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牟建民 《中国烟草学报》2009,15(5):I0002-I0002
烟草属于茄科(Solanaceae)烟草属(Nicotiana)。大多是草本,少数是灌木或乔木状。有一年生的,也有多年生的。主茎高度从十余厘米到数百厘米。单叶互生,有叶柄或无叶柄,叶形变化很大。聚伞状花序,花色有白色、黄色、红色.紫色等。花萼管状或钟状,五裂,花冠管圆筒形。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基部,子房三室或四室。蒴果,种子细小数量多。茎、叶和花萼都有腺毛,能分泌粘液。都能产生植物碱。  相似文献   

2.
采用去壁低渗法、BSG法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开展了具翼烟草(Nicotiana alata)的核型分析、C显带与45S和5S rDNA染色体定位研究。4个具翼烟草收集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平均核型为2n=2x=12m+6st,染色体臂比的变异幅度为1.14~4.22,平均臂比值为2.17,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16,属2B型。C带研究结果显示,具翼烟草中期染色体C带丰富,多态性良好,共显带25条,包括7条着丝粒带、15条端带和3条中间带。45S和5S rDNA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具翼烟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细胞相分别显示了3对45S rDNA和2对5S rDNA基因位点信号,45S rDNA基因位点分别位于I S、III S、V L上,2对5S rDNA基因位点分别位于I L、IV S上(字母L和S分别代表染色体长臂和短臂,罗马数字代表同源染色体序号)。在I号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在45S和5S rDNA基因位点。研究结果对烟草属系统起源、遗传进化以及遗传育种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于正整数n,设φ(n)和S(n)分别是Euler函数和Smarandache函数.对于给定的正整数k,如果正整数x适合x〉1以及φ(x)=S(xk),则称x是方程φ(x)=S(xk)的非平凡解.运用初等数论方法证明了:(ⅰ)方程φ(x)=S(xk)的平凡解x都满足2k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海大黄油菜(QD,2n=20,AA)与几种不同的甘蓝(CC,2n=18)正反杂交,辅以幼胚抢救、子房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以QD为母本的多个杂交组合获得69株杂种苗,反交组合均未得到正常发育的胚。与中迟芥蓝杂交后的QD子房在MS、1/2MS、MS+0.2mg/L 6-BA三种培养基中得胚率依次为15.5%、8.9%和4.4%,共获得24个杂种胚,而在MS+1.5mg/L 6-BA+0.25mg/L NAA分化培养基上角果内未发现成熟胚。染色体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后加倍率最高(59.4%~86.4%)。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受试材料全部为真杂种,并且没有出现新增带和缺失带。人工甘蓝型油菜在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千粒重较高,达到5.48g~7.45g,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14号和中双4号。  相似文献   

5.
秋水仙素诱导维多利亚葡萄试管苗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0.05%、0.1%的秋水仙素溶液对维多利亚葡萄试管苗单芽茎段进行24 h、48 h浸泡处理来诱导发生多倍体.对诱变四倍体和二倍体进行染色体、保卫细胞叶绿体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0.1%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对诱导葡萄发生多倍体效果最好.加倍率从M1代的40.9%提高到M9代的75.8%.根尖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76,二倍体对照为2n=2x=38.四倍体植株叶片表现气孔密度减小,气孔保卫细胞增大,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监测烟草熏蒸后磷化氢残留量,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熏蒸后烟草中的痕量磷化氢。采用PoraPLOT Q毛细管色谱柱,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P模式检测。结果发现,方法决定系数R2为0.9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90%,日内重复性RSD为0.5%(n=5),日间重复性RSD为2.4%(n=5),方法检出限为0.0050 μg/g,定量限为0.015 μg/g。运用本方法对熏蒸后烟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熏蒸结束3天后烟草中磷化氢残留量均小于0.0069 μg/g。   相似文献   

7.
