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荣翔 《新中医》1996,28(3):5-7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章荣翔主题词疾病,命名法,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十余年前中医界对辨病与辨证问题作过一番讨论。讨论的焦点是辨病辨的是中医的病还是西医的病。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观点,曾经一度占很大优势。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医自有中医的病名,这个“本”...  相似文献   

2.
目前规划教材、工具书通常均将西医痤疮认为属中医之肺风粉刺病、粉刺病范畴,但深研历代文献及西医痤疮发生发展规律,事实并非如此。本文通过历代医家古籍以及西医对痤疮的认识进行研究,发现中医粉刺、肺风粉刺仅仅是痤疮病的一个阶段性表现,中医自古就有痤疮病名,粉刺为轻,痤为重,如"寒薄为皶,郁乃痤"中皶即粉刺,痤即粉刺较重后形成的小疖,而且本病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具有不同轻重临床表现、和不同称呼的文献记载均教多,故中西医均应以痤疮命名。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西医病名,其在中医古籍中记载颇丰。由于中医对疾病的命名方式主要根据症状、病因、病机、病位等多种方法,故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中医古籍中牵涉的病名也复杂多样,主要有:关格、癃闭、水肿、溺毒、肾劳、肾风等。本文通过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做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对疾病的命名方式不同,西医的某一病名可对应多个中医病名,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可见,规范中医病名也是发展中医,使中医与现代医学接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1.统一和改革中医病名诊断解放以来,中医和西医都很注意对统一和改革中医病名诊断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①中西医结合的病名诊断,即以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进行双轨诊断定名。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能够实行双轨诊断的医院往往以西医西药为主,中医中药为辅,以西医理论为指导,用中药治疗,发展下去,中医就会呈现出废医存药的危险。②证型诊断,即以中医的基础证或称主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病证结合论治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西医诊断疾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中西医辨病与辨证论治的结合;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当前,每逢提到辨病与辨证,就意味着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这几乎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的专用词.其实,中医历来就很注重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尽管中西医所说的病和证,有的能吻合,有的不能吻合,既使吻合的,其内容亦未必完全一样,况且中医所说的病,往往又是西医所说的证.再就中医而论,有的既是病又是证.但这都不影响中西医学术理论体系的各自发展及中西医结合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40年前我加入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队伍 ,成为中西医结合队伍的一员。经历了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的过程。迄今仍工作在中西医结合医教研的第一线 ,深深体会到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西医重辨病。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 4 0年 ,取长补短 ,进行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成就引进到教学及国际交流中 ,在西医院校及培养学生走向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中医病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法: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的脑系病类34个病名为研究对象,以西医病名语义为基础,根据标准中对病名的语义解释将34个病名分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三大类,对各类病名在四部不同翻译标准中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医病名数量巨大,存在收集不全面和翻译结果不统一的现象。结论:中医病名术语搜集范围要广泛,表述要规范化;中医病名术语翻译应以"忠实原文含义"为原则,借用西医词汇、音译、音译+释义、直译、直译+释义的翻译方法,加强中医名词术语配套词典编写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中医病历书写西医病名并非“西化”但西医病名也存在着某些不规范,应创造性地应用西医病名,科学地深入探讨,使中西医均认可。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和 西医学有很多 相同之处,在医 学目的上,都把 医学作为神圣 的事业;中西医 有近似的临床 分科。在诊疗程 序上都先诊断 后治疗;在治疗 上都以药物为 核心发展治疗 手段,在对很多 具体病的描述 上也有很多相 同或相似之处。 如痢疾、疟疾等 病,中医的真心 痛与西医的心 肌梗死,中医的 肠痈与西医的阑尾炎,中医的肺痈与西医的肺化脓症等等。这反映人类与疾病作斗争中有其共同的智慧。 但由于地域、传统文化、民族思维方式以及医疗实践的选择性不同等因素,中西医学又有很大的不同。在中西医学初始时期,它们在理论上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1.
