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废活性炭微波加热法再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微波加热技术的特点,初步探讨了微波加热再生废活性炭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微波再生废活性炭的研究进展。与传统加热技术相比较,微波加热再生废活性炭具有耗时短、产品质量好、能耗低、污染少等优点,并且微波加热再生废活性炭产品有更发达的孔隙结构,吸附性能较好。影响微波再生废活性炭的因素依次是微波功率、加热时间、活性炭吸附量。展望了微波加热再生废活性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由于微波的加热优势,微波加热被广泛的应用于活性炭再生中。从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脱附技术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微波再生技术的优点,分析了活性炭微波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活性炭微波再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活性炭的制备和再生在原料和方法上都在往多方面发展,微波加热法是一种新兴的制备和再生法。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具有高效性、均匀性、快速启动与快速停止性,物体的升温不是通过热传输而是通过外场与物体相互作用完成等优点。文章初步论述了利用微波加热对活性炭制备与再生的原理,综述了微波法制备活性炭和再生活性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微波加热用于活性炭的制备、再生和改性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从微波加热的应用着手,阐述了微波辐照的热效应、微波在活性炭的制备、再生和改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微波加热处理活性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在污水处理应用中往往会因吸附饱和丧失吸附能力成为废碳,为增加活性炭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危废"处置的经济成本,对粉木活性炭进行微波辐射再生的试验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式,研究微波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氮气流量对再生效果的影响.研究显示,当微波加热温度为500℃、加热时间10 min、氮气流量3 L/min时,再生后碘值最高;当微波加热温度为300℃、加热时间5 min、氮气流量1 L/min时,再生后活性炭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郭宏山 《当代化工》2010,39(5):560-562,566
对吸附剂吸附平衡状态的分析表明活性炭纤维具有特殊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这种性质决定可对其进行快速脱附再生。以炼油污水为吸附对象,进行了活性炭纤维的过热蒸汽再生、电流加热再生、电加热再生、微波再生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加热、电加热、微波方法均能达到快速脱附再生的目的,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微波加热技术在多孔炭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加热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加热模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微波加热的机理、特点及其在多孔炭处理中的应用,包括传统活性炭的制备、再生、改性及活性炭纤维的改性;指出了微波加热在多孔炭处理领域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吕春芳  高盼盼 《应用化工》2013,(8):1405-1407
以亚甲基蓝为污染物污染活性炭,利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对失效的活性炭进行再生。探讨了污泥活性炭的再生性能与辅助溶液的浓度、pH、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活性炭的用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微波法再生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650 W,辐照时间120 s,辐照活性炭质量3 g。此时,其性能恢复率接近100%,甚至超过100%。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活性炭吸附-微波再生技术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波再生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众多实验表明: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活性炭吸附量等是影响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微波加热的机理,介绍了微波辐照技术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两种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及影响因素;同时论述了微波辐照技术在活性炭再生及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MICROWAVE REGENERATION OF SPENT POWDER ACTIVATED CARB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at spent powder activated carbon can be regenerated for reuse by microwave radiation. The spent powder activated carbon tested was prepared from the aqueous solutions of ethanol and acetone. The changes in the temperature and weight of spent activated carbon under microwave radiation were monit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crowave regeneration of spent powder activated carbon consist of four steps: heating of wet carbon, evaporation of adsorbate, diffusion of adsorbate, and heating of dry carbon.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具有吸附-脱附速率快、可再生等特点,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综述了目前活性炭的制备和再生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低能耗技术要求的提高,微波技术因其节能、省时、环保,在活性炭的制备和再生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辐射强化脱附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吸附剂再生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微波辐射强化脱附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微波再生吸附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实现微波脱附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存在的关健问题,并展望了微波脱附再生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只有尽快开发微波适用型吸附材料和设计大型的微波加热器件,才能更好地将微波辐射强化脱附技术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加热再生废弃针剂用活性炭, 通过响应曲面法中模型的优化设计和分析, 研究了再生过程中的3个影响因子(再生温度、再生时间以及物料厚度)对所再生活性炭亚甲基蓝值和得率的影响, 并通过方差分析(ANOVA)研究了各个实验因子或交互作用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到实验优化工艺条件为:再生温度700℃, 再生时间18min, 物料厚度20mm, 所再生活性炭亚甲基蓝值和得率分别为187.5mg/g, 65.20 %。此外, 再生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962m2/g, 总孔体积为1.02mL/g, 平均孔径为4.27nm。  相似文献   

15.
柠檬酸钠生产过程中,因柠檬酸由发酵而来,其溶液中含有残糖、碳氢化合物、蛋白等杂质,高温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造成溶液颜色加深,经活性炭处理后.进入下一工序,处理后的活性炭依据环保要求不能排放,因而必须妥善处理。本实验采用盐酸预处理、微波降解、氢氧化钠洗脱、氢氧化钾活化的方法对活性炭再生。研究表明:用20%的HCl进行对活性炭预处理;微波加热温度采用800--900℃,活性炭湿度在30%~40%;用20%的NaOH洗脱,90℃下反应1h,最后用熔融的无水氢氧化钾括化处理,再生后的活性炭活性恢复到原来的94%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微波功率、活性炭粒径、载气流速对活性炭升温规律的影响,利用微波加热综合试验平台进行活性炭微波加热升温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下活性炭的升温特性。结果表明:相同前提下,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2种活性炭(木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的升温速率不断加快,最高温度随之提高,微波功率从240~400 W时,木质活性炭在10~16 min平均温度增幅达93℃,明显大于煤质活性炭;增加粒径导致木质活性炭达到的最终温度有所降低,且升温速率减小;提高载气流速可减缓木质活性炭的升温速率并降低其最高温度。获取最高活性炭温度的最佳试验工况为微波功率P为400 W、活性炭粒径d≤1 mm、载气流速Q为60 L/h。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照再生载甲苯活性炭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提出了一种运用微波辐照再生吸附有甲苯废气活性炭的新再生方法。通过正交试验 ,探讨了活性炭在微波辐照条件下脱附率与活性炭量、微波功率、载气线速度及再生时间等因素的关系 ;得出了再生的优化条件 ;测定了解吸速率曲线 ;对影响活性炭损耗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再生后甲苯的冷凝回收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郭宁  卓海波  查庆芳  吴明铂 《炭素》2013,(1):25-30,7
以独山子石油焦为原料,以氯化锌为活化剂,采用微波加热方式制备活性炭,通过碘吸附、苯吸附等考察所制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并对活性炭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法制备活性炭时,最佳工艺条件是:氯化锌、石油焦、煤沥青的质量比为1.5:7.5:1,微波功率1300W,辐照时间6min。所得样品比表面积1095.7m^2/g,碘吸附值673.7mg/g,苯吸附值781.1mg/g,强度20.3N。通过与电炉法对比发现,微波加热和电加热制备的活性炭孔结构不同,微波法制备的活性炭在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方面优于电炉法制备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