运用Lucas数本原素因数存在性的结果讨论方程x^2+2^2m=y^n的正整数解(x,y,m,n),证明了该方程仅有正整数解(x,y,m,n)=(2^(n-1)/2,2^r(rs-1)/2,s)和(2^3k.11,2^2k.5,3k+1,3)适合n〉2,其中r和s是适合s〉2的正奇数,k是非负整数.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泛函方程1/nf(x)+1/mf(y)+f(z)=f(x/n+y/m+z),∨x,y,z∈G 的Hyers-Ulam稳定性,其中m,n∈Z+,m,n≠1.改进了Rassias方法,并使用改进后的Rassias方法得到这个泛函方程的广义Hyers-Ulam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金属钠、月桂醇及3-氯-2-羟基丙基三乙基氯化铵(CTA)为原料,反应得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乙基氯化铵(DPAC)。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四氢呋喃为溶剂,用量80 m L(以0.1 mol月桂醇钠计);n(RONa)∶n(CTA)=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此条件下产率86.1%。产物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结果得以证实。25℃下测得DPAC的γcmc=36.37 m N/m,临界胶束浓度CMC=1.80×10-3mol/L。将产物用于氧烷基化反应、碳烷基化反应和芳烃氧化反应均表现出较好的相转移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叶柄是烟草叶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草长叶柄性状遗传分析可用于研究烟草叶柄和叶片的发育。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普通烟草烤烟品种中烟100和红花大金元各获得一个(极)长叶柄突变体(M48和M50),将两个突变体分别与各自的野生型中烟100和红花大金元及普通烟草烤烟品种革新三号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群体,F1与其相应的野生型亲本回交获得BC1F1群体。对各类型材料进行表型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1均表现为(极)长叶柄突变表型,在F2群体和BC1F1群体中,经x2检验,(极)长叶柄突变表型与野生型表型的理论分离比均符合3:1和1:1,表明(极)长叶柄突变性状由染色体上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定位和克隆(极)长叶柄突变基因,揭示其在烟草叶柄和叶片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植烟土壤高活性氨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氨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控植烟土壤有机态氮分解,从贵州省威宁县和湄潭县植烟土壤分离出52株氨化细菌。通过纳氏试剂法和氨化菌培养液培养法筛选,发现W2、W4、W6、W12、W16、Z3、Z6、Z15、Z9、Z50对有机氮具有较强的分解效果。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W2、W4、W6、W12、W16、Z3、Z6、Z15、Z9和Z50分别属于金黄杆菌属、泛菌属、芽孢杆菌属、简单芽孢杆菌属、梭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土壤杆菌属、巨大芽孢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通过氨化菌培养液培养法对菌株的分解能力测定表明,培养72 h后,Z9菌株的有机氮分解能力显著(p≤0.05)高于其余9株,分解效果达到46.1%~93.4%。室内有机肥培养试验结果显示,施用菌株处理的无机氮含量均高于不施用菌株处理(CK),培养65 d时各菌株处理较CK处理无机氮含量增加了550.80~1823.71 mg/kg,添施菌株使无机氮含量提高了1.15~1.49倍。研究结果可用于有机氮分解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重庆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影响重庆烟叶感官品质的主要化学因子,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烤烟的糖分含量偏高,烟碱、总氮、淀粉含量适中,钾、氯含量偏低;两糖差、糖碱比偏大,两糖比和钾氯比适中,氮碱比偏小。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劲头与总氮、烟碱呈正相关,与糖碱比呈负相关;刺激性与钾含量和糖碱比呈正相关,与总氮、烟碱含量呈负相关;甜度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与糖碱比呈正相关;透发性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因此认为,糖分、总氮、烟碱、钾和淀粉是影响重庆烤烟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遵义烟田土壤pH的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遵义烟区土壤pH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2016—2017年在遵义11个植烟县区采集4816个土壤样本进行pH测定,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及2000—2005年调研取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16—2017年遵义全市烟区土壤pH变幅为4.4~8.8,平均值为6.6,变异系数为14.72%,适宜植烟pH的土壤样本占比62.5%,偏碱范围的土壤样本占比20.5%,偏酸范围的占比17.0%;(2)11个植烟县区的烟田土壤pH均值介于6.2~7.4之间,不同县区烟田土壤pH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各等级分布频率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南酸北碱的空间分布格局;(3)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遵义烟区在最适宜pH区间的土壤比例不断减少;在较适宜区间的土壤比例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偏碱区间的土壤比例不断增加;在偏酸区的土壤比例整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遵义烟田土壤pH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后续要进一步开展其演变成因与调控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烤烟施肥的轻简化,采用框栽试验,测定和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空白,不施肥;CK,烟草专用复合肥;H1,有机无机肥料配比1:1;H2,有机无机肥料配比2:1)对烤烟干物质及养分积累,养分分配率和表观及经济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相比,施肥处理极显著提高了烤烟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与CK相比,H1处理烟株钾的积累量和表观及经济利用率极显著提高,其表观和经济利用率分别增加了24.85和19.16个百分点;H2处理烟株根、茎、叶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其氮、磷、钾的表观利用率极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1.15、6.10和24.59个百分点,经济利用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0.97、3.79和18.44个百分点;H1和H2处理均降低了烟叶氮分配率,提高了钾的分配率。