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研发家禽生产管理应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结构化模块、行走机构、自主移动与导航定位功能、无线通信功能设计,以及PC端机器人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机器人在禽舍规划路径内自主行走与自动避障。机器人本体搭载环境指标、家禽行为、家禽体温、家禽声音等多种监测系统,随其巡回式低速行走,实现精准、实时监测。巡检所采集的数据、图像等信息无线传输至远程机器人管理系统,进行存储和分析,异常情况下报警和生产预警,采取人工干预,及时防范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现代集约化的家禽生产系统限制了家禽活动,因此越来越提倡研发可替代家禽生产系统如家禽自由散养,澳大利亚家禽自由散养生产系统处于迅速增长中,2010年自由散养蛋大约占售出总蛋数的28.4%,自由散养所产的鸡肉约占售出总鸡肉量的15%,由此,自由散养生产系统对家禽生产性能、营养、免疫、疾病控制影响成为研究热点。2012年2月19~22日,澳大利亚家禽科学年会在悉尼召开,会议辟出专题探讨自由散养模式和传统生产模式下家禽生产性能、饲料营养等差异。本专题选择其中3篇文章,主要介绍自由散养可能对家禽营养免疫带来的挑战、该模式下家禽消化道的发育特点以及传统饲养模式下肠道菌群的研究及其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家禽是杂食性动物,在自由散养下会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这种模式有助于刺激家禽采食纤维性饲料和砂砾石,纤维性饲料和砂砾石有助于家禽肌胃发育,进而提高养分利用率以及家禽肠道疾病的耐受力。经肌胃消化后的纤维成分和粉末状有利于盲肠发酵,进而提高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同时,纤维成分和粉末状也能提高自由散养家禽嗉囊中食糜滞留时间,从而提高整个消化过程的有效性。在家禽上关于自由散养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报道主要关于自由散养对家禽饲喂行为、采食习性以及产品质量的影响,本专题主要对自由散养模式下家禽营养免疫作一基本介绍,重点强调自由散养生产系统对营养免疫、消化道发育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与饲料转化率的关系,以期探讨自由散养对动物生产及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节约中小型养殖场在饲喂羊只过程中的人力成本,解决饲料利用率低的问题,试验设计了一套羊只饲喂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为主控制器,传感器采集数据反馈给PLC,依托SuKon-4G智能网关搭建云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触摸屏对饲喂机器人进行近程控制,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实现对羊只饲喂机器人行走状态和出料状态远程监控。以撒料均匀度和自然残存率为技术指标,使用玉米饲料和颗粒饲料分别验证。结果表明:羊只饲喂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和手动的行走控制和饲料的自动输送分配,在行驶转速为15 r/min、出料转速为120 r/min的条件下,颗粒饲料卸载均匀度为95.325%,自然残存率为1.40%;玉米饲料卸载均匀度为97.951%,自然残存率为1.36%。玉米饲料相对颗粒饲料卸载均匀度更好,自然残存率更低,且在出料转速相同的条件下,料斗中饲料量越高羊只饲喂机器人的自然残留率越低。说明羊只饲喂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行走和撒料控制,满足了中小型养殖场羊只饲喂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猪的液态饲料易变质、饲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试验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液态饲料智能饲喂系统,采用国产水泵与国外饲喂专用泵测试了该系统的下料精确度,对比分析两种泵对系统下料精确度的影响,并以6次重复试验测试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液态饲料智能饲喂系统由液态饲料配制、饲料输送及控制三部分组成,实现了自动计算控制参数、智能控制液态饲料配制、输送、分配等功能,系统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下料精确(误差小于1.6%)。说明设计的液态饲料智能饲喂系统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发挥精准饲喂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产羔房存在的投料劳动强度大、饮水卫生无法保证等问题,笔者基于单片机、自动控制、无线传输及数字处理等技术,设计了智能产羔房自动投料及饮水系统,并自主研发了水质检测模块,详细阐述了该自动投料及饮水系统各模块的原理及程序流程设计,包括自动投料、称重、水质检测硬件电路等。