<正> 明确诊断在西医诊治疾病中的重要性似乎不言而喻。对于中医临床,一般地强调辨证施治较多,病名诊断鲜为人用。在通常情况下,沿用西医诊断、施行中医辨证已成为临床工作者的惯例。这种现状揭示了中医病名中的某些缺陷,即名称庞杂、标准不一,临床指导价值不大等问题。如何克服这些缺陷,完善中医病名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其系统性、严密性、科学性得到加强,确立中医病名诊断在临床上和法律上的合法地位,使其能和西医诊断并驾齐驱,互相补充。这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广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2.
中医病历书写西医病名并非“西化”,但西医病名也存在着某些不规范,应创造性地应用西医病名,科学地深入探讨,使中西医均认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轻型、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6例乙脑轻型、普通型患者随机分西医组68例、中医组6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48例.西医组主要给予对症、支持、综合治疗;中医组毒蕴肺胃证给予白虎汤和银翘散加减、毒损脑络证给予清营汤加减,1~3岁患者,每日半剂;3岁以上患者,每日1剂;中西医结合组西医治疗同西医组治疗,中医治疗同中医组.3组均治疗15天.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8.30%,西医组为85.30%,中西医结合组为93.80%,中医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中医组体温、意识障碍、抽搐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体温、意识障碍、抽搐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组(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乙脑轻型、普通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淳  李志英  詹敏 《光明中医》2008,23(11):1752-1753
目的:探讨诊治规范,疗效确切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方案.方法:根据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西医基本理论,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提出其中西医治疗思路.认为本病的治疗应注重病变过程的阶段性,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康复期以中医为主的方法治疗,同时注重康复期的治疗与防治视神经萎缩;以活血通窍,开启玄府的基本治法贯穿治疗全过程.结合西医学相关检测指标客观地评价其疗效.结果:以中医西医基本理论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提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交的中西医治疗思路可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结论: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逐步形成一套诊治规范,疗效确切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规范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由于中医、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血液病的中医、西医病名混淆之处甚多。因此,规范血液病中医病名,不仅便于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临床规范应用,利于学术交流,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基于血液病领域的中医临床学术理论发展需求以及从事中医的血液病临床工作者的迫切愿望,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两次全国性会议酝酿讨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中医对心力衰竭(心衰)的认识过程,探讨了该病名最早提出者及其病机、治法,认为中医对于现代心衰也以心衰名之为妥.因心衰一词,即使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亦能较好地揭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病机及转归预后,且易为中医、西医学术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五脏不等同与西医解剖学的同名脏器,只有根据中、西医研究对象(人体)的一致性,通过中医病因、病机、症候对应西医学病名来确定中医五脏相关的西医学组织器官。探讨中医"肾"与性功能低下的相关性,阐明中医"肾"与西医学中同名脏器及生殖器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爱萍 《河南中医》2013,33(5):748-75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8月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银屑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50例患者接受单纯西医治疗,为西医组;50例患者接受单纯中医方式治疗,为中医组;50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为中西医结合组.对比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组和中医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中医组基本相同,同时优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经过治疗复发情况优于西医组和中医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既体现了西医疗效迅速、确切的优点,又能体现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用药原则,有效的提高了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乔富渠 《陕西中医》1993,14(12):545-545,551
<正> 中西医各有长短,中西结合则相得益彰。作者临床体会中医辩证对西医辨病有指导作用。1 辩证可为辨病的锁钥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地发现辨证对辨病重要的指导作用。如陈某,女29岁。1986年3月10以发热、盗汗、轻咳、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血沉加速为主症进某院求治,辨证为阴虚潮热,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风湿”、“斑疹伤寒”等,后确诊为淋巴结结核(取左锁骨上淋巴活检证实)。中医向有“痨病  相似文献   

20.
无论中、西医学的病名,都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演进。对当代中医辨病的发展趋势分析如下。一、从临床需要看:中医接诊时,应问病史,而大部分病人的病史中都有西医的诊治过程,必然涉及西医病名以及用西药后的情况,这是中医辨证论治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果只有中医病名的诊断,在向病人或其家属交待病情时,特别是危重患者或死亡病例,将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