育时应特别关注绝经后妇女,鼓励妇女家人同时参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服务利用情况,并探讨影响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社区妇女,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共4 703名社区妇女,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方法分析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结果: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既往参加率为44.6%,3年内参加率仅为25.4%。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单位曾提供筛查服务、社区曾提供筛查服务、医生推荐、周围人影响、亲戚肿瘤病史。结论:构建社区宫颈癌筛查的环境氛围是提高社区妇女利用宫颈癌筛查服务,降低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胡敏芳  王英  陈凌 《现代保健》2011,(2):166-168
目的探索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子宫颈癌早发现模式。方法(1)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8年6月1日起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宫颈癌筛查工作,对发现的宫颈癌易患人群进行健康干预与管理。(2)观察2008年和2009年在社区参加宫颈细胞学筛查人数,宫颈癌易患人群健康管理人数,社区早发现子宫颈癌患者数的变化。(3)社区宫颈癌筛查知-信-行调查:社区早发现管理工作前后随机抽取300人做基线调查与评估调查。结果参加社区宫颈细胞学筛查人数,宫颈癌易患人群健康管理人数,社区早发现宫颈癌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社区妇女在接受宫颈癌社区早发现模式的健康管理后,宫颈癌知识知晓率提高,态度转变率与行为改变率的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科医师在社区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子宫颁癌早发现工作,规范了社区肿瘤干预流程,提高了妇女的防癌意识,增加了社区宫颈癌筛查的人数,提高了宫颈癌早期病例发现比例,减少了相关医疗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五峰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认知情况及其筛查态度,为促进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0个村庄招募3064例无宫颈癌史的女性,对其宫颈癌认知和筛查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408名调查对象中汉族590人,土家族1818人,不同民族的妇女在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且汉族妇女在宫颈癌认知得分(7.45±2.74 vs.7.19±2.57,P0.05)和收益感知维度得分(15.83±1.84vs.15.56±1.95,P0.01)高于土家族妇女,差异有统计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256,95%CI:-0.464~-0.049,P=0.016 vs.β=-0.346,95%CI:-0.459~-0.232,P0.001)和宫颈癌认知水平(β=0.128,95%CI:0.074~0.183,P0.001 vs.β=0.160,95%CI:0.129~0.191,P0.001)是汉族和土家族妇女严重性感知的影响因素;宫颈癌认知水平(β=0.222,95%CI:0.169~0.274,P0.001 vs.β=0.213,95%CI:0.179~0.247,P0.001)是两族妇女收益感知的影响因素;家庭年收入(β=0.748,95%CI:0.050~1.446,P=0.036vs.β=0.643,95%CI:0.240~1.046,P=0.002)是两族妇女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论五峰农村妇女宫颈癌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少数民族妇女,需要从多方面对该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并根据民族差异制定针对性策略,强化宫颈癌筛查意识,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宫颈癌筛查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女宫颈癌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9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了解研究对象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统计研究对象答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数量,比较不同特征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妇女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影响因素,调查妇女未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原因。结果 900例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中的一般知识、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知晓率普遍较低,9道宫颈癌防治知识中仅有10例(1.1%)全部答对,36.1%答对3~4题。单因素分析显示,妇女的年龄、居住区域、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生殖道病史、5年内参加宫颈癌筛查是影响妇女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区域、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5年内参加宫颈癌筛查是影响妇女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因素。妇女未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原因众多,未出现症状占53.6%;担心有心理负担占43.1%;做妇科检查难受占21.0%。结论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针对宫颈癌高发人群展开有效的健康教育,定期展开宫颈癌的筛查工作,促进宫颈癌及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城市社区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TCT)筛查早期宫颈癌的必要性。方法:对筛查妇女中TCT阳性(细胞学TBS分类为不典型鳞状细胞以上)者进行hc2-HPV检测、阴道镜及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分析城市社区人群的筛查比例、TCT检查阳性率及子宫颈癌前病变患病率。结果:中山市东区共有3 838例妇女参加筛查,筛查率为19.39%。共检出TCT阳性61例(1.59%),31~40岁36例,41~50岁25例;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异常27例(44.26%);活检结果 CINⅠ15例(24.60%),CINⅡ6例(9.84%),CINⅢ6例(9.84%)。结论:城市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较低,在城市社区开展宫颈癌防治的宣传教育及筛查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强化健康教育对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在我社区中心参加筛查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在行政社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强化组,各组随机抽取人员80名。对观察组进行强化宫颈癌防治的健康教育,在筛查期间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人群对宫颈癌知识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结果:强化健康教育前后研究对象在宫颈癌的参与率和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的理解并能够主动参加到防治筛查中来。