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主动运动和中医推拿被广泛用于腰痛的治疗,比较主动运动和中医推拿对随机就诊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6-01/1998-12在阿曼马斯喀特亚洲医学中心完成。189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A组(137例)主动运动加推拿治疗;B组(52例)按摩治疗;治疗前后用疼痛模拟量尺(visualanalogscale,VAS)和Oswestry腰痛残疾问卷量表Oswestrylow(backpaindisabilityindex,OSW,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程度。结果:A,B两组VAS和OSW指数都有下降,A组VAS指数下降明显大于B组(t=2.657,P<0.01);A组OSW指数下降亦明显大于B组(t=15.733,P<0.01)。6个月~2年随访表明A组复发率15.08%(19/126)低于B组35.42%17/48),经检验χ2=8.761,P<0.01。(结论:主动运动和按摩治疗均可减轻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主动运动有利于预防复发,运动疗法是经济有效的治疗腰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建贤  王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718-5720
背景: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多为被动对症治疗,有关主动运动早期干预治疗的报道较少。目的:研究定量有氧运动早期干预加功能重建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于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亚洲医学中心1996-01/1998-12门诊收治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189例,其中男112例,女77例(均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干预:189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A组(137例)主动运动早期干预加推拿治疗,B组(52例)推拿治疗;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腰痛问卷调查量表(OSW),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分析评估。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VAS和OSW评分指数变化。结果:两组VAS和OSW指数都有下降,A组指数下降明显大于B组[A组VAS治疗前后的值分别为(59.64&;#177;1.19),(28.98&;#177;0.95),B组为(63.33&;#177;1.91),(36.86&;#177;1.47),t=36.644,19.785,P&;lt;0.01;A组OSW治疗前后的值分别为(26.781&;#177;0.492),(11.649&;#177;0.357),B组为(27.098&;#177;0.756),(15.625&;#177;0.570)(t=42.216,18.202,P&;lt;0.01)。6个月-2年随访表明A组复发率(15.08%,19/126)低于B组(35.42%,17/48)。结论:运动疗法早期介入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可缓解疼痛,改善和重建腰部功能,预防机体功能下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定量有氧运动早期干预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多为被动对症治疗,有关主动运动早期干预治疗的报道较少.目的研究定量有氧运动早期干预加功能重建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于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亚洲医学中心1996-01/1998-12门诊收治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189例,其中男112例,女77例(均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干预189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A组(137例)主动运动早期干预加推拿治疗,B组(52例)推拿治疗;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腰痛问卷调查量表(OSW),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分析评估.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VAS和OSW评分指数变化.结果两组VAS和OSW指数都有下降,A组指数下降明显大于B组[A组VAS治疗前后的值分别为(59.64±1.19),(28.98±0.95),B组为(63.33±1.91),(36.86±1.47),t=36.644,19.785,P<0.01;A组OSW治疗前后的值分别为(26.781±0.492),(11.649±0.357),B组为(27.098±0.756),(15.625±0.570)(t=42.216,18.202,P<0.01).6个月~2年随访表明A组复发率(15.08%,19/126)低于B组(35.42%,17/48).结论运动疗法早期介入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可缓解疼痛,改善和重建腰部功能,预防机体功能下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副作用,并与无水乙醇治疗的效果相比较。方法:选择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药物控制无效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在三叉神经的神经干走行处注射无水乙醇0.3mL。B组,在三叉神经的神经干走行处用RCG-3F(美国产)进行射频热凝治疗70,75,80,85℃各1次,908/次。术后1周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VAS法),随访其疼痛缓解时间、面部麻木感恢复时间。结果:术后1周B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0.24&;#177;0.1)分,A组(1.54&;#177;0.6)分,与A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056,P&;lt;0.01),B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7.84&;#177;0.5)个月,A组(5.34&;#177;0.8)个月,与A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28,P&;lt;0.05),B组患者面部麻木感恢复时间(2.54&;#177;0.3)个月,明显快于A组(5.84&;#177;0.9)个月,与A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P&;lt;0.01)。结论: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明显优于无水乙醇注射法。  相似文献   

5.
