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次透析负责制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执行力的影响。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13年12月通过制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相关内容、流程、管理制度及教育培训制度,开始实施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方法。比较分析该制度实施前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舒适度、患者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首次透析负责制实施后,维持透析患者在透析舒适度、依从性、满意度方面,较该制度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透析充分性中尿素清除指数、蛋白分解率、血压、血清白蛋白,与制度实施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首次透析负责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执行力,提高了维持透析患者的依从性、舒适性及透析充分性,从而提高了透析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工作中的质量管理对血液净化的安全性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医院血液净化科室的12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这12名工作人员在血液净化工作中进行质量管理,将实施质量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需要比较的指标有血透灭菌合格率和患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与在血液净化工作中实施质量管理之前比,实施质量管理以后,血液净化环境的灭菌合格率得到提升,而患者的感染率得到降低。结论:对血液净化工作进行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血液净化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2015年血液透析中心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根据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专业小组质控模式。比较安全管理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有了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并发症发生上,实施安全管理后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1)。结论:加强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朱虹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673-1674
目的:探讨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8例患者为实验组,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确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的内容、制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的流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结果: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舒适度、血压的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患者首次血透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患者满意度、血压的达标率、首次血透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实施后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也有助于透析质量的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持续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膜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估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G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膜透析和维持性血液透析均可对持续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问题及对策。方法:研究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服务意识。分别选取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对已经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认真的执行,杜绝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病患的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提高护理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HD)处理,研究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滤过(HDF)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透析前后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及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水平,同时采用SF-36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对前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及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其中研究组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提高,其中研究组治疗后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采取血液净化方式处理属于常用疗法,其中血液透析滤过处理取得的效果更明显,除了能改善相关指标水平外,还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建立JCI标准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观察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相关问题,按持续质量管理流程分析相关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制定可行、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经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院内感染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在JCI标准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不仅可规范血液净化中心各项制度,还可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血液净化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责任复核制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血透室于2017年1月起对患者实施责任复核制的安全管理,2015~2016年为实施前,2017~2018年为实施后,实施前随机选择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后随机选择3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评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考核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与实施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责任复核制的管理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及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病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尤其血液净化的护理质量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患者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和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血液净化患者800例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比较实施措施后的效果。结果: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包括人员、技术、制度、患者、环境,实施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明显低于实施前的7.7%。结论:影响血液净化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较多,采用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显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合并梅毒的血液透析患者梅毒感染防治情况,探讨血液净化中心梅毒患者的规范化处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血液透析患者定期检查,尤其针对新入透析患者加强透析前病原学检查,梅毒筛查阳性患者进行分区透析并予抗梅毒治疗。结果:我院除新入检测阳性患者6例外,未新发生感染梅毒病例。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加强梅毒检测及时处理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风险规避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5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制定实施规避护理风险的护理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方案,观察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差别。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在护理风险规避中,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避免医院感染历来是医学研究的一大内容,关系着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近几年来受到了极大重视。血液是传播疾病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专门制定有关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管理的护理办法,严格杜绝在进行血液净化过程中遭受感染的可能途径。事实证明,在实施相关办法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大降低了患者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感染几率,也保证了相关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血液净化中心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场所,也是急性肾衰、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抢救和治疗的特殊医疗场所。目前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全世界估计有50多万终末期肾病病人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他们长年累月的在家与医院之间奔走,无论从身体上、经济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除了要为患者提供高超的透析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外,还应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充满人性化的家居式透析环境。现就我院从2007年改建新的血液净化中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和对策。方法:选取医院血液透析室2016~2017年接收的200例尿毒症患者,将其血液净化治疗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文献分析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安全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200例患者共发生安全事件6起,安全事件发生率为3.0%。结论: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医院因素、患者因素;为提高血液净化护理的安全性需要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安全意识强化、进一步优化完善科室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等层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血透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医护人员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脱针、透析中出血、导管感染、跌倒、设备故障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医生满意评分、护士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有重要影响,能有效规避护理不安全因素,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确保患者的血透疗效及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用于血液净化患者的效果,研究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74例血液净化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情况、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WHOQOL-100评分、CD_4~+值、CD_8~+值、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净化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其睡眠及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增强免疫力,同时安全性较好,并发症发生较少,满足患者期望值。  相似文献   

20.
血液质量安全对于降低输血医疗风险、防范输血医疗纠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是血站最根本的任务。文章针对保障血液质量安全的措施展开分析,对环节质量控制展开论述。包括采集环节、血液检验环节、储血/供血环节等方面的质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