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证论治(脾肝肾论治、气阴亏虚论治)、中医药研究(单味药及提取物研究、复方研究等综述糖尿病血瘀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指出:糖尿病血瘀证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必要确定一个较为统一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建议采取循证医学原则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选取公认、敏感的多个指标进行评定,重视中药通过改善糖尿病血瘀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血瘀证与虚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70例Ⅱ型糖尿病血瘀证、虚证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血瘀证发生率为61.77%;虚证发生率79.41%;当伴有气虚、心虚、肝虚、肾虚时瘀证患病率提高。本文并探讨了糖尿病血瘀证、虚证、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提示:糖尿病血瘀证的根本原因在于气虚;脏腑之虚既可影响气的生成,又可导致血管病变,加重瘀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瘀证与虚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70例Ⅱ型糖尿病血阏证,虚证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血瘀证发生率为61.77%,虚证发生良为79.41%,当伴有气虚,心虚,肝虚,肾虚时,瘀证患病率提高。并探讨了糖尿病血瘀证,虚证,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提示:糖尿病血瘀证的根本原因在于气虚;脏腑之虚证即可影响气的生成,又可导致血管病变,加重瘀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血瘀证血管病变检测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10年来糖尿病血瘀证之血管病变检测指标研究进展做了系统的回顾,从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栓标志物检测两个方面列举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提示此两类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并发血管病变,以及监测近远期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是由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停滞脉内或脉外导致的病变,为诸多疾病的主要证候。诸多学者对血瘀证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发现血瘀证与血脂代谢有密切关系,即血脂代谢在血瘀证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瘀证与血脂代谢关系的研究,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和纤维-凝血系统等角度总结血脂代谢对血瘀证形成的影响,以期对从血瘀证角度研究血脂代谢紊乱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旋赛珠  张茂华 《现代中医》1994,7(4):205-207
对41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测定了血浆小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并与20例正常健康人相对照,41例中符合血瘀证17例,非瘀症24例;合并血管变16例。证实NIDDM患确定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在糖尿病血瘀症组及伴血管并发症组为显。表明糖尿病血瘀症的发生与血小板活化有密切关联,GMP-140水平异常增高是反映血瘀证的一项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 0例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 10 6例 2型糖尿病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 ,观察其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 (% Fat)、空腹血糖 (FBS)、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三酰甘油 (TG)、内皮素 (ET)、血浆胰岛素 (INS)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年龄和HDL - C二项指标差异显著 (P<0 .0 1) ;多元线性相关结果显示瘦索与 ET、INS、TG呈正相关 ;在逐步回归分析中FBS、HDL - C、ET、TC最后进入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不大 ;FBS、HDL - C、ET、TC、INS等是与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血瘀证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以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内皮素(E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I)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探讨糖尿病血瘀证与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纤溶改变等的关联。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存在有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纤溶酶改变等现象,在糖尿病血瘀证患者中其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害尤为显著。提示GMP-140、ET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血瘀证的重要客观指标,同时亦表明了糖尿病血瘀证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妇女之生 ,以血为本 ,其经、孕、产、乳等生理过程都与血有密切关系 ,各种病因均可导致女性血行阻滞、瘀塞不通 ,产生以疼痛、肿块、出血等为主症的多种妇科病证 ,因此 ,对妇科血瘀证发病机理与治则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前景 ,兹就其研究近况作一概述。1 妇科血瘀证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妇科致瘀多见气虚、气滞、热灼、寒湿以及异常出血和外伤 ,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生殖系统的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组织异位、增生粘连、变性溃疡等[1] 。柴丽娜[2 ] 等采用群体调研、心理测定、临床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证实阳虚体质和不健康的心…  相似文献   

10.
