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 女,1岁6月龄,以“间断抽搐9个月余”就诊。主要表现为婴儿期起病的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癫痫发作,智力、运动发育迟缓。应用抗癫痫药治疗有效。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RHOBTB2基因c.1448G>A(p.R483H)新发错义变异,诊断为RHOBTB2基因变异相关疾病(RRD)。RRD是一个复杂的谱系疾病,临床可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对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FRRS1L基因突变导致的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伴运动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 男, 1岁9个月, 自幼发育迟缓, 6月龄出现肌张力减低, 1岁7月龄出现癫痫发作(局灶阵挛发作), 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不能控制, 随着癫痫发作开始出现发育倒退和手足异常运动。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患儿FRRS1L基因存在2个杂合变异(错义突变和缺失突变), 其中错义突变系母源性c.754C>T(p.R252C), 位于第4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系父源性c.438 c.459del(p.I146fs*4), 位于第2号外显子, 构成复合杂合突变。共检索到国外文献6篇(31例患儿), 临床表现与本例患儿相似, 但基因型不同, 均为纯合突变。FRRS1L基因突变可导致DEE,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婴幼儿期起病的难治性癫痫发作, 伴随发育倒退和明显的过度运动是其典型特征, 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CNQ2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临床特征,以早期诊治,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筛选出KCNQ2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并除外已知与早发性癫痫脑病发病相关的其他基因。结果共收集2例KCNQ2基因突变阳性,均为新发错义突变,均为男性,均为新生儿期起病。1例为大田原综合征,后期转变为婴儿痉挛症;1例为非综合征类早发性癫痫脑病。初期脑电图表现1例多量多灶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发放,睡眠期增多;1例大量多灶性棘波、尖波、尖慢波发放。2例应用钠通道阻滞剂效果差,癫痫发作难以控制。其中1例患儿添加生酮饮食治疗有效,癫痫发作控制,但智力运动功能损害严重。结论 KCNQ2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可在新生儿期起病,脑电图初期多表现为多灶性放电。生酮饮食添加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患儿临床特点,提高认识,正确诊治。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 2017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患儿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5例患儿,男1例,女4例。1例运动障碍表现为手舞足蹈样动作,2例为运动障碍震颤、共济失调混杂,1例为四肢震颤伴有手腕部交替扭曲动作,1例为肌张力不全伴有震颤、言语不清表现。4例基因检测为阳性,1例为SCN1A基因突变,2例为PRRT2基因突变,1例为SLC2A1基因突变。经治疗,2例控制,效果好,3例效果差。结论 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容易漏诊或误诊为癫痫发作,与遗传有一定关联,致病基因为PRRT2、SLC2A1基因。SCN1A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伴运动障碍相对少见。部分患儿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83-587
目的总结SMC1A基因截短变异导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85型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例携带SMC1A基因截短变异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85型患儿的临床资料, 并分别以"SMC1A""癫痫""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velopmental and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85""SMC1A, epilepsy"或"SMC1A, truncating"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0月相关文献, 筛选存在SMC1A截短变异病例的文献。结合本组病例进行临床表型特点包括起病年龄、性别、癫痫发作类型、发作特点、发育情况、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的总结分析。结果 4例SMC1A基因截短变异患儿均诊断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85型, 均为女性, 均为婴幼儿期起病, 就诊年龄分别为3、2、11、18月龄, 均有局灶性发作, 其中1例合并痉挛发作。癫痫发作均具有丛集性发作特点, 1例有癫痫持续状态, 发作周期为14 d至5.0个月不等。口服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效果均不佳。4例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KCNQ2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临床特征,以早期诊治,改善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8月至 2016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筛选出KCNQ2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并除外已知与早发性癫痫脑病发病相关的其他基因。结果 共收集2例KCNQ2基因突变阳性,均为新发错义突变,均为男性,均为新生儿期起病。1例为大田原综合征,后期转变为婴儿痉挛症;1例为非综合征类早发性癫痫脑病。初期脑电图表现1例多量多灶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发放,睡眠期增多;1例大量多灶性棘波、尖波、尖慢波发放。2例应用钠通道阻滞剂效果差,癫痫发作难以控制。其中1例患儿添加生酮饮食治疗有效,癫痫发作控制,但智力运动功能损害严重。结论 KCNQ2基因突变相关性早发性癫痫脑病,可在新生儿期起病,脑电图初期多表现为多灶性放电。生酮饮食添加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CNQ2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期癫痫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例新生儿期起病的KCNQ2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儿中男5例、女4例,起病中位年龄2天(0.5小时~8天),确诊时中位年龄10个月(1个月~5岁)。患儿以强直或不对称强直发作常见;脑电图以爆发抑制模式多见;均为KCNQ2新生杂合突变。诊断为大田原综合征5例,非综合征的癫痫性脑病4例。予多种药物治疗后,6例患儿癫痫发作缓解。患儿均有明显的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结论 KCNQ2突变导致的癫痫性脑病主要在出生后1周以内起病,预后不良,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KL5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不明原因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详细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应用疾病基因靶向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癫痫基因测序分析,筛选出4例CDKL5基因阳性突变的患儿,被证实的突变均用Sanger测序验证并明确突变的父母来源。