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骨折部位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规律。 方法 S-D大鼠40只,建立骨缺损模型。于术后1、2、3、4周随机选取10只大鼠,测定骨折处骨痂骨密度值。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及caveolin-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随着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骨折部位骨痂骨密度逐渐增加,于术后第4周达最大。组织学结果显示,第1周,间充质细胞及软骨细胞膜上开始有caveolin-1蛋白表达;第2周,软骨细胞大量增殖,其膜上caveolin-1蛋白表达增加;第3周,软骨细胞退变、凋亡,其细胞膜上caveolin-1蛋白表达开始减少;第4周,软骨细胞被成骨细胞取代,caveolin-1蛋白表达基本消失。 结论 骨折后caveolin-1蛋白表达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与软骨细胞出现、消失有关,推测caveolin-1蛋白与软骨细胞分化、增殖有关,而与骨折后骨矿化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柏含  王占义 《吉林医学》2010,(35):6544-6546
骨折的愈合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修复,最终不是形成瘢痕组织,而是十分类似于原有的骨结构。目前已知很多全身激素和骨组织局部调节因子都对骨折愈合过程发挥作用并影响骨的形成与改建,近年来,骨组织局部调节因子对骨形成所起的作用尤受重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修复细胞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材料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为了进一步了解IGF-1对骨折愈合调控作用的影响,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BMP2mRNA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在骨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骨折愈合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mRNA的表达.结果:骨折后第5日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内均见阳性信号,第7日开始信号明显增强,软骨细胞内也可见阳性信号,第14日后信号逐渐减弱.结论:在成骨活动活跃时,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均有BMP2mRNA的转录,然后编码形成BMP2蛋白来促进及调节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胫骨骨折模型,骨折后1、3、7、14、21、28 d取材,应用X线摄片、Micro-CT和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技术,观测骨痂组织的演变和新骨形成状况;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骨痂组织细胞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骨性标志物(Runx2和ALP)的表达状况,分析HIF-1α与骨折愈合进程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骨痂组织中,募集于骨折处的细胞以及由此演化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均表达HIF-1α.骨折后第7天,HIF-1α阳性细胞百分率达到峰值,持续高表达7 d后逐渐下降,骨折后第28天基本恢复至骨折前水平;细胞VEGF表达特征的变化与HIF-1α的表现相似;早期骨痂细胞的骨形成功能活跃,骨痂体积较大,至骨折后14 d达到峰值后随骨改建的发生而逐步减小,骨痂矿化沉积主要发生于骨折愈合的中晚期(14~28 d).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中,参与骨折愈合的细胞属低氧感应细胞并表达HIF-1α;HIF-1α可调节细胞自身的状态,通过调控早期骨痂细胞的功能和刺激血管新生而参与调节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是重要的炎症细胞之一,因其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而得名。在炎症反应中,巨噬细胞吞噬组织碎片和异物在组织的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亚型M1、M2分别参与促炎和抗炎作用,M2又有4个亚型,协同作用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当暴力导致骨折后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3、肿瘤坏死因子-α等,招募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到骨折处,吞噬组织碎片及异物并释放抗炎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其他生长因子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探讨巨噬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为以后骨不连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建立选择性切断大鼠感觉/运动神经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检测周围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CGRP表达变化的影响,为治疗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基础.方法 Wistar大鼠90只分为3组,每组30只,前根运动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ART组)、后根感觉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PRT组)、单纯胫骨骨折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股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只,A组为单纯骨折组,B组为骨折合并脑外伤组。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各组摄X线片后截取骨痂,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BMP-2、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X线片示A组骨折端有较少量骨痂形成,骨折线较清晰;B组骨折端有较多骨痂形成,骨折线已模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A组BMP-2阳性细胞数量少于B组,并且显色强;分析显示A组BMP-2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为1.35%±0.29%,B组2.37%±0.46%,A组VEGF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为0.93%±0.34%,B组1.58%±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2、VEGF的mRNA表达量B组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其刺激BMP-2、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膳食牛磺酸防护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饲以AIN-93标准饲料或补充4%牛磺酸膳食干预15d,给予(3000±200)lux的持续光照24h,形态测量法观察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电生理法检测视网膜功能,Western blot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活化蛋白-1(actor protein-1,AP-1)亚单位c-fos/c-jun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光照能降低视网膜外核层厚度,降低视网膜电图a波和b波的幅度,升高AP-1蛋白和mRNA的表达,4%膳食牛磺酸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下调AP-1的表达,有效防护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结论转录因子AP-1在膳食牛磺酸防护视网膜光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基因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兔骨折不同阶段(5、7、14、28、42d)骨痂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VEGF基因表达的程度不同。