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俯卧位通气在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于我院选取64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早期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仰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在氧分压(Pa O_2)、吸入氧浓度(Fi O_2)、氧指数(OI)、收缩压(SAP)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俯卧位通气在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祁世曼 《护理研究》2013,27(2):151-152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心脏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心脏术后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病人给予俯卧位通气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病人顽固性低氧血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顺利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结论]俯卧位通气及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病人顽固性低氧血症症状,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俯卧位通气在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入院诊治的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行早期俯卧位通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参数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不同时间节点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氧合指数、呼吸指数、静态肺顺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则在不同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0.5,2 h与转为仰卧位1 h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与静态肺顺应性均较俯卧位前升高,而呼吸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血氧分压在改为仰卧位1 h后较之俯卧位通气0.5,2 h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在不同时间不尽相同,且俯卧位0.5 h后较之俯卧位前显著升高(P0.05);心率与中心静脉压在各个时段的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对于心脏外科手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33例出现低氧血症的患儿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3例低氧血症患儿经俯卧位通气治疗1~3d后,血氧饱和度(SpO2)均得到明显改善,除1例心肺功能差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成功脱机,顺利转出ICU。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肺部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使痰液能及时有效地排出,改善肺通气氧合功能,从而改善了患儿的低氧血症症状,促进了压疮的痊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治疗费用,提高了术后存活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俯卧位通气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进一步探讨该类患者术后有效机械通气体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HA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俯卧位通气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4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氧合指数比较,当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12 h[MD=57.31,95%CI(35.84,78.77),P<0.001]、开始时间为术后6 h[MD=71.98, 95%CI(64.34,79.61),P<0.001]及采用间断俯卧位通气[MD=37.97,95%CI(18.36,57.58),P=0.001]时,俯卧位通气氧合指数高于仰卧位通气;氧分压比较,当俯卧位通气吸氧浓度>仰卧位通气吸氧浓度时,患者俯卧位通气氧分压高于仰卧位通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5.70,95%CI(0.46,10.94),P=0.03];临床结局比较,俯卧位通气的机械通气时间[MD=-56.47,95%CI(-72.62,-40.33),P<0.001]、ICU入住时间[MD=-60.82,95%CI(-76.82,-44.81),P<0.001]及住院时间[MD=-44.36,95%CI(-63.10,-25.62),P<0.001]均低于仰卧位通气。结论 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而对改善患者氧分压无明显作用。该研究各评价指标存在异质性,且纳入的研究及样本量较少,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及开始时间不统一,尽管对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了亚组分析,但仍然无法明确俯卧位通气的最佳持续时间和开始时间。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评价俯卧位通气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逐步肺复张技术在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78例肥胖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分为对照组,采取逐步肺复张技术治疗的38例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肺复张前和肺复张后1 h的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肺复张后1 h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复张后1 h的RR显著低于试验组,SBP、DBP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肺复张后1 h的PaO2、PaO2/FiO2、Cdyn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复张后1 h的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步肺复张技术可显著改善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提高其肺通气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在心脏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总结5例肥胖患者在心脏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行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情况,重点分析其护理要点与措施。结果 5例患者低氧血症皆改善,成功拔出气管插管,从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肥胖作为俯卧位通气治疗的相对禁忌证,密切做好生命体征观察和镇痛镇静处理,针对性做好肥胖患者的体位管理、皮肤护理、呼吸系统护理等,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氧合,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徐佳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49-50,4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85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85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与吸烟、术前肺部感染、围术期营养状况不佳、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太长、术前心功能较差及术中大量输血有关。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后易发生低氧血症,应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或避免患者发生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0.
总结2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心包填塞患者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护理。气管插管期间按需吸痰,尽早拔管,拔管后痰液排出不畅者辅助超声雾化吸入及拍背体疗,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同时注意感染的预防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1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心脏外科比较凶险的急症,此病多发病急,死亡率高.手术大多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并发症相对较多.低氧血症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特别是深低温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心脏外科比较凶险的急症,此病多发病急,死亡率高。手术大多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并发症相对较多。低氧血症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特别是深低温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研究和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康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跨肺压指导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选择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4年1月—2015年8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个体化治疗组(n=19),肺复张后通过食道压监测结果调整PEEP;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n=9),肺复张后按照ARDSnet建议调整PEEP。比较2组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参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第72 h,个体化治疗组的PEEP、吸气末跨肺压均较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高(P0.05);第72 h,个体化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O2)、氧合指数高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2组患者的心率和心排量无明显差异(P0.05)。个体化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比传统机械通气组时间短(P0.05),2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复张后应用跨肺压指导PEEP的机械通气策略可改善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且不会引起循环波动。  相似文献   

15.
总结25例患者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护理。通过俯卧位机械通气前充分的物品准备、患者准备、医护人员准备以及俯卧位实施期间护理人员的严密监护,从而保证了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安全实施。25例患者俯卧位期间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多学科协作背景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管理策略。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质量评价、临床调研与专家小组讨论等方法,结合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理论,初拟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管理策略。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管理策略体系。结果 建立由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及45项三级指标构成的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及管理策略体系。结论 本研究明确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预防及管理的核心与关键,为后期实现同质化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的急症,进展快,病死率高。主动脉夹层有多种分型方法,其中Stanford分类法将主动脉夹层分为A型和B型,外科治疗是A型的主要治疗方法,60%~70%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国外研究显示,Stanford A型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1%[2]。国内各大医院研究显示,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0%~50%[3-4]。严重低氧与低心排会互为因果,低心排使肺循环静水压升高,肺泡渗出增多,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氧的弥散障碍;而低氧又造成氧供减少、心率增快、心肌耗氧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需要健康的生活,追求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健康生活的最高境界,对患者来讲,舒适护理则是力求达到这一境界的有效护理模式。无论患者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都应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恐惧等不适。因此,应积极开展临床舒适护理的研究,减轻患者的不适[1]。近年来,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广泛应用于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救治中,已证实能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2-4]。但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时,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承受着诸多不适,不仅包括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2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CO_2水平较对照组低,OI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MAP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提高氧合指数,改善患者呼吸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3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及其相关护理措施。结果: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后,2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顺利转出ICU。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加之强有力的护理措施,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