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产妇产后体重滞留(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PPWR)的现状,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PPWR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研究的样本为783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产后1,3,6及8个月的PPWR资料;并进一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PPWR的影响因素。 结果:产妇PPWR随产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有34.6%的妇女在产后8个月恢复到孕前体重。由广义估计方程结果可知,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有孕期增重、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P<0.05),尚未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产次和产后抑郁与PPWR有关(P>0.05)。结论:孕期增重是影响PPWR的重要因素。减少PPWR的关键在于监控孕期增重。重视对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宣传教育和科学指导,加强对妇女产后1年内的体重管理,尤其是剖宫产和母乳喂养的产妇,有利于减小因PPWR带来的超重或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实施新产程标准后产后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方法:将阴道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85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分为研究组(>2 h但≤3 h)和对照组(≤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感受;产后42 d调查母乳喂养和产后情况,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抑郁状态。结果:研究组VAS评分、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性别是否符合意愿、母乳喂养情况、EPDS评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回归分析显示EPDS评分影响因素为分娩方式是否符合意愿(B=2.55,P<0.05)、混合喂养(B=1.37,P<0.05)和总产程时长(B=0.16,P<0.05)。结论:产程时长延长增加了产后抑郁风险。对第二产程超过2 h、分娩方式不符期望、母乳喂养意愿强烈但结果不符预期的产妇应加强心理健康关注度,预防产后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贵州黔南地区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贵州省黔南州某医院住院分娩的102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5岁,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产后抑郁状况进行调查,依据问卷统计和诊断结果分为对照组(非抑郁组)和观察组(抑郁组),测定产妇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并对一般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结果:102例高龄产妇中发生抑郁症状的有18例(17.6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民族、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婆媳关系、夫妻感情、分娩方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发现,观察组TSH水平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显示,EPDS评分与TSH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SH是EPDS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婆媳关系、夫妻感情、民族是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贵州黔南地区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状与家庭关系、甲状腺激素水平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4.
单蕾  刘雪丹  朱泓  周杜鹃 《吉林医学》2011,(9):1862-1863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方法:选择206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6例产妇中有39例抑郁者,抑郁发生率为18.93%。结论: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产妇文化程度及产妇家庭经济状况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后抑郁患者81例,比较产妇年龄分布、婴儿性别、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及产科并发症与产后抑郁患病情况的关系,并提出干预对策.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妇文化程度、分娩方式以及产科并发症等因素有关,P<0.05(x2=6.39,x2=5,01,x2=4.72);与产妇年龄、耍儿性别无关.结论:产后抑郁影响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产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观察产妇精神状态(焦虑与抑郁)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150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评定精神状态,所有产妇以产科常规进行分娩而不进行干预,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吸引产组及顺产组,按产后出血不同分为产后出血组及无产后出血组。结果:15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36%,抑郁发生率27.8%,焦虑前抑郁发生率16.2%。剖宫产组,吸引产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顺产组,而剖宫产组、吸引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产后出血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结论: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是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的一个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妇精神状态(焦虑与抑郁)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关系。剖宫产、产钳焦虑厦抑郁明显高于顺产,焦虑和抑郁状态是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的一个可能因素,产妇的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产后心绪不良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产后心绪不良与产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自拟问卷对211名健康初产妇分别于临产前及产后7天、产后60天进行测评,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前瞻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产后心绪不良发生率为10%;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8%;产后早期心绪不良者有50%发展为产后抑郁,产后抑郁63.5%是由产后早期心绪不良发展而来,产后心绪不良及产后抑郁症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亲友及家庭支持,经济情况,分娩并发症,产妇对婴儿的关心程度等和产后抑郁有关,结论 产后早期心绪不良可能是产后抑郁的先奏,因此,对产后一周内发生的心绪不良早期筛查及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心绪不良与产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自拟问卷对211名健康初产妇分别于临产前及产后7天、产后60天进行测评,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前瞻自身对照研究.结果产后心绪不良发生率为10%;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8%;产后早期心绪不良者有50%发展为产后抑郁.产后抑郁63.5%是由产后早期心绪不良发展而来.产后心绪不良及产后抑郁症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亲友及家庭支持、经济情况、分娩并发症、产妇对婴儿的关心程度等和产后抑郁有关.结论产后早期心绪不良可能是产后抑郁的先奏,因此,对产后一周内发生的心绪不良早期筛查及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产妇精神状态(焦虑与抑郁)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间的关系。方法120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I)S)评定精神状态,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钳产组及顺产组;按是否有产后出血分产后出血组及产后无出血组。结果12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35.0%,抑郁发生率28.3%,焦虑并抑郁发生率16.7%。剖官产组、钳产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顺产组,而剖宫产组、钳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产后出血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结论焦虑状态与抑郁状态是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的一个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后6周的710例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统计,影响因素包括一般资料及产科因素。