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铀和铅含量普遍较低、且成岩组构直径小,很难取得足够的粉末样品,常规的溶液法铀铅同位素定年在古老海相碳酸盐岩中难以推广应用。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和昆士兰大学(UQ)地球科学院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两家共同开发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并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储层成岩-孔隙演化研究。通过充填孔洞、孔隙和裂缝中不同期次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测年,指出寒武系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的埋藏成岩过程是孔隙和孔洞逐渐被充填的过程。孔洞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加里东期,孔隙的充填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加里东和印支期断裂作为热液运移的通道,为充填孔洞和孔隙的胶结物提供了物源,未被白云石、方解石和硅质胶结物充填的残留孔洞、孔隙和裂缝构成了主要储集空间,建立了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岩-孔隙演化史。这些认识与该地区的构造-埋藏史、盆地热史具有很高的吻合度,结合下古生界烃源生烃史,为古老海相胶结物形成时间确定、成岩-孔隙演化研究和油气运移前有效孔隙评价提供了利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贵州、华北和松辽盆地碳酸盐岩研究成果,对碳酸盐沉积物(岩)的成岩环境和成岩相进行了划分和总结。对各成岩环境的变化特点和识别标志提出了看法和依据。进而阐述了各成岩环境对孔隙演化、次生孔隙成因和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奥陶系是塔河油田最主要的产层,该文系统研究了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和成岩环境,分析了对储集性有重要影响的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热水成岩作用和破裂作用,恢复了碳酸盐岩成岩和孔隙演化史,提出了储层形成的成岩依据.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野外露头、浅井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的分析,对高于庄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产物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成岩作用控制着孔隙的演化过程;孔隙演化经历了早期溶蚀-充填、表生溶蚀-充填和埋藏溶蚀-充填3个阶段;碳酸盐岩的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取决于晚期埋藏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第2期主要成藏期始于三叠纪,略早于第3期充填-胶结作用,与孔隙演化的配适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学提供了预测地下碳酸盐岩中潜在孔隙的方法。边缘台地沉积层内的绝大多数孔隙是在海平面低水位期因地表裸露、受大气溶解作用形成的。孔隙的发育是白云岩化作用的结果,同时保留有原生孔隙。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碳酸盐岩中的孔隙发育同层序地层有着内在的联系:①在灰岩中,边缘台地内形成孔隙的大气溶解作用早于再沉积作用;②孔隙发育发生在沉积物再沉积进入到边缘台地环境之后不久的白云岩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渤海湾盆地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储层经历了两次裸露岩溶及古近纪后的深埋藏成岩作用。其中,印支-早燕山期裸露岩溶属溶丘(梁)-洼地型岩溶发育模式,是储集空间形成的重要时期。6期胶结事件的详细解剖表明,喜马拉雅期深埋藏岩溶主要与腐蚀性热流体的作用有关,是形成现今储层孔隙系统的最关键时期。局限的热液岩溶和裸露的背斜轴部之下地表岩溶的混合带,对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孔隙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印支期挤压逆冲形成的背斜轴部,特别是潜山内幕背斜形态与潜山顶面形态相互协调的区域,是储层发育最好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阴极发光、氧碳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混合染色的资料,详细地研究了鄂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认为:填积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是控制鄂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白云石化作用、压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是形成聚集期孔隙(油气运移、聚集时岩石的孔隙)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Z2d)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分析技术,对其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常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硅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起建设性作用的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起破坏性作用的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和硅化作用。讨论了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根据成岩作用的先后顺序以及成岩作用过程中孔隙演化特点,总结了灯影组的成岩序列及孔隙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图像分析、X-射线衍射、地化分析等资料,分析认为苏里格地区东部马五5亚段碳酸盐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海水、大气淡水、埋藏成岩环境;成岩作用复杂多样,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有利.马五5亚段白云岩成因可划分为准同生期白云岩化和埋藏期白云岩化两种.图4表2参14  相似文献   

11.
12.
13.
流体包裹体在碳酸盐岩储层孔隙成因及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硕酸盐岩储层孔隙充填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证实,储层孔隙演化和油气运移、聚集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而孔隙充填 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孔隙形成环境和发育阶段以及油气生成和运聚的直接标志。通过不同产状(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可确定储层孔隙的成因,并恢复储层孔隙演化历史及其与油气生成和运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发育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等七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中期深部深蚀孔洞缝和再埋藏晚期的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储层的聚烃期油气储集空间。油气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三叠纪早期(即再埋藏中期),而油气大量运聚则发生在三叠纪中-晚期和侏罗纪(再埋藏中晚期)。区内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印支-燕山斯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遂宁一蓬溪地区须二段是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由于该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一特低渗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的勘探开发。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温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机质热降解温度等资料,对该区须二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孔隙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砂岩储层经历了中等一强压实、强胶结、弱交代、强溶蚀等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B亚期,且在A亚期末储层已基本致密化: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通过对砂岩储层致密化进程的深入阐述.可为该地区有利储层发育区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绝对时间一直是油气成藏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为例,在油包裹体观察和荧光光谱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分析划分方解石脉体形成期次,对不同期次方解石脉体进行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获得油气充注绝对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方解石脉体中发育黄色和蓝白色荧光两种类型油包裹体。阴极发光和微区微量元素的差异性指示存在两期方解石脉体,其中发育黄色荧光原生油包裹体,两期方解石的年龄分别对应两期黄色荧光原油的充注时间。方解石脉体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第一期黄色荧光原油的充注时间为329.7Ma±1.6 Ma,第二期充注时间为249.3 Ma±2.6 Ma~220.5 Ma±7.3 Ma。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烃类流体包裹体分析可以很好地用于确定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时间,对重建油气成藏动态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叙述了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头屯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作用序列,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及其特征。研究表明,具有经济效益的孔隙保留时期是浅埋藏阶段及深埋次生孔隙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叙述了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头屯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作用序列,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及其特征。研究表明,具有经济效益的孔隙保留时期是浅埋藏阶段及深埋次生孔隙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盆地煤系地层中石英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研究了陕甘宁盆地上古生界及中生界两套煤系地层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孔隙演化的控制因素。应用煤岩、腐殖型气源岩成烃演化成熟度与自生矿物析出的关系,将中成岩期划分三个阶段:早期沉积物机械压实阶段,中期溶蚀胶结阶段和晚期碳酸盐交代阶段。本文对各阶段孔隙演化做了定量研究,并建立了“压实后粒间余孔”这一孔隙演化的过渡性参数,压实后粒间余孔大小,反映着压实程度强弱,控制着孔隙演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碳、氧同位素在碳酸盐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根据碳、氧同位素分馏机理、影响因素和组成特征,对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变质等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碳、氧同位素的组成特征与沉积环境、成岩程度、变质程度、生源物构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惠民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惠民凹陷下第三系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和重结晶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对储层性质影响最大。压实作用的平均减孔率为0.78%/100m,中部和南部较高,北部较低。胶结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埋深大于1500m以后,其减孔率为8-20%。溶蚀作用主要出现在1400-2500m和2700-4000m两个深度段,以长石溶蚀为主,其次是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新增的孔隙度大约为4-14%。砂岩经历了早成岩A、早成岩B和晚成岩A阶段,目前大多处于晚成岩A2期。砂岩储层孔隙可以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