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序卦》说:“革物 者莫若鼎,故受之以 《鼎》。”《九家易》说: “鼎者,三足一体,犹三 公承天子也。三公,谓调阴阳;鼎,谓调五味。”所谓“调”,就是“和”——“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大乐与天地和”。鼎调五味出美食,以嘉惠天下之口。那么,鼎是如何变革而相和、相济呢?鼎中之变,就整体而言,是由热源、传热介质(水、气、油等)和食物三者通过  相似文献   

2.
镜,景也。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谓之镜,镜亦曰鉴(《说文解字注》)。中国古代是以青铜作为制镜的材质,镜既是生活用品,也是艺术品。铸镜有许多独特的技术,分析研究这些技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发扬的。中国古代青铜镜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的青铜镜起源很早,在青海贵南朵马台出土的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青铜器物中,就有青铜镜。当时武士的装饰,除了头上戴胄外,身上还要带“鞶鉴”,这  相似文献   

3.
郑声不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郑风,作为一种百姓唱的歌谣产生于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它既是当时郑国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文学艺术的宝贵结晶,给《诗经》这部我国最早诗歌总集增添了不少光彩。见于史书记载,最早评论郑风的当是吴国公子季札:“美哉!甚细也,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对郑风在艺术上是肯定的,而对其思想内容是否定的。但作为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却对郑风采取了否定的态度:“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篇》孔子将郑风与小人相提并论,以”淫“字概括之,并深恶痛绝地要舍弃之。这一说就为后世封建文人评价郑风定了基调,为斥郑风淫秽提供了理论依据,显然这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4.
青铜器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几千年前的两河流域。中国青铜器精美,制作历史悠久,在世界青铜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传承,青铜器图案在我国也常被用来制作邮票发行。文章追根溯源,着重就《殷代铜器》、《西周青铜器》和《东周青铜器》邮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扇子,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时期已有扇子。《古今注》称:“黄帝内传有五明扇,天子用雉尾扇,即掌扇也。舜广开视听,以求贤人作五明扇。”在考古实物中,1982年在湖北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中出土的竹扇,是最早的扇子实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湖北文物奇观·楚扇引清风》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扇子常当作随葬品置于墓中。有竹扇和羽扇。”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演进,扇子不但成为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人们用以障尘、遮阳、  相似文献   

6.
感受陕西菜     
<正> 西安我是多次去过了,陕西别的一些地方如黄陵、延安也去过。每次回到四川,闭目冥思三秦大地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遗存,诸如黄帝陵、半坡博物馆、兵马俑、四周饕餐纹鼎、大雁塔、法门寺、西安城墙、杨贵妃墓、延安宝塔山、乾陵的无字碑等等,无一不使人感受到陕西文化的厚重。从这些厚重的文化遗存中,跨越时空,我们可以领悟到黄帝“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以火坚之,使民舂粟”,“黄帝作釜甑”,“蒸谷为饭,烹谷为粥”,以及指导岐伯研究  相似文献   

7.
敦煌文献中的"须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元代的《饮膳正要》中的“挂面”,被认为是记载挂面最早的文献。但敦煌文献记载了一种被称作“须面”的食物,经过研究,认为这应当是中国最早的挂面,它比《饮膳正要》的记载早了好几百年。  相似文献   

8.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其《论衡·感虚》篇中言:“传书言:‘邹衍①无罪,见拘于燕(燕国)。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此与杞梁之妻哭而崩城,无以异也。言其无罪而拘,当夏仰天而叹,实也;言天为之雨霜,虚也。”“邹衍叹天而雨霜”,此与以后的元杂剧《窦娥冤》中的“六月雪飞白”的  相似文献   

9.
有段著名的相声《歪批三国》说:“为什么要叫《三国》呢?因为带三的东西多,所以叫《三国》。”其实中国人历来喜欢“三”这个数字,所谓“事不过三”,也可以理解为当数量累计到“三”,就可以定论了。  相似文献   