结果 710例初产妇中1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一般资料中高学历、公务员、教师及医护职业、居住条件满意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因素中无意外妊娠、无妊娠合并疾病、顺产、新生儿性别为男性的初产妇抑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历、意外妊娠、妊娠合并疾病、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均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及产妇家属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并分析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60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收集初产妇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贫血和流产次数多是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母婴早接触吸吮和第三产程按摩是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结论: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故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06~2013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剖宫产与阴道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总体效应检验Z=2.00,P=0.05;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Z=0.08,P>0.05;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Z=3.46,P<0.05;阴道助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Z=3.25,P<0.05。结论相对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明显优于阴道助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而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产妇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随机森林算法在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的筛选和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甲医院接受产前检查并在该医院分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孕早期妇女为研 究对象。入组时,使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中文版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调 查研究对象的人口经济学、心理社会学、生物学和产科及其他特征;产后4~6 周内,采用中文版EPDS进行抑郁评分 和自编的产后资料问卷收集分娩和产后资料。采用R软件在训练数据集上建立产后抑郁风险预测的随机森林模型, 在验证数据集上采用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共调查406 例研究对象,其中150 例的EPDS得分≥9,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9%。通 过随机森林算法对训练集建立的模型在验证集上验证,得出预测准确度为80.10%,灵敏度为61.40%,特异度为 89.10%,阳性预测值为73.00%,阴性预测值为82.80%,AUC值0.833。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通过变量重要性评分对产 后抑郁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得出排名前10 位的重要预测变量为产前抑郁、产后经济担忧程度、产后工作 担忧程度、孕早期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孕晚期高密度脂蛋白、向婴幼儿发脾气、孕早期血清总胆固醇、孕早 期三酰甘油、孕晚期血细胞比容和三酰甘油。结论: 随机森林算法在产后抑郁的风险预测中具有较大优势,通过综 合评价机制能从复杂的多因素中识别出产后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这对识别产后抑郁关键因素, 进行及时、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永萍 《安徽医学》2012,33(10):1314-1316
目的分析并评价产科相关因素以及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近期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2例分娩的健康初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3例与剖宫产组49例,使用女性尿失禁临床症状调查问卷在产妇分娩后的6~8周进行调查。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分娩前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18%和15%,两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10%,两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剖宫产组产妇的右侧活力值、功值以及两侧功值的平均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的两侧活力值差值低于阴道分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分娩组产妇中,压力性尿失禁者左侧活力值与峰值均小于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两侧速度值差值低于压力性尿失禁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组产妇在分娩后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产妇的发生率相似;产科的相关因素能够对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以及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的高危因素,针对各种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15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非产后出血产妇303例做为对照组。采取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根据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产组,剖宫产组根据处理方式又分为宫腔填塞组与B-Lynch术组;阴道产组分为缩宫素组与欣母沛组,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4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妇年龄、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产程异常、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畸形、妊娠合并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畸形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职业、分娩方式是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观察组中的剖宫产患者以B-Lynch缝合法更优,阴道产组以欣母沛处理更优。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产前应明确其高危因素而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为观察对象,其中28例产妇有剖宫产手术史,另选同期6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对照组观察对象。观察并对比三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分娩方式、新生儿并发症、产妇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及疤痕子宫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疤痕子宫产妇在妊娠期间并发高血压,能够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应在围产期加强观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春宇  杜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70-1672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分析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方法:对150例孕产妇分别进行基本情况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调查,以10分作为EPDS量表的评判标准。分析产后抑郁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1.2%。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夫妻感情、社会支特、分娩状况、新生儿和产前抑郁情况相关。结论: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的重视,应采取预防为主,并发展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云华 《吉林医学》2014,(20):4538-4540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探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措施。方法:选择4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产科情况调查表、新生儿及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在分娩后3~7 d内,对产妇进行调查,了解产妇产后抑郁情况。结果:450例产妇中,68例有产后抑郁症,占15.1%,382例无产后抑郁症,占84.9%。新生儿健康状况、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夫妻关系、固定收入、文化程度均与产后抑郁症明显相关(P<0.05);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夫妻感情、经济收入、睡眠质量、新生儿健康、社会支持、文化程度等均是引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对产后抑郁症引起充分的重视,早期实施干预,以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