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卡他莫拉菌的携带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北京儿童医院 4 2 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拭子进行卡他莫拉菌培养、分离 ,对其携带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BSAC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Nitrocefin纸片检测 β内酰胺酶。结果 :4 2 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到 79株卡他莫拉菌 ,携带率为 1 8.7% ,其中 5月、8月和 9月的携带率分别为 33.0 %、8.4 %和 1 8.3%。 5月携带率明显高于 8、9月份 (P <0 .0 1 )。幼托患儿携带率 2 9.6 % ,明显高于居家患儿 1 7.4 % (P <0 .0 1 )。近期使用过抗菌药物组和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组的携带率分别为 1 6 .0 %和 2 6 .8%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患儿卡他莫拉菌携带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93.7%的分离株产 β内酰胺酶 ,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 89.2 % ,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 2 8.4 %和 6 .8% ,对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分别为 33.8%和1 6 .2 % ,对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6 .8%和 1 .4 %。未发现对头孢克洛、氯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株。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卡他莫拉菌的携带率与季节、是否上幼儿园及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有关。北京地区儿童携带的卡他莫拉菌 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 ,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卡他莫拉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分离到的卡他莫拉菌检出情况及其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鉴定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997株卡他莫拉菌来自于痰液标本972株,眼分泌物24株,耳分泌物1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9.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0.5%,2.4%、3.9%;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3.2%、34.6%、34.7%。结论该院检出的卡他莫拉菌感染患者可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作为治疗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快速筛检卡他莫拉菌(MC)的方法并对其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利用MC可以产生脂酶的特性,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对照菌株和可疑菌株的酯酶活性并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来验证其特异性,利用ATB express和β-内酰胺酶纸片对确证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产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MC均具有较高的脂酶活性,测定结果结合MC基本微生物学特点可以使MC得到快速的筛检。对所有MC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显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加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药物可以作为临床首选经验用药。结论 MC脂酶测定结果和微生物常规鉴定方法结合可使MC的筛检可靠、便捷、快速和经济,值得有条件的临床实验室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4.
卡他莫拉菌113株感染分布及耐药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卡他莫拉菌的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13株卡他莫拉茵的感染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他莫拉菌在儿科和呼吸内科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5%和27.4%,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为90.3%,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1%、58.1%和41.5%,对3代头孢茵素、氟喹诺酮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卡他莫拉茵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茵之一,该菌产酶率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卡他莫拉菌快速鉴定的方法学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快速鉴定卡他莫拉菌 (MC)的方法 ,对不同血源、营养配方的琼脂培养基进行了MC的生长指数 (GI)的测定 ,了解MC的耐药状况。方法 使用含 5 0 μg/ml万古霉素的兔血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分离MC ,以 3 乙酰吲哚纸片法检测MC产生的乙酰酯酶 ,与DNA酶试验为对照 ;将MC接种于 9种培养基上 ,计算和比较MC在 9种培养基上的平均GI;同时用Nitrocefin纸片检测MC的 β内酰胺酶发生率 ,以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检测 2 2 8株MC的乙酰酯酶结果 ,其敏感性为 10 0 % ,与 2 0 3株近缘菌比较特异性为 10 0 % ,与DNA酶试验有很高的相关性 ;MC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血琼脂培养基好 ,但与GI值比较 ,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 ;MC产 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为 93 0 % ;哌拉西林 /舒巴坦和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MIC50 和MIC90 分别较单哌拉西林 ,降低了 8倍 ;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MIC50 和MIC90 较单氨苄西林降低了 32倍和 4倍。结论 用 3 乙酰吲哚纸片法检测MC产生的乙酰酯酶 ,是临床实验室快速鉴定MC的良好方法。MC产 β内酰胺酶阳性率之高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哌拉西林 /舒巴坦、氨苄西林 /舒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对 β内酰胺酶阳性MC有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9所综合性医院和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734株流感嗜血杆菌和214株卡他莫拉菌,分别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作药敏试验,依照CLSI 2010版标准判断结果。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 734株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最高,达64.5%、其次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1.7%、14.5%、12.5%和14.2%;该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以及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4.2%~8.9%)。儿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和产酶率(35.1%、30.1%)均高于成人分离株(26.6%、24.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4.0%)低于成人分离株(17.0%),耐药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内酰胺酶总检出率28.1%。39株为氨苄西林耐药而β内酰胺酶阴性。