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锋  张力 《江苏预防医学》2015,26(2):120-122
目的探讨某矿山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对某矿山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识别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主要危害因素采样检测。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磺药、松油、噪声、振动、高温、γ射线。粉尘检测浓度为0.33~78.00mg/m3,合格率(浓度16mg/m3)为91.3%;噪声强度85dB岗位7个,岗位超标率为58.3%,其他物理因素及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该企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为打眼放炮、出矿、放矿及选矿厂的破碎、皮带运输、球磨等岗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涂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及管理现状,为同类型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借鉴。方法于2018年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方法,辨识该涂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检测浓度(或强度)。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中二氧化钛粉尘、石灰石粉尘和其他粉尘(0.29~2.37 mg/m~3),矽尘(0.34~1.30 mg/m~3),甲醛(0.027~0.183 mg/m~3),噪声[75.1~82.1 d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接触甲醛的作业岗位未配备防毒口罩。结论北京市某涂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整体防控效果较好,应加强个体防护,保障劳动者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及其管理现状,为同类型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辨识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了解职业卫生管理情况;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方法,对2017年北京市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北京市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以及化学毒物。检测结果中,其他粉尘(0.58~1.07 mg/m~3)、甲苯(0.03~31.80 mg/m~3)、二甲苯(0.03~5.10 mg/m~3)、乙酸乙酯(0.13~133.70 mg/m~3)、乙酸丁酯(0.13~71.40 mg/m~3)、异丙醇(0.07~114.0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74.6~87.2 dB(A)]中2个检测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尘、防毒措施基本到位,防噪措施不到位。结论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整体防控效果较好,少数岗位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在确保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并落实到位、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保证个体防护用品正确适时使用的前提下,噪声危害控制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面粉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状检测与评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产生环节,选择主要工种和主要工作地点进行样品的采集和检验。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工频电场。经现场检测,粉尘短时间浓度为1.0~33.5 mg/m3,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2.8~27.2 mg/m3,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为74.5~79.1 d B(A),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8.3~96.6 d B(A),工频电场为11.23~87.68 V/m。结论该面粉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某些检测值偏高,应提高防护措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电石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的方法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石粉尘、石灰石粉尘、焦炭粉尘、噪声、高温、氧化钙、一氧化碳等。其中石灰石粉尘CSTEL最大值为20.57 mg/m3;焦炭粉尘CSTEL最大值为25.37 mg/m3,工种CTWA最大值为10.90 mg/m3;噪声个体接触剂量最大值为92.2 dB(A);出炉口电石炉附近WBGT指数检测结果最大值为31.0℃。结论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证明,该电石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其他粉尘、噪声与高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分析和检测某碳化硅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对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碳化硅粉尘和噪声。经检测,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5.9 mg/m3,超限倍数为0.9~4.6,部分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噪声强度合格率为94.1%。结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有待改善,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培训,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某聚碳酸酯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综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高温和化学毒物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为74.9~92.4 dB(A),超标率为47.5%;粉尘浓度为0.20~1.70 mg/m3,超标率为0.0%;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30.8~31.5℃,均为高温作业点;化学毒物中甲苯、二甲苯、乙苯、氯苯、丙烯腈、苯乙烯、三氯乙烯、丙酮浓度分别为0.26~1.01 mg/m3、0.24~3.25 mg/m3、0.10~2.44 mg/m3、0.45~3.25 mg/m3、0.70 mg/m3、0.60 mg/m3、0.57~18.12 mg/m3和0.55~4.92 mg/m3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某聚碳酸酯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是粉尘和甲苯、二甲苯、乙苯、氯苯、丙烯腈、三氯乙烯,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奥西某水泥公司水泥粉磨站的工艺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浓(强)度,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水泥粉磨站的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现场检测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结果 该水泥粉磨站工艺特点为采用新技术设备.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水泥尘、矽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和熟料尘)和噪声2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范围0.3~44.4 mg/m3,超标率53.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范围0.3~68.0 mg/m3,超标率19.0%.水泥粉尘浓度超标38.9%~58.3%,熟料尘浓度超标11.1%~33.3%,矽尘、石灰石粉尘和石膏粉尘浓度均在国家职业卫生限值范围内.作业岗位的个体噪声强度为78.9~ 86.4 dB(A),超标率为16.7%.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水泥粉尘、熟料粉尘和噪声.对此提出了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识别、评价、控制某古筝制品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体检,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木粉尘和噪声,压模点、磨灰点木粉尘浓度为5.08 mg/m3和4.25 mg/m3,下料点噪声强度87.7 dB (A),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标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名工人存在职业禁忌证。 