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对照组、小剂量氟伐他汀组和大剂量氟伐他汀组,除正常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外,余3组均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模...  相似文献   

2.
SD大鼠阿霉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ON组,n=8)和阿霉素心力衰竭组(ADR组,n=20)。ADR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1,每周1次,计6周,累积剂量达12 mg.kg-1;CON组静脉注射等容积0.9%的氯化钠溶液,周期同前。末次注射2周后图测定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收缩末内径(LVESD)并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射血分数(LVEF);病理学检测包括HE及VG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与CON组相比,ADR组大鼠LVEDD和LVESD增加,LVFS和LVEF明显下降(P<0.01);HE染色可见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VG染色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明显增加(P<0.01),心肌纤维化明显;血浆BNP水平升高(P<0.01)。结论静脉多次注射阿霉素能够导致SD大鼠心功能降低和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成功建立可靠的非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解甘肃黄芪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n=10);阿霉素组(n=10);黄芪 阿霉素组(n=10).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Ⅰ、AngⅡ,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阿霉素组Ang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黄芪 阿霉素组血浆AngⅡ水平比阿霉素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组血浆AngⅠ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1);黄芪 阿霉素组血浆AngⅠ水平与阿霉素组相比增高有显著性(P<0.01).黄芪可改善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结构的损伤.结论:黄芪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大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170 mg/kg)2次,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18只慢性心衰大鼠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20 mg ·kg-1·d-1)、安慰剂组和正常对照组,安慰剂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药6周后,超声心动图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测定心室质量分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VWF和B型脑钠肽(BNP)的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脏组织VW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安慰剂组和氟伐他汀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射血分数缩短率(LVFS)均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湿质量/体质量(LVRW)及右室湿质量/体质量(RVRW)显著增加,心脏组织VWF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安慰剂组相比,氟伐他汀组LVEDD、LVRW及RVRW均降低,心脏组织VW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LVEF和LVFS均显著增加(P<0.05);VWF与BNP呈高度正相关(r=0.996)。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VWF的水平、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降血压作用可能的新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高血压组、缬沙坦组(20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10 mg·kg-1·d-1)和阿托伐他汀组(30 mg·kg-1·d-1)。鼠尾容积法测定术前、术后1周及药物干预后4、8周的SBP变化。8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ACE2蛋白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ACE2 mRNA表达。结果: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SBP较高血压组降低显著(P<0.01);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降低心肌组织AngⅡ浓度显著(P<0.01);RT-PCR显示缬沙坦组和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肾脏组织ACE2 mRNA的表达较高血压组不同程度增高(P<0.05)。结论: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ACE2蛋白、ACE2 mRNA表达降低。阿托伐他汀在降低高血压大鼠SBP的同时,降低心肌组织AngⅡ浓度,增加肾脏组织ACE2蛋白、ACE2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氟伐他汀治疗),每组30例,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脏彩超相关指标及BNP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氟伐他汀组心力衰竭分级(NYHA分级)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上升,血浆BNP水平下降更明显。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浆BNP水平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赖氨酰氧化酶(LOX)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S 组:n=10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组(DCM 组:n=20,腹腔注射阿霉素);干预组(GY 组:n=20,腹腔注射阿霉素,同时给予瑞舒伐他汀灌胃)。10周末处死大鼠,HE、Masson 染色测定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化情况;提取左室心肌组织 RNA 及蛋白质,RT-PCR 法及 Western blot 测定心肌组织 LOX 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Masson 染色显示 DCM 组大鼠心肌组织明显纤维化,而 GY 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较轻;DCM 组大鼠心肌组织 LOX 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NS 组(P <0.01);与 DCM 组相比,GY 组心肌组织 LOX 的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 <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逆转DCM 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及 LOX 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改变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扩血管药物、利尿剂及洋地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9%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明显提高,BNP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浓度与LVEF存在负相关(r=-0.167,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增加LVEF,降低血浆BNP,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中心肌营养素-1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逆转一氧化氮(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其对心肌组织中心肌营养素-1(CT-1)的影响。方法:以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50 mg.kg-1.d-1,ig,qd,连续12周)诱导的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第5周开始用氟伐他汀(5 mg.kg-1.d-1)和卡托普利(50 mg.kg-1.d-1)进行干预,ig,qd,连续8周。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心肌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羟脯氨酸的浓度,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中CT-1的表达。结果:给予L-NAME后第2周大鼠血压开始明显升高,经卡托普利干预,血压明显下降,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降低,AngⅡ分泌减少,CT-1表达下调。而氟伐他汀干预后,虽然血压没有降低,但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和AngⅡ浓度均显著降低,心肌CT-1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氟伐他汀能逆转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而下调CT-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水平,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1.
