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船舶载重线是保障船舶和人命的生存线,涉及船舶强度和稳性、与船长、船型、舷弧、航区、舱口围板及门槛高度相关联。在水运市场低迷情况下,安全与效益相对对立,不超载会饿死超载则会淹死,人们往往不择手段选择后者.其结果沉船事故频繁。因此强化船舶载重线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3.
徐南 《中国海事》2007,(12):44-45
船舶干舷的核定和船舶载重线的勘划是船舶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不注重正确核定船舶干舷和勘划载重线标志的现象,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5.
载重线是指船舶在某一航区最大载重量(或最大排水量)对应的吃水界线,在数值上以最小干舷表示.载重线是船舶营运的限界线、安全的生命线.所有船都应根据不同的航行区域勘划相应的载重线标志.我国现行内河船舶载重线标志的勘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1999年颁布的《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之《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的.  相似文献   

6.
7.
8.
载重线是保障船舶和人命安全的生命线,主要涉及船舶强度、稳性、舱口、开口、通风筒、空气管、门以及人员保护等内容,在安全检查中所占的缺陷比率较高,特别是老龄船舶、低质量船舶尤为突出,也是造成船舶滞留的主要项目。本文通过对载重线规定中相应条款、定义进行分析理解,并列举出常见缺陷和缺陷处理原则,介绍检查方法,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船舶载重线是保障船舶具备足够强度、稳性和储备浮力,正确反映船舶承载能力,限制船舶超载运输的重要标志。自“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于1968年7月21日生效以来,船舶安全航行的船舶载重线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研究探索和高度重视。我国于1973年10月5日也正式加入了国际载重线公约,先后颁布和完善了多部有关船舶载重线的法规和规范,并把船舶载重线检验纳入船舶法定检验。  相似文献   

10.
有关船舶载重线使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此文针对船员在使用载重线时常遇到的疑难问题,阐述了对载重线公约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王晓斌 《江苏船舶》2003,20(3):38-39
船舶载重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船舶技术数据,它能直接反映船舶的装载状况并与船舶的结构强度、稳性等状况密切相关.勘划船舶载重线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超载,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作者在从事船舶检验的实践中发现,内河船舶载重线检验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载重线检验是船舶法定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直接反映船舶的装载状况并与船舶的结构强度、稳性等状况密切相关。笔者在实船检验中发现很多船舶载重线勘划不规范,直接影响了船舶航行安全。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超大型集装箱船营运载重吨的最大化,基于《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要求,提出一种特定的载重线堪划方案。在满足法规和规范的前提下,区别航线上的季节海域对最小干舷的不同要求。结果表明:该载重线堪划方案与传统的载重线勘划方式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浅谈船舶载重线勘划不规范的原因、危害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船舶载重线勘划不规范的角度阐述了载重线勘划不规范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期,本栏目刊登了"如何看待仅需勘划淡水载重线的《应用解释》"一文,针对载重线公约应用解释中关于富裕干舷的解释发表了观点。最近,我刊收到了中国船级社秦皇岛分社验船师李晓光的来信,对文章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予以刊登,欢迎广大读者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船舶载重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船舶技术数据,它能直接反映船舶的承载能力,是限制船舶超载运输的重要标志。然而,由于部分船检人员对船舶载重线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规范缺乏全面理解,致使检验过程中造成了多方面的疏漏和差错,从而直接影响到船舶检验质量,甚至危及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谭宁  李锋 《水运管理》2020,(7):41-42
为防止船舶超载,分析船舶载重线标志勘划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船舶载重线标志勘划不规范的危害及其成因,提出海事监管对策:深化海事部门与船检机构的交流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健全船检管理机制,规范船检流程;调整海事执法事权,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完善船检法律法规,使海事监管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文中研究了航运业内存在的多套载重线问题,提出借助完善法律制度、加强船检与公司监管、规范文书管理、加大检查力度等手段,加强对多套载重线船舶的安全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