结论 该企业职业卫生基本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程度,评价相应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作业人员各岗位接触粉尘检测结果TWA为0.8~1.6 mg/m3、甲醇1.50mg/m3、甲醛0.01 mg/m3、一氧化碳1.25 mg/m3;噪声检测强度59.25~91.39 dB(A),除煤炭破碎岗位噪声有1个点超标外,其他粉尘、毒物、噪声(强度)浓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某企业偶氮二异丁腈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综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分别检测6、8和4个岗位。粉尘浓度为0.3~2.7 mg/m3,合格率100%;存在的化学毒物为甲醇、硫酸、丙酮氰醇和过氧化氢,浓度分别为40.9~796.0 mg/m3、0.3 mg/m3、0.1~1.0mg/m3和0.9~1.1 mg/m3。除甲醇合格率为50%外,其余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为80.5~89.6 dB(A),超标率为50%。结论甲醇、丙酮氰醇和噪声是偶氮二异丁腈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分析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船舶重工改造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粉尘、二氧化锰、苯和二甲苯、噪声、手传振动、紫外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二氧化锰CTWA分别为20.000、0.205 mg/m3,苯和二甲苯最大浓度分别为15.3和474.0 mg/m3,噪声强度最高96.4 dB(A),手传振动强度43.3~68.7 m/s2,紫外辐射最高2.40μW/cm2,其他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结论该项目在建设阶段基本上执行了国家有关规定,针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预防、控制、消除某智能化电镀表生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综合分析该项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检测结果及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铅烟、二氧化锡、非稳态噪声及工频电场;铅烟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检测范围是〈0.004~0.007 mg/m3,二氧化锡TWA检测范围是0.3~0.4 mg/m3,非稳态噪声检测范围是71.1~80.1 dB(A),工频电场检测范围是0.47~1.42 V/m。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接触粉尘、噪声作业在岗期间目标疾病。结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采取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达到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某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识别、分析和检测某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检验.结果 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部分岗位丙烯腈超标:短时间接触质量浓度最高值为5.4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3.6mg/m3.丁二烯(BD)聚合振动筛岗位的BD短时间接触质量浓度高达22.7 mg/m3,超标倍数达4.54.岗位噪声强度合格率为70%.结论 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一般情况尚可,个体防护设施比较到位,但是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设施的效果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建筑工程机械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存在粉尘、苯、甲苯、二甲苯、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电焊工种1个点锰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287 mg/m3、4个工种的噪声强度区间为85.3~103 dB(A),超过国家标准,其他检测结果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电焊烟尘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郑州市某糖精钠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综合评价。结果甲醇操作岗位甲醇浓度为1.3~968.6 mg/m~3,苯操作岗位苯浓度为3.2~594.2 mg/m~3,甲苯操作岗位甲苯浓度为6.8~246.7 mg/m~3,浓度超标,其他毒物操作岗位浓度符合要求,毒物操作岗位合格率为84.5%;四车间活性炭粉尘操作岗位粉尘浓度为2.47~25.35 mg/m~3,浓度超标,其他岗位粉尘浓度符合要求,粉尘操作岗位合格率92.8%。四车间操作岗位噪声强度为80.1~91.8 dB(A),五车间操作岗位噪声强度为82.5~86.8 dB(A),强度超标,其他操作岗位噪声强度符合要求,噪声操作岗位合格率90.0%。工频电场强度为0.009~0.027 kV/m,合格率100.0%。紫外辐射强度为0.18~0.21μW/cm~2,合格率100.0%。照度岗位合格率100.0%。结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基本符合要求,但应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的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新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结果该厂房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激光、工频电磁场。现场检测粉尘浓度0.9~15.2 mg/m3,噪声强度63.2~91.6dB(A),粉尘和噪声均有少数岗位超标,针对超标点超标原因整改后复检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余化学毒物、高温、工频电磁场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少数接触噪声人员听力异常。结论根据职业病危害的分布及治理的重点与难点筛选关键控制点,该企业须重视和做好关键控制点的管理与防治措施,使职业病发生的风险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了解硝基苯法生产4-氨基二苯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苯胺、硝基苯、硫酸、甲醇、甲苯、乙苯、镍、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苯胺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30~1.46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30~0.32 mg/m3;硝基苯短时间接触浓度为3.30×10-3~26.67×10-3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3.30×10-3~8.30×10-3mg/m3;各工种接触噪声强度为77.3~84.6 dB(A);工作场所高温测量结果为19.7~21.4℃;苯胺、硝基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企业连续3年的职业健康检查表明肝功异常率较高。结论硝基苯法生产4-氨基二苯胺生产过程对职工健康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卫生防护效果,提出防护建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危险废物处置公司进行调查,确定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虫菊酯类农药、氰化氢、硫化氢、盐酸、磷化氢、腈类化合物、氨、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硫酸、氢氧化钠、噪声、高温及工频电场等。检测的粉尘、毒物、噪声共2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危险废物暂存库1个点的磷化氢浓度为0.55 mg/m~3,高于其最高容许浓度(0.3 mg/m~3),其余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要求;28名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企业现行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所处理的危险废物种类复杂,需准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同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某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该家具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讨论。结果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主要为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木粉尘浓度范围为(0.98~5.53)mg/m3,共检测作业点7个,不合格点数2个,不合格率为28.6%;噪声强度范围为(83.2~87.0)d B(A),共检测作业点7个,其中不合格点3个,不合格率为42.86%。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而粉尘浓度(立铣、立刨工位)和噪声强度(开料、立刨和钻孔工位)均超标,是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关键控制点。结论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木粉尘和噪声职业危害严重,可以从通风除尘和降噪、管理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护水平,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