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因子κB在缺血性急性肾衰竭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核因子κB(NF-κB)在缺血性急性肾衰竭(AR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凝胶滞留分析方法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缺血性ARF大鼠肾组织内NF-κB DNA结合活性及iNOS表达情况.结果肾皮质NF-κB DNA结合活性在缺血再灌注早期从对照组的1.00±0.17升高到缺血再灌注6 h的3.67±1.94(P<0.05);之后下降,再灌注24 h为1.32±0.27.髓质区NF-κB DNA结合活性在缺血再灌注早期从缺血前的1.03±0.05降到缺血再灌注6 h的0.41±0.09(P<0.01);随后开始升高,至48 h达1.56±0.39.肾皮质iNOS mRNA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逐渐延长,表达量逐渐上升,缺血前为0.48±0.06,12 h达高峰(0.86±0.09),随后在小幅下降后又升到再灌注48 h的0.83±0.12.髓质区iNOS mRNA表达量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呈升高趋势,缺血前为0.77±0.04,再灌注6~12 h达高峰(分别为0.94±0.12和0.94±0.09),之后小幅下降后又开始升高,至48 h为0.87±0.04.结论NF-κB在缺血性ARF中存在动态变化,可能在ARF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NF-κB及i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F-κB)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24只,体重200~300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丙酚组(P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20 min后开始实验.C组灌注K-H液110 min;I/R组灌注K-H液2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P组用含50 μmol/L异丙酚的K-H液灌注20 min,全心停灌30 min,再用含50 μmol/L异丙酚的K-H液灌注60 min.于平衡末、再灌注10 min和60 min时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于再灌注60 min时测定心肌SOD活性、MDA含量、iNOS活性及NF-κB、I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再灌注期间冠状动脉流出液cTnI浓度升高,P组再灌注期间60 min时升高(P<0.05或0.01),I/R组心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多,iNOS活性升高(P<0.01),I/R组和P组心肌NF-κB表达升高,kB表达降低(P<0.05或0.01).与I/R组比较,P组再灌注期间冠状动脉流出液cTnI浓度、心肌MDA含量、NF-κB表达、iNOS活性均降低,心肌SOD活性和IκB表达升高(P<0.01).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心肌NF-κB的激活,降低iNOS的活性,从而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核转录因子—κB在FK506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FK506能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结合活性。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血供被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30min,1、2、4h等时点。实验组术前静脉注射FK506(0.3mg/kg体重),观察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FK506处理组间肝组织中NF—κB的结合活性(凝胶滞留电泳方法)。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一2h NF—κB结合活性较强,再灌注4h NF—κB结合活性减弱。FK506可以抑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结论 FK506通过抑制NF—κB的结合活性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时核因子(NF)-κB活化和P53正向凋亡调控因子(PUMA)、Bcl-2和Caspase-3基肉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 90只雄性大鼠建立局灶性脑IR模型,随机分为IR组、丙泊酚组(P组)和假手术组(C组).缺血前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各组再灌注时间为2、3、6、12、24、72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NF-κB、PUMA,Bcl-2和Caspase-3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检测12、24 h的NF-κB和PUMA活性;检测不同时间点Caspase-3活性;DNA Lader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缺血侧大脑皮层于冉灌注2~24 h NF-κB、PUMA表达逐渐升高,72 h开始下降,Bcl-2在灌注6 h内表达降低,以后逐渐升高.而Caspase-3在灌注2~24 h内逐渐升高,72 h开始下降.与IR组比较,P组在灌注后的各个时间点NF-κB、PUMA表达明显减少,而Bcl-2表达逐渐升高,Caspase-3逐渐降低.IR组Caspase-3的活性在24 h最高,72 h开始降低.在P组,Caspase-3蛋白活性升高小显著.DNA Lader发现,IR组6、12、24、72 h见明显的DNA片段,而在P组未见明显的DNA片段.结论 丙泊酚抑制NF-κB活化引起的PUMA上调,后者下调Caspase-3和上调Bcl-2,从而抑制神经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NF-κB激活在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途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 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6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缺血5、15分钟和对照组于缺血0、5、15、30分钟、再灌注5、15、30、45和60分钟分别测定NF-κB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活性变化、细胞质IκBα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短时间缺血即引起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同时细胞质IκBα水平明显下降;再灌注后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增强,细胞质IκBα水平有所恢复.实验组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受抑制,TNF-α mRNA的表达亦受到抑制.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F-κB由两种不同的途径激活,激活的心肌NF-κB有p65-p50和p50-p50两种形式,NF-κB的快速活化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较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吡咯烷二巯基氨甲酸(PDTC)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及雄性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PDTC组及对照组.IRI组:24只,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PDTC组:24只,缺血再灌注前15 min经鼠尾静脉注射PDTC 150 mg/kg,其余步骤同IRI组;对照组:8只,不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IRI组和PDTC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6和24 h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检测肾组织中自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取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IRI组大鼠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血Cr、BUN、IL-8及TNF-α含量、NF-κB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PDTC组(P<0.05).再灌注后6 h时,PDTC组大鼠肾组织中IL-8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时,PDTC组大鼠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C组大鼠肾损伤的病理变化较IRI大鼠明显减轻.结论 PDTC通过抑制NF-κB,有效减少IL-8,TNFα和iNOS的产生,对肾缺血再灌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大鼠肝脏小移植物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小移植物组(B组);应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的小移植物组(C组);应用缺血预处理(IPC)的小移植物组(D组);应用PDTC IPC的小移植物组(E组)。