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MicroScan4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结果 30株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3.3%和3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达80.0%以上。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6株(86.7%),OXA-23样阳性20株(66.7%),OXA-51样阳性18株(60.0%),AMPC酶阳性18株(60.0%),TEM阳性5株(16.6%),SHV阳性4株(13.3%),PER阳性3株(10%),14株(46.6%)同时携带2种以上基因,未检出IMP、VIM、CTX-M-9,DHA、OXA-24、OXA-58。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而且同时携带3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比率高。  相似文献   

2.
胡元生  温和 《安徽医药》2007,11(12):1062-1064
金属β-内酰胺酶是β-内酰胺酶中的B亚群,带有该酶的细菌表现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该基因可通过染色体和转移基因在不同种细菌间传递,造成广泛耐药。本篇综述从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类、分子结构、抑制剂,检测方法,流行病学特点和MBL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处理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尤其是NDM-1型金属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给人类健康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虽然使用抑制剂阻止酶的水解作用是临床上应对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的重要手段,并已成功上市了奥格门汀等药物,但临床所用抑制剂仅对丝氨酸β-内酰胺酶有效,对MBLs尤其是NDM-1没有效果。本综述概述了近年来NDM-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BLs抑制剂筛选新方法,以期为研究者们提供新的思路,更有效地设计或筛选出活性较好的MBLs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2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后,再进行改良三维实验对多重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在体外药敏实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4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环丙沙星(60.6%)、加替沙星(58.1%)、阿米卡星(43.6%)、左氧氟沙星(53.4%);其次是亚胺培南(56.4%)、头孢他啶(49.2%)、头孢哌酮/舒巴坦(40.7%)。三维实验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8株(25.0%),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菌7株(21.8%),同时产ESBLs+AmpC酶菌4株(12.5%)。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检测产金属酶菌5株(15.6%)。结论产ESBLs、高产AmpCβ2内酰胺酶和(或)碳青酶烯酶是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菌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236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后,再进行改良三维实验对多重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 在体外药敏实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4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环丙沙星(60.6%)、加替沙星(58.1%)、阿米卡星(43.6%)、左氧氟沙星(53.4%);其次是亚胺培南(56.4%)、头孢他啶(49.2%)、头孢哌酮/舒巴坦(40.7%).三维实验结果显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8株(25.0%),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菌7株(21.8%),同时产ESBLs+AmpC酶菌4株(12.5%).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检测产金属酶菌5株(15.6%).结论 产ESBLs、高产AmpCβ2内酰胺酶和(或)碳青酶烯酶是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菌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6.
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金属β-内酰胺酶的起源,分类,分子结构特点。酶动力学特性,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重点阐明通过质粒或整合子介导的可在细菌间移动传播耐药性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生素的乱用与滥用,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机制也不断发展,其中金属-β-内酰胺酶(MBLs)介导的严重甚至多药耐药性,使得传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已无法应对这些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给人类的健康安全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了解金属酶耐药基因的检出和传播状况,深入研究金属酶耐药机制,对于及时诊断、合理用药以及预防新的耐药菌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现状及其结构与机制的研究概况,并分析了NDM-1突变体的发生趋势,提示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安全的防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完善的综合监测系统是我们预防或应对"超级细菌"爆发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8.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宋有良  吴同生 《安徽医药》2007,11(3):251-253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倍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梁智明  梁碧怡 《中国药房》2011,(22):2098-2101
目的:调查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病例进行会诊的效果,探讨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的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79例经临床药师会诊的多重耐药、泛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分析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治疗方案、治疗结果及药学监护相关情况。结果:临床药师提供的用药方案接受率为91.1%,其中临床有效率为93.94%,细菌清除率为67.42%,没有出现菌群失调;泛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多重耐药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阴沟肠杆菌为主,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高度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有较好效果;4例泛耐药菌感染病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美唑+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磷霉素,取得了治愈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感染病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应充分重视临床药师工作,发挥其重要作用;需高度重视泛耐药菌、多重耐药菌的耐药问题,可采用选择敏感率高的药物、联合用药、口服肠道活菌制剂等策略进行治疗,同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分级使用等管理措施,控制耐药细菌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聊城地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从聊城地区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15所医院中抽取样本5689例,其中,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共112份,回顾性研究分析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用改良Hodge试验、ETP-EDTA协同试验、m...