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6例晚期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 吗啡2~4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注入泵内连接于蛛网膜下腔导管持续泵注2ml/h。结果 6例镇痛效果确切,但有尿潴留等副作用,经处理可改善或消除。结论 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是晚期癌痛患者较好的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6例晚期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吗啡2~4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注入泵内连接于蛛网膜下腔导管持续泵注2ml/h。结果6例镇痛效果确切,但有尿潴留等副作用,经处理可改善或消除。结论蛛网膜下腔持续泵注吗啡是晚期癌痛患者较好的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患者自控吗啡镇痛治疗难治性晚期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镇痛提供依据。方法将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采用蛛网膜下腔置管套装,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置管,外接镇痛泵( PCA),采用首量+连续+自控模式给药。记录并观察患者疼痛程度( VAS)评分、吗啡用量、血压、心率、呼吸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治疗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自动出院终止治疗。镇痛时间10~31天,治疗前患者VAS评分(6.2±1.4)分。药物用量治疗前9例硬膜外吗啡用量为(15.1±4.5)mg/d,7例静脉吗啡用量为(31.6±8.5)mg/d,全部患者改用蛛网膜下腔用药后吗啡平均用量为(1.4±0.3)mg/d。结论晚期癌痛患者采用自控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应用药物剂量小、安全等优点,可作为晚期癌痛治疗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控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治疗难治性晚期癌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患者自控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晚期癌症患者12例,在蛛网膜下腔置管,将导管埋入皮下隧道,外接PCA泵,药盒内每100 ml 生理盐水含吗啡20mg,采用首量+连续+自控模式(LCP),首剂量吗啡0.5mg,维持量吗啡20-30 μg/h, PCA为20 μg/次,锁定时间20 min。结果镇痛时间最短为10日,最长为32d,治疗前12例VAS评分均>5分,治疗后1-14d 10例疼痛完全缓解,均为0分,有2例为1-2分,14d后有9例仍为0分,吗啡平均用量为(1.3±0.5)mg/d。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率以第1周多见,两周过后各种不良反应明显下降,无感染发生。结论患者自控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治疗, 药物剂量小、镇痛效果确切,是难治性晚期癌痛WHO三阶梯药物治疗以外的一种良好的辅助及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敏琪  周瑞仁 《广西医学》2011,33(2):168-170
目的 观察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晚期癌痛患者25例,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植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大容量镇痛泵持续注药止痛.药物配方:0.125%盐酸罗哌卡因、0.0002%芬太尼、0.0125%地塞米松、0.003%氟哌啶,流量1 ml/h-1,PCA 0.5 ml...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吗啡与东莨菪碱、乌头注射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顽固性晚期癌痛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例,按病人需要肌注吗啡10mg/次;B组10例,东莨菪碱2·4mg 乌头注射液8ml 氟哌利多10mg混合稀释成100ml,用美国产雅培止痛泵持续静脉泵注(2~8ml/h),并按病人需要给予吗啡治疗。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行为、休息状况及吗啡用量。结果B组镇痛效果,行为评分,休息评分均优于A组(P<0·05);B组吗啡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东莨菪碱、乌头注射液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晚期癌痛疗效肯定,吗啡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潘灵辉  黄宇  黄冰  钱卫  林飞 《微创医学》2005,24(4):509-510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吗啡与东莨菪碱、乌头注射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顽固性晚期癌痛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例,按病人需要肌注吗啡10 mg/次;B组10例,东莨菪碱2.4 mg+乌头注射液8ml+氟哌利多10 mg混合稀释成100ml,用美国产雅培止痛泵持续静脉泵注(2~8 ml/h),并按病人需要给予吗啡治疗.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行为、体息状况及吗啡用量.结果B组镇痛效果,行为评分,休息评分均优于A组(P<0.05);B组吗啡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东莨菪碱、乌头注射液辅助吗啡治疗顽固性晚期癌痛疗效肯定,吗啡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晚期癌痛患者使用全植入可编程吗啡泵的安装及治疗经过,历经800日的治疗,加注吗啡9次,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并说明该泵的治疗机制、适应证及优点。结论认为全植入可编程吗啡泵蛛网膜下腔注药用于癌痛治疗,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极大地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A吗啡(I组)和小剂量氟胺酮联合吗啡PCA(Ⅱ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I组内含吗啡4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2%利多卡因20ml+氟哌利多2.5mg+氯胺酮200mg+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lh、3h、5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I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I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I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1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A吗啡(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A(Ⅱ组)方法用于以上患者的镇痛.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ml,Ⅰ组内含吗啡4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内含吗啡20mg 2%利多卡因20ml 氟哌利多2.5mg 氯胺酮200mg 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h、3h、5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但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Ⅰ组明显多于Ⅱ组,Ⅱ组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瘁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有效、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输注吗啡在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的疗效。