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喆 《中国能源》2009,31(8):46-47,39
<正>2009上半年,我国煤炭生产快速增长,进出口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走势,煤炭进口快速增长,进口量屡创历史新高;出口量大幅萎缩,累计持续维持净进口格局。市场价格在新年伊始,由于国际市场原油和煤炭价格双双走低,国内多数煤炭消费行业增长未见起色,市场煤价小幅阴跌。  相似文献   

2.
陈林 《中国能源》2015,(11):46-47
2012年5月份以来,我国煤炭经济下行已经持续了三年零五个月。2015年以来,煤炭市场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进口总量依然较大的矛盾愈加突出,全社会库存持续高位、价格大幅下跌,煤炭经济下行的形势更加严峻。1国内煤炭产量继续下降 受国内煤价持续下跌影响,煤企的生产积极性正在下降。  相似文献   

3.
张喆 《中国能源》2012,34(7):46-47
<正>5月份我国煤炭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国际煤价继续下跌,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净进口量大幅增加。供需形势整体宽松,市场价格呈现高位持续下行的走势。1产量平稳增长,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5月份我国煤炭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测算,当月煤炭生产量为3.4亿t,同比增长5.1%;1~5月份煤炭累计生产量达到15.9亿t,同比增长7%,增幅比2011年回落4.2个百分点;1~5月份煤炭累计新增资源总量17亿t。  相似文献   

4.
1993年以来,国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放开发电用煤、冶炼用煤及各类煤炭产品的价格,取消了对煤炭企业的政策性补贴,煤炭企业被全面推向市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然而煤价放开后,面对处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市场环境,山西煤炭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外困扰,  相似文献   

5.
张喆 《中国能源》2012,34(6):46-47,42
<正>4月份我国煤炭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国际煤价持续下行,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出口量持续低位运行,净进口量大幅增加。供需形势整体宽松,市场价格受到大秦线检修的影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需要,根据多年来煤炭价格改革的进程情况,也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准备条件,从2002年起我国将停止发布电煤政府指导价格.电煤政府指导价格放开之后,将会打破煤炭市场原有的平衡格局,对煤炭、电力和运输将会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煤炭从坑口到电厂,煤炭价格增长幅度少则50%、多则接近300%。究竟是什么推高了煤炭的价格,涉及电煤交易的各方或不愿,或难以把成本构成算清晰。在经过调查后发现电煤交易中存在大量的“隐性”费用,而这正是煤价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喆 《中国能源》2014,(5):45-47
2014年以来,我国煤价持续处于下行通道,甚至跌过普通煤企生产成本线以下,造成山西、陕西以及内蒙古等煤炭主要产区很多小型煤矿停产,煤企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亏损面扩大,煤炭贸易商纷纷处于观望状态。而实力雄厚的大型煤企,为巩固与用户的关系,兑现铁路车皮计划,发运、销售煤炭的积极性却始终不减;在市场不振、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大型煤企仍在积极增运煤炭,以满足下游用户的用煤要求。一季度我国煤炭市场整体仍呈现供给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煤炭库存处于高位。  相似文献   

9.
2002年是煤炭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的一年。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煤炭供需关系基本平衡。这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加入WTO、放开发电用煤价格的政策效应,以及宏观调控由非理性向理性转变和微观激发活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煤炭行业还没有根本好转,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国际市场煤炭与石油价格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消费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关系密切,2011年以来中国连续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2013年煤炭进口量达到3.3×108t。国内煤炭价格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的影响,两者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而国际市场上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通过对煤炭价格和石油价格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证实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石油价格上涨或下跌1%则煤炭价格上涨或下跌0.3654%,石油价格的变化可以解释煤炭价格约18%的变动。煤炭与石油互为能源替代品,石油价格通过替代效应和影响宏观经济来直接、间接地影响煤炭价格。过高的石油价格会使消费者选用相对便宜的煤炭,改变市场供求从而拉高煤炭价格,使两者价格趋向于一致。鉴于外界预测2014年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在目前的较高水平,考虑到煤炭与石油价格的正相关性,据此判断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也将保持在现有水平,并随石油价格小幅波动。由于国内外煤炭品质及价格存在差异,因此国内煤炭价格将继续承受下行压力,并逐步向国际市场煤价靠拢。  相似文献   