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投料及饮水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稳定,历史记录可追溯,降低了人工投料强度,提高了饲喂效率,保证了种羊的充足饮水及水质卫生。说明设计研发的自动投料及饮水系统能为畜牧养殖智能化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器人的鸡舍环境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鸡舍环境参数较难控制和清扫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以机器人为移动终端,以FPGA控制器、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和执行机构为硬件核心,以Kingview6.55软件为开发平台的鸡舍机器人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机器人采集到的鸡舍环境参数和障碍物信息传至上位机,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及执行机构的远程控制等功能。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借助手机终端向上位机发送短信指令,实现鸡舍内各环境参数的查询和执行机构的远程控制等功能。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为鸡类家禽提供更佳的生长环境,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控制,性能稳定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农业和牧业等领域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生物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在家禽饲料配方中添加蛋氨酸,不仅可以调节饲料的营养比例,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药用功能。试验证实,蛋氨酸能有效地抑制各种毒素(如黄曲霉素等)的生长,对家禽具有防病保健作用。试验证明,长期对家禽饲喂不含蛋氨酸的饲料,家禽的患病感染率高达86%;而饲喂含有蛋氨酸添加剂的饲料,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家禽的患病感染率仅为  相似文献   

8.
正位于特拉华州的肉鸡生产和加工商Allen Harim本周对外宣布公司已经调换家禽饲料配方,只使用100%植物性饲料饲喂家禽动物,该公司CEO Steve Evans提到,这种转换其实也是寻求停止或限制使用家禽抗生素过程的一部分。市场考虑Evans说公司2011年成立,其目标并不是一家只执行行业标准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配合饲料是提高饲料报酬的最新最有效技术。为在我区迅速推广配合饲料、筛选出饲喂家禽的最佳饲料配方,我们于1986年5—11月在24、29、32团等,用家禽进行配合饲料饲喂试验。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配方试验结果,粗蛋白质14%—20%,对育成康贝尔鸭影响不明显,故采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饲料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养殖工厂化、标准化的高速推进。一些新的养殖问题突显出来。比如添加剂的种类和新产品层出不穷,用这些添加剂制作的蛋鸡料饲喂的蛋鸡却比不上只饲喂玉米的散养蛋鸡健康。能不能模拟蛋鸡的散养环境和采食状况生产出一种生态型的饲料添加剂,通过饲喂蛋鸡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呢?沿着这个思路我们首先对散养蛋鸡进行了如下调查:一是部分散养农户将玉米粉碎、配合麸皮和蔬菜叶子做为散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因妊娠母猪饲喂量难以精确控制,造成母猪体重大小不同,引起母猪繁殖能力低、仔猪淘汰率高等问题,试验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妊娠母猪饲喂站,采用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STM32单片机、工业相机、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结合独立采食的机械结构,实现妊娠母猪的精准饲喂,即利用RFID技术通过母猪佩戴的电子耳标对母猪个体进行识别;利用STM32单片机作为嵌入式控制单元与RFID读卡器通信,触发相机对进站的母猪拍照,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母猪体况数据的获取;依据母猪体况、胎次、妊娠时间等相应参数计算母猪饲喂量,控制投料电机实现精准投料。通过对6台饲喂站进行多组下料测试,对比分析理论投料量与实际投料量的差异,并计算下料精度;对70头妊娠母猪进行人工背膘测量与饲喂站测量,计算饲喂站体况等级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该饲喂站投料精度高于95%,能够实现精准投料;体况等级评定准确率达到92.9%,能够自动获得妊娠母猪体况等级,并且该系统运行稳定。说明基于机器视觉的妊娠母猪饲喂站能够自动获得妊娠母猪体况等级...  相似文献   

12.
