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式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切除术,术式内容包括取面部除皱术手术切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及术后负压引流。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发生涎瘘者l例,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术后3个月恢复。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改良式腮腺肿瘤切除术避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其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56例。结果:本组术后面神经损伤5例,耳垂麻木37例,术后1-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涎瘘及积液2例,经抽液加压包扎后消失;Frey综合征阳性2例。本组随访5~57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按压术侧腺体均可见导管口有清亮液体溢出。术后局部凹陷不明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 cm)效果满意,未增加肿瘤术后复发率,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保留了残余腺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因腮腺良性肿瘤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3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经典手术方式采用“S”切口在腮腺筋膜浅面翻瓣,实验组则采用“S”切口,腮腺筋膜下翻瓣。结果对照组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改良向心性途径腮腺切除术治疗178例腮腺良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
曾宪浩  张秋光  杨超 《广东医学》2011,32(9):1180-1182
目的 改进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保留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及腮腺主导管.利用手术放大镜辅助寻找神经.在嚼肌筋膜深面翻瓣,利用嚼肌筋膜作为屏障,阻断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错接.结果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早期有15例未能保留耳大神经.术后36例均有耳后、耳垂麻木症状,21例保留耳大神经者6~8个月后耳...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嚼肌筋膜、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组织,以减少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方法对68例腮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分别采取解剖面神经总干、颞面干分支或颈面干分支做腮腺肿瘤的区域性切除术。结果 6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涎瘘发生,保留耳大神经,耳垂及耳周麻木在6月~9月恢复,暂时性面瘫5例,术后1周~6月恢复。2例出现Frey’s综合征。术区凹陷不明显。结论改良术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较传统术式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2002年1月,毛驰等报道了1种改良腮腺切除术。我们从2002年9月学习采用该改良术式,迄今已积累了10例临床资料和手术经验,综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腮腺良性肿瘤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24例,肿瘤直径均≤3.0cm,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治疗,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0.5—3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其中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可以作为体积较小(≤3.0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区域性手术方式对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确诊腮腺的良性肿瘤,行腮腺区域切除或浅叶切除,术后作对比随访。结果:区域性手术方式术后患面部凹陷畸形、面神经损伤、Frey综合下的发生少于浅叶切除的手术方式(P<0.05);但涎瘘发生率,两相近(P>0.05)。结论:确定为良性的腮腺肿瘤,优先选用区域性切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切除腮腺肿瘤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的3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2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0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1.0 cm部分腺体连同肿瘤切除术11例(部分切除组)。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1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分别有一过性额支症状1例和下颌缘支症状1例;浅叶组面部均不同程度出现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1.0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术式在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6例腮腺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 cm),根据肿瘤发生部位,选择不同切口,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肿瘤+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局部面神经解剖术的改良术式。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患者术后肿瘤有无复发,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测定每个病例手术前后总唾液量,评价术后腮腺分泌功能。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肿瘤术后无复发,未出现涎瘘、Frey综合征、口干。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于2周左右恢复正常。术前唾液总量为(6.6±0.76)ml/6 min,术后唾液总量为(6.2±0.82)ml/6 min,手术前后唾液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术后肿瘤无复发,并发症少,术后腮腺分泌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刘志亮 《当代医学》2021,27(26):57-59
目的 评价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6例,依据术式不同分成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各33例.传统手术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实施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2%,低于传统手术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切口愈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改良手术组无肿瘤复发患者,传统手术组肿瘤复发率为9.09%,改良手术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切口愈合效果理想,能保证美学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方式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科1998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8例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肿瘤复发1例,出现暂时性不完全性面神经瘫痪5例,腮腺漏5例,Frey’s综合征4例。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腮腺区域切除术或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术中解剖和保护面神经可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肿瘤复发和避免永久性面瘫。  相似文献   

15.
微创技术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按照微创理念对现行腮腺手术方法加以改进,以期减少创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方法:对49例腮腺肿瘤患者行解剖保留面神经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对切口、翻瓣、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的分离保留,以及术后处理等方面作了微创化改良.结果:本组患者肿瘤被完整切除,时间1.5~2.5 h,手术切口5.5~7.5 cm,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 d.无永久性面神经损伤,局部疤痕隐蔽,凹陷畸形不明显.随访6个月~5年,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微创腮腺手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提高了手术的整体质量,值得进一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并发症.方法 收集我院2007-2011年间8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部分切除术21例,腮腺浅叶切除术43例,全腮腺切除术19例,随访1~4年,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均无肿瘤复发及永久性面瘫;在腮腺部分切除术中,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14.3% (3/21),Frey综合征为4.8% (1/21).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暂时性面瘫为39.5% (17/43),涎瘘为14% (6/43),Frey综合征为16.3% (7/43).在全腮腺切除术中,出现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52.6% (10/19),涎瘘为10.5% (2/19),Frey综合征为15.7% (3/19).结论 腮腺部分切除术并发症少,但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腮腺浅叶切除术手术疗效肯定,但并发症较多,术中尽量保护面神经,保留腮腺导管、耳大神经.全腮腺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最高.三种术式均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同部位的腮腺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手术切除方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缺损区预防术后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肿瘤及部分腮腺或全叶切除术,其中18例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术后6-18个月观察面部凹陷畸形程度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结果常规手术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4.2%,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组面部凹陷畸形均不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术后面部畸形,有效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腮腺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3年10月至2021年7月对临床诊断腮腺肿物,超声诊断疑似腮腺肿瘤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切割式穿刺活检,对组织学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腮腺消融区实施动态超声影像评估,并对穿刺活检和消融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动态随访。结果:8年间共有13例腮腺肿瘤按研究设计接受切割式活检,结果12例为良性肿瘤并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包括6例腺淋巴瘤、4例多形腺瘤、1例皮样囊肿和1例淋巴组织结节样增生。患者年龄10岁-79岁(中位值60.5岁),瘤体最大径17.8mm~49mm(中位值26.15mm);微波消融均一次性完成,消融时长70s~598s(中位值155s);无再次消融病例,消融区完全吸收所需时间8~37个月(中位值23.5个月);消融区未见肿瘤残余,腮腺内亦未见新生肿瘤;消融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可为腮腺良性肿瘤提供效果确切、并发症轻微的微创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9.
余和东  曾宪涛  冷卫东 《西部医学》2018,30(9):1401-1404
【摘要】 在唾液腺的不同解剖部位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最高,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采用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国内外学者选择的手术切口、手术术式、术中采用的设备工具和预防并发症的举措等方面各不相同,所持观点亦不相同,本文就腮腺肿瘤手术的演变及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51-57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耳大神经与腮腺筋膜的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9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与保留耳大神经束与腮腺筋膜的后径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术后局部麻木、Frey综合征、面瘫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术后复发、手术时间、面瘫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局部麻木、Frey综合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耳大神经与腮腺筋膜的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能取得与传统手术一致的疗效,但术后局部麻木、Frey综合征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术式,且局部无凹陷畸形,更大程度的符合功能性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