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检测小移植物植入后5个时间点肝脏组织中NF-κB活性,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OS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检测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结果 A组肝组织中NF-KB的活性很弱。B、C、D、E4组NF-κB变化趋势相仿,一般在恢复灌注后即活化,峰值出现在3h(IPC);活化峰值强度B组>C组>D组>E组。再灌注2h后B、C、D、E组肝组织中iNOS表达水平开始升高,6h达到峰值,其值B组>D组>c组>E组(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12h仍高于对照组的水平。MDA的结果变化和iNOS表达水平变化类似,SOD呈相反变化。结论 NF-κB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小移植物中起重要作用。抑制供肝组织中NF-κB的活性可显著降低再灌注早期供肝组织中iNOS表达和氧自由基水平.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针对NF-κB的靶向治疗可能是供肝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和吡咯烷二巯基氨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I/R组:建立大鼠肾I/R模型;(2)PDTC组:I/R前20 min经大鼠尾静脉注射PDTC 100 mg/kg;(3)假手术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即0 h、2 h、8 h、24 h)处死。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NF-κB、caspase-3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肾组织匀浆中iNOS活性和NO的含量。结果:I/R组NF-κB表达于再灌注后2 h明显升高,8 h达到高峰,主要表达于胞核中,24 h开始下降;iNOS、NO、caspase-3于再灌注后2 h开始表达上调,此后一直呈上升趋势,与假手术组和PDT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组上述指标,再灌注后2 h时表达上调,8 h达到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I/R损伤可引起肾组织结构损伤和细胞凋亡,这与NF-κB引起的NO高表达有关,应用NF-κB抑制剂PDTC可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腺苷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肌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300~350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C组为对照组;Ⅰ组为缺血心肌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P组为腺苷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加缺血30min再灌注2h。大鼠开胸阻断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取心尖部心肌组织提取胞核蛋白质,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胞核中NF-κB的活性并进行灰度扫描;用ELISA法测定TNF-α水平。结果 腺苷预处理后30min再行缺血-再灌注,NF-κB活性和TNF-α的含量与未处理组相比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仅有少许升高,无显著差异。结论 腺苷可抑制缺血大鼠心肌的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并由此推测腺苷对缺血大鼠心肌NF-κB活性的抑制可能是使TNF-α水平下调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及血必净对骨骼肌I/R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制作I/R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麻醉,不阻断后肢血流;B组为缺血组,即缺血4h无再灌注组;C组为I/R组,即缺血4h后再灌注6h;D组为I/R+血必净低剂量组,即缺血4h再灌注6h,并于缺血前10min及再灌注开始时即刻分别尾静脉注射血必净8mL/kg;E组为I/R+血必净高剂量组,即缺血4h再灌注6h并于缺血前10min及再灌注开始时即刻分别尾静脉注射血必净16mL/kg。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含量,肾组织中MDA含量,NF-κB基因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肾组织中NF-κB表达A组不明显;在B,C组呈上升趋势;D,E组表达下调;其余4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E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E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和MDA含量:B,C组逐渐升高,C组较B组升高明显(P0.01);药物治疗后的D,E组相应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I/R后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明显上调,血必净可抑制NF-κB表达上调,对I/R肾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此作用与本实验设计的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参芎预处理组,每组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组织TNF-α含量,用MDA和SOD试剂盒分别检测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①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TNF-α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OD的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参芎预处理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TNF-α和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芎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氧化损伤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NF-κB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及核因子(NK)-κB在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部分肝I/R模型,分为:A假手术组,B肝缺血90min组,C肝缺血90min、再灌注120min组,D肝缺血90min、再灌注120min加乌司他丁组。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测定血清酶学水平和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组织中NF-κB的活化程度。结果A组肝细胞索排列有序,肝细胞形态正常;B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有轻度淤血,内皮细胞和肝细胞水肿变性;C组肝细胞坏死较明显,D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B组的血清ALT、AST和MPO分别为454.1±26.2、819.1±18.2I U/L和0.908±0.189U/g,肝组织NF-κB活化程度为1.89±0.12(与A组比较,P<0.05);C组分别为1156.9±216.3、2150.5±209.8I U/L和2.126±0.160U/g,肝组织NF-κB活化程度为2.86±0.20(与A组比较,P<0.01);D组分别为553.6±19.4、897.6±23.9I U/L和1.128±0.162U/g,肝组织NF-κB活化程度为2.04±0.16(与C组比较,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NF-κB活化,减轻肝I/R时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蛋白酶造成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kappaB在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加特异性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 min,恢复血流再灌注90 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 mg/kg)。于心肌再灌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测定局部心功能,并应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含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能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I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大量激活,心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CPB组(P<0.05);而PDTC组再灌注60、90min后,NF-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0.05);IR和PDTC组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1.2±0.4)%和(6.4±0.2)%,心肌损伤显著减轻(P<0.05)。