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物探和钻探资料基础上,探讨宁夏泾源县石嘴子—新民地区隐伏花岗岩、辉长岩与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该区域东部有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出露,西部有隐伏花岗斑岩、隐伏辉长岩存在,并发现较强的磁异常和激电异常.沿深大断裂带和隐伏岩浆岩体围岩接触带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前景好,是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寻找内生多金属矿产的重点地区.可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多金属找矿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若干类型金矿找矿方法评述与综合找矿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科研实践认为,岩石有机烃方法比土壤吸附烃更有直接找矿指示意义;利用遥感TM图像提取的矿化弱信息可以为确定找矿靶区提供更直接的依据;原生叠加晕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以沉积岩为容矿的金矿找矿实践中;对铅同位素打靶技术和构造地球化学方法也做了找矿运用.通过对上述找矿新方法、新技术进行评述,提出在不同层次上的金矿床(体)成矿预测的综合找矿模型,希望能够为同类型金矿床找矿提供可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易门铜矿区及其外围为研究区,对不同时代地层中12种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水系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地球化学指标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依据地球化学信息挖掘理论,采用微量元素主成分因子-泛克里格模型、三维化探异常可视化分析,以及基于GIS的多元信息预测等方法,对地学数据进行了信息的挖掘与提取,建立了基于GIS的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通过对地球化学弱异常信息增强和基于地球化学综合指标的成矿预测,圈定了9个找矿远景区及17个找矿靶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宁蒗一祥云斑岩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含矿岩体具有形态复杂、多期侵入复式岩体的晚期岩体成矿、岩体规模小、多数富碱等特征,并提出了主要的与喜马拉雅期斑岩侵入体有关的铜多金属矿的找矿靶区,对重要靶区地质特征、找矿依据和潜在找矿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以遥感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广西花山花岗岩岩体铀矿点的遥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获取了大量与矿化有关的信息.经MapGIS平台分析地质单元、地质构造、地质复杂度、蚀变信息、热异常信息与成矿的关联度,挑选出10种与成矿有关的证据因子,建立了基于GIS的证据权重法找矿预测模型.运用证据权重模型对各成矿证据因子进行综合预测分析,计算出基于网格单元的各因子的权重值,通过各网格单元的信息量总和得出后验概率值,根据后验概率值的大小,对研究区进行铀矿找矿靶区的预测,圈定出4个级别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全面收集了大瑶山-大桂山成矿带地质、遥感、已知矿点等资料,利用ETM+遥感数据在该区域展开了遥感矿产地质特征解译、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等工作,综合分析得出“线、环型构造及蚀变信息”为该区遥感找矿要素,据此在研究区圈定出11个找矿远景区,应用遥感与地质相互结合找矿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成矿预测,为研究区找矿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利用Landsat-7 ETM+数据,结合洞中拉-亚贵拉矿集区1∶25万地质、矿产、化探等综合资料,建立了该区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对研究区的断裂、地层、岩体、化探-遥感异常等成矿信息的有利度进行分析,建立了有利于成矿的单个变量和组合变量空间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和信息量法进行综合定量成矿预测,圈定了7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认清白牛厂矿区深部矿体分布规律,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开展了深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白牛厂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综合作用形成的矿床,主要控矿地质因素有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及沉积作用。矿区主要有燕山期花岗质岩、中寒武统田蓬组地层岩石等6类深部找矿标志。此外,得到了4个深部成矿区域,分析了预测区的地质条件、主要参数及工程条件,并通过钻孔工程验证了成矿预测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三维矿体形态模拟与矿产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GIS为平台,对大量与矿区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类、存贮、分析和管理;集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源地学空间信息,建立空间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综合成矿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而基于GIS的三维地下矿体形态模拟是进行矿产资源定位、定量预测的关键.GIS为地学信息的综合分析与矿产资源评价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学信息系统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学数据特点,研究了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多种模式,选择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学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平台,采用Arc/Info提供的开发环境进行开发工作,建立地学信息系统,将专家多年找矿经验与计算机高精度计算相结合,依据地学信息提取方法及成矿影响因素,利用GIS的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地学数据进行成矿预测分析,固定成矿远景区,并将中间成果或最终成果绘制成所需要的专题图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oal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in great demand. As a result, the remaining coal reserves diminish gradually with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of coal resources. Easily-found mines which used to be identiffed from outcrops or were buried under shallow overburden are decreasing, especially in the prosperous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which experience coal shortages. Currently the main targets of coal prospecting are concealed and unidentified underground coal bodies, making it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for coal prospecting.