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CT扫描体表剂量水平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量分析儿童CT扫描的体表剂量,为儿童CT检查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模体及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测量。结果 儿童头部CT扫描其中心体表剂量平均达19.34 mGy,副鼻窦扫描平均可达43.36 mGy,腹部扫描骨盆部位体表剂量为0.51~2.81 mGy。结论 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扫描分析条件,以减少受照剂量,使儿童的CT应用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仿真人体模型及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下受检者眼晶体的受照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TLD放置于仿真人体头部模型眼晶体预留孔,在8台CT上分别采用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对头模进行扫描,每次扫描结束后,取下TLD并编号记录,以备测量。结果 五种头颅CT扫描方式下,眼晶体受照剂量分别为颅脑(17.78±10.03)mGy,眼眶(17.45±7.92)mGy,鼻骨(14.65±3.80)mGy,鼻窦(9.93±6.25)mGy,颞骨(7.94±5.18)mGy。结论 头颅CT扫描时受检者眼晶体的受照剂量总体水平为(13.55±7.89)mGy,不同CT及不同颅脑扫描方式下,眼晶体的受照剂量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4种临床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吸收剂量的影响及胸部扫描的辐射场空间分布,以期为受检者与机房内空间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热释光探测器(TLD)测量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利用TLD监测胸部螺旋扫描时距离CT诊断床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结果 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分别为0.040~64.818 mGy、0.154~10.155 mGy、0.028~0.154 mGy、0.443~17.141 mGy和0.093~14.346 mGy。胸部扫描时空间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最大值为0.049 mGy,且与CT球管距离越大数值越小。结论 4种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的吸收剂量一般不会超过阈剂量。单次CT胸部扫描时陪检者所受剂量较小。为减少辐射危害,在CT扫描中可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受检者组织吸收剂量,同时陪检者应适当增加与球管和诊断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光致光测量技术检测头颅CT扫描下新生儿性腺防护衣内外辐射值以及防护器具对性腺的防护作用。方法 在CT扫描时,将光致光测量芯片贴于防护器衣内外,分别测量其辐射剂量值,并进行内外对照。结果 防护衣外剂量值为0.115 mGy,防护衣内剂量值为0.041 mGy。内外对照,新生儿性腺部位辐射剂量减低64%,经统计分析,辐射剂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新生儿性腺部位不接受辅助防护的CT辐射剂量值有可能导致发生学的异常,辅助防护器具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乳腺摄影受检者受照剂量情况。方法 采用LiF(Mg,Cu,P)热释光粉末探测器监测乳腺摄影受检者乳房压缩厚度和乳腺平均受照剂量。结果 随机抽测46例受检者,乳房平均压缩厚度为4.61 cm,受检者平均入射体表剂量CC位7.14 mGy。MLO位6.78 mGy。受检者平均透射线剂量CC位0.18 mGy,MOL位0.17 mGy。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乳腺X射线摄影所致患者的入射体表剂量比普通胸透高2.4倍,是胸部正位摄片剂量的19.8倍,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闵楠  刘伟  张琳  牛菲 《中国辐射卫生》2016,25(6):730-732
目的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针对现在所使用的腹部扫描条件,对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 选择常规扫描参数和低剂量扫描参数,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剂量计,测量体表剂量和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器官或组织的受照剂量范围分别为0.014~96.7 mGy,0.00148~5.56 mGy,有效剂量结果分别为14.5 mSv和1.52 mSv。结论 合理减少CT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7.
