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宏权 《交通科技》2003,(Z1):19-21
随着海上渔业的迅速发展,商船和渔船之间的碰撞事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渔船特点和特性的总结,提出商船正确避让渔船的措施以及避让操作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国正 《交通科技》2008,(2):118-119
针对狭水道航行中碰撞事故时有发生的现状,介绍狭水道的航行特点及航行方法,即运用地文航海浮标导航法确定船位是否偏离推荐航线.结合大堡礁航路的实例,阐述确保安全航行的注意事项,避免碰撞和搁浅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高速客船为代表的水路客运迅速发展.至1998年底,长江上游就有中外合资、国营、私营、合营等多种经济成份的高速船公司13家,拥有69艘不同类型的高速船.长江上游高速客船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航行秩序,加之长江上游山区河流自然条件的限制,随着高速船舶数量的增加,给高速船与普通船之间、高速船与高速船之间的航行会让带来新的课题,碰撞事故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至1998年4年间,长江上游高速船舶共发生一般以上事故26件,其中碰撞事故16件,占事故件数的61.5%.高速船舶的航行会让问题已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高速船公司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此对长江上游高速船舶的航行会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追尾事故通常发生在两车之间,但也会引起多车之间的连续碰撞.在高速公路上一旦发生追尾事故,通常是恶性的多车连环相撞,所造成的人身与经济损失都极为惨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水上交通事故中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减小水上交通事故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对2015-2016年的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数据的分析.选取了水上交通事故数据中的船舶类型、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船舶吨位、能见度和风力等级等相关因素建立了事故信息库.根据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的大小,将事故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并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三分类模型.然后通过交叉验证以及网格搜索算法优化SVM分类模型的惩罚参数和核函数参数,得到最优的分类模型.模型建立后,利用SVM-RFE算法求解上述影响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的权重值并排序,筛选出对于事故严重程度影响最大的因素.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三分类模型总体分类准确率可达70% 以上;同时自沉事故、渔船事故和秋季发生的事故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危化品船舶,内河发生的事故和渔船易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所得的重型货车事故数据,从事故类型、碰撞形态、人员伤亡等方面对重型货车事故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我国现有重型货车碰撞安全法规与重型货车事故形态和人员伤亡之间的关联性。本文探讨了重型货车驾驶室强度碰撞试验的局限性,论证了提高重型货车驾驶室强度碰撞试验标准以及将AEBS纳入我国重型货车安全法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轿车-行人事故重建的行人颅脑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深入的轿车-行人事故调查研究建立了行人事故数据库,挑选了其中12例轿车-行人碰撞事故,运用轿车-行人碰撞多体模型进行了事故重建.根据其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运动学参数与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回归模型,求得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轿车-行人碰撞速度与头部碰撞时间、头部碰撞相对速度、行人抛出距离以及头部损伤HIC值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速度限制和改进汽车前部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人头部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
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市嘉定区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讨论此类事故的相关特征,并对行人、非机动车和小型机动车的碰撞事故进行深入研究,为车外人员的伤害位置、伤害原因与碰撞形态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全气囊的发展起源于人们对防止车辆碰撞事故、减少碰撞事故损失的需要。美国的有关统计表明,涉及车辆碰撞的事故占公路交通事故总量的90%左右,按卷入事故的车辆数量计算,14%属单车与非机动车辆、行人、牲蓄、路边障碍物等的碰撞事故,76%属于两车之间的碰撞事故,另10%属于多车相互碰撞事故;根据碰撞的部分分布来看,前方碰撞(包括正前方、前侧方、前偏向等碰撞)事故占碰撞总事故的48%以上,各测方的碰撞(包括正侧方、横侧方、正横向等方位的碰撞)占总碰撞事故的43%以上,后方碰撞(包括正后方、侧后方)的碰撞占6%左右,其余为翻车事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非职业驾驶员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大量且频繁的交通事故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使得事故汽车修理业务急剧增加。据保险公司相关部门统计,事故车辆修复量占维修总业务量30%~40%。如何为事故车辆提供快速、优质的修理服务,促进事故车辆修复技术的提高,笔者从选购和正确使用车辆碰撞修复设备两个方面谈些看法,供维修同仁们参考。1.汽车碰撞修复设备的选购(1)汽车碰撞修复设备市场扫描当前中国碰撞修复市场整体发展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不断缩小。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碰撞事故的发生,及时向高速公路一定范围内的相关车辆提供事故预警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车辆碰撞事故预警模型。首先,基于4G和DSRC通信网络构建了高速公路通信场景与事故预警框架。其次,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下双车道两车相撞的事故场景,分析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的动机以及可能发生的碰撞事故类型。最后,分析了追尾碰撞与侧向碰撞发生之前两车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接近的全过程,探索两种碰撞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建立潜在碰撞事故判定规则,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建立了以时间、位置、速度、车间距以及制动距离为参数的车辆追尾碰撞预警模型与车辆侧向碰撞预警模型。针对实车场地试验对碰撞事故测试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基于Veins仿真平台搭建了具备4G和DSRC异构通信网络环境的高速公路车联网仿真场景,对两种事故预警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车速低于120 km/h的情况下,通过潜在碰撞事故判定得到预警结果,并给相关车辆发送事故预警消息广播,能有效避免追尾碰撞和侧向碰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海船进江,江海联运的快速发展对沿海、沿江地区的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船舶安全的负面影响,船舶碰撞事故一直居高不下.文中对进江海船如何避免碰撞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对北京市轿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车辆、路面遗留痕迹特征与汽车碰撞特点之间的联系,选择与轿车碰撞速度相关的人体-风窗玻璃接触、人体及车辆与路面接触的痕迹特征参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轿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的车辆碰撞速度分类预测模型.该模型融合了人-车-路相互作用的痕迹特征信息,采用实际事故案例提取的可靠样本对其进行训练并应用于车速估算.  相似文献   