肾虚糖尿病家系中的血瘀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一个肾虚糖尿病家系,研究血瘀证候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示利用家系和基因芯片深入研究血瘀证分子机理的可行性。方法:对一个糖尿病家系18个成员做理化测试及肾虚血瘀诊断后,精选其中3例肾虚血瘀证糖尿病患者与该家系中的2例正常人作14000点的基因芯片杂交测试。结果:获得肾虚血瘀证糖尿病家系图谱和肾虚、血瘀症状分值比较表,同时得到肾虚血瘀证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的差异基因446条,尤其是血栓素A合成酶1等5条基因与血瘀证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利用家系研究寻找宏观的证候和微观的差异基因表达具有极强的的优势,有助于探讨肾虚血瘀糖尿病证候与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瘀血证的演变,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成年雌雄各半SD大鼠8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包括模Ⅰ,模Ⅱ,模Ⅲ)。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用STZ造模法。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40天、70天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其舌下络脉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①舌下络脉:空白组表现为正常舌象;模Ⅰ组出现瘀血舌象;模Ⅱ组瘀血舌象消失,接近正常舌象;模Ⅲ组有轻微的瘀血舌象。②血流变学:空白组各指标正常,模Ⅰ组各指标迅速升高,模Ⅱ组迅速降低,模Ⅲ组又开始升高。结论:瘀血证并未贯穿糖尿病的始终;在糖尿病初期和末期应用活血化瘀治疗,中期则无必要,这样更符合"将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于患者"的循证医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杨维乾  郭十银 《河南中医》2009,29(11):1078-1080
目的:观察从瘀论治糖尿病疗效以及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设计。将126例24~75岁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单用西药组(A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及对相应靶器官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与B组两组治疗3月、6月血糖均有明显改善(P〈0.01)。B组治疗3月、6月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症状,用药后血脂、尿蛋白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B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对糖尿病引起的靶器官损害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又称为蓄血。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多由于气滞、气虚、血寒、血热等原因而形成。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若因气滞,或因气虚推动无力,均可造成血液凝滞成瘀。寒凝血脉,则经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虚实夹杂为主,气阴两虚为本,痰浊、寒凝、血瘀为标,尤以血瘀证最为常见。予活血通脉作用饮食,从整体观出发,综合护理起居、运动、情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4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在常规中西药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对照组20例,仅用常规西药治疗,疗效均为6周,于治疗前后检验患者空腹血糖及全血粘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能提高糖尿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心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心血管指标的病理改变。方法:采用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并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再予强的松龙和肾上腺素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心血瘀证大鼠模型。结果:与其它各组比较,2型糖尿病心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心脏湿重与体重的比值显著性增高(P〈0.01)、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显著性增大(P〈0.01或P〈0.05)、主动脉与心肌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2型糖尿病心血瘀证大鼠模型具有心血管病理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从血瘀角度探讨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 型糖尿病高粘脂血症〔1〕,即中医认为存在血瘀的现象 ,本文通过对 68例 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进行了血清胰岛素及 C-肽释放试验 ,以探讨 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对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参照 1 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2〕。1 .2 中医辨证标准 :血瘀证的辨证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 1 986年 1 1月修订的《血瘀诊断标准》〔3〕。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水停型、痰浊型。气虚型 :疲乏无力 ,气短懒言 ,心悸 ,自汗 ,易感冒 ,便溏 ,舌淡 …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从瘀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病之一,与周围血管病和周围神经病变有关,也是糖尿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瘀血致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不仅从中医理论上得到很好的解释,而且从现代医学微循环研究角度亦可以得到确认。瘀血不只是糖尿病足的一个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糖尿病足并发感染及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瘀血探讨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分泌量在正常水平时,刺激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生理效应显著减弱;或者是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生物效应正常进行需要超常量的胰岛素[1].业已发现,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单一胰岛素缺乏不能解释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是其另一重要的病理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认识到胰岛素抵抗及继发的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多,对机体可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和病理改变,成为一些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它们与2型糖尿病组成一组含多种危险因子的多代谢异常综合征,即Reaven[2]1998年提出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又称"X综合征".可见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共同病因.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不仅有利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也有利于防治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状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内科收治的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状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二甲双胍0.25 g·d-1,阿卡波糖50 mg·d~(-1)或注射胰岛素。对照组予以消心痛及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200 m L·d~(-1),分早晚2次温热后口服,每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患者心率变异性,血脂,血糖,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比率(PNN50)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DNN,RMSSD,PNN50水平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FPG,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RP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C,LDL-C,TG水平较低,CRP,HDL-C水平较高(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对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状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调节心率变异性,下调CRP水平,安全性高,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