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是最常见的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吸烟所致烟雾对呼吸道的长期刺激是导致慢支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吸烟时间愈长,烟量愈大,患病率也愈高,吸烟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约2~8倍[1];戒烟后可缓解病情,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因此,对于吸烟的慢支患者,戒烟便成为当务之急,但常因患者对吸烟危害认识不足以及对尼古丁的成瘾性等原因使戒烟的依从性相对较差,复吸的风险增高,特别是在出院后中断戒烟者非常普遍.本科对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住院的80例慢支吸烟患者进行戒烟延续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邢秋燕  魏清风  刘莹  黄勇攀 《护理研究》2013,(23):2495-2498
[目的]探讨分类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病人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自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吸烟情况调查表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吸烟指数和病人对药物的渴求程度将病人分为3类,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估病人的戒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的戒烟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类护理干预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病人的戒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患者戒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4个行政村招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包括患者戒烟行为态度、戒烟主观规范、戒烟知觉行为控制3个部分。干预前后评价患者的戒烟率、烟草依赖程度及健康素养水平。结果干预后患者尝试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明显提升,烟草依赖程度评估量表得分明显降低,健康素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戒烟干预可有效提高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患者的戒烟率,降低患者的烟草依赖程度,有助于提升其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盆娇 《现代护理》2001,7(8):51-52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包括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其气流阻塞一般为进行性发展 ,且有不可逆特征。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身心健康 ,因此提高COPD的护理水平 ,协助康复 ,延缓病情发展非常必要。1 COPD的危险因素及对策1.1 吸烟 吸烟能引起咳嗽、咯痰、气促等症状和呼吸功能的减退 ,因此应劝告戒烟。向患者耐心讲解吸烟和疾病的相关关系 ,以及危害性 ,使患者知道吸烟及被动吸烟均是致病的因素之一[3] 。积极推广使用戒烟新技术和产品 ,目前已有催眠术、行为改变术和尼古丁…  相似文献   

5.
罗俏玲  陈沁  梁少英 《护理研究》2012,26(34):3195-3197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启动和维持吸烟的原因,为促进老年COPD病人戒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访谈了12例老年COPD病人,以Giorgi的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中国烟文化下浓厚的吸烟氛围、强烈的生理心理依赖和社交依赖、局限的戒烟知识和获取知识的途径3个方面是老年COPD病人启动和维持吸烟行为的主要原因。[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COPD病人的宣传教育,纠正其对吸烟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6.
吸烟是威胁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成本低且获益大的措施。医务人员有必要通过有效手段,加强对冠心病吸烟患者的临床戒烟干预,提高患者戒烟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本文综述了冠心病吸烟患者相关的戒烟干预方法和措施,旨在了解目前戒烟干预实施的现状和效果,为医务人员帮助患者戒烟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戒烟策略     
在护理时间帮助患者戒烟是极有价值的 ,然而收效并不大 ,而且如果他们又开始吸烟 ,他们对戒烟就大失所望。重要的是 ,在无帮助下 ,个人戒烟率只有 2 %~ 3% ,但是在专业指导下或在尼古丁替代疗法帮助下 ,则戒烟率可上升到 2 0 %~ 30 %。为什么戒烟困难 ,这主要取决于尼古丁成瘾性、不良癖好及吸烟者对烟的精神依赖性。戒断症状  ( 1 )强烈的复吸欲望常延续2~ 3min,多出现在戒烟的初期 ,几周后这种体验的强度及频率逐渐减弱。克服的方法有分散注意力、多喝水或作缓慢的深呼吸运动。( 2 )食欲增强 ,这多是因为没有尼古丁刺激后 ,戒烟者趋向…  相似文献   

