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是机械电子工业部最大的电子专用设备厂,是个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复杂等问题。为了提高企业在开放搞活中的竞争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认识到成组技术是改变单件、小批、多品种生产企业落后面貌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从83年开始和十院共同开发研究成组技术。 整个研制工作大致分三个阶段: 1.83~84年为技术准备阶段。 2.85~86年为实施应用阶段。 3.87年为巩固提高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产品设计部门在任何生产系统中都是一个首要的环节。它既担负着研究、设计新产品的任务,又担负着不断进行自身建设以及改进、完善、更新产品设计方法和手段的任务。 1、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1)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低; (2)由于缺乏快速检索手段,致使产品设计的继承性差,零件加工的工艺继承性差,每一新产品上马的工艺准备工作量大,周期长; (3)由于缺乏检索手段,产品设计员不得不从事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和大量的绘图工作; (4)设计工效低,周期长。 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机械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更新换代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3.
实现生产现代化是国内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关于企业现代化的标准及其评价方法仍无统一的见解,尤其是对实现现代化的基础重视不够,造成投资巨大而收效甚微。本文试图就GT与生产现代化的关系加以论述,以期有利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成组技术与《相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兴国的精神指导下,成组技术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于1995年10月18—21日在西安胜利地召开了,并取得巨大成绩,其影响是久远的。此次会议特邀请了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思维科学学会负责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所长,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光鉴同志参加会议,其发言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和共鸣。 为了进一步振兴我国的机械制造事业,大力宣传GT,扩大学会的影响,成组技术研究会于西安会议之后,马上在京召开了部分著名专家来机械工业部“为机械制造业的振兴献计献策”座谈会,并取得了五点共识(详见封三王志博同志为这次学术活动所写的消息报导)。在此基础上向机械工业部色叙定副部长和李守仁总工程师进行了汇报(详见16页汇报提纲),获得了有关领导的好评与大力支持,并且准备向邹家华副总理汇报。 本期用较多的篇幅集中报导了这次西安会议以来的宣传成果,同时邀请张光鉴所长把在西安会议的发言整理成文(与原发言进行了压缩)予以发表,并同时转载魏铁华老师在十年前对“相似工程”研究的成果以及又刊登了安微工学院张美立老师的文章。 张光鉴所长的专著——《相似论——人类认识与创造的奥秘》(三本)已由广电部正式批准为1995年重点科教影片。 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的制造理论和新的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成组技术研究会自1980年12月于北京正式成立以来,已经历了艰难曲折的15个年头,不少老同志、老专家为在我国制造业中推广和应用成组技术(GT),都曾根据我国的具体条件做了许多研究和开发工作,付出巨大的劳动,作出过无容置疑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和科技界的重视和肯定,研究会刊物已被批准公开发行。但是,正如国家科委朱丽兰副主任在去年3月23日CIMS应用工厂会议上指出的那样: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世纪之交的非常重要时期,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如何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振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这是历史赋予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任务。 回顾一百多年来的工业发展史,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本世纪初,制造工业由只能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和只有少数工业品供应的社会,转变为象美国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工业那样的自动化生产,即少数人能以大量丰富的商品供应给每一个人的社会,机械控制的自动化系统胜过上千倍工人的劳动,大量  相似文献   

6.
敏捷制造技术与成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敏捷制造技术的背景、构思和关键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讨论了敏捷制造技术与成组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次会议于1995年10月17日至2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82个单位共11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部门、行业及集团公司10个;工厂26个;高校29个;科研设计院所15个;机关出版等单位2个。 年会由机械部工程建设中心万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会议东道主西安高压开关厂朱坚石副厂长,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李松乔总工程师以及西北纺织工学院朱宝瑜副院长,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韩伟和宣传发行部项先尧主任应邀到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制造系统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即企业的分散化和集中化,对分散化的集成制造系统的组织与控制方式进行了讨论,并对分散化和集中化大趋势中的成组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成组技术发展趋势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份,由学会提出进行有关成组技术发展趋势及会刊的调查,问卷由王志博教授指导,杂志社具体负责实施.共发出调查问卷近500份,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学会理事成员及会员;另一部分是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主要为机械制造领域及管理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收回有效问卷80份。  相似文献   

10.
成组技术与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重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国内外机械制造工业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以成组技术原理重组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设想。文中扼要介绍了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以及它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成组技术到精节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节生产是制造工厂技术改造的必由之路,现在对精节生产的研究工作大大落后于生产实践。本文结合对精节生产的支持技术特别是作为其基础的成组技术的分析以及贵阳航空液压件厂的改造事实,说明了精节生产不仅适合于汽车生产,它同样可适用于其他各行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多品种小批量机械制造企业实施成组技术改造,既要立足于现实国情又要面向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本文探讨了我国多品种少批量机械制造企业成组技术改造的技术规划问题,建立了企业模型,论述了成组单元建设、单元的柔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企业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指出数控和建立虚拟成组单元是解决柔性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当前成组技术的发展,提出应用成组技术对系统进行合理地分层、分级的概念,进而阐了成组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的一致性,提出在系统软件设计中的应用成组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各种各样的机器产品,不论其功能和形状如何,就其构成的零部件而言,不外乎有三类。根据德国奥匹兹教授的调查统计,其中专用件(特殊件)占5~10%,标准件占20%左右,而相似件则占70~75%。这说明机械工业各行各业的产品虽然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是产品之间普遍地存在着大量的相似零部件。并且,如果零件的功能和结构相似,则加工该类零件的工艺过程,所用的加工设备、工艺装备也必然具有相似性,进而还能在工时定额、材料定额、定额成本等相关特征方面导出一系列的相似性。以上事实为机械工业可以广泛应用相似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应用相似工程和成组技术(相似工程的核心技术是成组技术)来为振兴机械工业的三大战役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要搞成组技术? I.我厂概况 我厂为国家一级大型企业,共有东、西、南三个厂区,几十个生产车间散布在三个厂区内,职工 8000余人,固定资产1亿多元。1985年,我厂的主导产品主要有250、320两个系列的车床,改革开放以来与日本山崎铁工所合作生产的MAZAX系列车床已形成气候,同时开发了单板机、经济型、多功能、全功能数控车床,并已投入批量生产。 2.现状分析 1)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方式;产品有多种型号规格的普通车床、精密车床、高速精密车床及多种型号规格的数控车床,年产量由最少的10台到几百台,个别产品达到几千台。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外机械制造工业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以成组技术原理重组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设想。文中扼要介绍了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以及它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深入剖析了GT和现代制造业中的CE、IP的实质,结合我国实际企业的现状,提出:要坚持GT为基础;在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引入CE;以适用市场需求、占领市场为宗旨,以取得企业效益为目的,强调更新技术的同时重视发挥企业潜力和人的因素发展精节生产。重视GT、CE、LP等“软技术”的研究对经济基础薄弱的我国,更有其不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组技术在覆盖件模具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季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的特点和对成组技术的要求。传统工艺设计是由工艺师手工设计的,因此工艺文件的内容,质量以及编制时间主要取决于工艺员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工艺文件的多样性,设计时间长和质量不易保证。随着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使得成组技术运用到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工艺设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减速机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在为减速机企业开发计算机辅助企业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减速机行业实施成组技术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