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苦味下珠胶囊(KWYZ)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乙肝宁为对照药,观察KWYZ的保肝作用.结果:KWYZ能改善肝能的损害程度,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复方苦味叶下珠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苦味下珠胶囊(KWYZ)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乙肝宁为对照药,观察KWYZ的保肝作用。结果:KWYZ能改善肝能的损害程度,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复方苦味叶下珠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下珠复方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和方法1 1 受试药物 叶下珠复方由本所制剂研究室提供 ,采用两种提取方法 ,叶下珠水提复方、叶下珠醇提复方 ,均为红色浸膏或粉剂 ,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阿昔洛韦 (ACV)购自湖北医药工业研究所。1 2 动物  1d龄广州麻鸭 ,购自广州辛村孵化场 ,体重 40~ 5 0g/只 ,雄性 ,每组 5~ 8只。1 3 病毒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DNA强阳性血清 ,采自上海麻鸭 ,-70℃保存。DHBV质粒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陈鸿删教授惠赠 ,NC膜 :购自Amersham公司。缺口翻译药盒 ,购自promega公司。α 32 p -d…  相似文献   

4.
山芝麻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山芝麻水提物(helicteres angustifolia)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的作用。方法:将DHBV-DNA阳性麻鸭随机分为山芝麻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拉米夫定50 mg.kg-1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前、用药第7,14天及停药第7天,取静脉血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含量。治疗后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拉米夫定组用药后血清DHBV-DNA水平迅速降低,停药后立即反跳;山芝麻高、中剂量组用药7,14 d血清中的DHBV-DNA显著降低(P<0.05或P<0.01),停药后仍表现有持续的抑制作用;在给药及停药过程中山芝麻低剂量组血清DHBV-DNA变化不明显。镜下观察显示山芝麻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鸭肝脏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山芝麻在鸭体内有一定的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作用,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复方苦味叶下珠片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1989年8月~1992年2月采用上海黄山制药厂提供的复方苦味叶下珠片,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获得较好疗效、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复方叶下珠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滴丸中叶下珠和半边莲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HPLC)测定滴丸中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的含量;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定性鉴别分离度好,易于鉴别。含量测定中,没食子酸浓度在15.04~ 120.32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25 %,RSD为0.95 %(n=6);绿原酸在浓度10.12~202.4 μg·mL-1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89 %,RSD为0.7 %(n=6)。3批次复方叶下珠滴丸试样经6个月加速试验和12个月长期试验考察,各项 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制剂在常温下保存稳定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叶下珠防治原发性肝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药复方叶下珠的组成进行药理及机制分析 ,探讨其在防治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肝舒胶囊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体内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肝舒胶囊在鸭体内抗鸭 DHBV作用。方法 :利用 DH BV感染雏鸭后 ,予肝舒胶囊 10 g/kg,每日 2次口服 ,连用 10天 ,观察其血清 DHBV-DNA的被抑制程度。结果 :经两批试验证明 ,在给药第 5天时 ,对鸭血清 DHBV-DNA有一定抑制作用 ,第 10天能降低 DHBV感染鸭血清 DH BV -DNA水平 ( P<0 .0 5 )。结论 :肝舒胶囊具有较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能抑制鸭乙肝病毒 DNA的复制 ,降低血清 DHBV -DNA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苦味叶下珠总多酚-壳聚糖复合物(简称复合物)、苦味叶下珠总多酚(简称总多酚)对鸭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用斑点杂交法筛选出先天感染鸭后给药治疗。在给药前1天(D0)、第5天(D5)、第10天(D10)和停药后第3天分别采集血清样本,提取DHBVDNA,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法检测DHBV载量。结果:复合物大剂量组在给药第5、10天时鸭血清中的病毒载量均有下降,给药第10天时有显著意义,停药后第3天病毒载量又有回升;总多酚组在停药第3天时病毒载量与给药前比较有显著意义,但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复合物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中有明显的抑制DHBV作用;总多酚也可能有体内抑制DHBV作用,但尚需进一步重复实验。  相似文献   

10.
苦味叶下珠,叶下珠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抗病毒、保肝、镇痛、降压、抗肿瘤等方面对苦味叶下珠、叶下珠的药理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苦味叶下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苦味叶下珠的抗肝炎病毒、抗肝细胞损伤及预防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桂林产苦味叶下珠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捷 《中医药研究》1997,13(1):40-4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叶下珠复方胶囊联合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叶下珠复方胶囊每次 4粒 ,每天 3次 ;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 2 m g肌肉注射 ,每周 2次。对照组单用叶下珠复方胶囊每次 4粒 ,每天 3次。均治疗 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 HBe Ag、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 5 5 .5 %、5 6 .2 % ,对照组分别为 4 4 .0 %、4 3.4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叶下珠复方胶囊联合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可提高疗效 ,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清热解毒类中药为主组成中药复方Ⅰ号、Ⅱ号,对麻鸭乙肝病毒感染模型进行了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实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给Ⅰ号方和Ⅱ号方两个月后,给药Ⅰ组 DHBV 转阴率为29.54%,给药Ⅱ组 DHBV 转阴率为34.04%,与不给中药的对照组的转阴率7.89%相比较,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和 P<0.01)。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复方具有抗 DHBV 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苦味叶下珠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近年来,关于其抗病毒作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该药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通过对该药进行原植物分离鉴定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并将其与具有提高免疫作用的物质结合,共同发挥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病毒感染提供有效药物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6.
经研究证明:培育优良种苗,是苦味叶下珠在栽培中获得高产优质产品的重要环节。育苗必须做好选株留种,适时采收,种子处理,加强育苗期间管理等关键性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刘秀英  姜计划 《中成药》1996,18(1):9-10
介绍了新型剂复方叶下珠浓缩袋泡剂的组成和制备方法,讨论了其质量标准及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常青  方宏勋 《新中医》1998,30(6):45-45,62
采用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并与干扰素α1b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下叶珠复方组HBeAg,HBV-DNA阴转率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肝功能ALT,A/G、SB的复常率均优于干扰素组(P〈0.05),提示叶下珠复方治疗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改善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苦味叶下珠不同制剂对鸭体内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林  梁睿敏  刘斌 《中草药》2006,37(6):910-912
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rus Schum.etThonn.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味苦、性凉,具有清肝明目、收敛利水和解毒的功效[1]。1982年印度学者Thyagajan等首次报道苦味叶下珠体外对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灭活作用[2],引起国内外研究的热潮,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乙肝药物。苦味叶下珠含有大量化合物,主要包括酚类、三萜类及生物碱类物质[3],初步研究表明鞣质为主要活性成分,但是目前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关苦味叶下珠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日渐增多,但是结论不一,药材的产地和制剂都对活性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国内还没有对此进行系…  相似文献   

20.
苦味叶下珠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戟科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rus的全草,为云南省傣族民间常用治黄疸、肝炎、痢疾等的草药.近年来研究发现有明显的抗肝病毒作用.2000年药用植物所云南分所开始试种.前文曾报道了苦味叶下珠种子发芽试验[1],本文介绍本种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