提高对于疾病的认知,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龙泉山区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宫颈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龙泉山区288例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龙泉山区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3.75%的调查对象知道宫颈癌筛查,17.36%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9.38%的调查对象知道宫颈癌筛查方法,认为宫颈癌筛查可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的仅有17.36%,47.22%(136例)调查对象表示曾接受过宫颈癌筛查。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以及家庭月收入均是影响龙泉山区妇女对宫颈癌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筛查认知主要受调查对象教育程度的影响(β=3.041,t=5.092,P0.05);调查对象宫颈癌筛查态度主要受到周围人群筛查行为的影响(β=12.736,t=13.407,P0.05);调查对象宫颈癌筛查行为主要受到其态度的影响(β=0.598,t=0.259,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和态度、态度和行为、认知和行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2、0.308、0.182,均P0.05)。结论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三者呈正相关关系,应加强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的宣传,以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筛查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宫颈癌免费筛查前后对大兴区农村地区30~59岁妇女的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探索其影响因素,以便制订相应防治策略。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及按固定样本量分配样本数量选取研究对象,分别在北京市宫颈癌免费筛查启动的前一年(2008年)和启动年(2009年)对妇女宫颈癌防治知识进行横断面一对一方式的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北京市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启动后,大兴区妇女宫颈癌总体知晓率显著提高,被调查的农村妇女宫颈癌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有显著提高,答对5题以上的妇女比例从启动前的37.3%提高到51.0%(χ^2=62.06,P〈0.001);在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亦显示宫颈癌筛查有利于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OR=1.853,95%CI:1.590~2.159)。此外,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有否5年内筛查史是影响妇女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且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等级越高,知晓率越高(DR值分别为1.766和2.580及OR值分别为1.350和1.676)。结论通过北京市免费筛查宫颈癌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确实能够提高广大妇女宫颈癌防治知识水平,尤其是对于以往没有参加过筛查的群体,可以提高她们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史方  何宇平  李平  罗力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7):485-488,500
目的了解上海在校留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上海7所高校的留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321份,回收率46.42%。留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74.74分,性别、年龄对艾滋病知识得分没有影响,已婚留学生得分高于未婚留学生(P=0.002),不同国籍留学生艾滋病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0),留学生接受教育年限越长其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越高(P=0.000)。对"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献血"、"对待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知识重要性"等态度受知识影响明显(P=0.000)。对"一夜情"、"吸毒"等态度受知识影响不明显(P=0.117,P=0.073)。有性伴侣的留学生中,女性性伴侣固定的比例高于男性(P=0.000)。已婚人群性伴侣固定的比例高于未婚人群(P=0.000)。性生活时64.2%的留学生"每次都用"或"大部分时间使用"安全套,33.9%的留学生"偶尔使用"或"从不使用"安全套。结论未婚留学生是干预的重点对象。在开展知识宣传的同时,还应教给他们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虹口区某社区女性宫颈癌筛查现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虹口区某社区本市户籍女性为研究人群,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表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社区女性近3年宫颈癌平均筛查率为52.64%,筛查率在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收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社区宫颈癌筛查率较低,应首先在重点人群中广泛开展宫颈癌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主动参加筛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Global public health》2013,8(10):1238-1251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rates remain suboptimal among women in South Africa (SA), where cervical cancer prevalence is high. The rollout of HIV-related services across SA may provide a means to delive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to populations with limited access to health care systems. In this mixed methods study, psychoso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and perceptions of the provision of Pap smears in HIV care settings were examined. 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women (n = 67) from a municipal housing estate in Durban, SA. Key informants (n = 12) also participated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indings revealed that participants had low cervical cancer knowledge, but desired more information. Relevant themes included the normalisation of HIV and beliefs that cervical cancer might be worse than HIV. A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clinic was desired by most, even if HIV-positive patients were treated there.