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臂植入式输液港和上臂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符合条件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组和上臂PICC组,两组均按照标准的导管置入操作流程及维护流程进行维护,比较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上臂PICC的留置时间及维护时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结果:上臂植入式输液港组留置时间长于上臂PICC组(P0.05),维护时间短于上臂PICC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高于上臂PICC组(P0.05)。结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比上臂PICC有更多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的357例病人纳入研究组,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155例,PICC组202例,比较两组病人不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上臂式输液港组与PICC组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3/155)与9.90%(20/20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与0.99%(0.072/千导管日),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为0.65%(1/155)与3.47%(7/20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ICC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PICC输液,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可随时建立静脉通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根据采用的不同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分为VPA组203例和PICC组168例,比较两组导管置入与维护情况、使用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化疗疗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均较高,VPA组按时维护情况高于PICC组(P0.05);在使用过程中VP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PICC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随化疗疗程的增加而增加(P0.05);PICC组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并发症发生机率增加(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其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ICC组且随化疗疗程增加及置管时间延长,其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PICC组,因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化疗理想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8月行输液港植入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上臂静脉植入组(n=155)和中央静脉植入组(n=159)。比较2组穿刺置管成功率、近远期的并发症及舒适度。 结果 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618),上臂静脉植入组的导管异位、输液不畅、导管脱落、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中央静脉植入组;患者舒适度高于中央静脉植入组(Z=-3.688,P<0.001)。 结论 超声引导下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安全性及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上臂静脉输液港与经颈内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3月将在病房植入输液港行化疗的135例患者按输液港植入的部位分为经颈内静脉输液港组与经上臂静脉输液港组。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植入输液港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持续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植入输液港后1 d、2周、1个月、2个月。分析两组置港等待时长、各随访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整体舒适度评分及随访期间的血栓、导管断裂、感染、抽回血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上臂静脉输液港无需进入手术室,患者置港等待时间短。置港后1 d,经上臂静脉输液港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经颈内静脉输液港组(P=0.002);置港后1 d、2周、1个月、2个月,经上臂静脉输液港组的整体舒适度均显著优于经颈内静脉输液港组(P0.05)。置港后2个月内,经上臂静脉输液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经颈内静脉输液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上臂静脉输液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经颈内静脉输液港患者低,整体舒适度更高,有可能降低置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肿瘤患者82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化疗,观察组患者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进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感染、局部红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感染、局部红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VAP是肿瘤化疗的理想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5例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过程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策略。认为建立完善的维护流程,提高输液港的维护技能,才能减少输液港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有效实施,减轻患者反复穿刺血管所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Access Port,VAP)与PICC导管对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和进行有效治疗提供可靠的化疗静脉通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复诊及电话随访方式进行调查。将20例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进行化疗的患者列为观察组,2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化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广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为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比较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置港及维护时间与舒适度。结果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节省置港及维护时间,患者舒适度提高。结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能提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于接受,进一步提升专科护士技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植入式输液港(IVPA)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化疗患者120例,按置管方式分为IVPA组和PICC组,各60例。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时间、患者带管的舒适度、并发症和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IVPA和PICC均是乳腺癌化疗患者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IVPA在导管维护、并发症、生活质量方面相对优于PICC,而PICC为护士操作,其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等,因此IVPA和PICC均能成为乳腺癌患者的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分为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PICC置管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管路维护操作时间、置管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置管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管路维护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ICC置管相比,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成功率高,维护操作时间短,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可作为理想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STVDN)、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植入式输液港(PORT)3种不同的输液工具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1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其中静脉植入式输液港(PORT)组48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6例,采用外周留置针(STVDN)组46例,比较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5%,PORT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9%,STVDN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8.5%,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VDN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6.5%,PICC组及PORT组为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2.2%,PORT组为0,STVDN组为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堵管发生率为6.5%,PORT组为2.1%,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血栓发生率为8.7%,PORT组为2.1%,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局部感染发生率为4.3%,PORT组为2.1%,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2.2%,PORT组为0,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ICC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ORT组(P0.05)。结论三种不同输液工具的选择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应用各有利弊,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药物外渗发生率,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导管并发症方面,PORT并发症较PICC少,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PORT作为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的输液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行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化疗的肿瘤患者65例,应用IVAP输液的32例患者作为甲组,应用PICC输液的33例患者作为乙组,评估两组置管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指标。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置管维护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甲组KPS评分、ZPS评分均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ICC置管,IVAP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安全性更好,且更有利于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乳腺癌患者合适的中心静脉输液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409例,将植入VPA的191例设为VPA组,植入PICC的218例设为PICC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PA组患者置管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ICC组患者(P0.05)。结论VPA具有安全、舒适的优点,是乳腺癌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的80例恶性肿瘤病人为观察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50例恶性肿瘤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及6个月时的导管留置率、导管维护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舒适度、病人生活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置管舒适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价3个月时病人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导管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3个月、6个月时的导管留置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个月时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和生活能力,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效果优于PICC。  相似文献   

17.
化疗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化疗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为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化疗的1509例PICC置管患者和1461例VPA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管路维护的操作时间、置管期间并发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PICC维护的操作时间比VPA长,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VPA高,患者舒适度比VPA低。结论:VPA适合在化疗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干预的肿瘤化疗患者当中,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40%)少于对照组(24.3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97.30%)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来讲,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可缩短管路维护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乳腺癌化疗中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的效果比较.方法 将223例使用PICC的患者作为PICC组,将83例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access,VPA)的患者作为VPA组,分别统计2组中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炎、局部感染、导管移位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ICC组中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VPA组.结论 对于浸润性乳腺癌化疗患者,VPA较PICC有更低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