拉脱维亚有机化合物研究所研制成一种名叫“吉卢金”的畜禽饲料添加剂。把这种添加剂按0 0 4 %的比例加入饲料中饲喂家畜或家禽 ,可使畜禽的日增重提高 2 5%左右 ,并且能增加家畜产奶量及肉类的脂肪含量。这种添加剂的主要成分是从畜禽机体组织中提取出来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友  相似文献   

13.
王持 《饲料工业》1989,(4):17-18
<正> 微粒胶囊饲料在国外巳研制多年,国内则开始用以饲喂鱼虾幼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制了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出微粒胶囊颗粒饲料,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水产研究所进行了东方对虾从蚤状幼体到幼虾的饲喂对比试验,初试效果良好。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试验设计用新研制的微粒胶囊颗粒饲料,与连云港市各对虾育苗厂饲喂虾苗的传统饲料—轮虫、丰年虫、黄豆浆,进行分组饲喂,并观察记录虾苗生长发育情况。试验中,由于轮虫,丰年虫和黄豆浆无法计量,最后选用蛋黄与微粒胶囊饲料作为对比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家禽饲喂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消耗约占家禽饲养总成本的70%,因此,改进饲喂系统对家禽饲养业十分重要。当我们选择一种饲喂系统时,必须考虑相应的技术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11月江西赣州某农村散养户诉妊娠母猪采食减少,腹泻,便血,发热,并且有饲喂霉变饲料史,经笔者结合多方面分析怀疑是饲料霉菌毒素中毒,提出了初步诊断和处置意见,并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措施后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便于相互交流学习,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时期:2006年3月至8月; 针对问题:产蛋母鸡对疾病感染比较敏感,并且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的措施非常有限.一个可能的方法是使用广泛用于提高肉鸡、火鸡、肉种鸡和猎鸟肠道健康的饲料添加剂.为了对此方法进行评估,我们给一组散养蛋鸡饲喂酵母型饲料添加剂(Alphamune).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散养鸡群的发展,散养鸡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这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的养殖热情,并通过饲养散养鸡也获取了丰厚的效益,但是对于散养鸡的管理者来说,目前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是鸡群产蛋率低、高峰维持时间短、整体生产性能低下。为了提高散养鸡群的产蛋率和为广大散养管理者提供更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案,本文介绍了散养蛋鸡产蛋率低的原因:饲料营养不足,鸡群均匀度低,饲喂方式不当,外界环境变化无常,肝肾功能障碍,疾病因素;提出了应对策略:选择优良品种,提供营养全价的饲料,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及时淘汰病弱残鸡,重视鸡群保健,做好鸡群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异食癖是指由于营养、环境和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舔食、啃咬通常认为无营养价值而不应该采食的异物为特征的一种复杂的多种疾病的综合征。近年来,由于农村散养家禽饲养周期长,没有全程使用饲料来喂养,脂肪沉淀好,肉质香嫩,散养家禽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同时随着扶贫工作的快速推进,散养家禽也成了帮扶工作的主要措施,农村散养家禽的饲养量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生产将成为禽业生产的主流。家禽集约化生产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家禽排泄物,尤其是粪氮,对环境的污染。文章介绍了家禽无公害生产中实现低蛋白、低氮排的饲料配制新技术——周龄饲喂(week-phase feeding,WF)。周龄饲喂即以每周(7天)为一阶段,更改日粮配方,从而较快改变饲料中可消化氨基酸水平,并在降低饲料中各氨基酸水平的同时维持最佳生产性能,具有精确氨基酸供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含氮废物排泄、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专家在文中详细综述了实施周龄饲喂的意义和周龄饲喂的应用研究结果。希望通过饲料配制新技术的加速传播,使养殖者既能提高家禽健康水平,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以达到共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散养家禽在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项经济来源补充,散养家禽实质上是很便捷地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很多农民没有掌握很专业的家禽防疫知识,并且散养家禽具有非常特殊的环境,所以大多数农户无法真正做好防疫工作,这样就容易造成经济损失。本文探析了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