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 应中心于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落实无菌管理模式,评价该管理模式下工作质量、科室满意度,并选择 2018 年 1 月 至 2018 年 12 月未落实无菌管理作为对照,各时间段均随机选择 5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 进行比较。结果:无菌管理后,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细菌监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无菌管理后重复使用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物品包装不合格率、卫生学检查不合格率和灭菌不合格率均显著 低于常规管理,且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落实无 菌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工作质量,且可减少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建消毒供应中心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室内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工作人员洗手效果进行定期卫生学监测。结果:无菌物品存放区室内空气所采样本合格率为100%,物体表面所采样本合格率为100%;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3.33%。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境卫生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无菌物品灭菌效果,从而确保医院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预警管理机制在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应用及效果。方法:医院2018年7~12月开始在手术室开展一次性无菌物品的预警管理机制管理(观察组),与2018年1~6月开展的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常规管理(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均选择一次性无菌物品各800件观察,比较管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管理质量评分、手术室医生满意度评分、一次性无菌物品缺货次数、过期发生率、术前准备合格率及抽查不合格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过程中实施预警管理机制的管理效果明显,提高管理质量,促进手术室整体管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菌物品区域化供应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为提高手术室物品管理质量,科室于2019年1月起构建实施无菌物品区域化供应管理模式,2018年3~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10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质量及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无菌物品抽检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无菌物品相关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区域化供应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风险,提高科室整体无菌物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诊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同质化管理对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影响,制定有效提高消毒灭菌效果的措施。方法:选择某地区的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研究对象,2016年起实施同质化管理,分析2015年和2016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变化。结果:2016年的无菌物品质量明显高于2015年(P0.05),2016年医院对灭菌物品使用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2015年的78.00%(P0.05)。结论:将同质化管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实践,可有效提高物品灭菌质量,降低医院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从2017年11月开始逐步实施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模式,从设备配置、建筑布局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入手,按计划、步骤实施,对诊疗器械消毒、器具消毒、灭菌等多环节进行监控、改善,与多部门加强沟通合作。结果:抽检2017年11月~2018年5月门诊手术器械和妇科检查器械高压灭菌物品共100件,全部合格,合格率100%;卫生学监测抽检200件,全部合格,合格率100%;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模式能大幅提升灭菌成功率,提高器械清洗消毒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模式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性。方法:医院自2016年8月起实施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实施后,2015年9月~2016年7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包装月抽查合格率、高压灭菌效果合格率、清洁抽查合格率、卫生学检查合格率等。结果:实施前消毒供应室的器械清洁度和待消毒物品月包装合格率明显低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卫生学检测合格率、高压灭菌效果合格率明显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式中心供应规范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对策。方法:将2017年7~12月手术室实施常规一次性物品管理时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2~7月手术室采用高效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时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性物品抽查合格率和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抽查合格率为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00%(P 0.05);观察组手术医生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 0.05);观察组供货及时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无菌环境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 0.05)。结论:实施高效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室一次性物品抽查合格率,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系统中具备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科室,是再生无菌物品供应周转的物流中心,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部门。根据由污到净的环境、物流、工作流程,其工作区域主要划分为:1污染区主要用于清点、接收、清洗手术室、中心换药室、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正消毒供应中心是无菌物品生产的重要部门,而灭菌工作是被灭菌物品达到无菌水平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灭菌流程的管理,是确保医院各临床科室无菌物品灭菌质量的关键,现将近年的管理体会报道如下。1灭菌前准备1.1待灭菌包的准备在检查器械清洗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器械的不同种类选择不同的包装方法,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的待灭菌包主要选择纸塑密封包装和无纺布包装;等离子灭菌器的待灭菌包选择专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品管圈(QCC)管理,探讨其对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对宁波市第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品管圈管理,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结果:在清洗、灭菌、包装及发放不合格率及物品送达各科室所用时间方面,实施QCC后较实施QCC前均明显降低(P0.05);在各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满意度方面,与实施QCC前相比,实施QCC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品管圈管理能够使工作质量及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进一步规范CSSD的管理,保证医院无菌物品的高标准供应。方法:实行小组管理责任制,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进行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之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其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为PDCA组,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为对照组,每组均有80份资料,对两组整个过程中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在临床科室运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各个科室的满意度大大提高,PDCA组满意度为96.2%,对照组满意度87.8%,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临床科室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P0.05);PDCA组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各个项目中的合格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临床科室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CSSD各个方面管理效果都得到了大大提高,从人员到无菌物品供应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加强对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检测,延长无菌物品无菌状态。方法:通过对同一批次经过清洗、消毒、灭菌的无菌物品,在刚完成灭菌物品和储存于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无菌物品进行检测对比,找出存在于无菌物品存放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再进行检查,评定结果是否有改变。结果:经过整改后,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无菌物品合格率提高,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相对无菌状态影响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存货周转率在手术室二级库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中的优化效果。方法:为提升无菌物品管理质量,医院手术室二级库从2019年1月起实施基于存货周转率的物品管理模式,2018年3~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10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手术室1200份无菌物品抽检记录及600份患者诊疗报告展开调查研究,观察实施前后手术室二级库无菌物品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抽检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无菌物品相关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存货周转率物品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二级库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中效果显著,对提升临床无菌物品管理水平、规范物品管理流程、提升物品清洁消毒合格率及降低无菌物品相关感染事件发生率均有积极意义,是保障手术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院目视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消毒供应中心中落实目视管理模式,统计器械清洗合格率、物品包装合格率、卫生学检查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评价管理质量,监测微生物,并与2017年2月—2018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常规管理阶段的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目视管理阶段器械回收、器械清洗、物品包装、卫生学检查、灭菌、物品发放等合格率99.73%、99.67%、99.47%、99.67%、99.47%、99.60%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阶段98.53%、98.80%、98.67%、98.20%、98.13%、98.00%,P0.05;目视管理阶段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方面评价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阶段,P0.05;目视管理阶段消毒供应中心细菌监测结果显著低于常规管理,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中落实目视管理模式利于保证高质量器械管理水平,优化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并提高护理人员整体工作质量,控制清洁区环境细菌数量,管理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微信群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以此作为对照组;于2016年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加入微信群管理,以此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无菌物品合格率、设备故障发生率、交叉感染率及质量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质量管理评分分别为(86.74±10.29)分和(70.04±10.43)分,两组的质量管理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无菌物品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设备故障发生率和交叉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信群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具有积极的运用效果,可有效提高灭菌质量,减少设备故障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质量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建立ISO9001质量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和ISO9001标准建立供应室质量体系,比较实施ISO9001前后的消毒供应服务质量、灭菌物品供应服务效率、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情况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5.26%,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3.51%(P0.05);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服务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灭菌物品的供应效率明显好于实施前(P0.05);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明显好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医务人员22名,2017年6月~2018年6月实施集中管理标准化流程为实施后,2016年6月~2017年5月实施分散式管理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工作考核成绩,统计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物品洗涤抽查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卫生学检查合格率、器械清洗质量。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物品洗涤、包装、卫生学检查、器械清洗质量等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实施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清洗、灭菌、包装等一系列工作质量,改善医院的环境和卫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物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清洗灭菌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清洗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1200件外来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0件器械物品,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从而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清洗灭菌的规范化管理。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为98.00%,器械使用满意度为97.00%,对照组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为85.00%,器械使用满意度为83.00%,观察组的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与器械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包装、灭菌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确保各环节操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医院各科室所有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