结果4例CDKL5基因阳性突变的患儿均为非特异性早发性癫痫脑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40d~2个月(平均为出生后40d)。1例脑电图特征逐渐演变,3例脑电图表现为全导棘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爆发。头颅磁共振成像示1例脑外间隙增宽,3例正常。4例患儿CDKL5基因突变均为新发突变(P.443,N〉Kfs20;e.1794~C.1795:插入A,移码突变;IVS9.1G〉A,剪切位点;P.925M〉lfs15)。经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生酮饮食治疗,1例患儿癫痫发作控制,3例未控制。结论CDKL5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起病早,发作形式多样,脑电特征可逐渐演变。早期呈严重异常的脑部放电,治疗效果差,其脑电特征演变及改善不明显,头颅MRI无特异性改变,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生酮饮食长期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5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SCN9A基因突变相关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 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癫痫患儿,完善二代测序检测存在SCN9A基因突变且SCN9A基因考虑为致病相关基因,对测序结果进行致病性分析,观察并记录患儿临床表现。结果 5例患儿均存在SCN9A基因突变,且均为错义突变,患儿存在局灶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及肌阵挛发作,部分患儿存在智力或运动发育落后。结论 SCN9A基因突变多为杂合突变,本研究中发作形式为局灶性发作较多,可与发热相关,临床表型多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性癫痫性脑病的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女性患儿,出生后30分钟出现间断抽搐,频繁发作。多种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氯硝西泮、奥卡西平)均无效。二代测序发现患儿KCNA2 基因c.1120AG 杂合变异,父母均未携带,为新发变异。结论该变异的致病性已有文献报道,但为国内首次报道。扩充了国内早发性癫痫性脑病的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5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SCN9A基因突变相关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 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癫痫患儿,完善二代测序检测存在SCN9A基因突变且SCN9A基因考虑为致病相关基因,对测序结果进行致病性分析,观察并记录患儿临床表现。结果 5例患儿均存在SCN9A基因突变,且均为错义突变,患儿存在局灶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及肌阵挛发作,部分患儿存在智力或运动发育落后。结论 SCN9A基因突变多为杂合突变,本研究中发作形式为局灶性发作较多,可与发热相关,临床表型多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PHACTR1基因新发变异导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PHACTR1基因新发变异导致DEE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以"PHACTR1"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developmental encephalopathy" "癫痫性脑病" "发育性脑病"为关键词, 对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网从建库至2022年7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文献资料总结。结果男性患儿, 6个月27 d, 2月龄发现发育落后, 6月龄始出现癫痫性痉挛发作, 经ACTH、托吡酯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 但发育落后未改善, 肌张力低下, 基因检测发现PHACTR1基因c.1553T>A(p.Ile518Asn)新发杂合变异。文献复习共检索到外文文献5篇(共6例), 患儿均存在严重发育迟滞, 癫痫发作形式主要为癫痫性痉挛, 部分可有局灶性发作、强直发作, 多数患儿肌张力低下, 少数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表现或特殊外观, 头颅MRI可表现为髓鞘发育延迟、脑萎缩、胼胝体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例泛素样修饰剂活化酶5( UBA5)基因突变导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1例DE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以"癫痫性脑病""发育性脑病""Eephalop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基因检测病因不明的反复癫痫发作患儿,发现20例CDKL5基因变异阳性病例,即CDKL5缺乏症(CDD)患儿,总结其癫痫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CDD患儿,总结其癫痫发作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获得基因检测结果后进行表型分析。结果 20例CDD患儿均以反复癫痫发作就诊,其中男1例,女19例。17例患儿有明显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出生后2d至1岁,首次发作类型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局灶性发作和强直发作多见。14例患儿先后出现癫痫性痉挛发作,均在8月龄前出现。12例患儿病程中脑电图记录到高峰失律。20例患儿均应用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除1例采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外,余病例均为联合用药。共发现19种CDKL5基因突变类型,5种变异已有报道,其余14种为新突变。按基因突变所累及的蛋白结构区分析,将CDKL5突变分为8组,其中1例为H组,预后较好。结论 总结CDD患儿癫痫表型特点,分析其特点与CDKL5基因突变类型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Dravet综合征(Ds)少见致病基因突变,并对携带少见致病基因突变的患儿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Ds患儿,采用Sanger测序及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筛查SCN1A及PCDH19基因突变,对SCN1A及PCDH19基因突变阴性的患儿进行癫痫基因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分析携带少见致病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结果在670例Ds患儿中,SCN1A突变阳性者556例(83.0%),PCDH19突变阳性者6例,余108例SCN1A及PCDH19突变筛查阴性者送检癫痫基因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发现12例携带其他致病基因突变,其中GABRA1杂合突变3例,GABRG2杂合突变2例,GABRB2杂合突变2例,SCN2A杂合突变1例,TBC1lD24复合杂合突变2例,ALDH7A,复合杂合突变2例。6例PCDH19杂合突变者发作均有丛集性,仅1例病翟甲曾出现癫痫持续状态;2例GABRB2杂合突变者发作控制相对好;2例TBC1lD24复合杂合突变者均出现多次肌阵挛持续状态;2例ALDH7A1复合杂合突变者加用维生素B6发作控制。未发现GABRG2、SCN2A和GABRA1基因突变导致的Ds表型有特异性。结论中国Ds患儿可出现的少见致病基因突变包括PCDH19、GABRG2、SCN2A、GABRA1、GABRB2、TBC11D24和ALDH7A1基因。GABRB2和TBC11D24基因突变的发现扩展了Ds的致病基因谱。PCDH19突变者丛集性发作突出,癫痫持续状态少见;GABRB2突变者发作相对容易控制;TBC1lD24复合杂合突变者肌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突出。  相似文献   

16.