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 into integrating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with HIV clinics, which may increase cancer screening among South African wom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简称"两癌")的患病情况。方法:对21726例适龄妇女进行免费的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结果:检出子宫颈癌16例,患病率73.6/10万;乳腺癌14例,患病率64.4/10万。结论:通过广泛的"两癌"筛查,对筛查出疾病实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在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简称"两癌")检查项目工作中的做法、体会、探讨广大农村妇女受益最大化。该县当年检查出子宫颈原位癌7例、早期浸润癌7例,患病率47/10万;乳腺癌2例,患病率96/10万。作者提出"两癌"检查应常规化、制度化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目标人群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评估2007年健康教育试点建设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中西部23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48个健康教育试点建设的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测量血压"、"低盐饮食"、"限酒"、"控烟"4项核心信息的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结果4项核心信息的总知识知晓率为74.36%,总行为形成率为61.07%。不同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中,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中年龄段(31岁~,41岁~)高于低年龄段(〈31岁)和高年龄段(〉50岁),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男性SpearmanR=0.158,女性SpearmanR=0.175,P〈0.01),经济水平越高知晓率也越高(男性SpearmanR=0.086,女性SpearmanR=0.076,P〈0.01)。不同人群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中低年龄段低于高年龄段(Pearson’sR=0.051),男性的行为形成率有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SpearmanR=0.053,P〈0.01),但是女性的行为形成率却以小学初中文化水平者相对较高(SpearmanR=-0.067,P〈0.01)。结论目标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2007年健康教育试点建设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龙川县接受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状况,并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等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龙川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1620例病例,对TCT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 1620例受检者中,TCT阳性为258例(15.9%),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者64例(3.95%),宫颈浸润癌2例(0.12%)。在TCT阳性(258例)病例中,阴道镜检出异常者130例(50.4%),其中活检结果为湿疣17例、CIN或浸润癌72例,阴道镜与活检诊断符合率为68.4%(89/130)。此外,不同年龄组对比发现宫颈癌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定期筛查组(各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计划定期普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非定期筛查组(随机抽查同期来龙川县人民医院就诊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高发年龄在30~49岁,TCT结合阴道镜检查是较好的宫颈癌筛查手段之一。开展宫颈癌前病变定期筛查工作能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女性宫颈病变状况,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为早期检测、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2年1-6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93例妇女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进行宫颈癌筛查.对初筛阳性病例进一步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呈正相关(χ2=20.87,P<0.01),宫颈病变程度和HPV感染率城乡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CT检测结果和HPV阳性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HPV感染能够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定期对40~60岁宫颈病变高发感染期进行细胞学和病毒检测,采取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早期发现和阻断宫颈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江苏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技术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选择江苏省11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3个市级和8个县级)作为项目点,对项目点的所有技术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1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均已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市、县两级技术人员学历和技术职称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市、县两级技术人员专业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技术人员获得两癌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培训,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对“乳腺癌筛查措施”和“宫颈癌危险因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略差(P〈0.05)。结论:在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上,市级计划生育服务的技术人员要强于县级。市、县两级技术人员有关两癌筛查的相关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通过对江苏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技术人员的调查,认为对开展宫颈癌检查有一定筛查基础,筛查及早诊、早治效果明显,但对乳腺癌筛查人员需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相关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指导,增加筛查设备经费投入,提高筛查水平,同时对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联合筛查优于单项目筛查。筛查体系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基层妇女保健服务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