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磊  陈宁  王忠浩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2):719-719
患者男,38岁。因双眼青年性白内障先后于1990年(右眼)和1996年(左眼)在当地医院行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右眼无明显诱因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未处理。  相似文献   

2.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外伤致失明一例王燕琪,任银萍患者男,24岁,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半年,右眼被钥匙击伤失明1月余。患者因双眼近视10余年,裸眼视力0.3,矫正视力戴-4.00D=1.2,于1992年3月在当地医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后双眼裸眼...  相似文献   

3.
双眼白内障摘除术后双眼视觉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  金明  陈术  施爱群 《眼科》2004,13(5):277-279
目的:了解双眼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恢复的因素。方法:对80例(16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双眼均采用Phaco或小切口ECCE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检查矫正视力、同时视觉、融合功能及远、近距离立体视功能以及视网膜对应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双眼矫正视力均≥0.3,其中矫正视力均≥0.5者76例(95%),矫正视力均≥0.9者60例(75%)。术后均有同时视功能及一定的融合功能。近距离立体视检查:中心凹立体视(40″~60″)32例(占40%),黄斑部立体视(80″-200″)30例(占37.5%),周边部立体视(400″~800″)15例(占18.8%),无立体视者3例(占3.7%)。远距离立体视中:中心凹立体视者65例(81.3%),黄斑部立体视者12例(占15%),周边部立体视者3例(占3.7%)。术后视网膜对应均正常。结论:双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且双眼矫正视力均≥0.5者,均可较快地恢复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日遇到一例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者,因患交感性眼炎而致双目失明,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痛苦。虽经积极医治,终因病程时间太长,病变程度重而视力恢复无望。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9岁。1996年1月因左眼患老年性白内障而在当地医院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视力由术前指数/30cm提高至0.3(+8.00DS)。术后三个月时,觉双眼疼痛伴头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色素膜炎,静脉给地塞米松、青霉素等药物治疗,视力逐渐丧失。于1996年12月16日到本院就诊,查:右眼视力0…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术后口服消炎痛致消化道出血1例广西南宁市针灸医院眼科(530012)王威男,60岁,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于1995年1月6日入院。过去有肺结核病史,经治疗病情已稳定,无胃病史。体检:体温36℃,血压22/11kPa,血色素114g/L,白细...  相似文献   

6.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对60例14岁以下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人分为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单眼外伤性白内障和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三组,随访时间为术后半年至3年半,对每位患者进行了最好矫正视力、眼位及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60例病人最好矫正视力达到0.5以上的有33例(55%),具有融合功能的有28例(47%),达到≤200秒弧度立体视觉的只有15例(25%),在三组病人中,单眼外伤性白内障的术后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单眼先天性白内障。结论: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可以获得较满意的视力效果,但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往往不理想。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尽早进行手术、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在伤后早期进行人工晶体植入,将有利于儿童白内障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0岁.因自幼发现双眼视力差,且呈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4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家长于其3岁时发现其视物不清,双眼球不能固视且夜视力差,当地医院诊断弱视,以佩戴近视眼镜治疗.本科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5,左眼30cm指数,双眼矫正视力不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0岁.因自幼发现双眼视力差,且呈进行性加重于2010年4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家长于其3岁时发现其视物不清,双眼球不能固视且夜视力差,当地医院诊断弱视,以佩戴近视眼镜治疗.本科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5,左眼30cm指数,双眼矫正视力不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球后麻醉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83岁。主诉双眼视物渐降3年余,门诊以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待手术收住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无一过性黑噱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数指/50cm,左眼数指/80cm;非接触眼压计测眼压:右眼16mmHg,左眼18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对光反射好,晶状体棕黄色致密混浊,双眼后节窥不进。双眼光定位准确,色觉正常,双眼B型超声检查未见视网膜脱离光带,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及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要求行右眼手术,于2006年6月12日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球后麻醉用0.75%布比卡因及2%利多卡因(各3m1),麻醉后加压眼球10min后手术。术后4h发现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数指/80cm,右眼球向内、上、  相似文献   

10.
双眼人工晶体混浊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 男 76岁 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于2 0 0 1年4月17日,2 0 0 1年4月2 4日分别行右眼、左眼phaco IOL术。术后裸眼视力:右0 1,左0 8;矫正视力:右0 2 5 ,左1 0。出院诊断: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②右眼黄斑病变。术后半年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以右眼为甚,近1年半来,双眼视目蒙加重,无眼红、痛、胀及其他不适。眼部情况:右眼HM /眼前3 0cm ,左眼0 5 ,双眼视力不能矫正,双眼角膜透明,房水清,人工晶体光学部呈灰白色混浊。右眼白色混浊物较致密看不清光学面内部情况。眼底窥不清。左眼为光学部表面白色混浊,中央透明,眼底隐约见红色视网膜。…  相似文献   

11.
[例1]先证者,女,7岁。1997年2月24日入院。父母非近亲婚配,足月顺产。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三年来,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双眼视力:指数/30cm,双眼睑及间器未见异常,角膜透明,前房清,深浅正常,瞳孔等圆,对光反射度,晶体核呈乳白色混浊,皮质透明,眼底窥不清,光定位及光色觉正常,诊断:“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双眼白内障抽吸术,术后矫正视力0.6。[例2]女,54岁,例1之祖母。1990年3月2日入院。自幼双眼视物不清,入院时,双眼视力光感,双眼前段未见异…  相似文献   