对2020年4月在济南市儿童医院神经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例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月龄时因"抽搐4 d"入院,发作形式为强直发作、强直痉挛发作,伴有喂养困难、体质量增长慢、全面发育迟缓,脑电图示多灶性放电、不典型高度失律,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髓鞘化落后,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示 W...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癫痫性脑病的CDKL5基因突变。方法回顾3例早发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疾病基因靶向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癫痫基因测序分析,发现致病性CDKL5基因突变后,采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3例患儿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岁、8岁、3个月。例1患儿CDKL5基因c. 2854 C﹥T无义突变,其父该位点未见异常,其母该位点为杂合子,符合X-连锁遗传方式;例2患儿CDKL5基因c.858 C﹥A无义突变,其父母该位点未见异常;例3患儿CDKL5基因c.1363delG框移变异,导致从455号丙氨酸开始的氨基酸合成发生改变,并在改变后的第38个氨基酸处提前终止,其父母该位点未见异常。结论 3例CDKL5基因突变致早发癫痫性脑病,其中C.1363delG框移突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CN8A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例确诊SCN8A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均以抽搐起病,同时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经基因检测均证实有SCN8A基因突变。例1患儿生后3.5个月起病后,因左乙拉西坦治疗致发作增加而改用妥泰和中药,但抽搐控制不理想;2岁9个月时抽搐频繁,同时伴有严重的语言和运动发育倒退及吞咽功能差;加用拉莫三嗪口服后发作停止,吞咽功能,以及运动和语言恢复至抽搐频繁发作前水平。例2生后2个月起病后,服用妥泰发作减少,但未完全控制;后突然抽搐频繁,同时因在夏季出汗减少和体温增高,逐渐停用妥泰换用左乙拉西坦,但发作次数有增多趋势;遂停用左乙拉西坦换用丙戊酸钠,抽搐发作减少;联合应用奥卡西平后发作完全控制,随访2年半未再发作;例2患儿自出生至今全面发育落后、吞咽功能差。结论 SCN8A基因突变所致癫痫起病年龄早,常合并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同时伴有语言落后,发作严重时出现吞咽功能异常;对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19.
对2020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例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4月龄时因"反复抽搐发作4个月、喂养困难1个月"入院。患儿出生1 d起病,发作类型为强直发作,发育严重落后,脑电图示多灶放电,后转为高度失律,头颅影像学阴性,3月龄时出现喂养困难。基因检测结果示 FGF12基因新...  相似文献   

20.
田杨  石真  侯池 《临床儿科杂志》2021,39(8):592-595,630
目的报道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致病性变异。方法收集1例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先证者为男性,3月龄,反复抽搐发作1个月,表现为局灶性发作和痉挛发作;先证者父亲、母亲表型无异常。先证者存在WWOX基因c.183CG(p.Tyr61*)无义变异和c.178-16TG(内含子)复合杂合变异,前者源自母亲,后者源自父亲。上述2个变异均未见报道,根据美国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断前者为"可能致病",后者为"意义未明"。给予患儿左乙拉西坦联合硝基安定口服治疗后,癫痫仍反复发作,精神及运动发育显著落后,肌张力低下。检索到临床资料齐全的WWOX基因文献报道 22篇共64例患者,涉及30多个位点,其中复合杂合变异和纯合变异最常见,后者多来自中东地区的近亲婚配家庭,癫痫以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最常见。结论 WWOX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是该婴儿癫痫性脑病的致病性变异;WWOX基因变异所致的癫痫为药物难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