头部CT扫描时防护围脖对减少甲状腺辐射剂量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傅强  卢涛  张琳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1):13-13,19
目的 评估头部CT扫描时患者甲状腺部的辐射剂量和防护围脖对减少甲状腺的辐射受照的作用。方法 取尸体标本(头颈部)采用不同型号CT机和不同扫描模式分别进行使用防护围脖前、后的头部扫描,扫描前将热释光薄片射线剂量仪贴覆在甲状腺中心,记录使用前、后的扫描参数、CT使用的剂量加权指数(CTDIw)、剂量长度积(DLP)和被照体射线剂量。结果 使用防护围脖前甲状腺部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0.207mSv,使用后0.085mSv。前后对比,甲状腺部辐射剂量平均降低58%。结论 一次头部CT扫描时甲状腺部接受的有效剂量很低,但累加辐射危害严重,防护围脖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应在头部CT扫描时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仿真人体模型,探讨单源螺旋CT和双源螺旋CT在不同扫描模式下食管癌患者有效剂量的差异。方法 根据ICRP推荐的组织及器官,对仿真人体模型38个组织器官进行打孔并布置剂量计。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分别采用双源64层螺旋CT双能扫描模式、双源64层螺旋CT单能扫描模式与普通单源64层螺旋CT扫描模式,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测量不同器官、组织的吸收剂量,进而估算患者的有效剂量。结果 双源64层螺旋CT双能扫描模式组、双源64层螺旋CT单能扫描模式组与普通单源64层螺旋CT扫描模式组不同器官、组织吸收剂量范围分别:0.126~329.7 mGy,0.114~317.8 mGy,0.123~321.2 mGy,各组中吸收剂量最低者均为性腺,最高者均为骨组织。三个模式组中患者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6.9 mSv,26.1 mSv,26.8 mSv。结论 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双源CT单能扫描模式与普通单源CT扫描模式下,患者的有效剂量基本一致,相差不大,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可以不考虑患者剂量的因素,而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恰当的扫描模式。同时,对于扫描野外的性腺等敏感器官应当采用物理防护,降低患者的器官受照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肺部CT扫描环境下不同防护方式敏感器官的受照剂量,探讨相应器官的最佳防护方案。方法 在仿真人体模型的胃、肝、结肠和甲状腺内布放已退火的热释光剂量元件。防护方式剂量影响实验分为无防护组、铅裙半包围组和铅裙全包围组;防护厚度剂量影响实验分为0.50 mmpb铅裙全包围组和0.35 mmpb铅裙全包围组。上述实验均采用相同的肺部CT扫描曝光条件。结果 相对于无防护组,铅裙半包围组胃、肝、结肠和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铅裙全包围组甲状腺、结肠的受照剂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0.35 mmpb铅裙防护条件相比采用0.50 mmpb铅裙防护条件,仿真人体模型的肝、胃和结肠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针对肺部CT扫描,采用铅裙防护措施并不一定能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铅裙的防护厚度对人体的受照剂量并不一定存在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医用诊断X射线检查时受检者非投照部位受照情况调查,提高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防护措施的重视程度。方法 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了解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防护前后受照剂量对比以及与放射科医生受照剂量的对比了解防护的重要性。结果 仅使用0.5mm铅当量的防护材料就能受检者非投照部位的受照剂量降低88.7%。结论 受检者非投照部位受到不必要的大剂量照射,给受检者健康带来了危害,增加了全社会集体剂量负担,在今后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应进一步加强非投照部位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上海市头颈部、胸部CT扫描频次分布及其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典型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的25家医院为调查对象,通过上海市放射卫生综合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各医院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和医学信息系统(HIS),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扫描参数、受检者剂量报告等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1 732 286人次的CT检查中,头颈部、胸部检查在儿童受检者占75%以上,在成年人受检者则占60%以上。对于成年人受检者,颅脑CT、眼部CT和胸部CT的CTDIw的平均值分别为55.4 mGy、43.1 mGy和12.4 mGy,CTDIvol的平均值分别为56.1 mGy、47.0 mGy和10.6 mGy。颅脑CT、耳道CT和胸部CT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平均值分别为603.4 mGy·cm、241.8 mGy·cm和293.6 mGy·cm。结论 CT检查中,头颈部、胸部所占比例很高,不同类型CT检查导致的剂量水平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76台医用CT机头部中心单层扫描剂量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四川省76台医用CT机头部中心扫描剂量指数的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卫监发[1998]第18号《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监测规范》及附录中提供的方法进行。结果 头部中心单层扫描剂量指数CTDI100.C值范围为19.08~86.98mGy。结论 必须加强对CT机性能的定期监测,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受检者剂量,减少辐射危害是进行剂量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定山东省CT头部扫描参考剂量水平,促进CT扫描的合理化应用。方法 测量CT剂量指数,将两次剂量检测结果分别平均分成30组,每组取其均值为组中值,然后将剂量从低到高依次排序,取其75%分位剂量值为参考剂量水平。