214株卡他莫拉菌对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均呈现高度敏感(96.7%~100%),但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45.1%。该菌产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96.7%。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性;产β内酰胺酶仍是上述2种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重要耐药机制;但氨苄西林耐药而β酰胺酶阴性的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株较前增多,其耐药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卡他莫拉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他莫拉菌 (Moraxellacatarrhalis)发现于1896年 ,当时称为卡他微球菌 (Micrococcuscatarrhalis) ,后曾改称卡他奈瑟菌 (Neisseriacatarrhalis)和卡他布兰汉菌 (Branhemellacatarrhalis)。早期被认为是对人体无致病性的上呼吸道正常寄居菌 ,但是 ,近 2 0多年的研究发现 ,该菌不仅可引起健康儿童和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 ,而且 ,还是引起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成人中尤是如此。在免疫缺陷患者中 ,卡他莫拉菌还可导致包括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脑膜炎在内的严重感染。已有报道该菌可引起呼吸道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卡他莫拉菌的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13株卡他莫拉菌的感染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他莫拉菌在小儿科和呼吸内科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2.5%和27.4%,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该菌的产酶率为90.1%,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1%、58.1%和41.5%,对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卡他莫拉菌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产酶率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四环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颜秉兴 《检验医学》2004,19(6):556-558
目的检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方法标本分别接种羊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用标准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占25.6%,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有很高的抗菌活性,大环内酯类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产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32.7%、91.3%;头孢菌素对这3种细菌都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菌素是治疗3种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漆坚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6):559-560,582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不同标本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依照CLSl2010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分离流感嗜血杆菌60株(产β-内酰胺酶16株),肺炎链球菌60株、卡他莫拉菌43株(产β-内酰胺酶36株),除1株流感嗜血杆菌和4株肺炎链球菌自血液标本分离外,其他均来源于痰标本。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60%,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8.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氧氟沙星敏感率均在90%以上。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7%、95.5%、86.7%,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O%、2.3%、8.5%。卡他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均呈现高度敏感(敏感率〉90%)。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性;产β-内酰胺酶仍是上述2种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重要耐药机制;检出氨苄西林耐药而β-酰胺酶阴性的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株,其耐药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呈高水平耐药,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阿莫西林是治疗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对这些苛养菌造成的感染及其耐药性席当引起重视.临床廊根据具体的药物敏感试聆结果来指导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牛.  相似文献   

11.
胆汁淤积症是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症,又是复杂疑难症,特别是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生极为头痛、较为棘手的事,当今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作者对其临床应用解剖生理学、病因学、肝内胆管淤积的临床分类重点是发病机理进行了长期深入的临床研究。本文着重就急慢性肝炎胆汁淤积症、药物性胆汁淤积症、细菌性胆汁淤积症、内毒素血症所致的胆汁淤积症及特殊类型的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理、Dabin—Johson综合征及Rotor综合征等发病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深入的讨论,并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及观点,期望能给同道们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型和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内分泌代谢特征。方法选择30例PCOS不孕病人为观察组,30例非PCOS不孕妇女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多毛评分(F-G评分)及生殖内分泌激素、糖代谢指标等。观察组根据胰岛素抵抗程度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的不同。结果观察组BMI、WHR、F-G评分、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雄烯二酮(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等均较对照组增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t=2.25-5.66)(P<0.05)。胰岛素抵抗组空腹胰岛素(FI)、胰岛素抵抗指数指数(IR)、BMI、WHR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差异有显著性;LH、SHBG则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06-3.14)(p<0.05)。结论PCOS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肥胖通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与PCOS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末端回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a来,人体末端回肠炎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已被大多数学者和专家承认,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结肠一回肠反流、过敏因素和药物因素有关。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们多年临床、基础研究的结果,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种主要学说。  相似文献   

14.