10.
论释“六齐”这一世界最早合金配方的伟大历史意义,解开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问题。此,本文在历年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观念和方法,科学地揭示了商青铜合金配制的演变规律和技术成熟程度,得出了可以置信的重要结论。 1、商周青铜合金有丰富的内函,“六齐”所概括的青铜系列则是它的主干。作为世界上最早是诸文字的合金配制法则,“六齐”的学术价值应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语法与训诂     
<正> 在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语法著作是直到19世纪末方才出现的,但这决不能证明“中国人从来不曾发生文法学的观念”。语法是一切语言不可或缺的,语法观念也是一切民族的正常人不可或缺的,否则哪里还会有语言和言语交际呢?僖公元年《春秋》:“夏六月,刑迁于夷仪”,《公羊传》解释说:“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公羊传》的文字足证作者已经明确地意识到主动与被动、一般动词与使动用法等不同的语法意义。 不过,古代的语文学者毕竟没有系统完整的语法理论,也没有严密准确的语法术语,他们  相似文献   

12.
明代冯梦龙编纂的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以下分别简称为《明言》《恒言》《通言》)中相当多的作品是宋元话本,凌蒙初认为“宋元旧种”为冯氏“搜括殆尽”可作佐证;这些宋元作品大多数是经冯氏改编、加工过的,这也为历来研究者所认识。那么,冯氏是如何改编、加工宋元话本的?他的改编、加工的工作对中国小说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冯氏对中国小说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研究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作两点交代: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同时它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在中国医学史上最早地研究了医学哲学问题,此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同时它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在中国医学史上最早地研究了医学哲学问题,此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析雕卵     
<正> “雕卵”一词始见于《管子·侈糜》“雕卵然后瀹之”。自从开始饮食文化的研究以来,“雕卵”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雕刻食品。然而,“雕卵”果真是“雕刻的蛋”吗? 首先,从工具来看,春秋时期铁器虽然已经开始使用和推广,但冶炼的技术不是很好,金属工具仍然以青铜器为主。青铜制作的刀具质地较软,用此类工具在既薄又硬又脆的蛋壳上雕刻清晰的图案,即使在现在也比较困难,而在管仲时代,对于追逐侈糜生活的贵族来说,虽非不可能,难度也可想而知,其次,  相似文献   

16.
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不仅发表了大量科学小品,而且成为中国最早的科学小品理论阵地。《太白》科学小品理论对科学小品在中国诞生的必然性及题材、对象、教育功能、文学性问题等作了较全面的讨论,召唤着当年的文学家与科学家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次联手,共同创造了科学小品的初次繁荣。笔者认为,在人类社会加速迈向知识密集的21世纪的今天,融科学性、文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当在作者读者的呵护下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17.
我校《学报》创刊于1957年,今年是创刊三十周年。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可以说学报是“而立”之年了。它是全省创刊最早的《学报》之一,现在发行到22个国家、147个地区和单位,也可说是小有影响了。在此我谨向本报创刊卅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三十年来,如果说《学报》有今天,除了广大撰稿人的辛勤劳动和支持外,还应感  相似文献   

18.
原《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3年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创刊于 1 980年 ,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出版物 ,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的来源期刊 ,并被《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  相似文献   

19.
原《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3年已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创刊于 1 980年 ,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出版物 ,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的来源期刊 ,并被《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  相似文献   

20.
荠菜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早在《诗经》中就有“其甘如荠”的描述。《尔雅》言:“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苏东坡谓荠为“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陆游在蜀地食用东坡羹后称赞道“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拌酥亦未珍。”民间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清薛宝辰《素食说略》评荠菜日:“荠菜为野蔌上品,煮粥作齑,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清肢,再加水煨尤佳”。清佚名编《调鼎集》收有荠菜饼、炒荠菜、拌荠菜等数款佳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