12.
该文报道了一例40岁女性患者,因“双眼渐进性视物模糊3个月”就诊。患者既往于2005年因高度近视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最佳矫正视力OD:0.2 (-11.00 DS/-1.25 DC×170°),OS:0.7 (-4.00 DS/-0.75 DC×25°)。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晶状体混浊,豹纹状眼底伴后巩膜葡萄肿。诊断为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并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中植入+14.0D IOL一枚,目标屈光度为-0.5D。术后1周裸眼视力0.3,验光结果示右眼屈光度+2.75 DS,最佳矫正视力0.7。术后2周行右眼IOL置换术,由+14.0 D置换为+17.0 D。右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0.8,验光结果示右眼屈光度-0.75 DC×15°。  相似文献   

13.
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非  陆国生 《眼科》1997,6(4):197-199
回顾性分析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或晶体切割的先天性白内障47例和外伤性白内障26例。术后57.14%双眼先天性白内障,31.58%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和57.59%外伤性白内障远期矫正视力≥0.1,前两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晶体摘除术组和晶体切割术组的远期矫正视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主张儿童白内障首选囊外摘除术或角膜缘入路的晶体切割术,同时行I期后切开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强调早期诊断和适时手术,并需要充分的屈  相似文献   

14.
1病例 患者女,64岁。右眼视物模糊5月余,于2013年12月9日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既往史:患者有双眼高度近视,2006年因双眼白内障先后行双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达0.7。2011年10月13日患者因右眼“黄斑孔”,行右眼玻璃体切除+剥膜+C,R填充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0.3,术后复查OCT提示黄斑孔闭合。同时患者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8年。人院查体:右眼视力眼前手动,左眼视力0.15。  相似文献   

15.
Marchesani综合征白内障手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40岁。因左眼视力逐渐下降 1年 ,于 1997年11月就诊。患者自幼双眼裸眼视力差 ,曾配戴 - 10 0 0D眼镜。 1989年曾因低头工作后双眼胀痛伴头痛 ,来我院就诊 ,诊断为“双眼闭角型青光眼” ,滴用毛果芸香碱眼液治疗后 ,症状无明显好转 ,分别于 1991及 1994年行左、右眼小梁切除手术 ,术后症状缓解。 1995年 4月患者自觉右眼视物不清再次来我院就诊 ,检查发现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 ,诊断为右眼白内障。因患者右眼为高度近视眼 ,单纯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术中散瞳后可见小而圆的晶状体及四周悬韧带。术后右眼裸眼视力 0 0 6 ,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4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 ,于 1998年 6月来我院就诊。 3年前患者曾因双眼近视 (- 6 5 0D)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adialkeratotomy ,RK)。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裸眼视力双眼均为 0 0 2 ;矫正视力右眼 0 0 8(- 7 0 0DS) ,左眼 0 2 (- 7 0 0DS) ;双眼角膜可见放射状瘢痕 ,双眼前房正常 ,双晶状体核性混浊 ;双眼底正常。诊断 :双眼核性白内障 ;双眼屈光不正RK术后。分别于 1998年 6月及 9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前均根据角膜地形图检查所得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 ,以SRK/T公…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后双眼单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单眼白内障摘除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能否恢复双眼单视及立体视。方法将36例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分一期和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分别观察其裸眼及矫正视力、双眼屈光状态,并用同视机、线状镜、障碍阅读及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双眼视及立体视的状态。结果36例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3个月后矫正视力4.95以上者24例(66.7%),4.8以上者30例(83.3%)。其中26例检查双眼视及立体视,21例恢复良好。结论单眼白内障尤其是儿童,应提倡早期植入人工晶体,以促进双眼单视及立体视觉的恢复和发育。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城乡限定人群白内障手术负荷量及术后视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北京限定区域城市及农村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低视力及手术负荷量,分析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及术后视力情况。方法:晶状体图像资料完整的40岁以上受试者4364人(农村1909人,城市2455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及眼部检查。眼部检查包括裸眼及矫正视力、电脑验光、眼压、散瞳后裂隙灯检查,数码照相采集晶状体图象及眼底照相。白内障手术负荷量入选标准:(1)符合白内障诊断;(2)除外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严重沙眼性角膜混浊等影响视力的疾病;(3)标准一:单眼矫正视力≤0.3;标准二:双眼矫正视力≤0.3。结果:本次调查白内障患病率为16.3%,其中双眼矫正视力≤0.3者14例,手术负荷量为0.32%(农村0.52%,城市0.16%);单眼矫正视力≤0.3者67例,手术负荷量为1.54%(农村1.89%,城市1.26%)。对白内障手术需求女性大于男性,随年龄增加,需求上升,农村高龄女性需求最大。已行白内障手术者共55例(72只眼),总的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为7.03%,其中农村为4.71%,城市为9.03%,女性6.69%,男性为7.33%,农村女性的手术覆盖率最低,为3.77%。白内障手术后矫正视力≤0.3者占18.06%。术后视力不佳的原因为后发性白内障、眼底病变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等。结论:白内障手术需求农村高于城市,农村高龄女性需求最大;白内障手术后总体视力提高欠佳;白内障手术需求远远超过现有的手术能力。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8岁。因“右眼白内障术中出血6天”于2014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既往自幼双眼高度近视,否认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患者10年前因右眼被树枝戳伤后“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注气术。现病史:6天前因白内障于当地医院行右眼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发生出血(具体情况不详)。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脉络膜上腔出血”收入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右眼巩膜环扎带在视网膜下2周”于2004年1月6日入院。1994年10月13日患者因车祸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d,伴双眼眼球破裂伤,当地医院急诊住院治疗。伤后2个月双眼视物不见而住我院行“右眼玻璃体切割加巩膜环扎、左眼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后双眼裸眼视力0.1。配戴彩色软性隐形眼镜,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8,双眼无虹膜、无晶状体。手术后2年复诊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