8.
张艳  冯素萍 《全科护理》2016,(7):697-698
[目的]观察5A护理干预法对男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戒烟的效果。[方法]将住院吸烟的112例男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干预法进行戒烟指导,观察组56例采用5A护理干预法行戒烟指导,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近期戒烟率和远期戒烟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5A护理干预法可提高男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戒烟效果,效果优于常规干预法进行戒烟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吸烟及戒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1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根据其目前或曾经是否吸烟分为不吸烟组(52例)和吸烟组(6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吸烟及戒烟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不吸烟组对吸烟危害他人健康认知的比例、对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认知的比例均高于吸烟组(P<0.05,P<0.01),而对吸烟与缺血性心脏病相关认知的比例低于吸烟组(P<0.01)。吸烟组从朋友和同事、医护人员宣教中获得吸烟和戒烟相关知识的比例均高于不吸烟组(P<0.05,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对吸烟与冠心病和其他疾病的关联性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缺乏,对其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宣教,以提高其对吸烟危害及戒烟好处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岳阳市某高校吸烟大学生接受路径式健康教育1年后的戒烟效果,并探讨其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路径式或常规健康教育的吸烟大学生于1年后进行电话和面对面随访.[结果]持续戒烟1年者占37.5%,影响学生持续戒烟1年的主要因素包括吸烟量、戒烟态度、戒烟措施,学生复吸的主要原因有周围人吸烟、缺乏支持、生活无聊等.[结论]按护理路径对吸烟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法.加大教育力度,营造无烟校园,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以减少烟草对大学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岳阳市某高校吸烟大学生接受路径式健康教育1年后的戒烟效果,并探讨其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路径式或常规健康教育的吸烟大学生于1年后进行电话和面对面随访。[结果]持续戒烟1年者占37.5%,影响学生持续戒烟1年的主要因素包括吸烟量、戒烟态度、戒烟措施,学生复吸的主要原因有周围人吸烟、缺乏支持、生活无聊等。[结论]按护理路径对吸烟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法。加大教育力度,营造无烟校园,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以减少烟草对大学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行为和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4例吸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出院后3个月时2组戒烟情况,以及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改善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戒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烟量减少支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 O2、Pa CO2、FEV1和FEV1/FVC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提高吸烟COPD患者戒烟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为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军区在职和离退休的军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是否吸烟将所调查人员分为不吸烟组、吸烟组及重度吸烟组.结果 通过对三组人群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人数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吸烟组人群中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吸烟组人群中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高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吸烟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升高,并随吸烟指数的增大而升高.适当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意识的改变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对疾病的监测能力,减少吸烟量或完全戒烟可以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戒烟的护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吸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评价病人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和吸烟刺激因素对于推荐合适的戒烟行动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护士是病人戒烟的有效干预者 ,在病人贯彻戒烟策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戒烟的护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评价病人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和吸烟刺激因素对于推荐合适的戒烟行动和制体化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护士是病人戒烟的有效干预,在病人贯彻戒烟策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辅以行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病历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其中干预组患者进行控烟健康教育并辅以替代疗法、厌恶疗法、痛性疗法等行为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戒烟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烟量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辅以行为疗法,可以提高患者戒烟成功率,减少每日吸烟量。  相似文献   

17.
暨铭坚  陈晓冰 《护理研究》2012,26(36):3372-3373
[目的]调查分析首次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疾病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对COPD病人疾病健康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我院首次住院能追踪回访的70例COPD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COPD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有效回收问卷65份。[结果]在职与非在职病人对胸片检查、血气分析、康复训练(放松、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步行、登楼梯、踏车等锻炼)、症状加重等知识比较,非在职的病人知识点的掌握优于在职病人(P<0.05)。62例(95.4%)病人知道吸烟是COPD的发病因素之一,但仍然有33例(50.8%)病人在吸烟。[结论]在健康宣教中重视对在职COPD病人的疾病认知教育,加强落实戒烟计划措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目前吸烟者与戒烟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和广西13家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肺功能指标、症状评分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戒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09例COPD患者,平均年龄(62.3±8.9)岁,戒烟者占43.3%。与目前吸烟者相比,戒烟者年龄更大,呼吸困难程度更高,气流受限更严重,吸烟持续时间更短,累积吸烟量更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持续时间、累积吸烟量与戒烟呈负相关,年龄、文化水平、吸烟强度、改良的英国医学委员会量表(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分级与戒烟呈正相关。【结论】在吸烟COPD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仍在吸烟;戒烟者与目前吸烟者临床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年龄、文化水平、累积吸烟量、疾病严重程度、mMRC评分、GOLD分级与COPD患者戒烟相关,给戒烟者临床干预时应考虑上述戒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NursingTimes.2005,101(10):2627吸烟是公共健康最大的威胁这一,每年英国因吸烟而死亡的就有120000人。吸烟实际是一个二选一的机会,这种嗜好甚至会使他们死亡。50多种疾病是由于吸烟引起或使其加剧的,其中20多个致命原因就是吸烟所致。尽管吸烟存在风险和危害,然而,整个英国仍然有12000万烟民(占英国成年人口的25%)。这些人中的2/3说他们愿意戒烟,然而在他们头一次尝试时几乎没有人成功。因而帮助戒烟是健康干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护士在帮助患者戒烟发挥着独特作用。她们与吸烟患者在许多的场合有着广泛的联系,可以指点病人到戒烟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CABG是治疗冠心病患者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长期以来 ,成功的CABG术后 ,存在着诸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认知改变以及抑郁等并发症。因此 ,护理技术的提高是CABG术后康复的重要条件。改变生活方式 ,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术后戒烟 5年存活率比没有戒烟病人提高了3%~ 5%,1 0~ 2 0年存活率提高 1 5%,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 50 %;需要再行CABG术者少见。亦可用尼古丁替换疗法戒烟。心肌功能的恢复 规律的体育活动 ,重点建立有氧运动的个性化康复方案 ,减少危险因素 (戒烟 ,控制血压和血脂 ,心理咨询等 ) ,改变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