结果 两次检测75%分位值剂量分别达到38.37 mGy和51.77 mGy,绝对差值为13.4 mGy,其中第二轮检测,其值已超过我国CT卫生防护标准规定的参考剂量水平50 mGy,但低于ICRP 87号出版物给出的参考剂量60 mGy。结论 随着大量螺旋CT的的广泛应用,有必要进行修订,制定新的CT检查参考剂量水平,CT诊断检查参考剂量水平的确立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临床核医学诊断治疗中患者受照剂量指导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估算核医学检查、治疗患者的受照剂量,为进一步作好核医学患者剂量调查工作做基础准备。方法 用ICRP给出的部分临床核医学诊断中常用放射性药物的有关数据进行受检者有效剂量估算。结果 一次给药所致有效剂量脑部检查最大,甲状腺最小。如果计算骨扫描和心脏检查受照射量大的器官骨表面和心脏的吸收剂量分别为52 mGy、19.01 mGy。这个量大于我国7种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最大的腰椎侧位片水平(12.51±4.16 mGy/次)。结论 临床核医学诊断、治疗中患者受照剂量调查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某医院宝石CT机与普通16排螺旋CT机胸部平扫检查致受检者剂量的差别,为进一步调查积累经验。方法 用宝石CT机和普通16排螺旋CT机自带的剂量测量系统读取胸部平扫检查时的CT剂量指数(CTDI)和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宝石CT机平均每次扫描的CTDI为(8.74 ±3.52)mGy,普通16排螺旋CT机平均每次扫描的CTDI为(8.30 ±1.49)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宝石CT机平均每次扫描的DLP为(282.19 ±143.96)mGy·cm,高于普通16排螺旋CT机的(243.10 ±61.36)mGy·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医院在常用的胸部平扫曝光条件下,宝石CT机的CTDI和DLP与普通16排螺旋CT机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牙科摄影时受检者最大皮肤及敏感腺体吸收剂量,为评估牙科摄影所引起的危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用与人体密度相近的仿真模体代替受检者,将LiF(Mg,Cu,P)剂量计(TLD)放置在上后磨牙皮肤表面及敏感腺体解剖位置,以标准成人条件投照后,应用RGD-3B热释光剂量仪测量。结果 牙口内片摄影:最大皮肤吸收剂量范围为0.38~4.46mGy,均值为(2.10±1.38)mGy,腮腺吸收剂量最大,甲状腺吸收剂量较小;牙全景摄影:最大皮肤吸收剂量范围为1.13~6.10mGy,腺体吸收剂量较口内片明显升高;牙科CT:颌面部摄影CT最大皮肤吸收剂量为2.02mGy,腺体吸收剂量也较高,小野CT最大皮肤吸收剂量7.24mGy,腺体吸收剂量较低。结论 牙科摄影中受检者剂量低于医疗照射指导水平,但仍应加强受检者防护,推动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理使用多排(层)螺旋CT,优化扫描参数有效降低受检者受照剂量。方法 采用颅脑、腹部扫描方式,改变相关参数,获得剂量变化趋势。结果 受检者剂量与管电压、管电流和旋转时间成正比关系,与螺距成负比关系,尤其是管电压、管电流对受检者影响较大。结论 CT检查时,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应选取最佳扫描方案,有效降低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利用仿真儿童人体模型实验来研究儿童头颅CT扫描的各器官和组织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探讨采取屏蔽防护措施降低剂量的效果。方法 使用GE HD750型CT进行儿童头颅CT扫描,在1岁、10岁两种儿童仿真体模内布放热释光剂量计,获得在非投照部位未防护及采用0.5 mmPb的铅橡胶方巾包裹屏蔽两种条件下儿童组织和器官的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讨论采取铅橡胶方巾包裹屏蔽在儿童头颅CT检查中对辐射的屏蔽效果。结果 1岁儿童体模实验防护组较未防护组的甲状腺、肺、胃、肠和乳腺等敏感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降低40.4%以上,有效剂量由4.9 mSv降低至2.2 mSv,降低了55.7%;10岁儿童体模敏感器官的吸收剂量降低了39.5%以上,有效剂量由2.4 mSv降低至1.7 mSv,降低了30.5%。结论 采用铅橡胶方巾包裹防护可以明显降低各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剂量面积积分仪DOSEGUARD100所带软件WINODS提供的计算程序,估算典型投照条件下,中国参考人(男、女)的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分布情况,检验改变投照参数对受检者剂量的影响并检验WINODS软件的适用性。方法 将用剂量面积积分仪DOSEGUARD100所带软件WINODS提供的计算程序估算的结果和课题组实际测量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在所推荐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下中国参考人(男、女)有效剂量分别为:腰椎AP 0.301 mGy,0.743 mGy;骨盆AP0.23 mGy,0.639 mGy;胸片AP 0.021 mGy,0.029 mGy;腹部0.303 mGy,0.414 mGy,对胸片AP若投照电压从68 kV提高到120 kV,在保持出射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入射体表剂量下降,有效剂量下降,对于上述投照(120 kV或68 kV)若将总滤过由1.5 mmAl提高到3.0 mmAl,则入射体表剂量下降,有效剂量下降,与本课题组用仿真人体模进行的模拟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表明WINODS计算程序可用于估算受检者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情况,以推进放射诊断投照参数优化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牙科和乳腺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及乳房压缩厚度、腺体平均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计在仿真人头模中模拟测量牙科摄影时体表剂量;抽样测量乳腺摄影时受检者乳房压缩厚度和乳腺平均剂量。结果 牙科口内片摄影入射体表剂量在0.49~15.2 mGy。全景摄影的体表中心平均积分剂量在0.078~1.64 mGy。乳房压缩厚度平均值及标准差为(4.46±0.11)cm;乳腺平均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为(1.37±0.09)mGy。结论 牙口内片摄影照射野中心剂量和全景摄影中的磨牙处峰值剂量可以作为牙科摄影所致受检者剂量的约束值。乳房压缩厚度及乳腺平均剂量水平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可等效采用IBSS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