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期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 (MK)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K、MVD表达水平 ,并对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67例中 ,MK阳性表达者 3 7例 ,占 5 5 .2 %。MK表达水平及MVD值均与肿块大小 ,腋淋巴结状态及复发和转移有关。MK表达阳性者的MVD均值 (90 .75± 3 3 .0 5 )明显高于MK表达阴性组 (70 .48± 3 1.3 3 ,P <0 .0 1)。结论 MK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MK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bag-1,bcl-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ag-1和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了解肿瘤细胞凋亡的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100例乳腺癌与10例乳腺良性肿瘤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标本切片中bag-1和bcl-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研究。结果Bag-1在乳腺癌组织、乳腺良性肿瘤中,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10.0%、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bcl-2在乳腺癌组织、乳腺良性肿瘤、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0%、80.0%、90.0%,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亦无关(P〉0.05)。对100例乳腺癌进行随访,bag-1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78.7%,bag-1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8.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43.6%,bag-1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46.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bag-1、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无关。bag-1阳性表达者预后好,而bcl-2的表达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3.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合10年预后随访结果,探讨Survivin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和分析60例乳腺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所有乳腺癌病例均做10年预后随访,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1)60例乳腺癌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1);(2)乳腺癌中Surv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均无关;(3)乳腺癌中Survivin与预后生存年限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对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与乳腺癌的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CD44+/CD24-/low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双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44例乳腺癌与30例乳腺良性肿瘤或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CD24-/low的表达,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 CD44+/CD24-/low在乳腺良性肿瘤或正常乳腺中表达率为0%~8%,乳腺癌中表达率为0%~75%.67例(46.5%)乳腺癌患者CD44+/CD24-/low表型的细胞>10%,余77例(53.5%)≤10%.CD44+/CD24-/low的表达高低在淋巴结转移(P<0.01)、病理分期(P<0.01)、HER-2表达(P<0.01)以及复发(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CD24-/low高表达的肿瘤复发时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尤其是骨转移.CD44+/CD24-/low高表达和低表达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65%和82%(P<0.01),5年总生存率为68%和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4+/CD24-/low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侵袭(BVI)作为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应用抗CD105和CD34抗体对380例Ⅰ~Ⅱ期直肠癌组织微血管进行标记,计数MVD和观察BVI,分析BVI及MVD与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D105在直肠癌新生血管中特异性表达,在正常组织血管无表达;而CD34在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大小血管中均广泛表达.与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相比,CD34标记的BVI发现率明显升高(24.5%比5.3%).多因素分析显示,TMN分期、病理组织类型、CD34-BVI和CD105-MVD是影响本组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苏木精-伊红染色-BVI和CD34-MVD则与直肠癌预后无关.CD34-MVD和CD105-BVI联合检测时,两者均阳性或单一阳性时,患者死亡的危险度是MVD(低表达)/BVI阴性组患者的4.483倍(95%CI 2.861~7.026).结论 CD105和CD34抗体标记的肿瘤MVD和BVI可作为预测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c-erbB-2和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人乳腺良恶性疾病组织中c erbB 2和cox 2蛋白的表达 ,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 40例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2表达阳性率为 3 5 .0 %,淋巴结阳性及激素受体阴性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受体阳性者 (均P <0 .0 5 ) ;cox 2表达阳性率为 47.5 %,激素受体阴性者表达率显著高于受体阳性者 (P <0 .0 5 ) ,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 10例良性乳腺疾病及 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无c erbB 2表达 ,仅有 1例乳腺囊肿病cox 2表达阳性 ,c erbB 2与cox 2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5 )。提示c erbB 2和cox 2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同时进行两者的免疫组化检测对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及选择靶向治疗对象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RhoC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Rho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组织中paxillin和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axillin蛋白和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评价乳腺癌的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原发性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10例距癌灶边缘〉5cm病理组织学检查正常的乳腺组织中paxillin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相比,乳腺癌中paxillin表达显著刚氏(P=0.003),而c—erbB-2表达显著增高(P〈0.001)。paxillin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瘤细胞的ER和PR表达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erbB-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PR表达和病理学分期无关,而与ER表达、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axillin和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axillin和c—erbB-2与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转化、侵袭转移有关,检测paxillin和c—erbB-2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准确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转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骨肉瘤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9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应用CD3 4、VEGF单克隆抗体对其组织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VEGF探针对 2 7例原发性骨肉瘤进行原位杂交染色。分析研究了VEGF表达与CD3 4染色阳性的血管密度的关系 ,所有上述临床病理资料及染色结果与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 3 9例 (5 6.5 % )VEGF表达阳性的标本中 ,CD3 4染色阳性的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明显较 3 0例VEGF表达阴性的血管密度高 (P <0 .0 5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血管密度 (MVD)增高及VEGF表达阳性与骨肉瘤患者的远隔转移发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临床病理资料中 ,外科手术边界微小病灶阳性情况、Enneking外科分期、肿瘤大小和患者年龄与患者预后相关 (P <0 .0 5 )。患者性别、手术方法分类以及病理亚型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VEGF在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VEGF是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决定性刺激因子 ,骨肉瘤微血管密度 (MVD)和骨肉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是骨肉瘤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和Fas相关磷酸酯酶(FAP-1)的表达与乳腺癌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及15例乳腺良性疾病中MCM2及FAP-1蛋白的表达水平,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组.结果 10例正常乳腺上皮、15例乳腺良性疾病、60例乳腺癌MCM2的阳性标记指数(LI)分别为6.6±1.1、14.7±3.2、44.7±4.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M2的阳性表达在乳腺癌TNM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Ⅰ、Ⅱ、Ⅲ)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升高趋势(P<0.05);MCM2的LI均高于Ki-67的LI,MCM2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平行关系(P<0.01).FAP-1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性明显相关(P<0.05);F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结论 MCM2、FA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MCM2可能是更理想的细胞增殖标记物,FAP-1可能具有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