结论:VEGF参与调节骨折愈合的修复并可能在骨愈合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并评价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 将9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组: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组(48只)、B组:股骨骨折组(48只)。A组通过止血钳钳夹致小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于同侧进行股骨开放性骨折联合髓内钢针固定,建立了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模型;B组行左侧股骨开放性骨折联合髓内钢针固定,仅游离坐骨神经,不做钳夹处理。术后仔细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于术后第3、5、7、10、14、18天6个时间点,取A组(36只)与B组(36只)左侧坐骨神经,其中每个时间点每组6只,分别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来分析坐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同时,于第7、14、21和28天4个时间点取小鼠左侧股骨,分别通过股骨X线、Micro-CT、组织学染色来分析并评估在周围神经损伤条件下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于建模后第14天小鼠步态基本恢复正常;于第14天坐骨神经纤维结构连续性基本恢复;第7天骨折断端几乎不存在骨痂;至第14天出现少量软骨痂,主要为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构成;第21天软骨痂开始钙化,骨痂中存在部分肥大的软骨细胞;第28天骨折断端新生骨形成,含有大量肥大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与骨细胞。结论 通过本研究方法建立的小鼠股骨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愈合过程良好,并较单纯股骨骨折的愈合过程有所迟缓,可很大程度上模拟临床骨折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及愈合过程,为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骨折愈合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脑外伤合并骨折后血清素与NGF在不同时间段的含量变化,分析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拓展脑外伤加速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视角,同时为骨折愈合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脑外伤合并骨折组(A组)、单纯脑外伤组(B组)、单纯骨折组(C组)各40例,健康体检人员(D组)20例作为对照组.于外伤后第1、3、7、14天抽取实验对象的外周静脉血3mL,通过离心得到血清并编号,ELISA法测定所有标本的血清素及NGF的含量,A组及C组于伤后4、8和12周摄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伤后第1天A、B、C组血清素含量均高于D组,伤后第3天A、B、C组血清素含量趋于下降;伤后第7、14天B、C组血清素含量下降至正常,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清素含量下降明显,低于D组,A组不同时间水平差异有显著性,且为下降趋势,分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伤后第1天A、B、C组NGF含量与D组差异无显著性,伤后第3、7、14天均高于D组,A组不同时间水平差异有显著性,且为上升趋势,分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4周时A组骨痂发生率较C组有明显差异(P<0.05),8周及12周A组骨痂发生率较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外周血中血清素含量降低及NGF水平上调可促进骨形成,血清素与NGF在骨折愈合加速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临床正确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6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患者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记录,得出结论.结果:6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内固定未出现折断、松动以及脱落等现象.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不同疗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疼痛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16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组:保守治疗组66例、外固定组72例和内固定组78例,比较3组患者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疼痛发生率及时间。结果:保守治疗组1个月内愈合比例为16.7%低于内固定组的30.8%;平均愈合时间方面,保守治疗组为(101±12.5)天、外固定组为(93±16.3)天、内固定组为(89±19.6)天;内固定组1个月内疼痛发生率最低,为51.3%,发生最高的组为保守治疗组68.2%;平均疼痛消失时间,保守治疗组为(57.2±18.5)天,外固定组为(57.2±18.5)天,内固定组为(40.6±11.0)天。结论:交锁髓内固定法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疼痛发生率低,对于创伤骨科患者其临床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在骨折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健康大耳新西兰兔50只,制作骨折模型。在4周末及8周末时,分别拍摄骨折X线片,根据X线评分分组;分别在各组每只新西兰兔测定碱性磷酸酶(ALP)及BALP;取每组平均值,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在骨折修复过程中ALP及BALP水平有显著的变化,BALP更明显。结论 BALP在骨折修复早期可以作为一个敏感性强的参考指标,其水平变化在预测病情进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兔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血流量变化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病理改变与血流量变化规律,并探讨其间的关系,方法:在兔左侧桡骨中段制作骨折动物模型,应用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成像术(SPECT0测定骨折端不同时相点血流量变化,并取骨折端标本脱钙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伤后24h内骨折端病理改变以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为主要变化,72h-3wk的出现为活跃的修复细胞增生,8wk基因达到骨性愈合,伤后8h骨折端血流量已出现升高,1wk时达到最高点,这种高血流状态一直持续到第3周,5wk时有所回降,至骨折后8wk恢复到正水平,结论:骨折端修复细胞活跃期与局部血流量增加的高峰期相吻合,增生活跃的修复细胞可能产生某种因子,该因子与局部血流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2,3基因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  胡蕴玉  刘新平  吕荣  马真胜  徐新智 《医学争鸣》2001,22(22):2054-2056
