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君  盛刚 《陕西中医》2012,33(5):598-600
目的:探讨合谷透刺后溪穴治疗脑梗死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脑梗死后全手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合谷透刺后溪穴的方法,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手肌张力变化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94.0%。结论:合谷透刺后溪穴可显著降低全手肌张力,提高手指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何剑炜  白慧梅 《中医杂志》2012,53(16):1401-1403,1415
目的观察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均采用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颈腰夹脊刺配温针灸,两组均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左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右椎动脉EDV、右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左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椎动脉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瘫痪肢体的肌肉痉挛状态,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在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配合针刺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复治疗配合针刺治疗58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患者。结果:治疗后,患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配合针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洁新 《北京中医药》2012,31(5):360-362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物理康复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Ashworth分级0~4级评定的评分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风后上肢的肌张力增高临床表现出发,结合复习经典著作,探讨了其发病的病机为阳气破损,经脉失养,并提出温阳益气之艾灸配合脊柱旋转论治中风后上肢的肌张力增高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推拿治疗该病的不同方法及其疗效,最终得出结论,即针灸推拿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提出今后当加强针灸推拿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及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排刺温针配合刮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排刺温针配合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8%和93.4%,对照组分别为11.1%和68.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排刺温针配合刮痧是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甜 《西部中医药》2003,16(10):5-7
为了解针灸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对近10年来文献有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体针、电针、体针配合皮肢针及体针配合头皮针等不同方面分别阐述,可见选取不同的疗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认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的优点。并对今后的临床研究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海  王玮  纪永毅  荣培红  刘岗 《陕西中医》2013,34(6):741-742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脊柱旋转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每日隔姜灸(中脘、关元、双侧天枢),同时进行腰椎、胸椎的旋转训练。艾灸组予隔姜灸。训练组采用腰椎、胸椎的旋转训练。常规组使用基础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1%,训练组为75.48%,常规组为75.14%,对照组为68.18%,治疗组、训练组、艾灸组与常规组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与训练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艾灸组、康复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Ashworth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结果与上述相同。结论:单用艾灸或脊柱旋转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具有一定疗效,联合应用艾灸和脊柱旋转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丽蓉  陈卫卫 《陕西中医》2011,32(10):1385-1386
目的:探讨温针与齐刺法结合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采用温针齐刺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1%,对照组78.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应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方能提高疗效,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洁  蔡文栋 《陕西中医》2015,(3):359-36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愈27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4.97±1.01),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3.01±0.76),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0.72±0.21);对照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5.87±1.38),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4.86±1.03),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2.14±0.6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对2组患者分别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3%,对照组为78.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症状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双针并刺患侧肢体拮抗4穴、拮抗5穴,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即取患侧肢体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症状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振伟  薛维华  袁军 《陕西中医》2010,31(4):474-476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离子导入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温针灸配合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45例运用常规针刺法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评分、疼痛改善程度、ADL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5.6%(P<0.05),治疗组在缓解疼痛、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总的生活活动能力上优于毫针组(P<0.05,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离子导入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补气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痉挛性偏瘫为脑卒中后恢复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依据中医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理论,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丽慧  吴萍 《新中医》2023,55(24):139-143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 Bobath 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6 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8 例。治疗过程中,2 组 分别剔除 2 例,最终纳入研究各 46 例。对照组给予 Bobath 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丛刺联合 Bobath 技术治 疗,2 组均治疗 4 周。比较 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 有效率 91.30%,高于对照组 73.91%(P<0.05)。治疗后,2 组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 FMA-UE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 组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 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联合 Bobath 技术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赵明华 《上海针灸杂志》2015,(12):1162-1164
目的寻找治疗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夹脊穴排刺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夹脊穴排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尿潴留症状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排刺配合温针治疗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尿潴留疗效优于单纯夹脊穴排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齐刺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咸宁市中心医院康复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齐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MPQ(McGill pain questionnair)疼痛询问量表评分(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觉分、PRI情绪分、VAS均值及PRI总分),并采用杨氏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觉分、VAS均值及PR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RI情绪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配合齐刺是一种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必要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75例采用经筋排剌法配合皮肤针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的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上肢痉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治疗组为94.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FMA、MB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更显著。结论:经筋排刺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采用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贲门痉挛患者24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患者均为江西省广丰县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6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1.2诊断标准按照张希全等[1]的评分标准分级。24例患者中,1级14例,2级7例,3级2例,4级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