方法晚期癌痛住院患者25例,通过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输注吗啡镇痛,观察治疗前与吗啡输注后24h、72h、1周、1月的VAS评分、睡眠质量(Qs)、毒副反应。结果1月后疼痛控制程度达优者22例(88%),良1例(4%),一般1例(4%),差1例(4%);优良率为92%。睡眠质量优22例(88%),良3例(12%)。毒副反应有皮肤瘙痒2例(8%),恶心3例(12%),便秘3例(12%),尿潴留4例(16%),未见嗜睡和呼吸抑制者。结论经蛛网膜下腔植入式输注系统输注吗啡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硬膜外埋入式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顽固性癌痛患者38例,采用硬膜外埋入式输注系统+外接全自动注药泵(PCA泵)持续注药止痛.PCA泵额定容量为300 mL(生理盐水+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每天硬膜外腔注入吗啡的剂量根据患者术前每天口服吗啡最大剂量设定(每天口服吗啡剂量除以30换算为硬膜外腔每天吗啡使用量),布比卡因的起始浓度为0.1%.术后PCA泵设定持续注药量及单次给药量,患者疼痛剧烈时可按单次注药键,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可随时调整持续注药量及单次给药量,直到疼痛控制满意.结果 38例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硬膜外埋入式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喷他佐辛硬膜外PCA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收缩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0.1%喷他佐辛或0.02%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伤口疼痛与子宫收缩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40例,随机分成P组、M组,各20例。P组采用0.1%喷他佐辛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M组采用0.02%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行PCA,PCA采用LCP模式。分别记录开启PCA泵后各时段的按压次数与实际有效次数及1 h、2 h、4 h、8 h、16 h、24 h的伤口疼痛与子宫收缩痛的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记录产妇对PCA的综合满意度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静息及动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收缩痛VAS评分P组高于M组(P〈0.05);在整个PCA期间P组无1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而M组有8例(40%)出现恶心、呕吐,3例(15%)出现瘙痒。两组均无镇静过度现象。结论剖宫产手术采用0.1%喷他佐辛或0.02%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行PCEA对产妇的静息及动态疼痛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对子宫收缩痛.吗啡PCEA优于喷他佐辛PCEA,但其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吗啡持续中心静脉泵入治疗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2例,均合并重度疼痛,使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导管给予吗啡持续泵入,治疗前后采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NR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在吗啡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期间,患者疼痛均显著缓解,6例(18.8%)完全缓解,26例(81.2%)部分缓解,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晚期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吗啡持续中心静脉泵入止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芬太尼弹性输液泵静脉持续注射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以及副作用。方法本组患者60例,均为重度癌痛,不适应放疗以及化疗者。经锁骨下静脉或肘静脉置管后连接弹性输液泵,内含药物为芬太尼1-5~2mg/m^2(体表面积),氟哌利多10mg以0.9%生理盐水稀释到250ml,持续输注速度2ml/h。观察镇痛疗效与用药后相关副作用: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呼吸状态、镇静程度等。结果疼痛完全缓解15例(25%);部分缓解33例(55%);轻度缓解12例(20%);无效0例。结论对于重度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弹性输液泵静脉持续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植入式药泵联合自控镇痛系统用于癌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相应的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皮下植入药泵,经皮连接自控镇痛系统,持续注入吗啡布比卡因复合止痛液。结果25例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均为显效,其中19例为A级,6例为B级的效果,未见明显呼吸抑制、尿潴留及呕吐等副作用,无硬膜外间隙感染。结论植入式药泵联合自控镇痛系统治疗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癌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吗啡作为负荷药对持续恒速硬膜外镇痛(CCEA)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硬外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于手术结束前0.5 h经硬膜外管注入0.75%的罗哌卡因6ml.M组于手术结束前0.5 h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1.5 mg 生理盐水6ml.然后,两组病人各接含吗啡4 mg 罗哌卡因75 mg 生理盐水至70ml的注射泵,以2ml/h的恒速维持术后镇痛.记录术后2,6,12和24 h的S-VAS(安静状态下的VAS),C-VAS(咳嗽状态下的VAS),下肢运动阻滞情况,血压,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镇痛副作用等.实验采用双盲操作.结果两组的S-VAS、C-VAS与下肢运动阻滞情况基本无明显差别.吗啡用量M组大于R组.肠道恢复排气时间M组长于R组,有显著差别.术后镇痛的副作用M组也明显多于R组.结论0.75%的罗哌卡因替代吗啡作为硬膜外镇痛的负荷药同样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吗啡与布比卡因配伍用于不同间隙硬膜外麻醉术后持续镇痛时 ,尿潴留的发生与穿刺间隙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SAI~II级择期胆囊切除患者 30例 (T组 )与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 30例 (L组 )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点分别在T8~ 9和L2~ 3 间隙。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药物为吗啡 3mg、布比卡因 15 0mg、氟哌利多 3mg加生理盐水配至 10 0ml,首次剂量 4ml后 ,以 2ml/h持续给药 ,维持 4 8h。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和尿潴留的发生。结果 两组镇痛均满意。L组发生尿潴留 2 2例 ,T组 11例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吗啡与布比卡因用于胸段和腰段硬膜外腔术后镇痛 ,效果均满意 ,但腰段并发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比胸段高。提示腰段硬膜外术后镇痛术前需插导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