综合来看,以H2处理的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烟草白粉病菌在贵州烟区的寄主植物种类,采集烟田植物白粉病样品,基于真菌rDNA-ITS区的序列分析对其白粉病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结果表明,贵州烟区共发现18科36种不同植物感染白粉病,其中菊科苣荬菜、向日葵、苦苣菜及大丽花,车前科车前草,及玄参科阿拉伯婆婆纳的白粉病病原菌均为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与烟草白粉病病原菌(G.cichoracearum)相同,其余30种植物白粉病病原菌与烟草白粉病菌均不相同;接种G.cichoracearum后,阿拉伯婆婆纳、车前草及苦苣菜在培养30 d内均发生白粉病,苣荬菜、向日葵、大丽花等33种植物均未发病。因此,阿拉伯婆婆纳、车前草及苦苣菜3种植物可明确为烟草白粉病菌在贵州烟区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6.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青花椒热泵-微波联合干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青花椒的热泵-微波联合干燥工艺进行优化。以色差为指标,分别进行热泵温度、转化点含水率、微波功率的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干制青花椒的单位能耗、色差、挥发油含量3个指标按一定权重计算出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青花椒热泵-微波联合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是:热泵温度59℃,转化点含水率40%,微波功率340W。此条件下综合评分为0.28547,与响应面模型的预测值相对偏差为0.29%,优化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了解植烟土壤耕层厚度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可以为植烟土壤耕层保护、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毕节市472个植烟土壤样点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形数据,利用地统计学、IDW插值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毕节市植烟土壤耕层厚度、空间分布及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毕节市植烟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15.9 cm,略低于全国平均值16.5 cm;全市86.68%土壤耕层厚度处于10.1~20.0 cm,但各区县差异显著,最大值为35 cm,最小值仅2 cm,相差达17.5倍。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地区植烟土壤耕层厚度大于东部地区,小于5.0 cm和大于25.0 cm耕层厚度则呈孤岛形态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毕节市植烟土壤耕层厚度与高程显著正相关,与坡向、坡度和坡形无显著相关性。总之,毕节市92.63%的区域土壤耕层厚度超过10 cm,受地形因素影响小,适合烟草种植。  相似文献   

18.
黑曲霉泡腾片对烟草青枯病防效及烟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烟87为试材,研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泡腾片生防菌剂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盆栽 试验表明,黑曲霉泡腾片稀释800倍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2.9%,显著高于稀释1 200倍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eanibacillus ploymyxa)(42.9%)的防效(P<0.05)。大田试验表明,黑曲霉泡腾片在提高烟草叶片数、叶长、叶宽、直径、株高等农艺性状方面优于 清水对照,表现出良好的促生效果;对采收的烤烟进行送检,结果表明,施用泡腾片的烟叶呈现出良好的评吸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菌株对酸奶品质与感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保加利亚乳杆菌(N14)和嗜热链球菌(L16)为基础发酵菌,分别添加干酪乳杆菌(GL2)、副干酪乳杆菌(GL6)、酵母 菌(Y18)、开菲尔乳杆菌(700)构成了五种酸奶发酵剂组合,分别测定这五组酸奶的酸度、质构及感官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酸奶中的苹果酸、乙酸、柠檬酸、乳酸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添加不同菌株对酸奶口感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菌株添 加均提高了酸奶的酸度,且酸奶酸度变化趋势与第一循环硬度、弹性、胶着性相同;添加菌株GL2、700和GL6提高了酸奶中乳酸的含 量;添加菌株GL2的酸奶感官评分最高(92.55分),在果香、蒸煮味、纸板味方面表现突出,但添加菌株GL6的酸奶的感官特征与市售 酸奶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对卤化II型聚酮类抗生素zunyimycins产生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JS31-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挖掘。次级代谢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依次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层析(TL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质谱(MS)法和核磁共振(NMR)等分析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初次从该菌发酵物中分离得到多环内酯类化合物UK-78623,其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径为25.2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