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母婴同室80例新生儿黄疸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都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戴丽凤  章樱  李洁  姚露军 《新中医》2019,51(10):208-210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天经皮胆红素值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胎粪转黄的时间;比较2组患儿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均逐渐下降;治疗后第2天,2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第4、6天,试验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胎粪转黄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逯嘉津  李珊珊  茅一平  徐佳玲 《新中医》2023,55(20):105-109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 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6 例和对照组44 例。对照组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治疗1 周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谷胱甘肽S 转移酶(α-GST) 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1.8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TBil、DBil、IBil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Bil、DBil、I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IL-6、IL-8、hs-CRP、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IL-6、IL-8、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CK-MB、LHD、α-GST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K-MB、LHD、α-GS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为11.36%,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邵柯军  夏文江 《新中医》2015,47(11):154-155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0例予短时蓝光照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治疗组30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药物起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3、5天,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至治疗第3、5天,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组为8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中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简单随机化方式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n=42)。对照组予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另予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经皮胆红素测定(TCB)水平,黄疸消退耗时、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TC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耗时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黄疸中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可降低TCB水平,加快黄疸消退速度,改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6例新生黄疸患儿,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35...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41-1243
目的:评价与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376例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8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两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第1、3、5天,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第1天,两组组间比较(P>0.05);第3、5天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1.1±0.4)d、(3.5±1.6)d与对照组(2.7±0.5)d、(5.2±1.9)d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其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且起效快,加速黄疸消退,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寻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方案治疗的临床症状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①组和研究②组,每组55例.研究①组患儿单独接受茵栀黄颗粒医治;研究②组患儿接受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共17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研究组实施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有3例患儿、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轻度的皮疹,患儿停止蓝光治疗之后则皮疹缓解,未见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着显著的疗效,并能够显示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其疗效明确、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茵栀黄颗粒1g,3次/d,连服5d为1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后黄疸指数下降值.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3.9±1.8)d,对照组为(5.6±2.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乐康和四磨汤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常乐康组35例、四磨汤组40例、联合组41例,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常乐康组进行口服常乐康、四磨汤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联合组为上述两种药物协同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他组。结论:常乐康和四磨汤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蓝光疗法和单纯采用蓝光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010年5月~2011年3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且符合光疗指征的病理性黄疸患儿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6例,仅予以单纯的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和平均退黄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治疗较单纯的蓝光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A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光疗,对照组B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光疗,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光疗,疗程7d.检测临床疗效、光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TRF、TBA、T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胆红素上升快或水平高者给予纠酸、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滴注,对症及支持治疗,如供氧、抗感染、静脉营养、保持通便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两组治疗前查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期间,应用经皮胆红素监测仪,监测每天胆红素变化,同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正常的天数。结果: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310.60±20.53)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298.37±17.13)μmol/L,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治疗后胆红素值(78.52±14.59)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值(94.30±11.21)μmol/L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5.32±2.37)d与对照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7.12±2.33)d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口服联合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肝功能、胆红素水平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红素水平、炎症反应水平及治疗后脑功能损伤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脑功能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茵栀黄颗粒口服联合蓝光治疗对改善肝功能、调节胆红素水平和炎症反应、改善脑功能有积极意义,整体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三草祛黄汤联合退黄药灸治疗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疸性肝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三草祛黄汤,外用退黄药灸灸神阙穴;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苦黄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都是30天为1个疗程,观察黄疸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退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三草祛黄汤联合退黄药灸治疗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中医症状积分、血流变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腰椎功能评估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辉荣  陈根本 《河北中医》2004,26(4):252-253
目的 观察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 2例采用蓝光照射、酶诱导剂等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 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观察 2组黄疸消退时间及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 治疗 7、1 0、1 4日 ,治疗组黄疸分别消退 1 0例( 2 3 .8% )、2 9例 ( 69.0 % )、3 5例 ( 83 .3 % ) ,总胆红素分别为 ( 1 5 2 .2± 3 2 ) μmol L、( 1 0 7.4± 1 8.2 ) μmol L、( 3 9.7± 7.4) μmol L;对照组黄疸消退分别为 2例 ( 6.2 5 % )、1 2例 ( 3 7.5 % )、2 0例 ( 62 .5 % ) ,总胆红素分别为( 1 92 .8± 5 4) μmol L、( 1 5 9.3± 2 7.9) μmol L、( 67.4± 1 4.3 ) μmol L。 2组黄疸消退情况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明显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降低总胆红素水平 ,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纠酸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热的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儿胆红素值、胎粪排净时间、光疗时间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胆红素值明显降低,胎粪排净时间及光疗时间明显缩短,喂养耐受性更高,(P〈0.05或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