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媛  徐健众 《光明中医》2023,(14):2695-2698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以自觉口腔灼热感、疼痛或感觉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但不伴临床损害体征的一组综合征。现代研究发现其病因复杂多样,且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但至今仍缺乏明确治疗指南。因此,患该病人群多因未得到恰当治疗而饱受病痛折磨。徐健众教授在临床中重视脾胃功能,善于以脾胃为中心分析病证。他认为灼口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功能受损,再加情志过极、杂病日久等诱因,导致湿热酿生、阴火上灼。他提出针对脾虚湿热证、脾虚阴火证的灼口综合征独特的治疗思路,自拟常用经验方健脾除湿清口汤、健脾引火清口汤。且根据重庆气候特征,结合患者体质及其他病理因素等调整用药,徐健众教授于治疗灼口综合征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灼口综合征作为口腔科常见多发病,亦为临床疑难病之一,中医在对其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可靠疗效。文章通过对其病因、病机及常见证型的总结阐述,结合临证验案,分析导师陈明教授治疗灼口综合征的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3.
简版:正文:灼口综合征(Bum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一种以舌、口腔黏膜长期反复烧灼样疼痛为主要症状,无明确实验室阳性指征,组织病理亦无特异性改变的疾病[1J。  相似文献   

4.
介绍胡国恒教授从肝论治脑鸣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脑鸣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脑髓失于充养、脑内阴阳失衡导致的脑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其认为脑鸣病机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肝在脑鸣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肝论治,诸脏调变,往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李元聪教授中医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将灼口综合征分为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火旺证,分别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滋阴降火,予以逍遥散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并提供3个典型病例加以佐证。治疗1~2个月、2~3个阶段,随访2~3年,患者病情稳定,提示中医辨证施治对灼口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以舌部、口腔粘膜灼热、疼痛等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又称舌痛征(Glossodynia)、舌感觉异常、口腔粘膜感觉异常等.口腔检查明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和组织病理变化.该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50岁~70岁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目前研究认为灼口综合征属于非器质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项研究认为该病与精神因素、更年期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予对症治疗,如精神药物、心理疗法、雌激素替代治疗等,但疗效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抑郁属于中风后遗症中诸多继发病症的一个常见病症,国内外诸多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22.4%~33.1%。胡国恒教授通过对本病进行系统的思考,总结出了自己的思想论治体系,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蹊径。在病机学上阐明了脏虚神乱,经损而郁,脏瘀而郁等理论。在其治疗上总结出了调治气血,辨脏用药;建经通络,填髓除郁;疏调五脏,化瘀解郁等治法。  相似文献   

8.
灼口综合征的病位在口窍,通过经脉与脾胃紧密关联;且其常与情绪障碍相互为病,“七情内伤,脾胃先病”,脾胃亦有调节转化情志之功。笔者认为“因虚致郁”是灼口综合征发病、病程进展以及预后的重要病机。脾胃虚损则诸窍不利,继而内生痰浊、气滞等多种病邪,形成郁滞之象,导致疾病进展,迁延难愈,故在灼口综合征的防治中应重视顾护脾胃。提出治疗灼口综合征应重以补益脾胃,令中焦不虚,气血通调,同时兼施化痰清火以安疾病之变,调肝脾畅气机以防疾病迁延。临证当从病机入手,共施“补、疏、通”之法,遣方用药则根据病机演变和偏盛程度灵活配伍加减,晓治病之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为中医防治灼口综合征提供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赵晨丰  李昶衡  刘竺华 《光明中医》2023,(13):2492-2495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舌痛症”范畴,此病常见于女性,刘竺华认为此病病位在舌,根在脾胃,与情志相关,心肝火旺是其主要病因,总结出此病病机以火为主,实为心脾积热,痰热内蕴,肝火上灼,虚为虚火上犯,脾肾两虚,久病虚实夹杂则包括痰湿内阻、肝郁脾虚。影响脾胃升清降浊以致煎灼津液成痰热,与舌脉失养合而发为舌痛症,治疗上以清火为原则,采取清心泻脾、败火清肝、滋阴清火、化痰祛热等治法,应用自拟清舌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介绍胡国恒教授从肾论治痴呆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脑髓由肾精所化,肾精即脑髓形成的物质基础,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以肾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应补肾生髓。常见分型为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及瘀血内阻。相应治法:补肾益髓、填精养神;补肾健脾、益气生精;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活血化瘀、开窍醒脑。  相似文献   

11.
赵旭  徐俊伟 《中医杂志》2012,53(17):1505-1506
介绍朱建华教授辨治灼口综合征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以肾之阴阳失调为本,治疗当以燮理阴阳、和络护膜为基本原则,并自创验方灼口饮.此外,还提倡患者配合心理调摄、饮食调养及适度运动,对增进与巩固疗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从湿热论治崩漏的论述较为少见,张琦教授从湿热论治崩漏,临床疗效显著,经验丰富,故将其经验总结成文。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凃晋文教授从医50余载,在中风病机理论及治疗方面均有丰富经验,疗效显著。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凃晋文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独特经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所致的痴呆的总称,以记忆力减退、肢体功能障碍为特征,呈现出阶梯性恶化和波动性病程。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吾师马云枝教授临证数十载,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方出效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正>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以口腔及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可有口干或其他味觉改变的一种综合征,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改变[1]。据国外报道BMS的患病率在0.7%~8%,在女性中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女性是男性发病人数的7倍[2]。目前对灼口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冀爱英教授,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教、研工作20余载,对消化系统疑难杂症诸如肝硬化等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8.
小儿抽动症是儿童抽动障碍中较为多见的一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胡国恒教授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脾肾常亏虚不足",故提出本病的发病主要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属本虚标实.从而提出在治疗小儿抽动症时应当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为主要治则,同时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提出"治风与治血"同行...  相似文献   

19.
介绍夏永良辨治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夏永良认为,灼口综合征病因复杂,病机多变,但往往不离火热,临证从火热论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气虚火旺证、阴虚火旺证、火热上炎证、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寒热错杂证六大证型。概而言之,其经验有三:主因火热,善究火源;因势利导,祛邪有路;重视调气,升降相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唐宋教授治疗胃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唐宋教授临床对胃痛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结果:唐宋教授将胃痛辨证分为脾胃气虚、中焦气滞、中气下陷、瘀阻胃络、湿热中阻、气阴两虚、脾胃虚寒,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金铃子散、七味香苏饮、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丹参饮、失笑散、芩连温胆汤、四君子汤、沙参麦门冬汤及经方。结论:唐宋教授将胃痛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