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性血尿是临床肾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血液不循常道而渗于尿道中致小便红赤或紫暗的一种病症,亦称“溲血”或“尿血”。现代医学中的多种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等均可出现血尿,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其病常缠绵反复,为此,笔者就血尿的辨治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常常会遇到无症状性血尿的病人,往往是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尿常规检查发现,查体及肾功能正常,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本病目前西医无有效治疗手段,如采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副作用较大,患者普遍不愿接受,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扬荣教授认为IgA肾病血尿的主要病因为三焦气化失常,主要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亏损,以致气、血、津、液、精因化源不足而日渐衰弱,内生痰、瘀、湿、毒等诸多病理产物。故探求其三焦辨证规律,对上焦、中焦、下焦分别采用清热解毒法、补气统摄法、收敛固涩法,并重视活血化瘀、使用虫类药等治法,对于IgA肾病血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肾性血尿以脾气不足、肾阴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湿、热、瘀、虚,互为因果,交相济恶。脾肾两虚是肾性血尿的内在因素,下焦湿热与肾络瘀阻是肾性血尿的病机关键。中医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肾性血尿的治疗效果明显,采取恰当、有效的治疗,对肾性血尿的进展和长期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浅析肾性血尿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性血尿属于中医血证尿血的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由于其反复发作,隐匿性强,迁延难愈,西医无有效方法。中医药发挥其辨证治疗优势,从临床出发探讨其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药。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取得好的效果,并根据长期临床体会说明补虚、化瘀、祛邪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中药治疗肾性血尿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关于疾病的基础实验、辨证分型与疗效判断标准缺乏统一标准,系统的临床研究治疗方案;临床报道大多为回顾性总结,缺乏大样本严密观察。另外,需重视中医治疗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意病因、病位、病性与证候类型、理法方药的关系,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多加强基础研究,规范临床研究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治疗作用机理的深层次探讨,寻求治疗肾炎血尿的有效方理方药。  相似文献   

7.
黄泽灿 《吉林中医药》2010,30(9):763-764
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分期论治,谨守病机论治,结合现代医学辨病论治,专方及经验方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研究进展,治疗肾性血尿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郭兰中主任中医师认为,风、湿、热、瘀、虚俱为常见病因,相互兼夹致病,而其中特别重视风、湿、瘀的治疗,认为在肾性血尿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祛风除湿及化瘀通络法应贯穿始终。郭兰中运用体质辨识整体宏观辨证辨治与病理因素微观辨证结合,中医辨证及西医辨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依法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喜奎教授认为肾性血尿以本虚标实为主,将病因分为内外两端,外因以风、湿、热等实邪为主,内因多见于脏腑阴阳失调,并指明了瘀血在其发生发展中既可为病理产物,又能作为发病因素。张喜奎教授以六经辨治为基础,将肾性血尿分为膀胱实邪证、太阴脾虚证、少阴阴虚火旺证、太少同病证、厥阴肝郁证等不同证型,分别进行阐释和辨治。  相似文献   

10.
从三焦辨治小儿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小儿常见病,针对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三焦定位辨证法来辨证治疗小儿咳嗽,如上焦咳嗽,主要定位在肺,治宜疏风散寒,解表宣肺,润燥止咳;中焦咳嗽,主要定位在脾胃,治宜健脾燥湿,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下焦咳嗽,主要定位在肾,涉及肺,治宜补肺益肾。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胃上口属上焦 ,胃体属中焦 ,胃下口属下焦 ,胃主受纳、腐熟、通降的功能分属于上、中、下三焦。指出上焦如雾如羽 ,病则受纳不利 ,胃镜多示贲门炎、胃底炎 ,治疗非轻不举 ,法宜宣发 ,宣肺开胃以主受纳 ,方用宣清降浊汤 ;中焦如沤如衡 ,病则水谷不熟 ,胃镜多示胃体炎 ,治疗非平不安 ,法宜辛开苦降 ,方用半夏泻心汤 ;下焦如渎如权 ,病则通降不行 ,胃镜多示胃窦炎、幽门管炎、胆汁返流 ,治疗非重不沉 ,方用黑白金红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肾性血尿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观察的30例肾性血尿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给予中医治疗的方法[1].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肾性血尿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使其尽快恢复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从肾辨治月经病的理论依据肾与月经病的关系:①生理关系:《内经》:“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月经之本在冲任,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行经之所在为胞宫,胞络者系于肾而络于胞中,冲任之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精能化血,血能生精,精血相互滋生,肾精又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肾气充盛,冲任流通,经血既盈,应时而下”。故《医学正传.妇人科》说:“月经全借肾水施化”。《傅青主女科.调经》亦说:“经水出诸肾”。如前所述,肾主生殖,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而月经周期性来…  相似文献   

14.
肾性蛋白尿以脾肾亏虚为本,兼夹湿浊、瘀血、邪风。阐述肾性蛋白尿的常用治法,包括健脾祛湿、补益肾气、清热除湿、固摄精微、活血化瘀、散风熄风,及其主要方药。  相似文献   

15.
王少飞 《四川中医》2013,(12):35-36
Renal hematuria, long course of disease, pathogenesis is complicated. The occurrence of renal hematuria with hot and humid, kidney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pathogenic wind, and many other factors related to disease mainly related to the kidney and urinary bladder, and lung, spleen, heart, collaterals, and so on. Its pathogenesis based on spleen and kidney deficiency, humid heat and blood stasis, for standard, factors. When a variety of reasons cause renal collaterals injury or blood row is in error, it could cause blood in the urin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for renal hematuria treat- ment, in pathogene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guide clinical medication, co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syndrome differ- entiation of TCM.  相似文献   

16.
肾性血尿是肾脏疾病中的顽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王景洪教授对其辨治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介绍“滋肾血尿方”随症加减对肾源性血尿的辨治经验加以整理、总结,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更好地运用王老经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用三焦辨治口腔溃疡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上焦辨治口腔溃疡初发,多为青年、体质健壮之人,素体热盛,嗜食辛辣之品,或情志郁结,化火上炎而致,此为实火。除局部红肿疼痛外,还可兼心烦,失眠,大便干,小便黄少等症状。辨为阳明热盛。其病位在上焦。治疗当清热泻火,釜底抽薪。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等。董某,男,23岁。1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口腔溃疡,局部疼痛,食用辛辣食物后明显,心烦、易怒,口  相似文献   

18.
陈扬荣教授以三焦辨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慢性肾衰竭病机关键为肺失通调、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肾脏虚损,以致三焦气化失常,五脏俱虚,水液等代谢产物排泄不畅进而出现"痰""湿""毒""瘀"等病理产物及蛋白尿、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分别从上焦、中焦、下焦不同的生理特性出发,指出三焦各自病机侧重。治疗上,其非常注重疏利三焦,采用宣降、疏调、通调等多种的治疗方法,使气机升降得以枢转,水道乃通,邪气乃散,阴阳乃和。  相似文献   

19.
对三焦(部位三焦、脏腑三焦)理论进行探讨,认为三焦壅塞不利、功能失常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基础,其治疗当注重温阳散寒、通达上焦,消痰化饮、通畅中焦,温阳利水、通利下焦.  相似文献   

20.
肾性水肿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性水肿的辨治体会山西中医学院(030024)郭巍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郭媛媛关键词肾性水肿,辨证论治水肿是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性疾病的临床常见症状。在中医文献中,关于水肿一证的记载,资料极为丰富,范围甚广,其中虽无肾性水肿这一现代医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