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萍  李吉涛  李健  刘淇  刘萍 《海洋科学》2009,33(5):59-63
从患乳化病的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组织内分离出痛原菌--溶藻弧菌(Vibrioalginglyticus),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进行感染实验,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感染后O、24、48和72 h分别采集不同处理组三疣梭子蟹的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测定溶藻弧菌对其各组织抗氧化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三疣梭子蟹体组织中抗氧化酶和MDA含量在不同的采样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组织中SOD活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在感染溶藻弧菌24 h时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中GSH-px活性有增强的趋势(P>0.05),随后在感染48 h后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感染组各体组织中的MDA含量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P<0.05).结果显示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后机体消除氧化过程自由基的抗氧化酶活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使得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健康和疾病条件下药物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内的代谢差异,在构建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疾病模型的基础上,按25mg/kg剂量分别给健康和患病三疣梭子蟹单次口灌氟苯尼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肝胰腺、肌肉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药时数据应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健康和患病条件下三疣梭子蟹相同组织中的药时曲线形态相似,三种组织的药时数据均符合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肝胰腺吸收药物最快,肌肉次之,血浆最慢;与健康组相比,患病蟹肝胰腺、肌肉、血浆三种组织对氟苯尼考的吸收和消除速度明显减慢,达峰时间推迟,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低,最高药物浓度下降,表观分布容积和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变大。说明疾病使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建议患病三疣梭子蟹口服氟苯尼考的休药期至少10d。  相似文献   

3.
三疣梭子蟹死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海捕三疣梭子蟹暂养中出现大量死亡的原因。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死蟹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有大量的弧菌寄生,鳃组织中未见弧菌,但附着有枪蟹茗荷儿Octolasmislowei,加上暂养环境条件和其原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同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三疣梭子蟹肌肉乳化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搞清养殖梭子蟹肌肉乳化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机理,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2002-2004年在浙江省宁波、舟山等地养殖场,从濒死的梭子蟹体内分离出1205-11和1205-21两株菌。通过菌体形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这2株菌分别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葡萄牙假丝酵母(Candida lusitaniae)。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这2株菌是梭子蟹肌肉乳化病的病原菌,葡萄牙假丝酵母为继发性感染病原,蟹体外部的损伤及蟹之间相互残伤可能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三疣梭子蟹病原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养殖病死三疣梭子蟹肝胰脏及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对三疣梭子蟹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表型生物学性状及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的分子鉴定。菌株(JGX080708-1)所扩增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3bp(GenBank登录号:FJ824663),所扩增的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191bp(GenBank登录号:GQ372985);两种基因序列在NCBI通过blast检索,结果均与弧菌属细菌的基因序列自然聚类;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1954)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Fujino et al1951)Sakazaki Nakamura and Takizawa1963]。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安曲南等4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6.
在单个体筐养条件下进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蜕壳过程连续观察获得蜕壳后 3.0h内不同时间点的软壳蟹.每隔0.5h取样一次进行全个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含量等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软壳三疣梭子蟹全个体水分含量为83.49% ~ 87.08%,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49.26% ~52.53%,粗脂肪含量为8.06% ~ 10.24%,粗灰分含量为22.18%~31.21%,钙含量为6.28% ~7.38%.刚蜕壳的三疣梭子蟹体内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各时间点软壳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含量变化不明显.不同软壳阶段水分和钙含量显著高于硬壳蟹(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硬壳蟹可食部分(p<0.05).从常规营养成分看,蜕壳后3.0h内各时间点取样干物质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蜕壳完成后3.0h内进行软壳蟹制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2000年笔者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利用1450m^3水进行梭子蟹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生产,共出Ⅱ-Ⅲ期幼蟹512.7万只,创造了出苗量为3500只/m^3,总产值为15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对幼体培育的密度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从Z1至M期幼体培育密度10-15万/m^3为宜,M期以后密度以0.8-1.5万/m^3为宜。  相似文献   

8.
三疣梭子蟹肝脏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太武 《海洋与湖沼》1996,27(5):471-475
于1989年9月-1990年8月,用电镜研究浙江舟山出产的三疣梭子蟹肝脏的结构。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的肝脏主要由4种细胞构成;B细胞,大,长柱状,胞质中有许多液泡,粗面内质网发达;R细胞和F细胞,两者相似,均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脂滴、线粒体等结构,但R细胞脂滴数量多,体积大,F细胞的核糖体数量超过R细胞2;E细胞,多边形,核大而圆,粗面内质网少,线粒体小而狭长。  相似文献   

9.
1993年,苍南县水产局从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 Miers)幼蟹开始,经苗种培育和养成两个阶段,完成整个池塘养殖试验过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场地苍南县沿浦镇沿浦村对虾场1号塘,面积10667m2(16亩)。设闸门一处,大潮汛直接进、排海水,小潮依靠抽水机改善水质。水位可保持1~1.5m。在该塘内侧原高坡面修建一口长38.6m,宽12.15m大规格蟹种养成塘,编号为2。塘水进出通过1m宽的缺口,与大塘相通。水位达0.6~0.7m。又在大塘中,以网片围成无底…  相似文献   