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explore coal prospecting by taking advantage of modern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ies. Given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al prospecting by remote sensing, we demonstrate the methodologi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systematically by summarizing past practices of coal prospecting with remote sensing. We propose a new theory of coal prospecting with remote sensing. In uncovered areas, coal resources can be prospected for by direct interpretation. In coal beating strata of developed areas covered by thin Quaternary strata or vegetation, prospecting for coal can be carried out by indirect interpretation of geomorphology and vegetation. For deeply buried underground deposits, coal prospecting can rely on tectonic structures,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new tectonic clues and regularity of coal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controlled by tectonic structures. By applying newly hyper-spectral, multi-polarization, multi-angle, multi-temporal and multi-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carrying out integrated analysis of geographic attributes,ground attributes,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result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results, geological drilling results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by GIS tools, coal geology resources and mineralogical regularities can be explored and co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an be acquired with some confidence.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江南第一金矿”的遂昌金多金属矿床(简称“遂昌金矿”)可采储量逐渐枯竭,随着找矿的深入,亟需新的找矿思路或技术手段来取得找矿突破。遂昌金矿区发育明显的热液蚀变,根据热液蚀变来指导找矿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利用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来解剖蚀变晕的矿物组成、组合、参数等信息,进而评估与成矿有关的关键信息。通过对地表蚀变岩、穿切金矿体的井下巷道及现存的穿切金矿体的一个钻孔和穿切钼矿体的两个钻孔进行采样和测试分析,提取出绢云母类、绿泥石类、高岭石类、蒙脱石类和碳酸盐类等蚀变矿物,其中绢云母类矿物最为发育,绿泥石类次之。结果表明:绢云母类矿物和绿泥石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绢云母Al—OH吸收峰位(Pos2200)越小、吸收峰深度越深时,伊利石结晶度越高; 同时,越靠近矿体伊利石结晶度越大,Al—OH吸收峰位(Pos2200)越小,绿泥石Fe—OH吸收峰位(Pos2250)越大。这一规律表明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有助于查明矿床蚀变分带,为遂昌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短波红外技术可以作为覆盖区同类型矿床的一种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青海拉水峡铜镍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拉水峡铜镍矿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电化学综合勘查方法找矿的基础上,通过对已知矿体的地质、地球电化学信息和低阻、高磁的地球物理找矿异常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拉水峡铜镍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电化学勘查综合找矿模型:以矿体的地质信息为基础,地球电化学异常、高精度磁异常及TEM异常的组合。利用综合找矿模型,进行了隐伏矿体的勘查和综合找矿预测,在矿区发现了4个地球电化学镍、铜的异常带,其中3个属于浅隐伏靶区,1个为深隐伏靶区。  相似文献   

14.
物探设备及方法不断革新、进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类找矿项目当中,尤其是深部找矿项目,物探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要探矿方法。而综合物探方法进行综合物探勘探,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找矿靶区的范围,大大降低了找矿的成本风险。辽宁省烟房子地区银铅矿勘查为辽宁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方法指导找矿方向。物探推断成果与钻探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地处"滇黔桂金三角"东南端,区内微细浸染型金矿集中分布于右江裂陷盆地内的局域性隆起带周缘,形成了若干以穹窿为单元的独立或叠合型矿集区。基于这一区域成矿规律的基本认识,选取乐业隆起带为典型研究区,在成矿地质背景和典型矿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已知矿床与区域地质、化探、遥感等数据资料的空间关联分析,提取了百逢组含矿地层、地层组合熵、断裂等密度、控矿断裂缓冲区、Au化探异常区、遥感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缓冲区等8个成矿信息预测变量,构建了基于MRAS系统的综合信息证据权重找矿预测模型。通过网格单元(1.55 km×1.55 km)计算后验概率,采用最大值与最小值4级优选分级评价方法在研究区圈定出三级成矿远景区,预测结果与实际吻合性较好。结果显示,在乐业-甘田-浪平、龙车-平山和花坪-马庄一带具有形成微细浸染状金矿床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6.
铀矿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手段、新技术的其支撑与服务可以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找矿信息.诸广铀矿集区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集区之一,通过对该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构造解译,解译出常规较低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较难解译的小型至微型构造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与铀成矿存在某种联系.本工作可为该区铀成矿规律研究提供更加精准的构造信息和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地震波速度是地球物理勘探和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参数。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许多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及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地震速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震波的速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一方面给地震解释带来了副作用,另一方面它也为识别和发现油气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对叠前地震速度谱信息的分析,在排除了多次波等因素对速度谱上极值点的影响后,发现该区速度谱上出现的速度突然减小,这种现象在横向上有一定的延续性,这一特征与含油气的砂体密切相关。在对雅克拉地区三道桥三维工区的叠前速度谱精细解释中,发现在S53井周围的速度谱上存在速度倒转现象.经过分析这一现象正好处于S53井的含油气层段,从而证实了该特征与含油气地层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西昌地区的表层结构调查原始数据结合野外实际地表条件进行分析,用正演模拟技术建立各种地质模型,研究西昌地区的表层结构情况。这对以后在该区进行的地震勘探合理设计井深、合理设计观测系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从而改进激发、接收效果,并准确提供近地表静校正量,为地震资料处理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地震资料属性研究是储层预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对黄场地区部分探井及开发井人工合成记录精细储层标定,并进行加砂去砂试验,验证薄储层在地震资料中的地震响应变化,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背景以及开发情况,对目的层段地震属性在平面横向上的变化情况展开研究,寻找可靠的砂岩尖灭带,为黄场地区的滚动勘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的野外磁法勘探中,地形起伏使磁异常曲线变得复杂或者使异常曲线特征点变得不明显,直接影响和降低了磁法勘探的地质效果。为了突出磁异常信息,校正地形对磁异常曲线的影响,曲化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边界单元法是磁场曲化平的一种原理简单而实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但该方法存在边界效应问题。本文利用插值的方式处理边界效应问题,大幅降低边界点的相对误差,使边界单元法在三维磁场曲化平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模型计算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能高效精确处理三维磁场曲化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