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抚触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行为神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产(胎龄<37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抚触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抚触组婴儿由护士进行抚触,每天2次,每次15 min,连续2个月,观察时间为2个月.每月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进行NBNA测定,观察并比较两组,体格发育、NBNA的差异.结果 出生后即开始抚触并连续2个月的婴儿与对照组比较,体重1~2月时P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抚触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出生并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70例,随机分成抚触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出生后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不进行任何神经系统干预;抚触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出生24小时后实施新生儿抚触干预。比较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日龄28天时的行为神经评分( NBNA)。结果 抚触干预组除对格格声反应、视听定向反应、腘窝角、围巾征这四项外,其余16项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评分高(P〈0.05);抚触干预组NBNA总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抚触干预能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积极改善了其日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舒适护理对早产儿喂养情况和体重增长的影响及预防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早产儿8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表现。结果干预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腹胀、呕吐、胃残留、排便不畅等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体位护理、胃肠道护理、抚触等护理措施可提高早产儿舒适度和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作用。方法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于出生后第1~2天开始给予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体重开始增长日期提前于对照组,且日均增值高于对NN(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给予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干预,可促进患儿体重增长,减低静脉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营养对于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泳疗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分析其促进新生儿部分代谢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泳疗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正常新生儿单纯沐浴组(对照组)700例,其中,顺产550例,剖宫产150例;正常新生儿游泳组(研究组)1100例,其中,顺产850例、剖宫产250例。记录新生儿体重变化、胎便初排时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及NBNA评分;测定新生儿胆红素及胃肠功能紊乱值。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5d时体重、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TCB)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变化、胃肠功能代谢(便秘、溢奶、腹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游泳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泳疗)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降低黄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按数字表法将60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体质量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纠正至正常足月时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优于对照组,NBNA测评中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更能促进低出生体重患儿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剖宫产的足月新生儿300例,按分娩的时间顺序及家长的意愿随机分成观察组(游泳与抚触组)与对照组(单纯沐浴组)各150例。新生儿体重2500~4000g,Apgar评分≥8分,出生后24h进行沐浴、抚触、游泳。对住院期间相同时间段内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胎便变化、体重增长等指标进行临床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生后6天内吃奶量多(P〈O.05);睡眠时间长(P〈0.05);睡眠质量好(P〈0.05);新生儿排便次数增加(P〈O.05);胎便转黄时间提前(P〈0.05);出院时体重增加(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与抚触是一项全新的健康保健运动,有益于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低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间断鼻胃管喂养;护理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静脉营养。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结果护理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短的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均P〈0.01)。但两组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基本持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肠道喂养和经口喂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游泳与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10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游泳与抚触,对照组进行单纯淋浴.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体重比对照组增加明显, 出生后第三~五日经皮测黄疸指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矫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游泳与抚触可作为早期干预措施帮助早产儿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抚触干预对早产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早产儿99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抚触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加全身抚触,对照组50例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持续14d,观察早产儿体重、进食奶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d后抚触组早产儿体重、进食量比较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抚触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并能促进早产儿各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张勇 《中原医刊》2009,(2):76-77
目的研究新生儿期抚触对低体重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100例低体重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测评,对比两组婴儿对安慰、说话的脸反应、觉醒度、活动度的差异;测量两组婴儿奶量、体重、身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抚触组在觉醒度,活动度,对安慰、说话的脸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抚触组的吃奶量、体重、身长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对低体重儿早期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后抚触对新生儿体重、进奶量、睡眠与胎便变黄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分二组,其中游泳加抚触组100例,单纯游泳组100例,将出院体重、睡眠质量、进奶量、胎便变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游泳加抚触的新生儿出院体重、睡眠质量、进奶量、胎便变黄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加抚触体重复升快、睡眠质量高、进奶多,并更能促进胎便排出与胎便变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早产儿发育至0~2岁时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状况,探讨引起ID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大石及洛浦街道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生(包括常住及本地户口)并且在大石及洛浦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进行系统保健及管理的243例早产儿(28周<孕周<37周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儿2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纠正胎龄6个月及18个月时检测血常规及微量元素,了解其体内血红蛋白( Hb)、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及元素铁( Fe)的含量。对照组在6个月及18个月时同样检测血常规及微量元素,比较两组婴幼儿发生IDA的状况,并比较观察对象中所有低出生体重儿及正常出生体重儿发生IDA的状况。结果观察组在纠正胎龄6个月时IDA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Hb及Fe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观察组在纠正胎龄18个月时IDA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和Fe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低出生体重儿ID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Hb水平及Fe含量均比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6月龄婴幼儿与18月龄婴幼儿IDA发生率、Hb和F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较足月儿、低出生体重儿较正常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发生IDA。预防和减少婴幼儿IDA的发生应从早期抓起,特别应该重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补铁。  相似文献   

14.
赵春华  谢贵阳  李传金  朱蕴 《中外医疗》2012,31(1):31+33-31,33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发育及病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早产儿摄乳量、体重、身长、神经发育情况。结果 2组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采取系统的抚触措施后,抚触组出生后10、30d的摄乳量、体重、身长、神经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抚触可以增加早产儿的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可作为早产儿时期综合干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有效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名足月儿(剖宫产儿)且Apgar评分在8分以上的新生儿按1:1配对分成抚触组(71=60例)和对照组(71=60例),抚触组在出生满24h后进行抚触,每天1次,每次15~20min,并测量体重;对照组不做抚触,观察两组新生儿生理体重下降的恢复情况。结果:抚触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7d体重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体重增减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可促进婴儿的体重增长,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音乐环境中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0例,抚触组按正规国际抚触标准在音乐中进行抚触,对照组未进行抚触,30天后对照观察两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出生时抚触组与对照组的体重、身长、头围无显著差别,30d时抚触组体重、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音乐环境中抚触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快。  相似文献   

17.
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韦益  韦德厚 《广西医学》2009,31(10):1457-1458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早产小于胎龄儿54例,早产适于胎龄儿74例,足月小于胎龄儿80例)在出院时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112例和非干预组96例,干预组指导家长在家进行抚触、听、视觉刺激及婴儿操,非干预组采用常规育儿方法,未进行干预。在出生后3d、3个月、6个月进行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体格发育值测量及采集相关资料,分析两组体格发育值的变化。结果出生后3d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项体格发育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时干预组在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各项体格发育值优于非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84例需经口胃管喂养的低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口胃管喂养、静脉营养、蓝光照射、药物治疗以及新生儿抚触等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光疗总时间、每次胃残余奶量、每天大便次数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干预组低体重早产儿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光疗总时间明显缩短,胃残余奶量明显减少、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胎粪排尽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抚触加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干预低体重早产儿黄疸能有效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胃肠道发育及肠蠕动,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4例早产儿进行婴儿抚触并将其作为抚触组,随机选择条件相似的24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抚触组早产儿进行抚触,每天2次,连续30d。观察2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每日进乳量的差异。结果抚触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增长比对照组明显(P〈0.05),每日进乳量抚触组早产儿比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抚触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和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35例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析其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是否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分组后,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引起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组(观察组)和常规喂养组(对照组),通过观察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等指标,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胎龄(OR =2.981)、出生体重(OR =4.215)、出生头围(OR=1.989)、IUGR(OR =1.283)、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OR =2.057)、达到肠道标准热卡所需时间(OR=4.782)是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拨胃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每日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感染、IUGR、出生头围是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