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脐尿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腺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经横断位图像及重建矢状位图像显示11例肿瘤均表现为脐与膀胱顶部之间中线部位的占位性病变。11例中肿瘤浅分叶8例,类圆形3例,7例为囊实性,4例为实性;平扫肿瘤内可见点状、斑片状或环形钙化8例,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11例,11例肿瘤局部与膀胱分界不清,其中4例见肿瘤压迫/突入膀胱,肿瘤腹膜转移合并腹水3例,胸壁、腹壁及腹腔内转移1例,术前诊断脐尿管癌9例,1例误诊为膀胱癌,1例误诊为卵巢囊腺瘤,CT诊断符合率81.8%。结论脐尿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其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膀胱癌,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显示情况、病灶的强化程度以及判断侵犯范围的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能较准确地显示膀胱癌的大小和数目,较好地显示膀胱癌的大体形态、生长方式及强化程度,评价膀胱癌侵犯范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处于较高水平;CT定性诊断准确性达到93.90%.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膀胱癌最具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膀胱癌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技术关键在于薄层和增强多期扫描,这对于发现病灶、大体分型、分期和定性诊断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技术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36例,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将原始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成像(VE),观察其CT影像特点,采用双盲对比,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24例,右侧壁5例,左侧壁7例。轴位、MPR及CTVE在探测膀胱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97.2%,94.4%,95.7%,增强轴位图像能够提供丰富的膀胱壁内外信息,MPR能够直接显示肿瘤起源和膀胱外侵犯及与输尿管的关系,VE可以显示肿瘤表面形态及和输尿管开口关系。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VE成像技术,对膀胱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SCT及其重建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7例膀胱癌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工作站行图像重建,分析膀胱癌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7例膀胱癌CT平扫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或突向腔内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其中9例见钙化。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最高,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MIP可显示肿块内迂曲、增粗的血管。结论: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能显示肿块的强化方式及膀胱壁的增厚,在膀胱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对膀胱癌的术前分期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均行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将肿瘤CT征象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检查对膀胱癌的总准确率为76.79%。对于膀胱壁内癌灶(≤T2b期)分期的准确率为79.49%,对于膀胱癌侵犯壁外结构的癌灶(≥T3期)分期准确率为70.59%。结论螺旋CT检查对膀胱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膀胱癌术前常规和主要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3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3D),全部患者行平扫加动脉期、实质期、平衡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输尿管癌中,肿瘤发生在右侧输尿管9例,左侧输尿管4例。多期增强扫描后,肿瘤及病灶呈渐进性轻到中度强化。MPR和CPR重建对显示肿瘤部位和病灶位置、纵向侵犯情况、输尿管壁增厚情况及肿瘤与周围组织毗邻更为清晰、直观。排泄期CT尿路造影(CTU)可显示输尿管排泄情况,是否合并输尿管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够多平面、多方位、直观立体地显示病灶,结合轴位CT增强扫描,可极大提高输尿管癌诊断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对颌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颌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均不能准确判断埋伏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32例患者,行上、下颌骨横轴面薄层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图像.结果:32例共52颗埋伏牙,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地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轴面图像、MPR、CPR及VR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查埋伏牙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块直径大于5cm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重建腹部及盆腔动脉血管影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成立2个诊断小组,A组仅凭CT断面图像做出诊断,B组凭CT断面图像及CT血管成像资料做出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2组的术前诊断准确率.结果:入组病例132例,显示肿瘤血管100例,MSCTA显示肿瘤血管的敏感性75.76%,肿瘤供血动脉作为肿瘤定位诊断依据的特异性95.00%,MSCTA组的术前诊断符合率92.42%,对照组的定位诊断符合率71.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较好地显示下腹部及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对下腹部及盆腔来源不明肿瘤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定位诊断具有明显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技术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在成人茎突测量中的应用及对茎突综合征(SPS)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86侧临床诊断为SPS患者的16层螺旋CT及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组资料,并测量茎突的长度及方位角.结果 茎突长度大于3 cm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成像(MSCT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输尿管病变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方法,获得完整的肾-输尿管-膀胱图像。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17例输尿管内高密度结石并显示输尿管壁增厚、狭窄。12例输尿管肿瘤,显示管壁局限增厚,管腔鼠尾状狭窄,有异常强化。2例输尿管结核,见输尿管壁广泛不均匀增厚,1例肾盂输尿管结合部狭窄,并清晰显示狭窄部位、程度、肾盂积水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明确诊断输尿管疾病的部位、病因及肾盂积水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在体部管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Ph ilipsMx8000多层螺旋CT对50例体部管道疾病及邻近器管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对感兴趣管道做多平面重建(MPR)的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角度斜面重建,以其中一断面作为参考面,对所选管道行CPR,使弯曲的管道在一幅图像上直观地显示。结果50例患者中,3例属正常管道,CPR图像清晰显示其全貌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其余47例均显示有不同部位和范围的病变。结论CT CPR能展示体部各种弯曲管道的全程,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是横断图像及MPR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胃癌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检查以及MPR和CTVE重建,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除1例早期胃癌漏诊外;其余病例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均有良好显示;MPR可在不同方位显示胃壁肿瘤周围空间关系;CTVE可获得类似食管胃纤维内镜显示胃壁及胃腔内病变的效果。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能对胃癌患者进行准确术前评价.是对冒部疾患除常规胃镜、胃肠钡餐检查外的又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多模式图像重建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显示(Raysum)、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成像,并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诊断符合率为100%。病变部位包括升结肠12例,盲-升结肠2例,横结肠10例,降结肠16例,乙状结肠15例,直-乙状结肠6例,直肠23例。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结肠外形,肠腔内外情况,病变的形态、范围、供血及浸润程度等细节方面价值各有不同。结论16层螺旋CT作为一种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VITREA2医学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及MPR重建。结果:28例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等空间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3D和MPR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3例大肠癌患者应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进行一次屏气完成全腹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应用软件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分别获取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透明法显示(Raysum)及CT仿真内镜成像(CTVE),综合多种后处理成像技术与原始扫描轴位图像相结合进行分析,并与肠镜或/和手术病理对照观察。结果:33例大肠癌患者中MSCT大肠成像,共检出34个癌灶,肿瘤检出率为100%、肿瘤浆膜面浸润诊断准确率90.3%(28/31),淋巴结转移准确率87.2%(95/109个),远处脏器转移准确率100%(5/5),显示供血血管准确率100%(32/32),按照改良Duckes分期总准确率为87.9%,其中术前DuckesA期(1/2),DuckesB期(3/5),DuckesC期(20/21),DuckesD期(5/5)。结论:MSCT后处理及各相同性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有独特的优越性,对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肿瘤螺旋CT平扫、增强及多平面重组和 3D成像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3 3例腹膜后原发肿瘤螺旋CT定位正确 3 1例 (93 .9% ) ,区分良、恶性正确 2 7例(81.8% ) ,组织类型估计正确 11例 (3 3 .3 % )。MPR和 3D成像显示肿瘤和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及对周围器官的侵犯较直观、准确。结论 螺旋CT对腹膜后原发肿瘤定位诊断有较高价值 ,对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 ,对病理类型估计有一定限度 ,MPR和 3D成像对评价肿瘤对周围器官的侵犯及其可切除性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许彪  陈刚  韦璐 《放射学实践》2007,22(1):54-5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Raysum)和仿真内镜(CTVE)检查,结合轴面图像和所有重组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CT诊断及胃癌的术前评估分期,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胃癌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MSCT的诊断分析中,应当把原始轴面图像、三维重组图像及CTVE图像充分结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