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切口出现感染的有关原因以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在本院手术室中实行手术医治的5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部位的切口感染情况、手术情况进行分析,将手术室中切口感染的有关影响原因找出,进而提出手术室的预防护理对策;选取2014年1~12月在本院手术室中实行手术医治的53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所提出手术室的护理预防对策实行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是4.81%,通过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手术时间在3 h以内、手术时有参观人数、千级层流手术室、急诊手术、接台手术为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按照手术室的护理对策实行护理后,其切口感染率是1.87%。将研究组与对照组切口的感染率实行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与手术室切口感染有关的影响原因提出合理对策,能够使手术患者切口的感染率有效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医院感染预防及患者满意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检测合格率、切口感染率、手术效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手部、空气、物体表面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管理评分及物品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及接送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并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DCA循环联合细节护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400例手术患者作为常规组,将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实施PDCA循环联合细节护理管理的4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消毒合格率、切口感染率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25%和4.25%,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手部、手术室恒温箱、空气、紫外线灯及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率为0.7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75%(P0.05);研究组手术室护理文件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培训及环境管理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PDCA循环联合细节护理管理明显减少了手术室医院感染,提高了消毒合格率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并检验预防护理对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5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由此提出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2011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5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提出的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4.9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手术、手术时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3 h、接台手术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根据手术室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后,切口感染率为2.09%.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针对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探讨手术室细节管理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9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16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手术时间进行分组,2015年4—6月手术19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7—9月手术患者222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观察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22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1例,切口感染率为13.96%;对照组19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54例,切口感染率为2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65%,对照组为8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可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容易被忽视的护理风险,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日间普外科腹部Ⅰ类切口手术治疗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行常规护理的120例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的12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的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基本依据,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层流洁净空气质量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普通手术室治疗的101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层流洁净手术室治疗的1135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现场观察和回顾性研究法,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不同类型手术切口感染率和手术过程中平均沉降菌群数。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Ⅰ类、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术中平均菌落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流洁净手术室可降低手术室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稳定手术全程沉降菌落数量,有助于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预见性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7月收治的248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问题实施预见性手术室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手术室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保证手术切口愈合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速度,节省医疗费用,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项目管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246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预防及手术室护理方案;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246例患者归入干预组,比较实施手术室项目管理方案。比较两组临床实施效果。结果:两组术后感染率及术后乙类创口转归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项目管理方案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改善创口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需进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手术室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降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6年7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术中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皮肤发红、发麻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发红、发麻情况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手术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能有效降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小组干预在降低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小组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情况、护理效果、术后感染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小组干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术后感染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且预后效果佳。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318-2319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手术室的手术患者320例,患者均配合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率情况。观察组感染率较对照组感染率显著改善,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484,P0.05)。严格控制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感染高发,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尹新梅 《当代护士》2017,(11):41-4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12月本院骨科共收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切口感染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7年9~12月)和研究组(2018年3~6月)各200例。该院从2018年3月开始在手术室建立品管圈,并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前器械台整理时间以及护理差错、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QCC活动开展前护理人员的术前器械台整理时间长于活动后(P<0.05);研究组患者对总体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及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QCC活动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化护理管理效果满意,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件,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选择2015年1~12月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将手术时间、是否连台手术、是否术前应用抗生素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手术时间、是否连台手术、是否术前应用抗生素、不同切口类型患者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是普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管理是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0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研究组390例(给予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消毒合格率、护理质量、手术切口感染及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室恒温箱、医护人员手部、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消毒隔离、环境管理、护理安全性、护理人员培训及护理文件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显著减少了本院手术室感染,消毒合格率显著提高,进而优化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院住院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中医院住院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干预对策。结果该中医院在2013年度共实施手术治疗患者680例,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35例,感染率5.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手术性质等因素和伴随基础疫病都是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性质、手术地点和伴随基础病等是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医院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基础护理是主要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预防门诊手术室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门诊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手术室管理;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门诊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率、感染发生率,以及空气菌落、医务人员手菌落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空气菌落总数、医务人员手菌落数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门诊手术室中实施PDCA管理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