强骨抗萎方对骨细胞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对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尾吊-30&;#176;21d模拟失重,观察强骨抗萎方对大鼠血沉、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等指标的作用。结果:悬吊大鼠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P&;lt;0.01),全血还原黏度及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lt;0.01或P&;lt;0.05),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lt;0.01),最大变形指数降低(P&;lt;0.01),最大聚集指数增加(P&;lt;0.01)。该方不同剂量显示了不同的作用。低剂量组(10g/Kg)可降低各个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和全血黏度(P&;lt;0.01或P&;lt;0.05),以及异常的红细胞刚性指数和最大聚集指数(P&;lt;0.01);中剂量组(20g/kg)可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P&;lt;0.01);高剂量组(30g/Kg)可降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和全血黏度(P&;lt;0.01或P&;lt;0.05),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P&;lt;0.01),并可升高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P&;lt;0.01)。结论:该方具有改善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三种手法治疗劳损性肩胛背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探寻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劳损性肩胛背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在行常规手法的基础上,另加用龙氏颈椎复位手法进行推拿治疗,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颈椎复位手法组23例、常规推拿按摩组29例、联合治疗组(颈椎复位手法结合常规推拿按摩)38例,观察其治疗效果,分析治疗机制。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颈椎复位手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1~1.54,P&;lt;0.05,);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推拿按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9~3.57。P&;lt;0.01)。结论 联合治疗对上位颈椎位置失衡引起的劳损性肩胛背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有明显疗效,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区组随机和单盲法分为牵引组、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近期疗效。结果:牵引组、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05,18.421,18.139;P&;lt;0.01);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较牵引组治疗后差异积分有显著性意义(t=6.464,6.453,P&;lt;0.01);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治疗后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21,P&;gt;0.05);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显效率无差别,但平均疗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P&;lt;0.05);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较牵引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359,P&;lt;0.01)。结论:推拿加功能锻炼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8例2003-07/2004-03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抗抑郁组43例,对照组45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脑卒中后无抑郁者50例作为无抑郁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抗抑郁组加用氟西汀20mg口服,1次/d,共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应用Ban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抗抑郁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lt;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②抗抑郁组治疗后Ban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lt;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与无抑郁组相似。③抗抑郁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lt;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与无抑郁组相似。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soluble leptin receptor,sLR)水平变化,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血脂、血糖、体形、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06/0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68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30例(高血压组)。选择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瘦素、sLR,同时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l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B、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瘦素、sLR与高血压、血脂异常、体形改变、体质量指数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11.0&;#177;4.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7.4&;#177;3.5)μg/L](P&;lt;0.01),而sLR水平[(19.1&;#177;7.8)kU/L]明显低于对照组[(32.8&;#177;8.8)kU/L](P&;lt;0.001)。瘦素与胰岛素、C肽、HOMA-I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质量指数、腰围及臀围呈正相关(r=0.346—0.632,P&;lt;0.05~0.01),与sLR、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A/B呈负相关(r=-0.300~-0.551,P&;lt;0.05—0.01)。sLR与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A/B呈正相关(r=0.400,0.384,P&;lt;0.01);与瘦素、胰岛素、C肽、HOMA—IR、体质量指数、腰围及臀围呈负相关(r=-0.327~-0.572,P&;lt;0.05~0.01),与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LDL—C,载脂蛋白B无显著性相关(P&;gt;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异常有关,与血脂异常、体形改变、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治疗癌性疼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大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30-3231
