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76例患儿用常规方法检查辅以彩超检查,诊断分类后分别给予保守及手术治疗。治疗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练。结果优56例,良18例,尚可2例。结论综合诊断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提供了必要的治疗依据。同时综合治疗辅以积极的功能锻练适于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SWE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疑似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02例,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并应用SWE技术收集患侧和健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模量数据。而后对确诊的患儿追踪随访其治疗过程,非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法按摩、超声短波理疗。随访至治疗3月后复查超声,再次收集患儿胸锁乳突肌弹性模量数据。结果:102例患儿中,确诊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76例,SWE技术诊断肌性斜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诊断阈值182 kPa,敏感度84.2%、特异度73.1%、阳性预测值90.1%、阴性预测值61.2%,约登指数0.573。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与健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模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非手术保守治疗后复查,患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模量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定量诊断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孔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97-8497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检查资料进行超声图像分析。结果病变位于左侧22例,位于右侧14例,患者胸锁乳突肌均较健侧短,挛缩长度0.9~1.6(平均1.3)cm。结论超声在小儿先天性斜颈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儿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临床诊断为肌性斜颈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结果:78例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48例患儿探及胸锁乳突肌肿块.30例患儿未探及肿块而胸锁乳突肌呈弥漫性肿大。经超声随访发现3例回声持续性增强患儿预后较差。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率为91%(71/78)且血流信号均为少血供型。结论:小儿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62例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本组6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根据声像图特征,6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分为两种类型:肿块型32例(32/62,51.61%),弥漫型30例(30/62,48.39%).18例(18/62,29.03%)先天性肌性斜颈内显示低速高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73~0.88.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大年龄先天性肌世斜颈往往由于继发畸形较重而治疗效果不佳,探讨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措施,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来收治的获得随访的96例7—21岁的先天性肌性斜须。采用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及锁骨头部分切除术91例、胸锁乳突肌延长术5例。术后行颈托牵引、手法矫正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3年,96例中优51例,良35例,可l0例,优良率89.6%。结论: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经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相当的矫形效果。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该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创伤小。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受到限制,仅对部分病例行效,颈托牵引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是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术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上斜肌不全麻痹误诊为先天性肌性斜颈一例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17500]潘福军,胡德富病例男,6岁。2岁时家长发现其头向左歪斜,4岁时就诊于某市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住院行胸锁乳突肌手术治疗,术后斜颈无改善,来眼科就诊。检查:视力右1.5...  相似文献   

8.
小儿先天性斜颈又称小儿肌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我科采用综合康复手段予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小儿先天性斜颈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半个月~3岁,胎位不正6例,剖腹产5例,胎头吸引8例,侧切加产钳3例,顺产6例,左侧斜颈16例,右侧斜颈12例,患儿颈部一侧有椭圆形或条索状肿块,头部向患侧倾斜者:25例,颜面部大小不对称,颈部肿块挛缩状态,硬度较高,头部歪斜较重者3例。方法:(1)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用重庆产ZH-11型单头落地式治疗机,辐射板直径78mm,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显像胸锁乳突肌对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作用。方法将辅于彩超检查与仅用手触摸检查而治疗方法相贩病人,随机抽样各30例,分为两组,用统一标准,确定疗效。结果治愈和接近治愈例数A组为18例,B组为26例。治愈率B组高于A组。结论彩超具有优良的识别软组织结构差异的能力,为内、外科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提供了非常必要的依据。同时检查方便、价格低廉、无痛苦,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斜颈是指枕部倾向患侧,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的小儿先天性姿势畸形。一般分为两种:骨性斜颈和肌性斜颈。临床以肌性斜颈多见,其病因一般是由于胎儿头部所处位置不佳或围产期过程损伤,造成胸锁乳突肌血运受阻,挛缩变性而成本病。1对象与方法2例均为女婴,1例出生15d,另1例出生24d,均被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均在患儿左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触及椭圆形包块,质硬。方法:(1)热敷:用左手将在温水浸过的毛巾挤干,敷于胸锁乳突肌上,待毛巾凉后,重复上述动作。此过程持续5min。(2)按摩与指压:热敷后将少许爽身粉洒…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4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和手术前优质的护理,精心做好矫正体位、颌枕带牵引、支具使用等专科护理,加强术后康复训练,认为正确、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患儿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局部注射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3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总结1997年10月~1999年12月门诊激素局部注射辅以按摩,患侧被动牵伸治疗的38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年龄在2~6个月间。结果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3个月。375例经1~4次注射后,包块消失,肌肉变软,头颈偏斜明显好转。5例经3次注射后,胸锁乳突肌明显挛缩。结论激素局部注射辅以手法矫正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近期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在中医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超对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进行检查,并对经中医综合治疗的婴幼儿胸锁乳突肌及肿块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102例患儿,根据临床分型不同,其超声表现及治疗疗程不相同。其中肌肉型26例,疗程在1个疗程左右;混合型63例,疗程2~3个,纤维型13例,疗程在4个疗程以上,甚至无效。结论彩超对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率高,能够测量病变胸锁乳突肌的厚度及肿块的大小,同时能够观察病变胸锁乳突肌在中医综合治疗中的变化,是先天性肌性斜颈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治疗,研究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旋转活动度、侧屈活动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旋转和侧屈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矫形支具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住院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7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出院后给予指导行手法板正治疗,观察组患儿出院后佩戴胸颈联合支具。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松解术后应用矫形支具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梅香  刘宏 《当代护士》2002,(12):28-29
目的:通过早期治疗,帮助患儿恢复颈部功能,免除手术治疗。方法:对63例先天性肌性斜颈采用系统的联合康复方法,即局部热敷、按摩、牵伸运动,磁疗等治疗后没对患儿颈部局部体征及头颈部活动功能进行观察评估,结果: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结论:我们认为联合康复法是治疗早期先天性斜颈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往往由于继发畸形较重而治疗效果不佳,探讨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措施,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来收治的获得随访的96例7~21岁的先天性肌性斜颈。采用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及锁骨头部分切除术91例、胸锁乳突肌延长术5例。术后行颈托牵引、手法矫正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3年,96例中优51例,良35例,可10例,优良率89.6%。结论: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经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相当的矫形效果。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该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创伤小。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受到限制,仅对部分病例有效。颈托牵引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是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术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理疗的健康教育质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骨科门诊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3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长,由专业人员应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庭理疗健康教育路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和患儿的疗效.结果 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儿家长对先天性肌性斜颈家庭理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态度(P<0.05),全部患儿遵医嘱进行家庭理疗(P<0.01);治疗后30例患儿痊愈29例,好转1例.结论 专业人员应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庭理疗进行健康教育,贯穿治疗始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小儿肌性斜颈为新生儿常见先天性疾病,由于患儿的胸锁乳突肌先天性挛缩变短,出现斜颈畸形,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成长及外观。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治疗难度加大,因此早期治疗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提高该病治愈率的关键~([1])。本研究对1岁以下患儿均采用手法复位,为提高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探究更有利于预后发展的护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8例肌性斜颈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婴儿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早期综合干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儿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6个月以内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包括推拿、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蜡疗、颈部体操及姿势矫正疗法.对照组仅用单一推拿手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脱落病例42例,实际进入统计的病例有78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治疗组40例中优28例,良9例,一般3例,差1例.优良率92.5%,对照组中优19例,良10例,一般7例,差4例,优良率71.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方法是治疗婴儿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优于单一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