结论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录活性,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NF-κB激活在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从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途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众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 ,心肌缺血 3 0min后再灌注 60min ,期间取心室肌。同时 ,稳定阶段在实验组Krebs Henseleit碳酸盐缓冲液 (KHBB)里应用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照组测定心肌NF κB的DNA结合活性、胞质IκBα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mR NA的表达。分别测定两组在短时间缺血后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和TNF 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短时间的单纯缺血即引起细胞质IκBα水平的明显降解 ,同时有相对应的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加 ;再灌注后 ,虽然细胞质IκBα的水平有恢复 ,但是却有更强的NF κB的DNA结合活性 ;首次明确激活的心肌NF κB有 p65 p5 0和p5 0 p5 0两种形式。此外 ,在实验组 ,NF κ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受抑 ;相应的 ,TNF αmRNA的表达也受到抑制。结论 分析了心肌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F κB经历了两种不同激活途径 ,但没能确定p5 0 p5 0的确切作用。同时 ,确定NF κB的快速活化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众多细胞因子表达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NFκB抑制剂对白细胞介导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 (NFκB)抑制剂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部分热缺血模型 ,实验组于缺血前 15min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ProDTC 15mg/kg体重 ) ,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结果 再灌注 3h ,对照组NFκBP6 5达高峰 ,持续至 6h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2(MIP 2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再灌注 12h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增高。应用ProDTC者 ,NFκBP6 5含量、TNF α、MIP 2、ICAM 1mRNA和蛋白表达量、MPO活性均降低 (P <0 0 5 )。再灌注 6hProDTC组也显著降低了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LDH)、W/D水平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NFκB活化上调了炎性介质表达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 ,通过ProDTC抑制NFκB活化可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在七氟醚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组(S组),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IR组),每组10只.肝脏缺血1 h、再灌注2 h后取循环血和肝脏,N组、S组作为对照;IR组和SIR组阻断支配大鼠肝脏左叶和中叶的门静脉造成约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冉灌注2 h后取材.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作为肝损害的标志被检测,光镜观察组织学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NF-κB活性和ICAM-1水平.结果 SIR组肝ALT、AST酶升高受到显著抑制(P<0.05),电镜显示SIR组细胞拟伤程度小于IR组,SIR组NF-κB和ICAM-1表达低于IR组(P<0.05).结论 七氟醚能抑制肝缺血-再灌注细胞的NF-κB和ICAM-1表达;NF-κB可能通过调控ICAM-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抑制核转录因子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结扎和开放新西兰白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局部心肌缺血45min和再灌注120min。缺血前静脉注射PDTC(15m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将压力传感探头包埋于缺血区心外膜下,测定局部心肌的缩短度;再灌注末用氯化三苯四唑啉法计算心肌缺血区梗死面积,并做心肌病理观察和NF-κB免疫电泳活性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再灌注30min以后心肌缩短度显著改善(P<0.05);缺血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19.3±5.2)%对(54.7±6.5)%,P<0.05];心肌血管内皮白细胞粘附和浸润减少,结构损害较轻;NF-κB活性明显减弱。结论 核转录因子激活抑制剂PDTC可减轻白细胞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kB)的表达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肾缺血再灌注后24 h切取肾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蛋自及NF-κB蛋白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采用半定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肾组织中TLR4、NF-κB的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TLR4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中有少量表达,在I/R组24 h后肾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胞浆和少量胞核中有表达.在I/R组24 h后肾小管细胞胞浆和胞核均可见NF-κB P65明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和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I/R组中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均较S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肾缺血冉灌注损伤后,肾组织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上调,且有明显的相关性.TLR4有可能通过激活NF-κB继而引起下游的炎症因子募集,介导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40只,体重250~300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6)和rhBMP-7组(B组,n=16).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30 min再灌注的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左冠状动脉穿线后不结扎;B组于再灌注前即刻经股静脉注射rhBMP-7 250μg/kg,IR组和S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B组和IR组分别于再灌注4 h(T1)和24 h(T2)时随机取8只大鼠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心肌组织MDA含量、SOD活性;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核NF-κB的表达,以表示心肌细胞NF-κB的活性;S组仅于T1时测定以上指标.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B组再灌注时血清LDH、CPK活性和心肌MDA含量升高,心肌SOD活性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和NF-κB活性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B组再灌注时血清LDH、CPK活性和心肌MDA含量降低,心肌SOD活性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和NF-κB活性降低(P<0.05或0.01).结论 rhBMP-7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心肌细胞NF-κB的活性,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