10.
C-型凝集素(C-typelectin,CTL)是甲壳类动物体液免疫中重要的免疫因子之一。但CTL基因在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感染的过程中的表达及抗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为初步阐明CTL基因SNP E4-205 C/T位点与抗溶藻弧菌感染相关的分子机制,对不同基因型梭子蟹进行溶藻弧菌感染,通过绝对定量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梭子蟹肝胰腺、肌肉组织中溶藻弧菌的复制情况。发现溶藻弧菌感染后12 h内梭子蟹肝胰腺、肌肉组织中C/C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T/T组,结果表明T/T组梭子蟹抗感染能力显著高于C/C组。进一步对该位点非同义突变(ACT-ATT)导致的一个氨基酸改变(Thr-Ile)的两种蛋白进行体外重组表达,并对两种重组蛋白CTL-ATT及CTL-ACT进行活性分析。发现两种重组蛋白对溶藻弧菌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TL-ATT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CTL-ACT。重组蛋白CTL-ATT与PAMPs的结合活性高于CTL-ACT与PAMPs的结合活性,同时两种蛋白与PAMPs和溶藻弧菌的结合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CTL基因参与机...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Y器、大颚器显微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三疣梭子蟹的内分泌器官Y器、大颚器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Y器位于前鳃腔、眼柄的后外侧.组织学特征:细胞紧密排列,核呈卵圆形,异染色质丰富,胞质极少,细胞界限不明显.超微结构特点:细胞核几乎占据了整个细胞,细胞突起多。细胞器少.管状嵴的线粒体、多层同心环状的滑面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较为常见.大颚器位于大颚肌几丁质腱的后侧基部.组织学特征:细胞体积较大,核仁清晰。胞质染色均匀.超微结构特点:胞质丰富,质膜大量内陷和作不同程度的卷绕,内含大量具管状脊的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概述了国内有关三疣梭子蟹形态、习性、繁殖、发育、生长、种群、生理、成分和养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关于三疣梭子蟹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三疣梭子蟹家系的建立及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莱州湾和舟山野生群体为材料,以完全双列杂交法设计搭配组合,采用1×3♀交配模式,首次利用人工控制定向交尾技术成功构建三疣梭子蟹家系,经过两代选育,对生长到80,100,120日龄10个F2代家系的生长和家系内的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120日龄时,10个家系体重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全甲宽大小顺序为:J9J10J1J4J8J3J2J5J7J6,甲宽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甲长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体高大小顺序为:J9J10J1J8J4J3J2J5J7J6。J9J、10的体重极显著大于其他8个家系(P≤0.01),J9体重比J6大96.10%,比J7大76.87%;J10体重比J6大72.77%,比J7大55.76%,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是两个生长性状良好的家系,为育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三疣梭子蟹体色相关的分子标记,本文用RAPD方法对紫色和茶绿色两种三疣梭子蟹基因组DNA进行体色相关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个随机引物中共筛选了30个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RAPD分析结果表明:紫色梭子蟹个体组成的群体多态性位点比例为61.29%,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756,Shannon信息指数为0.5545;茶绿色梭子蟹个体组成的群体多态性位点比例为62.44%,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451,Shannon信息指数为0.5099。紫色和茶绿色三疣梭子蟹之间Nei氏无偏差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9682,遗传距离为0.0323。这些结果表明,紫色和茶绿色三疣梭子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接近,具有相似的遗传多样性基础。另外,有2个随机引物(SBSA09和SBSG16)扩增得到群体特异性片段各1条。  相似文献   

15.
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方法探讨三疣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混养的适宜配比和水环境的变化,并比较其养殖效果.实验中对虾6个放养密度分别为0,15,45,75,105,135 尾/m~2;三疣梭子蟹的密度为6尾/m~2.实验结果表明,经过60 d的养殖,混养组梭子蟹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均优于梭子蟹单养组,其中,混养对虾密度为45尾/m~2组(45.71%,43.22 g/ind,1 191 kg/hm~2)最高,其次是75尾/m~2组(44.58%,39.13 g/ind,1 050 kg/hm~2),梭子蟹单养组(35.13%,32.87 g/ind,693 kg/hm~2)最低.混养6尾/m~2密度梭子蟹条件下,对虾的养成规格和成活率与对虾密度呈负相关.实验后期各混养组水体中总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单养组,且随对虾放养密度增高显著上升.水体总氨氮含量各混养组在养殖50 d后均超过500 μg/L.本实验表明:三疣梭子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的最佳配比为三疣梭子蟹6尾/m~2,对虾45~75尾/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Le Cren相对状态指数Kn,比较4个野生群体(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三疣梭子蟹的肥满度情况,发现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舟山,其中10月中旬鸭绿江口群体与舟山群体肥满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个野生群体雄性个体肥满度均大于雌性个体,但无显著差异(P>0.05)。三疣梭子蟹选育品系在养殖过程中肥满度为120日龄>100日龄>80日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消化酶是反映机体消化生理状况及对营养物质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对三疣梭子蟹蜕壳后不同时间肝胰腺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蜕壳后肝胰腺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第4~6天达到最高;脂肪酶活力在第6天时达到最高;纤维素酶活力总体较低,在第10~12天达到最高;几丁质酶活力在蜕壳后第4天时酶活力最高。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蜕壳后,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相对较高,而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力较低,可能与三疣梭子蟹本身的肉食性特征有关;另外,整个实验期间,三疣梭子蟹肝胰腺脂肪酶活力较低,可能与测定条件有一定的关系。与其他时间点相比,蜕壳后4~6 d(蜕壳周期中间阶段)各种酶活力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此阶段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比其他时间更强,这为养殖过程中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试验,研究Cd2+对其肝胰腺和鳃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d2+对三疣梭子蟹的48、72和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5、4.33和3.12 mg/L,Cd2+对三疣梭子蟹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31 mg/L;在安全质量浓度和渔业水质标准质量浓度(<0.005 mg/L)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和鳃中HSP70的表达量都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鳃中HSP70的表达量比肝胰腺的变化明显。在安全质量浓度以下,三疣梭子蟹的存活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HSP70的诱导表达反映机体受到Cd2+的胁迫。因此HSP70基因可用作低质量浓度Cd2+污染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