常毳  刘聪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95-19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的变化和心功能疗效及心脏彩超指标。结果治疗组1年后血清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与氟伐他汀单用及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抽取18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外102只制作阿霉素肾病模型。8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3mL/d,n=21),C组为苯那普利治疗组[苯那普利3.5mg/(kg·d),n=21],D组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氟伐他汀10mg/(kg·d),n=21],E组为苯那普利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3.5mg/(kg·d)+氟伐他汀10mg/(kg·d),n=21]。分别于2、6、10周末,遵循随机化原则,按n=6分层抽取各组样本,收集24h尿液、血液及肾脏标本待测。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及E组血清MCP-1及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均降低,24h尿蛋白减少;肾脏局部MCP-1的表达明显减少。E组疗效更为明显。结论苯那普利与氟伐他汀可以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MCP-1浓度,抑制MCP-1在肾脏的表达,联用时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陶兵先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68-366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CRP、IL-6)水平.方法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一Ⅲ级)随机分成治疗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80mg/d,共12周.治疗前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CRP和IL-6和血脂水平.结果12周后治疗组患者TC、LDL-C降低明显(P<0.05).心功能按NYHA分级两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P<0.05),且CRP、IL-6水平有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改善.结论氟伐他汀短期应用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浆炎性因子(CRP、IL-6)水平,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缬沙坦+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和BNP水平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LVEDD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对体外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体外抑制心肌肥厚的药理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厚模型,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作用于心肌细胞,用软件分析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3H-亮氨酸参入法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及使用RT-PCR半定量测定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和特异分布于心脏的丝氨酸蛋白酶(Corin)的表达变化。结果AngⅡ可成功诱导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肥大,表现为心肌细胞面积和3H-亮氨酸的参入增加,ANP、BNP、Corin表达升高等特征性改变,从而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心肌肥厚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可逆转上述变化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作为溶剂的DM-SO对肥大的心肌细胞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AngⅡ介导的体外心肌细胞肥大,预示其具有降脂以外的其他重要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失笑散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心电图正常的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连续灌胃给药7d,从第3日起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给药后1h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 d),连续5d,时间间隔为24h,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用心电图机记录不同时间段的Ⅱ导联心电图J值的变化。并测定末次注射iso 2h后CRP、TNT、BNP、SOD及MD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中大鼠的J值下降值、CRP、TNT、BNP、SOD及MDA水平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失笑散颗粒小剂量组能使心肌损伤大鼠的心电图J值下降值、CRP、TNT、BNP、SOD及MDA水平降低,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均能使心肌损伤大鼠的心电图J值下降值、CRP、TNT、BNP、SOD及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失笑散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保护作用显著,增强SOD活力系数,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ET)-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单纯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Ang-Ⅱ+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0.1μmol/L)、Ang-Ⅱ+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1μmol/L)。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ET-1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Ang-Ⅱ组血管内皮细胞的E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②与单纯Ang-Ⅱ组相比,两个Ang-Ⅱ+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心肌E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③Ang-Ⅱ+高浓度阿托伐他汀组的E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ng-Ⅱ+低浓度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Ang-Ⅱ可使血管内皮细胞E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阿托伐他汀可逆转这一作用,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和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合理用药的范围之内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氟伐他汀治疗组,经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大鼠2,4,8周后,分别观察其对大鼠血胆固醇、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组织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的24 h尿蛋白以及肾组织TGF-β1表达显著增加,经氟伐他汀治疗后8周,糖尿病大鼠的24 h尿蛋白明显下降,肾组织TGF-β1在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增加,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而达到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老年(>60岁)CH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伐他汀,剂量为20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随访心功能变化、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检测血浆钠尿肽(BNP)水平。结果 6个月时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LVEF升高更明显(P<0·05)。入选患者在治疗前BNP水平均高于正常,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下降,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