目的 通过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三种 BMP(1,2 ,3)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明确此三种 BMP是否参与正常骨折愈合过程 ,以及作用时限 .方法 将 48只新西兰兔左前肢桡骨中段制成骨折模型 ,术后随机分为 6个时间组 ,分别于术后1,2 ,3,4,6 ,8wk在骨折处取材 ,分别用 BMP1,2 ,3c DNA作探针进行打点杂交 ,检测 BMP(1,2 ,3) m RNA的表达水平 ,对侧正常桡骨中段作为对照 .结果  BMP 1,2 ,3三种基因在骨折愈合早期的表达均明显增高 ,峰值位于术后 2 wk,表达量分别为 191,2 85 ,2 13ng· g- 1 ,而正常对照侧分别为 32 ,6 5 ,6 0 ng· g- 1 .结论  BMP 1,2 ,3均参与骨折的修复过程 ,主要在愈合早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苏氏接骨胶囊(简称Su)对大鼠胫骨干骨折早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假干预组、Su剂量140 mg/(kg·d)组(Su-140组)和Su剂量280 mg/(kg·d)组(Su-280组)。分组建立胫骨干闭合骨折髓内钉固定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造模后10 d,过度麻醉心脏取血并处死各组大鼠。对大鼠患肢胫骨进行取材后,通过X线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初步检查;通过Micro-CT技术计算骨痂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并对骨痂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骨痂中BMP-2的表达,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定量检测血清BMP-2的含量。[结果]骨折造模术后10 d,假干预组、Su-140组及Su-280组3组大鼠的骨折断端均可见骨痂形成,骨折端愈合尚稳定,部分标本骨折断端稍有微动。经X线观察Su-280组骨折端愈合情况好于Su-140组及假干预组,Su-140组优于假干预组。Micro-CT检测结果提示,Su-140组和Su-280组的BV/TV值均高于假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b.Th和Tb.N 2个参数,Su-140组与假干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u-280组与假干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u-140组与Su-28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280组骨痂内有大面积的BMP-2表达区域,Su-140的表达区域较少,假干预组更少;RealTime-PCR结果显示,3组间BMP-2的含量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其中Su-280组与Su-140组和假干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u-140组和假干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苏氏接骨胶囊能促进大鼠胫骨干骨折的早期愈合及BMP-2的表达,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骨折愈合越快,其机制可能为Su促进BMP-2的表达,进而诱导成骨细胞及胞外基质的分化增殖,促进骨形成及骨愈合。  相似文献   

19.
胡建山  李溥  任一  刘毅  龙宪军 《右江医学》2012,40(3):302-305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骨愈合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非手术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再根据年龄划分为儿童、成年、老年样本群。治疗组采用21金维他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两组均排除其他促进剂,抑制剂药物以及影响骨愈合的辅助治疗,不改变患者正常的膳食习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周、第8周、第12周取晨间空腹静脉血液4ml,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Fe、Cu、Zn、Mn含量,同期摄X线片判断骨愈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成年、老年三种不同年龄段治疗组及相应各对照组第3周、第8周、第12周血清微量元素Fe、Cu、Zn、Mn含量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分别与相应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骨痂积分与血清微量元素Fe、Cu、Zn、Mn含量有相关性。结论对微量元素代谢正常的骨折患者补充微量元素,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提示临床上在采用补充微量元素治疗骨折患者时,要考虑患者的微量元素代谢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微量元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胫骨骨折组(F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组(FS组,n=40),T10 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FSN组,n=40).FS组及FSN组大鼠建立T10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模型,F组制备单纯胫骨骨折,伤后第4周对3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扫描,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并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三点弯曲试验;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中骨钙素(OCN)的表达;观察3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F组骨痂断面最大直径明显小于FS组(P<0.01)和FSN组(P<0.05),FSN组小于FS组(P<0.05);骨痂灰度值结果类似.三点折弯试验、骨计量学观察均发现F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优于其他2组(P<0.05);FSN组优于FS组(P<0.05).F组大鼠胫骨骨痂中OCN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FSN组高于FS 组(P<0.05);而F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FS组及FSN(P<0.05),FSN组亦高于FS组(P<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F组骨折愈合最佳,FSN组优于FS组.结论:失神经营养会影响骨折断端的骨化;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