目的:探索小剂量氯胺酮穴位注射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分成3组:A组(穴位-氯胺酮)、B组(皮下氯胺酮)和c组(穴位生理盐水),分组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镇痛有效率为100%,优良率达85%,B组镇痛效果的优良率为40%,c组镇痛效果的优良率为25%,3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镇痛效果优于B,C组(χ^2=15.6,P&;lt;0.01)。在止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上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χ^2=21.6667,19.3939,P&;lt;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穴位注射镇痛法,简便、安全、有效,有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永忠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322-6322
探讨中频交流电中药透入治疗退变性腰痛的临床疗效、选择理疗科及门诊1998-02/2002-08中老年腰痛患者180例,分为中频交流电中药透入治疗组和单纯中频交流电治疗组。中频交流电中药透入治疗组与单纯中频交流电治疗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疗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中频交流电中药透入治疗退变性腰痛优于单纯中频交流电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尼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尼尔雌醇对切除双侧卵巢后的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健康4月龄雌性SD大鼠26只,用抽签法随机分成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假去卵巢组;C组:去卵巢组;D组:去卵巢+尼尔雌醇组。D组尼尔雌醇灌胃,1mg/kg,1次/周,持续11周。结果:C组骨干重低于B组(P&;lt;0.05),C组骨干重/体重、骨灰重、骨灰重/体重、骨灰重占骨干重%低于B组(P&;lt;0.01)。D组骨干重、骨干重/体重、骨灰重、骨灰重/体重、骨灰重占骨干重%高于C组(P&;lt;0.01)。结论:尼尔雌醇对抗由于去卵巢所引起的骨矿盐含量降低在防治骨质疏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癜风患者心理问题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癜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8例白癜风患者,将患者按照皮损部位分为两组,A组为白癜风皮损位于暴露部位,B组为皮损位于非暴露部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症状量化评分,并在两组间量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SCL-90人际关系的因子分A组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抑郁、焦虑因子分A组也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HAMA,HAMD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而且A组HAMA&;gt;14分,存在焦虑症状,HAMD&;gt;10分,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结讫:白癜风对外貌的影响造成患者人际关系敏感,长期的迁延不愈可能产生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   

14.
神经阻滞和偏振红外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外周神经阻滞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特征。方法 38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n=20)用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0.5mg+生理盐水至10ml单纯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间隔一两天重复1次,5次为1个疗程。B组(n=18)在上述阻滞后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治疗功率60%~80%设置模式2:3,治疗时间1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0~15min对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2.2,B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1.1。组间无明显差别(t=0.01,P&;gt;0.05)。每次阻滞前后疼痛明显减轻(t=15.48~43.71,P&;lt;0.001)。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经过5次治疗后,A组VAS评分降为2.6&;#177;2.4,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64%。B组VAS评分降为3.5&;#177;1.8,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51%。每次治疗前后VAS的变化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三叉神经阻滞配伍同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照射没有显示出优越的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关节松动术与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80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患者经过关节松动术和推拿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关节松动术组和推拿组,并分别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和推拿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ROM)和肩痛症状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ROM和肩痛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两组间肩关节ROM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关节松动术组优于推拿组,肩痛症状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关节松动术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情绪状态与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情绪与降压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1999WH0/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分类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为研究病例,男97例,女39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3&;#177;7)岁。