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肝胆管结石伴慢性胆管炎患者术后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复杂腹腔感染的病例。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病情,通过解读药敏报告、监测血药浓度及处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等措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方案并提供全程的药学监护,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细菌多重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细菌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已严重影响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重点介绍近年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外排泵有关的多重耐药机制,包括外排泵的五大家族及其特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干酪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棒杆菌,酿脓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伯克霍尔氏菌,变形菌,阴沟肠杆菌,淋病耐瑟氏球菌,克雷伯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及真菌(白假丝酵母,酿酒酵母)的药物外排的分子机制(包括上述细菌存在的外排泵种类,各种外排泵外排的底物谱,外排泵的结构特点,部分细菌外排泵的动力,与外排泵表达水平有关的调控基础。部分外排泵的抑制剂等)及抑制药物外排引起的多种耐药可能采取的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用Nitrocefin法检测到多重耐药大肠杆菌HX88108及其4株质粒转化菌内均含有β-内酰胺酶;酶稳定性实验显示大肠杆茵HX88108的4个质粒所编码的β-内酰胺酶对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享及对头孢哌酮的水解扫描光谱各不相同;PAGE实验表明大肠杆菌HX88108内含有几条β-内酰胺酶条带,4个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条带在凝胶上的位置互不相同,但都与大肠杆菌HX88108的1条β-内酰胺酶条带的位置相同。以上结果提示:大肠杆菌HX88108内的4个质粒编码4种不同的β-内酰胺酶,从而介导大肠杆菌HX88108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药饮片对多重抗生素耐药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根据《微生物学试验指导》中的稀释法,对8种常用中药饮片的水煎液在大肠杆菌多重抗生素耐药菌种与敏感菌种中的抑菌效果予以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敏感菌种与标准的敏感菌种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临床分离的耐药菌与敏感菌在后续的中药试验中都可适用;大部分中药对敏感菌与耐药菌的抑菌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其中,仅有决明子、甘草以及连翘表现出显著的抑菌差异,且耐药菌比敏感菌对重要的敏感度更强。结论仅有部分中药对敏感菌与耐药菌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且耐药菌比敏感菌对中药的敏感度更高,说明中药对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控制耐药菌感染是抗生素临床药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灭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从分子药理水平研究细菌耐药机制和抗生素作用机制,寻找有效新抗生素和评价新抗生素耐酶能力,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理论依据,欧美等国家正在深入开展有关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研究工作,这是国际上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出现了多重耐药性,成为医学药学研究者的一大难题。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及其耐药机制,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5 618例临床感染标本分离株培养鉴定后,监测常见分离菌的多重耐药菌株(MDRO).结果 1 087株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925株为主,革兰阳性菌162株.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前5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中分离率前5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5.53%、37.14%;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78.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84.60%.13株屎肠球菌中发现3株万古霉素耐药株(VRE).结论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MDRO的增多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应改进治疗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MDRO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种类及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法或ATB细菌鉴定分析仪,依据CLSI2010年标准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到7681株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5670株占74.0%,革兰阳性菌株1046株占13.7%,真菌940株(12.3%)。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968株,前5位多重耐药菌依次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516株(53.3%)、非产酶大肠埃希菌169株(17.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12株(11.6%),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CNS)94株(9.7%),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6(7.9%),主要是分布在外科、儿科、ICU和内科。在标本分布中,居于前3位的标本是以儿科、ICU、内科痰液为主,共检出353株(36.5%),其次是外科腹腔脓液为主,共249株(25.7%)。结论我院引起医院感染部位多发生在脓液和下呼吸道,以产ESBLs的细菌为主,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外科、儿科和ICU等科室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临床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及增强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意识。方法按临床微生物学检测常规操作,进行临床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及体外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测定,分析2011年1~6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占临床细菌感染的很大比例,且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多有不同程度耐药,同时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防控难度。结论多学科多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MDR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