《Annals of medicine》2013,45(6):483-489
Although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important triggers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heredity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Insulin resistance manifested as impaired activation of glycogen synthase and thereby storage of glucose as glycogen in skeletal muscle is demonstrable early on in NIDDM relatives, suggesting that NIDDM could be an inherited muscle disease. On the other hand, insulin deficiency is almost unequivocally present before manifest diabetes develops. An Intensive search for candidate genes for NIDDM has been initiated; so far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to ascribe NIDDM to any alterations in the human genome. Given the heterogenous nature of NIDDM, its age-dependent penetrance and strong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t may not be fruitful to use NIDDM as an end-point in genetic linkage or association studies. It is more likely that DNA defects result in either insulin resistance or insulin deficiency, which in turn, can both lead to NIDD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ifty gene hypothesis, the insulin resistance gene has protected individuals during long periods of starving by storing energy as fat rather than as glycogen in muscle. The abundance of food in Western society has made this once protective gene a deleterious one, suggesting that these individuals are not equipped with the metabolic machinery to handle overeating.  相似文献   

15.
Pilonidal lesions of the intergluteal area can be managed on an outpatient basis. Treatment consists of obtaining a clean granulating wound and, more important, promoting healing in a warm, moist area of the body which, because of its anatomic 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lends itself to the accumulation of various foreign bodies, particularly hair. The importance of cleanliness in the intergluteal area is stressed as the basis of preventing recurrence of pilonidal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 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DPN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知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本文就糖  相似文献   

18.
周霞  许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5):6063-6064
翼状胬肉是仅见于人类的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但至今有关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无统一的定论。本文对翼状胬肉与肿瘤相关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杂合性丢失及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最近被发现具有许多肿瘤样特性,包括轻度发育不良,局部的浸润性和高复发率[1]。微卫星DNA是指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的短小串联重复序列(多为2~6个碱基的重复),因易于被体外扩增,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微卫星位点上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丢失,进而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与基因突变率相关,它可影响其他基因使其对突变的修复产生调节紊乱,杂合性丢失与肿瘤抑制基因的非活化和原癌基因的转化有关[2]。Spand idos等[3]检测15例翼状胬肉组织,其中有8例出现杂合性丢失,说明53%的翼状胬肉组织存在肿瘤抑制基因;2例显示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突变率为13%。杂合性丢失在染色体17q11.2-21出现的频率相当高(47%)。原来在肿瘤细胞和癌前期病变的细胞中发生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却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检测到,因而Spand idos等[3]认为翼状胬肉组织细胞一定发生了转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选用20条犬,按向胰管逆行注射复合液压力的不同和是否结扎胰管分成 5组,观察模型制成后 30 min和24 h的胰腺大体变化和24 h胰腺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发现:大于3倍 oddi’s括约肌痉挛所产生的胆道压力逆行主胰管注射复合液的犬,不管结扎胰管与否,均产生相类似的坏死性胰腺炎,单纯结扎胰管或以25~30mmHg压力胰管注射复合液只造成水肿性胰腺炎。以上结果提示主胰管逆行注射的压力是发生重症胰腺炎的主要因素,而胰管梗阻时间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培养上清液中T辅助细胞不同亚群类的细胞因子,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发病机制。[方法] 正常对照组39例(A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70例(B组)包括特应症组31例(B1组),非特应症组39例(B2组),分别测定其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值。[结果] ①B组急性期PBMC产生IL-4,IFN-γ,IL-4/IFN-γ值及血清IgE均高于A组。且IL-4与IgE对数成正相关;IFN-γ与IgE对数成负相关。②与A组相比,B1组IL-4,IgE水平显著增高,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③与A组相比,B2组IL-4,IFN-γ值及IL-4/IFN-γ比值显著增高,IgE水平无显著差异。④与B2组相比,Bl组IL-4、IgE水平显著增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异常,特别是细胞因子分泌异常,这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有关;特应症体质在患儿细胞因子分泌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