11.
张喆 《中国能源》2003,25(3):44-44
2003年我国煤炭市场开局良好, 1月份,煤炭产量平稳增长,进出口均保持较好水平.由于气温的影响,没有出现冬季用煤高峰期煤炭价格高涨的情况,市场供需形基本平衡,煤炭价格保持稳定,上下波动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2.
《能源》2013,(9):4-4
在煤炭价格走入低谷之后,电价下调的预期和呼声渐高。传言称,国家发改委已经做出了年内调整电价的初步方案,在煤价没有回暖的情况下,最早今年10月将下调电价。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煤价有所上升 ,2 0 0 2年煤炭价格走势及煤炭价格政策会有哪些变化 ?国家计委价格司的负责人介绍说 ,2 0 0 2年煤价走势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 2 0 0 2年发电、冶金等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但煤炭供应也将增加 ,局部地区受铁路运输制约可能出现供应相对偏紧的情况。这种市场情况下 ,2 0 0 2年煤价将保持基本平稳 ,总体涨幅不会太大 ,但局部地区受铁路运输制约煤价将有所上升。这位负责人指出 ,国家已经宣布从 2 0 0 2年起取消电煤国家指导价 ,因此 ,国家将不会对煤价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但这并不意味…  相似文献   

14.
《能源》2013,(2):32-32
问: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取消煤炭重点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刚组织了全国的煤炭合同汇总,从汇总情况看,并轨后的煤价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能源》2003,25(8):23-23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调度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1~7月,全国煤炭产量达8.98亿t,绝对产量增长超过了年产煤炭最多的1997年和2002年同期的增长,创出了我国同期煤炭产量的历史最快增长速度。统计同时显示,年初攀升的煤炭价格却开始出现了下滑迹象,以动力煤为例,7月下旬的价格已比今年最  相似文献   

16.
正鲜亮红润的西红柿和乌黑的煤第一次发生了关系:以西红柿的价格为标准说明如今煤价的超级低迷。近日,《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了在酷热季节价格本应高启的煤销路不畅,十斤煤的价格还抵不上一斤西红柿的价格。西红柿与煤发生的关系给我们上演了一幕多情剧。大悲。主角是煤炭贸易商。让西红柿和煤发生关系的煤炭贸易商刘向辉是其中的代表。迅速下跌的煤价,让他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赔了好几百万",如果价格还是一直下跌的话,他投入的本钱将无法收回。  相似文献   

17.
《能源》2014,(6):30-31
美国煤电比例:42%电力市场结构:三个主要电网以及一批区域电网构成了电力批发市场。各州的电力系统政策有所不同。电价构成:在受监管州,价格由全部成本和原料成本决定,在电力重组的州,价格取市场上的最低价。煤炭供应:所需煤炭全部自给。电价对煤炭的影响:煤炭价格数十年保持稳定,与电价之间的关联性很弱。在部分电力市场重组的州,由于燃气发电装机容量的增加,电价降低,拉低了煤炭价格。  相似文献   

18.
张喆 《中国能源》2013,35(1):44-46
2012年11月份,十八大以后各地煤矿陆续恢复生产,但复产程度不一,11月份煤炭产量环比止跌有明显回升,部分产地煤价保持平稳,部分产地煤价有小幅下滑。进口煤价格优势仍在,11月份煤炭进口在10月份止跌回升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出口量仍维持较低水平。电厂日均耗煤虽季节性回升,但电厂库存仍维持高位,去库存进度缓慢,市场价格由于供给增多,同时市场需求未现明显好转,月中价格基本维持平稳,临近月末呈现小幅下行的走势。  相似文献   

19.
掌握电煤价格变化关系到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的定价策略以及优化内部运行成本的方针制定。针对导致煤价变化的影响因子数量众多且影响权重变化频繁的难题,在煤价影响因素精细化分析、因素检验与季节差分等方法对特征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建立中短期煤价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依据计量经济学等理论筛选煤价相关影响因素,并利用协整检验及格兰杰检验提取主要影响因素压缩特征因子维度;通过建立多年同期对比时序信息数据集,利用季节性差分消除时序信息中周期性因素以及随机干扰的影响,实现特征空间重构,改善输入数据质量。建立基于LSSVR的趋势提取学习模型,并结合周期价格及残差,实现中短期的煤炭价格预测。构建多个对比模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抽凝式汽轮机的纯凝工况运行条件与煤炭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基于量-本-利分析和电子表格工具建立分析模型,反推经济性发电的临界煤价,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性运行抽凝机组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