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摆脱困境、城市得以持续发展、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典型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产业转型的案例分析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产业转型的内涵及难点 ,为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实施产业转型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出了关键要点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立  孟韬 《资源与产业》2004,6(3):21-25
中国众多资源型企业正面临着资源枯竭问题.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后,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致使矿区经济衰落,因而,如何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四矿"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辽宁省杨家仗子矿务局关闭破产后不是意味着企业的结束,而是意味着矿区产业转型、改制重组,在总结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此类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濒临枯竭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进行总结发现,承接产业转移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紧接着对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介绍,并以铜川为例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给承接地所带来的各种效应,以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以铜川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濒临枯竭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进行总结发现,承接产业转移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紧接着对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介绍,并以铜川为例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给承接地所带来的各种效应,以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淮北市为例,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与转型发展的关系,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能否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现有的发展状态和依托条件有关,但关键在于从依赖狭义的资源资本发展转向广义的资源资本发展,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的我国煤矿城市及衰老矿区产业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资源逐步枯竭的情况下,怎样保持我国煤矿城市及衰老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煤矿城市的成功转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实施产业转型经验的前提下,提出我国煤矿城市及衰老矿区产业转型可以借鉴的三种模式:产业延伸模式、产业更新模式、复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煤矿城市及衰老矿区实施产业转型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众多资源型企业正面临着资源枯竭问题。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后 ,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 ,致使矿区经济衰落 ,因而 ,如何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四矿”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辽宁省杨家仗子矿务局关闭破产后不是意味着企业的结束 ,而是意味着矿区产业转型、改制重组 ,在总结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此类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期主要会遇到产业转型艰难、企业倒闭、就业形势严峻、财力不足等诸多困难,转型期的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本文以萍乡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例,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下岗职工就业问题突出、居民生活困难,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收入不足,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在总结、探讨对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期在多元化经营、产业整体退出以及新主导产业扶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就成立强有力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以及完善长效机制的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生产力会出现大量过剩,人们把这种城市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走出资源的束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国普遍关注的一个大课题.河南省焦作市在煤炭资源枯竭的背景下,立足实际,创造优势,优化环境,项目带动,大力发展铝电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延伸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采矿技术》2009,9(3):62-62
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勘查开发、资源税费改革等多个领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面临很大困难。阜新市是我国因资源枯竭引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矛盾爆发最早的资源枯竭型城市。2001年至2007年6年间,阜新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在客观认识市情,科学探索的基础上,确立了将农产品深加工作为重要接续替代产业,并使之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转型思路。同时,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清泉洞”穿越坝体,是大坝工程隐患,搞清楚“清泉洞”的补给水源是库水补给,还是原地下水补给,是除险加固方案成败的关键。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清泉洞”水是库水经过左岸玄武岩裂隙、淤积层及坝体渗透补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三山岛金矿从氰渣中回收铅金属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山岛金矿选铅厂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提高生产技术指标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监视制动器要害性故障,文章以图解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因果关系;指出制动器的状态参数及其识别和制动器状态监测的3种监测方法。其中提到的PBM监测方法已实验室安装,为工业性试验作准备。文章还介绍了闸瓦摩擦系数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4.
超临速球磨机磨矿介质运动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临速球磨机磨矿介质运动的三个阶段:圆周运动阶段、沿导向板滑落阶段、抛物线冲击矿石阶段,对超临速球磨机磨矿介质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超临速球磨机磨矿介质的运动轨迹方程、对矿石的冲击速度、冲击力公式和冲击次数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在建和已建的地下建筑物皆存在随地下水渗流析出沉淀物的现象,其机理和危害,献中多有记载和阐述。但这些地下建筑物皆为大坝和其它建筑物内砼衬砌的廊道。而基岩裸露的洞室(裸洞)产生地下水析出物的现象,尚未见有研究成果在献中正式披露。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山体排水洞多为裸洞,本通过对排水洞内析出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析出物测试成果、不同时期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规律、地表覆盖物和堆砌物特点等诸方面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宏观地阐述了排水洞内Ca质和Fe质析出物的特征和来源,对其危害亦进行了初步评价。本的研究成果,不仅回答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关注的Ca质析出物是否来源于高边坡岩体结构面上的充填物或锚固工程中充填的砂浆、Fe质是否来源于锚固工程中的各种钢材等关乎对高边坡岩体稳定性影响的敏感问题,亦为裸洞内地下水析出物的分析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工作面采煤机牵引速度进一步提高的需要,本文对支架移架的动作时间和乳化液泵容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液压支架的移架速度。并以Y25型支架为例,按采煤机牵引速度为8m/min的移架要求,对所需乳化液泵的容量进行了计算。另外,由于距供液源较远的工作面支架有明显的压力降,达不到所需的初撑力和推溜力,也影响移架速度。为减少压力损失,需改善管路系统布置。对此,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几种管路系统布置方案,并推荐了合理方案。文中还涉及了元件的更新换代和配套设备的研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可靠性设计(即概率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于煤矿机械的重要意义,对用可靠性计算和常规设计的支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李林  姜德义 《中国矿业》2007,16(3):21-22,29
系统科学是研究“关系”的科学。在矿产资源规划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与其他系统的相联关系。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与生态环境系统、水资源系统、大气系统等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风化深槽的岩土工程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厦门海底隧道场址基岩存在4条风化深槽,对海底隧道建设方案和安全影响极大。本文在详细分析基岩风化深槽的岩土工程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对隧道建设的影响,并对隧道轴线的比选和洞壁加固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地表下沉盆地偏态形成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金庄  康建荣 《煤炭学报》1999,24(3):252-255
通过建立煤层开采后顶板初次垮落前后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偏态垮落的机理,并推导出开切眼侧与开采侧垮落角的比较式,说明在开切眼侧的垮落角大于开采侧的垮落角,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偏态垮落的存在,并揭示了偏态垮落是导致地表下沉盆地偏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