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术中应用低剂量氯胺酮对曲马多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K组:术中给予氯胺酮(0·75mg/kg);T组:曲马多(1·5mg/kg)用作术后镇痛,病人术后如有需要,可追加曲马多,记录总剂量,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术中使用氯胺酮可在病人苏醒时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约持续1h,可增强术后曲马多的止痛效果。K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20)较T组(10/20)高(p>0·05),但高危并发症如呼吸抑制、低血压等的发生率K组(0/20)较T组(3/20)低(p<0·05)。结论术中预先给予低剂量的氯胺酮可在术后产生足够的镇痛作用及增强曲马多的镇痛效果;使用氯胺酮的并发症较曲马多为多,但是后者所引起的并发症却比前者要危险得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胺酮、曲马多、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ASAⅠ~Ⅱ级,年龄为20~60岁,无精神病史,无过度肥胖,中途开腹者排除,随机分为四组:K组(氯胺酮组)、T组(曲马多组)、F组(芬太尼组)、C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50例(n=50)。术前教会病人VAS评分方法,术中切实补充血容量,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给予试验药物。患者清醒(能完成指定动作)拔管后开始分别记录0、0.5、1、2、4、8、12、24 h各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 K组(氯胺酮组)和T组(曲马多组)在术后0~24 h各个监测点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而F组(芬太尼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中预防性的使用氯胺酮和曲马多都可以有效的减轻术后伤口的疼痛,而芬太尼无此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和芬太尼组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而曲马多组的苏醒时间与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别;此外,曲马多组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氯胺酮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即Ⅰ、Ⅱ、Ⅲ组)。Ⅰ、Ⅱ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分别经直肠给予羟考酮10mg;腹腔注气前Ⅰ组给予氯胺酮0.5m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氯胺酮0.5mg/kg肌肉注射;Ⅱ组为对照组。观察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监测患者术后24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h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随访术后镇痛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全身麻醉苏醒时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Ⅲ组有4例,Ⅰ、Ⅱ组未发生。Ⅰ、Ⅱ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各时间点VAS、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Ⅲ组(P〈0.05);患者术后24h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Ⅰ、Ⅱ组低于Ⅲ组(P〈0.05),Ⅰ、Ⅱ组相近。术后24h吗啡用量Ⅲ组[(5.55±2.66)mg]高于Ⅰ组[(0.40±0.66)mg]、Ⅱ组[(0.46±0.73)mg](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Ⅲ组(40.0%)高于Ⅰ组(10.0%)和Ⅱ组(20.0%)(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治疗效果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即Ⅰ、Ⅱ、Ⅲ组).Ⅰ、Ⅱ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分别经直肠给予羟考酮10 mg;腹腔注气前Ⅰ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肌肉注射;Ⅲ组为对照组.观察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监测患者术后24 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 h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随访术后镇痛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全身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Ⅲ组有4例,Ⅰ、Ⅱ组未发生.Ⅰ、Ⅱ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各时间点VAS、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Ⅲ组(P<0.05);患者术后24h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Ⅰ、Ⅱ组低于Ⅲ组(P<0.05),Ⅰ、Ⅱ组相近.术后24h吗啡用量Ⅲ组[(5.55±2.66)mg]高于Ⅰ组[(0.40±0.66)mg]、Ⅱ组[(0.46±0.73)mg](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Ⅲ组(40.0%)高于Ⅰ组(10.0%)和Ⅱ组(20.0%)(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治疗效果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予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行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A组,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观察术后24 h内镇痛药需求数、咽喉疼痛发生率以及恶心、呕吐、出血等副作用。结果B组在完全清醒时、清醒后0.5、1、2 h 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12 h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咽喉疼痛的发生率7例(28%)明显低于A组14例(56%)(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同时机使用氟比洛芬酯均能有效缓解LC术后疼痛,但麻醉诱导前用药效果更佳,提示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氯胺酮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例。A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1+曲马多1 mg.kg-1;B组:术毕前5min静脉注射上述药物;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患者均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记录围术期血糖(Glu),皮质醇(Cor)水平、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结果B组、C组术中术后Glu、Cor水平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C组(P<0.05);3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能减轻LC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应激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4,(6):701-70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运用喷他佐辛两种用药模式超前镇痛的优劣性和可行性。方法 90例LC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喷他佐辛分别在全麻插管后予0.5 mg/kg和术毕前15 min予0.2 mg/kg静注。B组:喷他佐辛在全麻后予0.5 mg/kg静注。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术毕拔管躁动呛咳发生率,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术毕拔管躁动呛咳显著少于B、C两组(P<0.05)。A组24 h内VAS评分都低于C组(P<0.05),在8 h前也低于B组(P<0.05),且无患者需再追加镇痛药;B组术后2 h前VAS评分低于C组(P<0.05),但仍有9例(30%)患者需再追加镇痛药。A、B组的PONV发生率比C组高(P<0.05),但可用止呕药防止。镇静评分在30 min及以后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联合术毕前15 min两次应用喷他佐辛可产生满意的超前镇痛效果,能明显减少LC术拔管时的躁动呛咳和术后疼痛,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口服曲马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A、B、C组,每组50例.A、B组于麻醉诱导前1h、手术结束后9h用少许温水(≤100 rnl)服药,A组服曲马多100 mg/次,B组服维生素C100 mg/次,C组不服药、不饮水.所有患者均选择静脉全麻,并于麻醉诱导前静注格拉司琼3 mg.分别记录手术结束后1h、2h、6h、12h、24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发生情况.结果 A组各时点VAS评分(0.4±0.5,0.6±0.4,1.1±0.8,0.7±0.6,0.3±0.5)分,低于B组(1.8±1.2,4.4±2.3,4.8±1.9,3.6±1.4,2.5±0.7)分和C组(2.4±1.6,4.6±2.8,4.6±1.7,4.2±1.8,2.4±0.9)分,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为12%、6%、8%,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曲马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合并并发症的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损伤9例(0.46%),出血9例(0.46%),迷走胆管漏致胆汁性腹膜炎6例(0.3%),急性心肌梗死1例(0.05%)。结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10.