采用SCL,90进行有无情绪障碍的分类,对存在情绪障碍的患者(93例)进行情绪干预(B组,46例)和非情绪干预(C组,47例)的对照研究,同时与无情绪障碍(A组)的患者进行对照。3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开博通片12.5mg,3次/d,治疗4周。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为68.4%,主要以焦虑为主,有的患者焦虑、抑郁并存。经治疗前后比较,A、B组降压效果明显好于C组(P&;lt;0.01),A、B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B组经治疗后情绪变化也非常明显,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A组有效率86%。B组有效率87%。C组有效率62%。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患者的情绪障碍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头痛患者颈部血流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现已广泛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尚在研究中。目的:探讨重症头痛双颈总动脉、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与SGB效果的相关性。设计:半随机对照、单盲、纵向观察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完成,研究对象为1998-02/08本院门诊重症头痛患者30例,男女患者各15例方法:门诊重症头痛患者30例为治疗组,非头痛患者30例做对照组。以ASONICS,SPEC-TR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SGB前,及治疗组阻滞后5min的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治疗组SGB前后临床疼痛程度评定采用五点口述分级(VRS-5)记录。主要观察指标:血流量、阻力指数、峰值流速、时间平均流速(TAV)、血管内径及治疗组SGB前后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于阻滞后约1min均有阻滞侧瞳孔缩小;痛侧与对照组比.阻滞前峰值流速(66.14&;#177;18.2和46.20&;#177;7.21)(P&;lt;0.01),阻力指数(0.74&;#177;0.05和0.65&;#177;0.05)(P&;lt;0.05),VRS.5(4.5&;#177;0.5和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阻滞后:峰值流速降到59.47&;#177;9.2l(P&;lt;0.05),阻力指数降到0.65&;#177;0.05(P&;lt;0.05),VRS-5降到l2&;#177;0.6(P&;lt;0.01)。结论:SGB治疗重症头痛效果肯定。本组重症头疼患者有颅脑血管张力异常变化.提示SGB可能通过平衡植物神经,双向调节所支配区域血管张力,使头痛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加腰三横突小针刀松解在腰骶部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并与单一方法对比。方法 80例患者分为A组(单纯神经阻滞),B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C组(神经阻滞+射频治疗),D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射频治疗),每组20例。根据腰椎正侧位片,采用双侧椎弓根测量定位法,分别标志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及脊神经后支相应的邵氏压痛点在体表的定位。腰三横突尖部行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感觉、运动定位测定后,给予80℃.60s的射频治疗,共2个射频周期。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治疗前、治疗后即时、24h。2周:静止VAS、运动VAS、腰三横突压痛VAS、邵氏点压痛VAS。组间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口检验。结果 D组在24h、2周与A、B、C组的比较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腰三横突压痛VAS与A组的比较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在邵氏点压痛VAS的比较P&;lt;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腰骶部疼痛,在诊断明确时,治疗上利用射频热凝加针刀松解联合施治,较单一方法好。  相似文献   

19.
高压低频电并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高压低频电并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3组:A组:40例,采用高压低频电并药物治疗;B组:40例,采用药物治疗;C组:40例,采用高压低频电治疗。对3组疗效、疼痛缓僻时间及疱疹吸收时间进行对比分析。3组治愈率分别为:80%,57%和70%。疼痛缓解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O.01)。疱疹吸收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高压低频电并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哮喘小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激活和抑制蛋白IKB-α表达的影响,探讨As2O3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哮喘防治的新思路。方法: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卵蛋白末次激发后1,4。12和24h)和As2O3治疗组(4mg/kg),每组6只。Diff-Quick染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嗜酸细胞募集特点,电泳迁移率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和IκB-α表达水平。结果:①哮喘组BALF中嗜酸细胞募集[(48.72&;#177;5.38)%]较对照组[(0.56&;#177;0.21)%1增加(q=33.46,P&;lt;0.01),治疗组较哮喘组减少(q=34.65,P&;lt;0.01)。②哮喘组肺组织NF-κB活性均较对照组增加(q=41.84,72.75,61.61,16.32,P&;lt;0.01或0.05),以4h活性最高,治疗组较哮喘组减少(q=89.48,P&;lt;0.01)。③哮喘组肺组织IκB-α表达较对照组减少(q=30.94,P&;lt;0.01),治疗组较哮喘组增加(q=23.67,P&;lt;0.01)。④BALF中嗜酸细胞募集、肺组织NF-κB活性与IκB-α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82,-0.94,P&;lt;0.01)。结论:肺组织NF-κB过度激活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持续存在的基础;诱导肺组织IκB-α表达和抑制NF-κB激活,可能是As2O3发挥广泛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