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未行药物辅助治疗,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及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行彻底的异位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并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WE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痛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术后病理检查,22例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吻合,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切除为AWE惟一有效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避免蜕膜组织和子宫内膜间质成分散落术区,保护腹壁切口,避免子宫内膜种植是预防AWE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例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均有典型周期性腹痛、肿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结果。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发生原因属医源性种植,重在预防;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只要病灶彻底清除,术后不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6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术前均有临床症状并明确诊断,患者均行腹壁病灶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腹部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术前诊断相符.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达Ⅱ/甲愈合,均痊愈出院.结论:B型超声于发病部位多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为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辅助检查,确诊率高.而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保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7月以来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剖宫产术后,腹壁手术切口瘢痕形成处可见局限性结节形成,结节呈周期性疼痛,病理切片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其临床病史及其临床症状,可以准确判断,在剖宫产时,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技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所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患者18例,其中16例采用腹壁横切口,2例采用腹壁纵切口,分析比较各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化脓及脂肪液化.结论:该手术方式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宝兴县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16例剖腹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例均于术前正切诊断,全部采取手术治疗并治愈,随访6月-3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剖宫产术中直接种植有关,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可初步诊断,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正确操作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盆腔手术引起的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多见于剖宫产术后,其次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需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5日间我院收治的20例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28岁,均有剖宫产史,无子宫内膜异住症史,剖宫产术后1年~8年在手术切口周围发现包块,直径30~80mm,平均42.5mm。临床表现为腹壁包块周期性疼痛(18例),非周期性疼痛(2例)。20例手术前后诊断符合。20例全部接受了病灶的广泛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剖宫产切口周围,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住症病史、剖宫产孕周无关。手术广返切除病灶最佳的治疗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对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肿块,无包膜,边界不规则,部分呈无回声。彩色多普勒:包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不丰富,或呈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割宫产率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根本因素。规范剖宫产手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特征,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避免切口种植发生,是预防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32岁,全部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其中1次剖宫产19例,2次剖宫产8例,于剖宫产术后6~32个月出现症状后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在肿块边缘2~3cm实施手术将肿块彻底切除.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所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15例病史、临床表现、腹壁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吻合。术后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腹壁检查正确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2003年12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肿块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11例异位病灶累及腹膜,23例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术后病理报告均有子宫内膜腺体,有吞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口愈合良好,7 d后拆线出院,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随访2 a未见复发。结论本资料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表明剖宫产手术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步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的治疗过程。结果:11例患者均行肿块切除术,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手术完整切除肿块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减少剖宫产率、术中注意保护腹壁切口可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以便预防。方法:对6例疑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不予药物治疗,随访3~75个月,末见复发。全部术后病理显示增生结缔组织中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结论:剖宫产术不规范,可导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从源头降低发病率、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回顾总结分析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的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史,就诊年龄,发病时间、症状、治疗方法、术后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1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有剖宫产手术史,年龄23岁至36岁.1例子宫全切手术史,48岁,病人行宫切时尚处于月经期.1例巧克力囊肿手术史,术中囊壁有破裂.年龄35岁.全部手术治愈.截止2011年3月15日,尚无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于剖宫产术后,也可见于其它妇科手术后,表现为肿块及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好发于腹壁各层,以皮下脂肪层最多.手术局部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短,患者恢复快,代价低,出院后并发症少.但术前准备要充分,做好开腹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病因、预防措施、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5例,回顾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就医患者经药物和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切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且经1年的随访,均无复发现象。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于剖宫产过程操作不当,防护措施缺乏以及切口处理不良等造成的,为了降低其发生率,剖宫产时应细心谨慎。应用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该症,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15例AW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AWE患者均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处或周围出现疼痛性肿块,月经前期及月经期明显,质韧或硬,压痛.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给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6个月,随访1~3a均无复发.结论 AWE好发于剖宫产术后,临床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处或周围出现疼痛性肿块.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药物辅助治疗能有效预防复发,临床医生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从源头降低发病率、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回顾总结分析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的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史,就诊年龄,发病时间、症状、治疗方法、术后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1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有剖宫产手术史,年龄23岁至36岁.1例子宫全切手术史,48岁,病人行宫切时尚处于月经期.1例巧克力囊肿手术史,术中囊壁有破裂.年龄35岁.全部手术治愈.截止2011年3月15日,尚无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于剖宫产术后,也可见于其它妇科手术后,表现为肿块及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好发于腹壁各层,以皮下脂肪层最多.手术局部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短,患者恢复快,代价低,出院后并发症少.但术前准备要充分,做好开腹准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 10年来收治的 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过程中子宫内膜的遗留有关。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医源性的子宫内膜种植 ,防止关键是保护好盆腔和腹壁切口 ,防止子宫内膜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