14.
从道路交通事故研究看我国汽车正面碰撞法规试验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道路交通深度事故调查中所得数据,从碰撞位置与重叠率、碰撞速度和人员伤亡等方面,分析100%重叠率刚性固定壁障碰撞试验和40%重叠率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与我国交通事故形态和人员伤害与特征的关联度.讨论现有正面碰撞法规的试验形式的局限性,并论证了将偏置正面碰撞推荐性标准纳入我国正面碰撞强制性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动驾驶车辆队列发生不可避免碰撞的事故场景,研究以整体碰撞严重性达到最低为目标的车队排布策略.首先根据引发事故的障碍物是否会明显影响领航车运动,将碰撞划分为队内碰撞和队外碰撞.队列几何构型一定时,针对均质化队列发生一维碰撞过程建立理论模型,计入碰撞前车辆对前车紧急制动的感应及自车进行紧急制动的过程,计算并定义时间截...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各种碰撞事故统计表明,汽车发生的正面碰撞事故约占41%,追尾碰撞事故占12%,而各种各样侧面碰撞事故约占47%,从事故伤亡比例来看,轿车侧面碰撞事故的伤亡率要远远高于轿车正面碰撞和追尾碰撞事故的伤亡率。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适合中国道路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路口测试场景.对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进行筛选得到582起路口车-车事故案例,运用聚类方法对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事故样本数和事故伤亡程度对聚类结果进行典型参数提取,得到17类典型路口车车事故场景.在典型事故场景的基础上分析并加入2车最高碰撞车速、碰撞角度和碰撞类...  相似文献   

18.
汽车碰撞损伤是当前汽车修理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人均拥有汽车的数量迅速增长;道路的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和立交桥的增多,汽车的车速增高,车辆碰撞事故也迅速增加。汽车碰撞损伤的主要部分是车身,所以本文阐述汽车车身碰撞损伤程度的检测、判断与修理。  相似文献   

19.
依据典型汽车-电动自行车正面碰撞事故建立PC-Crash和MADYMO联合仿真碰撞模型,重现碰撞事故过程和人、车停止位置,并利用事故现场信息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仿真推算的汽车发生碰撞瞬间速度和案例信息非常接近,对提高事故再现水平、减少或预防事故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车辆一旦发生碰撞事故,车身就会损伤。在对车身碰撞损伤进行修复过程中.误差、累积误差无处不在。误差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车身系统累积误差符合设计要求,性能就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