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高压氧组,各45例。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8~59岁,平均42.1岁;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治疗。高压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1~60岁,平均43.9岁;术后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10d为1个周期)后的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值、意识水平(GCS评分)、神经功能[(卒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常规组;两组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压氧组(60.25±4.13)cm/s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2个疗程后高压氧组GCS评分(12.25±3.1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9.51±2.03)分(P<0.05);高压氧组死亡和植物状态比例(4.44%)更低(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高压氧组(10.25±4.53)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闫斐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606-60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1、3个疗程后的GCS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更大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的应用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供了一种方法。1989~1992年,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44例,其中高压氧治疗146例,并与同期常规药物治疗的98例作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1989~1992年住院的颅脑损伤病人244例。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8,全部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高压氧治疗组146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61例,年龄2~68岁;伤因是:车祸伤81例,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1)常规治疗组36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止血、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对症处理。(2)高压氧(HBO)治疗组36例,除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治疗外,病人经临床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加用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GCS、D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HBO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R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中、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以评估治疗这类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5~9天的患者60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非高压氧治疗组)各30例,观察患者入院时及高压氧治疗前、后1、2、3、4周的GCS评分;比较高压氧治疗开始前、高压氧治疗4周、入院后3月的随访GOS分级提高的患者数;比较高压氧治疗4周和入院后3月内的气管套管拔除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压氧后2、3、4周GC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两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提高患者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4周内拔除气管套管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3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及预后有疗效;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恢复早期治疗作用较后期突出。  相似文献   

6.
高氧液治疗重型颅脑伤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90例 ,通过高氧液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以进一步探讨高氧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2 0 0 0年 2月~2 0 0 2年 1月 ,我科共收治 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 ) ,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高氧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高氧液治疗组共 4 6例 ,男 37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36 .7岁(13~70岁 )。常规治疗组共 4 4例 ,男 34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38.5岁(19~70岁 )。采用西安高氧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GY Ⅰ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对静脉输液(如葡萄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 ICP)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持续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IC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压氧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 Vs)、平均血流速度( Vm)均快于对照组(P<0.05),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压氧治疗后ICP值为(11.20±3.39)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4±3.1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高压氧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危重病患者抵抗感染能力,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全面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早期高压氧组)48例,B组(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0例,C组(早期高压氧+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1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3个月后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1周、2周后C组GC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1).治疗3个月后A、B、C 3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51.48±9.35、50.48±9.05、68.95±8.69,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9.58%、42.00%、68.64%,死亡率分别为33.33%、34.00%、11.76%.C组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B组(P〈0.01),并且C组死亡率显著低于A、B组(P〈0.01).结论 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石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HBO首次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 n=85)、中期组( n=102)和晚期组( n=43)。早期组为入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中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术后行高压氧和常规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后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高压氧组(30例).常规组采用降颅压、护脑、手术、抗菌素全身/雾化吸入、支持及对症处理等治疗;高压氧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予0.2 MPa高压氧暴露,吸氧气2次,每次30 min,中间休息10 min吸空气,每日1次.结果 以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常规组为(15.87±6.10)d,高压氧组为(8.13±2.36)d.两组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有较高的康复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性的说话人识别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非线性方法中的复杂性特征来分析非平稳的语音信号。方法 采用51位被试者讲同一段话的语音数据,语音样本包括两类: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刻讲同一段话及不同被试者讲同一段话,分别从复杂性特征曲线和复杂性特征曲线重构的嵌入空间分析处理。结果 同一被试者不同时刻讲同一段话的复杂性曲线间的差异,明显地低于不同被试者讲同一段话的复杂性曲线间的差异。另外,从复杂性特征曲线重构的嵌入空间可以看出,同一说话人的复杂性曲线离散点相对集中于在此嵌入空间中同一区域,而与其他人的特征离散点存在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 复杂性分析方法能够用于语音特征分析.具有很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方法问卷调查学生是否有过侥幸作弊行为;如果考试不及格允许重修,是否还会作弊;作弊的原因等。结果9.0%的学生经常设法作弊;如果考试不及格允许重修,80.5%的学生表示不会作弊;作弊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考试不及格(62.5%)。结论 改革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研究大鼠脑内(第29层面)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19.
The progress of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 in the four years since the 9 September 2001 attack on New York and Washington is survey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its objective of curtailing the activities of al-Qaida, the situation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and the threat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axis of evil'.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US is unlikely to withdraw from Iraq in particular because of its dependency upon access to Middle East oil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and accordingly that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 is likely to continue for several years at least.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探讨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有效成分。方法杂色豚鼠15只,活杀断头暴露咽鼓管咽口,生理盐水冲洗咽鼓管,每次0.1ml,反复10次。冲洗液标本分为两组(原液组和备份组),每组5份。备份组给予二倍体积的氯仿/甲醇(2:1,V/V)混合液,进行磷脂和蛋白的分离、提取和预处理。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可控闭泡式表面张力测定仪进行活性测试,由可读显微镜和计算机算出最大表面张力(γmax)、最小表面张力(γmax)及稳定系数(S)。结果生理盐水组γmax、γmin均为最大,而S最小;原液组γmax、γmin最小,S大于生理盐水组但低于蛋白组和磷酯组;磷脂组γmax、γmin介于原液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与原液组接近;蛋白组γmax接近盐水组,γmin仅略大于原液组,S明显大于其它组。结论豚鼠咽鼓管内确有表面活性物质存在和作用,蛋白和磷脂协同作用形成了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特性。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在其中不仅起着促进稳定的协同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