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杨晶  邝相如 《临床肺科杂志》2014,(12):2189-219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痰中IL-23、IL-17及IL-10变化及其与BODE指数的关系。方法所有志愿者接受体重、身高、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6分钟步行实验测量以BODE评分,用ELASA法检测36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及22名健康对照组诱导痰中IL-23、IL-17及IL-10。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患者IL-23、IL-17升高(P0.05),IL-10降低(P0.05);COPD稳定期患者痰中IL-23、IL-17与BODE指数正相关,IL-10与BODE指数负相关(rs分别为0.670、0.609、-0.526,P0.05)。结论 IL-17、IL-23、IL-10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且IL-17、IL-23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IL-10与病情的严重程度负相关。检测IL-17、IL-23、IL-10水平有助于评估COPD的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干预对COPD大鼠IL-1β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姜黄素干预组和溶剂对照组,采用香烟烟熏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并按照分组情况对大鼠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计数BALF中的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HE染色观察大鼠气道炎症及肺气肿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和BALF中IL-1β、IL-17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7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模型组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姜黄素干预组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较COPD模型组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COPD模型组大鼠小气道周围大量炎症细胞聚集、肺泡腔扩张,姜黄素干预可减轻小气道周围炎症细胞聚集及肺泡腔扩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模型组大鼠血清和BALF中IL-1β、IL-17含量升高,肺组织中IL-1β、IL-17mRNA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干预后COPD大鼠血清和BALF中IL-1β、IL-17含量下降,肺组织中IL-1β、IL-17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COP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对COPD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IL-17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20例正常对照、24例COPD急性加重期及其治疗后的稳定期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并对COPD患者常规行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及肺功能检查,计算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率(FEV1%)。结果 AECOPD组IL-17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D稳定期组IL-17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期组患者血清IL-17均与外周血N(%)正相关,与FEV1%负相关。结论 IL-17可能在COPD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目前慢性病防治重点之一。α1-抗胰蛋白酶(α1-AT)是弹性蛋白酶的主要拮抗剂。我们通过测定COPD发作期和缓解期前后患者血清α1-AT含量,探讨其变化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COPD的防治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LT)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抗炎、平喘、解痉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总疗程10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变化。血清sICAM-1和sE-SLT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COPD患者缓解率为27.5%、总有效率为91.3%。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OPD急性期患者存在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异常表达,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测定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COPD与慢性炎症有关,主要影响肺实质和外周气道,最终导致外周气道存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逆的和进行性的气流限制.这种炎症的特点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的肺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Tc1、Th1和Th17细胞亚群为主)和固有淋巴细胞的增加造成的.而Th17,一种CD4+T细胞的新子集,以能分泌IL-17A和IL-17F而得名.在COPD大鼠肺组织内IL-17 mRNA表达增加并伴随着肺功能的降低.本文就Th17在COPD的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sICAM-1与IL-18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探讨sICAM-1、IL-18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进行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二者呈正相关。sICAM-1、IL-18可能参与慢性肝炎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IL)-17是新发现的主要由CD4 记忆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参与呼吸道的炎症,从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认识IL-17与COPD发病的关系有利于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药物.本文就IL-17在COP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RP、IL-1β、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过程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COPD急性期组、COPD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血清CRP、IL-1β、IL-17的浓度水平。结果 (1)AECOPD、COPD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血清CRP、IL-1β、IL-17浓度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ECOPD、COPD稳定期、健康对照组的FEV1%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PD吸烟组的血清CRP、IL-1β、IL-17浓度水平较COPD不吸烟组均显著升高(P0.05);(4)急性期组及稳定期组血清IL-1β、IL-17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685、0.419,P均0.05);(5)急性期组、稳定期组IL-1β、IL-17均与CRP呈正相关,与FEV1%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CRP、IL-1β、IL-17可能与COPD的炎症反应及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炎症和进行性气流阻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特征〔1〕。白细胞介素(IL)-17在COP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IL-17能诱导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8等因子的产生〔2〕,这些细胞因子又可趋化和调控中性粒细胞,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在气道内募集和激活,加重气道炎症。他汀类药物是当前最强效的降胆固醇药物,临床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治疗等。近年发现他汀类药物除降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疾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者血清sICAM-1水平。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组、未缓解组的血清sI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结论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对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外周血辅助性 T 细胞17(TH17)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 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PTDM)、肺结核患者(PTB)及糖尿病(DM)患者、健康志愿者(HV)各30例,其中 PPTDM患者又分为先患肺结核后患糖尿病(PTB -DM)和先患糖尿病后患肺结核(DM-PTB)患者两组,各1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7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 IL-17A 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PTDM组 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 IL-17A 含量均显著高于 PTB 组、DM组和 HV 组(P <0.05)。DM-PTB 组 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 IL-17A 含量均显著高于 PTB-DM组(P <0.05)。PTB 组、DM组和 HV 组之间 Th17细胞亚群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B 组血清 IL-17A 含量显著高于 DM组和 HV 组(P <0.01)。DM组和 HV 组之间血清 IL-17A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PTDM患者 Th17细胞亚群与血清中 IL-17A 呈正相关(P <0.05)。结论Th17细胞亚群和IL-17A在 PPTDM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L-17和IL-10表达的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潮州市潮安区庵埠华侨医院治疗的NCFB患者8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孟鲁司特钠治疗组,每组41例。ELISA法测定痰液中IL-17、IL-10、IL-6和TNF-α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评分和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IL-17、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出现减低和IL-10表达水平均出现升高(P0.05和P0.01),但治疗组IL-17、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表达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和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出现升高(P0.05和P0.01),但治疗组FEV1%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程度评分和咳痰量评分均减低(P0.05和P0.01),但治疗组咳嗽程度评分和咳痰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1.82±0.35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0.54次(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可以调节支气管扩张症患者IL-17和IL-10因子的体内平衡,抑制气道局部高炎症反应,保护患者肺功能损伤,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结核(PTB)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检测47例PTB患者和2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TB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T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两组之间血清IL-17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前PTB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后。痰涂结核菌反应阳性PTB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显著高于阴性PTB患者。PTB患者血清IL-17A含量与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血清IL-17F含量与患者治疗情况、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明显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17A和IL-17F均在抗结核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及(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查血常规、测定肺功能,用EHSA法检测血清sFas及TNF-α浓度。结果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sFas、TNF-α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1,P〈0.05,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sFas、TNF-α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组中TNF-α与Neu/Leu%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sFas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凋亡参与了COPD的发病,可能是引起肺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肺实质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7和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儿科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ELISA法检测IL-17和IL-23表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IL-17和IL-2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L-17和IL-23表达均显著减低(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IL-17和IL-23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可以减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7和IL-23因子表达,,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组(22例)、治疗1个月组(18例)、治疗6个月组(16例)的IL-17、IFN-y和IL-4水平。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相互相关性。结果IL-17、lL-4水平,治疗前组高于治疗1个月组、治疗6个月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治疗1个月组高于治疗6个月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IFN-1水平与前两者恰恰相反。治疗6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三者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中IL-17水平与IFN-y、IL-4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IL-17增高。经过抗结核治疗,IL-17水平逐渐降低。提示IL-17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