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含油污泥处理是目前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介绍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处理技术有溶剂萃取处理技术、焚烧处理技术、热解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调剖处理技术等,并介绍了国内部分油田的含油污泥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油田采油污水中目前现有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油田采油污水中的主要成分和特性,综述并总结了过滤技术、气浮技术、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生物膜技术、生物破乳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油田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处理油田采油污水技术工艺的发展及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滨 《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1):180-182,171
目前我厂含油污泥采取定点存放的方法,虽减轻了污染问题,但是治标不治本。该研究项目针对油田含油污泥日益增加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进先进的物理和生物处理技术,并根据油田实际情况优化和集成了处理工艺。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对高含油污泥进行洗脱,减轻生物处理段的处理负荷的同时也回收了石油资源;生物处理后植物种植技术的引入,使含油污泥彻底达到无害化处理。该实验的成功将为油田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为油田环境保护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油田污水主要包括原油脱出水(又名油田采出水)、钻井污水及站内其它类型的含油污水。油田污水的处理依据油田生产、环境等因素可以有多种方式。本文重点介绍了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对油田污水进行处理的微生物油田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油田采油废水的主要成分、废水的特点、废水的处理现状以及处理技术工艺,对其中的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当前油田采油废水成分复杂,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油田采油废水的排放标准,新的技术虽然出现,但在应用上还存在困难。因此,未来油田采油废水处理技术更倾向于多种技术联用。  相似文献   

6.
油田作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涛  张哲 《广东化工》2015,42(6):108-110
油田作业废水污染物具有成份复杂、含量变化大、毒性大等特点,对周围环境有着非常大的污染。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油田作业废水的处理技术也逐渐改进,并不断涌现出新的处理技术和方法,文章简要介绍了处理油田作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方法现阶段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油田开采中地面系统暴露的一些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阐述了生物技术在油田地面系统中应用的优势,并指出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同时,针对我国油田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和重要工艺环节,分别对有害微生物的防控、生物破乳剂研制、生物絮凝剂研制等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采油污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每个采油单位所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隔油处理法、凝聚过滤法、生物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以及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吸附法、化学处理法以及气浮法等。尽管我国油田使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有所差别,但主要使用隔油除油、混凝以及过滤此三段处理工艺,不过次三段采油工艺也出现不少问题,给我国油田生产与环境保护造成了困难。接下来,本文将分析研究采油污水回注处理技术,旨在提升我国采油污水的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油田采油废水中的主要成分、特点及4种油类物质的特性,概述对比了物理、化学、生物3种处理采油废水的技术工艺,对其中的气浮法、膜分离法、混凝法等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综述。通过分析当前油田采油废水的成分及技术,展望了未来技术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问题,研究结合我国各个油田企业的污水处理现状。首先对目前污水处理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水处理未来的发展趋势。污水处理技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这些处理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应用优势和劣势,因此,相关单位应从新型混凝剂技术以及膜处理技术出发,对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以全面推动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田废水处理工艺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废水处理中包括回注水处理,稠油油田采出水回用注汽锅炉处理,油田外排水处理三大应用方向。本文从油田回注水除油除悬浮物,稠油废水阻垢缓蚀、脱硫消毒,生物法处理油田外排水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油田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工程实例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油田废水处理综述   总被引:63,自引:6,他引:63  
目前大多数油田废水经处理后直接用于回注,其控制指标是含油量和悬浮物,主要利用“二段”和“三段”治理工艺进行净化。随着国内大部分油田进入三次采油期,废水的产生量增多,一部分废水需排放到地表水体中。相应地对外排废水的CODcr指标提出了要求,过去的回注用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需要,这就给很多油田的外排废水处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作者针对油田废水中CODcr的去除,介绍了国内研究单位主要采用的生物处理、混凝沉淀、电化学等几个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翁瑜婷 《广东化工》2010,37(7):198-198,206
介绍了广州石化码头污水处理设计工艺,指出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水质、水量的特点,优化及简化了操作工艺。运行结果表明,采用隔油/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可有效处理石油库区的污水,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而且出水水质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分别对生化处理前焦化废水和生化处理后焦化废水进行了吸附处理,并将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考察了pH值,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pH值为5左右时,每100 mL废水中加入6 g粉煤灰,吸附时间为40 min,处理后焦化废水的COD和色度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二级排放标准。对吸附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利用Fenton试剂进一步氧化处理,每升废水中投加1.40 g FeSO_4,1 mL质量分数为30%双氧水,氧化30 min后,废水中COD、色度以及含油量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一级排放标准,并且此种处理方法比单独用Fenton氧化法处理,每升废水可节约3 mL双氧水和4.2 g FeSO_4,大大减少了药剂使用量,减少了废水处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成琳  薛科创  苟耀邦 《当代化工》2016,(10):2476-2477
由于在石油开采中注水量逐渐增大,导致油田污水逐渐增多,油田污水的处理的方法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论述了油田污水处理常用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为处理工艺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16.
水解酸化-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混凝-SBR及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三种工艺进行对比后采用水解酸化-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处理水量15m^3/d。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SS、油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5.6mg/L、25.3mg/L和7.25mg/L,COD、SS、油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47%、95.49%和81.69%,出水完全能达到排放标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工艺组合合理。  相似文献   

17.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油脂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前人应用的三相内循环流化床作了结构上的优化和创新,并制作了9套新型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油脂废水,分别考察了处理废水过程中载体、水力停留时间、pH值、水力负荷、曝气量等操作因素对处理效果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该新型流化床处理油脂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为:陶粒为最佳载体,pH值6.8—7.8,水力停留时间2.5—3.7 h,曝气量1.0—1.6 L/min,在油脂质量浓度较大时有必要适当添加表面活性剂增加其生物降解程度。该生物流化床具有很强的抗水力负荷及油脂质量浓度负荷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稠油污水的有机组成及可生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化-厌氧-好氧法处理稠油污水,对物化生化处理各阶段出水的有机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对稠油污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工序出水的有机成分差异较大,经过气浮、厌氧处理后,稠油污水可生化性逐步提高,有利后续好氧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9.
涂料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南湘江涂料集团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及综合废水水质、水量的跟踪监测与分析.对废水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其处理工艺为均质隔油-混凝沉降-气浮-生物接触氧化。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选择高效的处理装置及最佳工艺参数。如气浮的结构形式、药剂的选择、工艺参数最佳条件的确定;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新型曝气器及填料的选择、最佳工艺参数、好氧菌的驯化及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处理餐饮污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技术处理餐饮污水,在原水COD、油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61、254 mg/L时,经过砂滤、曝气、生物活性炭纤维柱后,COD去除率为84%,油的去除率为91%。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技术对餐饮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稳定,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