胆囊疾病是外科领域的常见病。我市地处湘西北 ,是胆囊疾病的高发区。 2 0世纪 90年代末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已引进我市 ,但因费用高昂 ,推广应用未普及。我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 ,吸取LC和开放法胆囊切除术 (OC)的优点 ,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C)加以改进 ,自创非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 (non -laparoscopicminicholeystectomy ,NC)。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实施NC 2 0 5例 ,全部治愈 ,无严重并发症 ,疗效满意。比较同期 4 89例OC病人 ,达到了微创目的 ,具有实用性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莫志伟 《现代医院》2010,10(1):43-45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每组各20例。A组术前20min静脉预先注射氯诺昔康8mg,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0.3mg/kg);B组术前20min静脉氯诺昔康;C组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0.3mg/kg)。观察患者术后1、2、4、8、12、24h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氯诺昔康复合氯胺酮组)镇痛效果最好,VSA评分维持在较低水平,12、24h后VSA评分显著低于B组、C组,患者的Ⅱ级满意率也比另两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胆囊疾病患者,根据病情、适应证及患者意愿分成LC组41例和OC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L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OC组明显缩短或减少,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OC组的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OC治疗胆囊疾病比较,LC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丽颖 《现代保健》2009,(20):162-162
氯胺酮作为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其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大量的临床观察证明小剂量氯胺酮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副作用。氯胺酮由于其对心血管和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NMDA受体的发现和对与之相关的疼痛过程的认识,氯胺酮作为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因其有强效抗痛觉高敏感作用,得到人们的重新认识。目前,小剂量氯胺酮的定义为单次肌注时为〈2mg/kg,经静脉或硬膜外给药时〈1mg/kg,持续静脉给药时为≤20μg/(kg·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妇科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择期妇科手术患者按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分为A、B两组,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以及术后12h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而B组于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h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患者白控镇痛(PCA)的总次数和PCA的有效次数、术后2、4、6、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满意程度(BCS评分)、镇痛的补救措施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12h和24hPCA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降低(P〈0.01),术后2、4、6和12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降低而满意度(BCS评分)提高(P〈0.01),而两组24h疼痛强度和满意度以及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的优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680例患者,开腹胆囊切除术和L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传统手术相比,LC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比开腹手术更安全、更有利于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28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分别进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较开腹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减少,术后的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短,并且疼痛评分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对于急性胆囊炎切除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身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患者的疼痛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生理性解剖结构的辨识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5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35例中5例急性胆囊炎水肿严重,Calot三角的解剖不清,中转开腹,1例术后第4天钛夹松动引起胆漏,占0.7%,行二次开腹手术治疗.130例成功施行LC,成功率96.3%.亦无内脏损伤、腹腔内出血、肠漏、感染及结石残留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 ~ 90min,平均46min.住院时间2~5d,平均3.5d.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重视Calot三角的解剖,精细操作,灵活地运用多种解剖分离技巧及诊疗策略能顺利完成LC.而术中病情复杂适时中转开腹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叶春芳 《工企医刊》2000,13(5):67-68
我院于1997年11月~1999年6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PC)60例,现将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应用于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A组,n=20);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前15min分别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对照组(B组,n=20),静脉给予生理盐水。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完全清醒时,术后1h、6h、12h、24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术后疼痛不适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B组,A组术后恶心呕吐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改善术后的疼痛和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胡鹏举 《现代保健》2012,(6):132-13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65例LC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成功完成LC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1例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解剖不清,1例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65例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合理选择病例,同时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开展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安全可靠,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